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平安:投资人没有第二次生命 | 三板故事1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61400htag&width=500&height=375&auto=0▲刘平安三板故事视频版 | 三板经验值:6年
嘉宾介绍: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华社特约经济分析师,国内著名金融资本实战专家。
刘博士长期从事金融业,曾在中国平安保险集团、大鹏证券、联想控股等知名企业从事资本运作实务,现为清华、北大等著名高校MBA、EMBA,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工商管理硕士专业(MBA)特聘导师。
长江,养育了一代代杰出儿女。它的磅礴与宏伟也赠予了很多人梦想。四十六年前,长江边上呱呱落地了一个新生命;三十六年后,他创立了一家PE公司,取名“金长川资本”,在外闯荡,带着故乡的根,伴他祸福,给他方向,佑他成长。
“为什么取名金长川呢?”这是见他之前我心中最大的好奇,我猜很多人也都跟我一样,认为刘博士就叫金长川吧,于是金长川的刘平安,在我的嘴里变成了顺口溜一样的存在。
“我本身是长江边上长大的,老家是重庆,金,代表我们从事的金融;川,我希望如长江一样,恢宏豪迈,财源滚滚,川流不息。”
那个时代,读书是最好的改变命运的方式。刘博士从小学习优异,从中央民族大学的哲学专业,到社科院的经济学博士,他将读书进行得淋漓尽致。
因为偏爱历史和政治,大学时他果断选择了哲学专业,这也为金长川稳健、踏实的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1995年大学毕业后因为对金融颇感兴趣,刘博士先后供职于平安保险、大鹏证券和实体企业,刘平安去了平安保险,聊着聊着我们都被这种有意思的机缘逗笑了。
“名字真的是身份证上的。”全体哈哈大笑。
北京金长川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平安
平安保险的时候,后来因为工作需要,在当时领导的建议下,他也开始在金融专业上真正开始自我转型,先后考上了社科院的硕士和博士。之后他受邀请作为清华MBA的客座教授距今已经有十个年头了,从PE讲到并购再到新三板。
“博士毕业以后,我到实体企业里面去做CEO,帮企业做PE融资。因为自己学了金融,对这块也比较专业,之后又帮创新类企业专门吸引风险投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风险投资是很有意思的,于是在帮助企业融资完了以后,2008年,我自己就出来单干了,创立了金长川资本,主要做FA业务。”
“您觉得很有意思的点在哪?”
“挑战人的能力,挑战人的极限。”
1
收音机里敏感遇三板
“自从股转系统在2012年9月20日成立的那天起,我就开始关注新三板。股转成立的那天我正好在兰州出差,下飞机以后,从机场到宾馆的途中听收音,说成立股转系统。出于职业的敏感,我知道对于PE投资人来讲,可能是发出一个特别清晰的信号—PE的春天应该是到了……
抱着这样一种认知,到宾馆后我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搜集相关信息。那晚我一晚上没睡,思考后面的路该怎么走。于是第二天办完手头的事,我就召开了公司的股东会议,宣布把所有的资源和战略布局全都放到新三板上。所以我们与新三板就这样结缘了。”
2
四句箴言话三板
对于新三板在中国经济转型、创新及整个资本市场的改革中扮演的角色,刘博士有四句话,他也经常说这四句话,也是他2015年的1月5号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话,新三板是中国国家创新战略的金融市场支撑。
这个主要从“中国国家创新战略”层面来讲。这个其实是基于2006年的时候,国家把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纳为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十一五”规划里面提出国家创新战略,新三板诞生的基因就是为了支持创新,而A股最初的动力是帮助国有企业解困,所以他们是两种不同的基因,一个是非市场化的基因,一个是市场化的基因,支持创新的这种基因。
第二句话,新三板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金融市场基础。
现在大家都知道经济要转型,怎么转?原来的以低成本劳动力制造业为主的,以政府投资主导的,以出口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要改变,怎么改?这就是所谓的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把整个经济增长效率提上来,所以这就落到企业头上。
