每4人就有1位「绝症」患者,发作的感觉像眼睛住进了沙漠
今年热播的反黑大剧《狂飙》,相信各位朋友都有看过,其中不少精彩的片段更是脍炙人口,令人印象深刻。
不少朋友对安欣稳定输出的演技赞不绝口,对强哥大嫂的绝美爱情嗑生嗑死。其中强哥那段为让大嫂回家而谎称自己得了“绝症”,结果却是干眼症!连撒娇带承诺的哄大嫂回京海的桥段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这段剧情博得我们一笑后,也让不少求知欲高的朋友们对干眼症这个“绝症”产生了好奇。以国家统计局 2022 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数进行计算,我国干眼患者数量约为2.9~4.2亿人[1],以此推算,成年人当中每4位就有1位得了强哥的同款“绝症”,尤以每天上班对着电脑,下班刷着手机的打工人居多。
现如今,宅在家追剧、看小说、刷视频、玩游戏早已成为我们很多人的日常。每天和电子屏幕打交道的你,有没有经常觉得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痒?刺痛以及充满异物感?也许,你已经得了“绝症”。
众所周知,虽然干眼症并非绝症,但千万别觉得得了干眼症没什么大不了。要知道,如果不加注意,干眼症严重后甚至会让人感觉眼睛干如沙漠,痛如针扎,闭眼后的难受感觉好像有数千只蚂蚁在眼球上不断爬动[2]……所以今天,就和各位朋友一起去学习了解一下有关干眼症的内容。
我们的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泪水层,叫做“泪膜”,我们每眨一次眼,“眼泪水”(泪液)就会均匀地涂布在眼球的表面。而当各种原因导致泪膜不能稳定持久地停留在眼表时,干眼就产生了[3]。通俗地讲,干眼就是我们的眼表失去了泪膜的保护,使得外界的一些刺激对眼睛造成了伤害。
不同的人患有干眼的症状不完全一样,但总的来说,可能会有以下感受:眼干、痒、发红、流泪、有刺痛、灼烧、异物感、畏光、疲劳、以及视力的下降[4]。
错!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目前已经发展为眼科门诊中排名第一的常见病,大概占到因眼病就诊的70%。干眼症如果久拖不治对眼部的伤害会很大,会对角膜造成损伤导致角膜上皮角化,严重缺泪时,会使角膜溃疡、感染、发炎,以至失明[5]。
眼干就是干眼症?
错!
眼干,是一种症状,如果长时间用眼就容易导致,但休息后一般就可缓解。
而干眼症则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眼病,主要症状除了眼睛干涩,还有眼睛痒、发红、流泪、眼睛有刺痛、灼烧、异物感、畏光、疲劳、以及视力下降等等,要尽早治疗。
干眼症随便点点眼药水就可以了?
错!
绝大部分眼药水中都含有防腐剂,会对眼睛表面的细胞产生损害,如果不遵医嘱胡乱使用往往会加重病情[6]。所以干眼症在确诊后,我们需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对症地选用眼药水。
▍我有没有得干眼症?
Tips:问卷是原始分,总得分(原始分)要代入公式计算一下标准分(OSDI得分)
如果得分在13分以上就可能是得了干眼!得分越高的小伙伴越需要注重我们平时的用眼健康了,如果眼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表现,也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1.日常生活需注意
学习看书或工作看电子屏幕时,要有意识地多眨眼,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同时,晚上少熬夜,保证充足睡眠。这里推荐各位小伙伴尝试一下国际通用的“20-20-20”法则[8]:近距离用眼(看电脑、手机、书)20分钟后,远望20英尺(约6米)外的地方,持续20秒。
2.合理使用滴眼液
在医生指导下,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人工泪液、局部抗炎药和促泪液分泌物等不同药物达到缓解症状、恢复眼部健康的目的。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滴眼药水时应避开黑眼球,从外眼角点入;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眼睛干涩时滴即可[9],最好可以选择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3.隐形眼镜勿久戴
戴隐形眼镜的时间不能过长,每天最好不要超过8小时,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摘掉。
4.毛巾热敷勤眨眼
眼部不适时,可以用温水将毛巾打湿,敷在眼皮上,每次10-15分钟,敷完后眼睛会舒服很多。
平时也可以多多眨眼,有意识地进行眨眼练习——闭眼2s后,再睁开2秒钟然后正常闭眼,如此循环,每次1分钟左右。这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放松眼睛。
如今电子产品的普及让我们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疲劳的工作着,各种眼部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快速增长。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此刻眼睛有没有些许不适呢?一定记得经常放下手机,给我们的眼睛放个假!
这里提醒一下,想了解更多健康养生的知识,和同好们交流心得?马上扫码加入吧↓
您如果有健康相关疑问,可以随时咨询医脉通健康线上医生。点击下面小程序,获得医生解答!
2.高奕晨 杨瑞波 赵少贞 . 视频终端相关性干眼的研究进展 [J]. 国际眼科纵览,, 2017, 41(4): 232‑236. DOI: 10.3760/ cma.j.issn.1673‑5803.2017.04.004.
3. Inomata T, Iwagami M, Nakamura M, et al. Characteristics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diagnosed and undiagnosed symptomatic dry eye using a smartphone application[J]. JAMA Ophthalmol, 2020, 138(1): 58‑68. DOI: 10.1001/jamaophthalmol.2019.4815.
4.Uchino M, Yokoi N, Uchino Y, et al. Prevalence of dry eye disease and its risk factors in visual display terminal users: the Osaka study[J]. Am J Ophthalmol, 2013, 156(4): 759‑766. DOI: 10.1016/j.ajo.2013.05.040.
5.Gupta PC, Rana M, Ratti M, et al. Association of screen time, quality of sleep and dry eye in college‑going women of Northern India[J]. Indian J Ophthalmol, 2022, 70(1): 51‑58. DOI: 10.4103/ijo.IJO_1691_21.
6.Wang M, Muntz A, Mamidi B, et al. Modifiable lifestyle risk factors for dry eye disease[J]. Cont Lens Anterior Eye, 2021, 44(6): 101409. DOI: 10.1016/j.clae.2021.01.004.
7.Yuan K, Zhu H, Mou Y, et al. Effects on the ocular surface from reading on different smartphone screen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J]. Clin Transl Sci, 2021, 14(3): 829‑836. DOI: 10.1111/cts.12933.
8.Cartes C, Segovia C, Salinas‑Toro D, et al. Dry eye and visual display terminal‑related symptom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during the coronavirus disease pandemic[J]. Ophthalmic Epidemiol, 2021: 1‑7. DOI: 10.1080/09286586.2021.1943457.
9.Kawashima M, Uchino M, Yokoi N, et al. The association of sleep quality with dry eye disease: the Osaka study[J]. Clin Ophthalmol, 2016, 10: 1015‑1021. DOI: 10.2147/ OPTH.S99620.
往期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