企业要转型,怎么转?哪些产业过剩,哪些产能过剩,哪些库存多了,由谁说了算?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由市场,哪两个市场说了算?一个是消费者的这个市场,这个市场经过30年消费者选择,我们就不用说了;还有一个市场,就是金融资本的这个市场,哪个产业能够给投资人能够带来价值,资本就像那个产业集中。
所以说中国经济结构真正转型的逻辑是什么?是要让金融市场真正实现我们所说的市场化,而不是说由政府哪个部门说哪个产能过剩,我们去产能、去库存,由金融市场说了算,所以经济结构转型的落脚点是金融市场的市场化改革。
第三句话,新三板是中国资本市场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
目前从创新的这个角度来讲,金融市场结构是以间接融资体系为主,即银行给企业提供了资本,占的比重太高;证券市场给企业提供的资本,占的太低,差不多是30%;直接融资这一块,甚至更低。所以从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的这个角度来讲,商业银行体系更支持成熟期的企业,不支持中小微企业。我们证券市场里面的A股市场,虽然在制度安排上说要支持创新创业型企业,但是由于搞核准制,搞行政审批,导致门槛很高。隐形的上市门槛是3000万左右的一个净利润,要求企业的销售至少在2亿,甚至3亿以上,而这已经不是中小微企业了。所以A股市场从本质上来讲,也是不支持创新的。
因此说要支持创新的这样一个金融体系要落到哪?要落到两个市场,一个是现在的新三板,他门槛很低,包容性很强,你没有赚钱,你可以去挂牌,也可以去融资;然后还要落到VC/PE的市场,要落脚到这两个市场上。因此我说新三板它是一个支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市场,理由就在这里。
第四句话是基于前面三句话,我得出一个结论,新三板代表了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代表了中国未来创新经济的发展方向。
所以你问我对新三板怎么看?其实基本上能从这四句话里面找到答案,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坚持在新三板里面耕耘的最基本的思想。
3
新三板在预料之中,也有意外惊喜
基于两个角度,刘博士说,目前来看新三板的发展在他的预料之中,甚至比他预料的还好。
首先,A股市场,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到现在27年了,两个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一个是市场化的“进”,市场化证券发行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另外一个是市场化的“退”,也没有解决。而新三板从A股比起来,最大的不同就是“市场化的制度安排”。
中国新三板研究中心首席经济学家 刘平安
新三板从开始成立到现在,五年过去了,到底取得了什么样成绩?至少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就构建了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市场体系,我们一定要把“支持创新”放在首位,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就构建了一个支持创新的金融市场文化,我们要把它放到文化的角度来考虑;
落脚到最后,这个市场到底为企业融了多少钱?一个市场好不好,发展的快不快,最重要的是看解决了企业多少资金的问题。那么截止到现在,这五年下来,新三板帮助企业解决了4000多亿的定增资金。另外,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股权质押贷款、优先股等其他的一些金融超过5000亿。企业拿到股权资本以后,资产负债率降低了,资本结构得到优化,银行又增加了2000多亿的债权资本。
这几个加起来,五年下来,我认为新三板至少解决了小微企业至少10000亿,这就是他取得的成就。
4
新三板投资不赚钱?刘博士的投资观
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我把新三板定位为一个具有公开转让功能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它不是公募,这是新三板市场的本质。在这样的场本质下,我们的投资的逻辑一定是价值投资。
什么是价值投资?
从时间的长度来看,它一定是长期投资。一定不是一年两年的投资,而是三年、五年甚至七年、八年这样一个投资。那我们投新三板的企业我们投什么呢?两个方面,一个是创新能力,一个是高成长性,一定是投资这两点。所以我们作为新三板的投资者来讲,投三板的这个逻辑跟投A股的逻辑截然不一样。A股是赚差价的可能性,大家都在炒差价。新三板这个逻辑不成立。
从数据上看,目前三板里面开户的截止到现在为止差不多40万户,其中10万户是不合格的,真正合格的30万户的投资人,90%的是个人,10%是机构,但10%的机构完成了70%的定增和交易。所以新三板的投资还是以机构为主,以机构为主的投资逻辑一定是价值投资逻辑,而不是像证券投资基金那样赚差价的一种逻辑。所以新三板的投资还没到赚钱的时候,说白了,新三板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的投资周期。所以现在来谈新三板投资赚钱不赚钱还为时过早。
5
新三板投资人应该具备的三种能力
刘博士觉得新三板要做好,投资机构需要具有三种能力。
第一种能力叫“发现价值”,投资人能不能够真正在企业还没长大的时候,看到它的成长潜力。企业能否长成苍天大树、所处的行业、核心的技术竞争力、商业模式治理结构、未来财务清晰的战略规划,这些看不看得明白?这叫发现价值。
第二种能力叫“持续的获得优质项目的能力”。
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可能通过关系投一单两单,这个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作为一个机构,你要在一个市场里面打品牌,有没有这种持续的获得优质项目的这种能力很重要。
对投资者来讲,无非是两种资源,一个是钱的资源,一个是项目的资源,这两头都要做好。有了钱没有好的项目,投不出好的结果出来,你在这个市场里面是活不下去的。一个真正的投资周期结束以后,你是会被这个市场洗掉的。有了钱,一定要获得优质的标的,而优质的标的在任何一个市场里面都是稀缺资源,所以持续的获取优质标的的能力在机构投资中就显得尤其重要。
第三个是提供基于资本市场增值服务的能力。新三板的项目普遍来讲规模小,阶段靠前,风险高。
金长川资本刘平安与洞见资本杜明堂合影
进入资本市场后,三板里面的企业老板其实对资本市场是不太明白的,需要提供这种基于资本市场的增值服务。包括基于资本市场的发展战略到底怎么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没有钱怎么搞,现在有了钱怎么搞,有了足够的钱,企业怎么来制定基于资本市场发展战略?比如说做并购,到哪里找标的,交易结构怎么去谈?尽职调查怎么去做?然后我要IPO,找哪个券商、律所、会计所来帮我做,哪个是最合适的,并不是说品牌越大越好。说白了就是专业。所以三板的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的这种能力要很强。
如果说用这三种能力布局在三板里面,要想做好投资,不难。
6
刘博士的投资哲学,遵循PE行业的规律
“对于这个市场来讲,我认为要看到未来的方向,要坚守,这个很重要。要真正了解PE行业的规律,把握PE的本质,这个也很重要。很多所谓的知名机构,两三年昙花一现,还是不要企图去赚快钱。在这个行业里面一定要有一种价值投资意识,贯穿从头到底,真正地坚持价值投资,打造一支真正专业的团队。我认为这比什么东西都重要。”
“为什么说这个市场赚不了快钱呢?这个市场很多机构发基金两年、三年的,甚至还有一年半的,像这种机构,就是把赚钱放在首位,没有一种长期投资的意识,但企业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这是客观事实。如果我们要伴随被投企业真正的价值成长,我们就会转变一种理念,然后再来做投资,你心里面就没有那么着急了。没有那么着急的情况下,你发基金的话那一定按照规律来发。有些募集基金违背规律,一个是期限太短,这是违背了第一个规律,期限太短,然后钱的性质又不对,很多还要搞债权,还要付给别人利息,那不瞎扯吗?”
“另外还有一种就是募集资金的方式,拿到一个项目,先把这个项目的投资协议签了,然后拿出这个项目再去募钱,这样的操作就不对。基金的另外一个词叫集合投资,为什么要集合投资?因为投资这个事情,即使穷尽所有的要素,这个市场是变化的,还是会面临风险,那怎么样来分散这种风险?那一定是集合,要到一定的规模,然后投多少个项目,这个风险概率才会分散,一定要有这样一种投资的意识,这就叫规律。规律是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的东西。所以当你静下心来,不把赚钱放在首位,遵循这个行业规律,坚守住,我深信一定有那么一天,你会真正的功成名就,我深信这一点,在这个行业里坚持太重要了。”
“人太急切赚钱的时候,所有的行为其实会离目标是越来越远。为什么我一直在强调PE行业的规律和PE行业的本质,谁违背了这个规律,谁违背这个本质他一定走不远。所以现在我们看整个PE行业里面,根据2017年6月30号之前统一的一个结果,是1.1万家基金管理在证券投资基金协会备案的,差不多是1.1万家,光是私募股权这一块,发了2.3万只基金,然后管的实到资本5.89万亿的这样一个规模。像这个规模,我估计几年之后真正一个完整的投资价值周期的时候,基本上很多机构是要被洗掉了。为什么?这个行业里面投资人没有第二次生命。”
“基金帮投资人赚不到钱,谁还会把钱交给你。这个行业说大也大,说小越小。一旦赚不了钱别人赔了很多钱以后,你还想在这个行业里面立足就特别困难了,所以说我们管理别人的钱的话,真正要如履薄冰。”
7
三板企业在内部管理转变上的几点建议
“首先从我接触到的这些挂牌公司来讲,我认为要解决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就是要建立所谓的这个现代企业制度,解决公司的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
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要构建三大机制:
一个是科学的决策机制。
小老板自己一个人做决策做习惯了,突然变成公众公司,进入很多投资人,你不能还是一个人来做决策。从本身公司发展的这个角度来讲,公司小的时候一个人做决策可以,但是公司大了,你不能保证每一方面自己都是专家,必须要有一个集体机制,这也就是为什么董事会决策变得那么重要。它是有内在的必然的要求的。
另外就是说股东聘请一个管理团队以后,到底怎么样来对它进行监督和约束?要有方法。很多新三板老板现在在这方面都没有方法。
比如说KPI、360度、经济利润法、平衡积分卡,我在清华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做这种调查,一百多个人里问谁知道平衡计分卡的?没有,两三个人举手来。这说明什么?很多企业掌握的工具太少,光嘴说没有用的,你得用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另外还有一个是要解决激励机制的问题。
企业挂牌成为公众公司以后,如果不拿股权出来跟团队进行分享,是留不住人的,优秀的人也不会进来。所以我们觉得三板里面的企业,要解决一个特别重大的问题,叫公司治理结构,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解决原来那种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我觉得这个是三板里面企业必须要下大功夫的。
我们经过统计,前十位股东的股权集中度在90%以上的企业比例高达83%,那是2016年的数据了,这两年我相信不比这个好多少,不可能好多少。这说明新三板里面的股东结构,很多都是夫妻,这是大问题,这个问题背后是一个决策机制的问题。因此在这个角度来说,治理结构的完善对于团队管理会起到重大作用,也是我认为企业要解决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新三板流动性不好,我把它归结为两个因素:
一个是叫宏观的差异化制度供给不及时,制度安排没跟上,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叫微观的基础质量不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投资人想赚快钱,不是价值投资,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是挂牌公司来讲的话,他们没有真正建立起所谓的现代企业制度,没有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没有把权力分配和利益分配这个问题的核心搞好。从挂牌公司的角度来讲的话,这个太重要,但是没有多少老板真正引起重视,大家都是名义上的上市公众公司,其实还是一个人做决策,这肯定不行。
8
金长川的投资方向和成果
刘博士在2008年创立的金长川资本,那时候股转系统还没有成立,他们主要做FA业务,公司成立后一直发展稳定。直到股转成立后,他们果断把业务转向了新三板。
“金长川要做足功夫,三板里面最大的风险是财务的真实性的风险,或者说财务造假的风险。”刘博士深刻的认识到财务在整个投资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基于这样的认知,他们在招团队上也有了更多考虑。他们基本上是要招那些在知名会计师事务所里面,干审计干了五年以上的这些人来做投资。“这样的人在财务这一块的能力比较强,再学习一些行业、企业运作和商业模式的知识,还是比较容易。”
金长川目前主要聚焦三大产业方向:
一个是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方向;
第二个是文创产业;
第三个是智能制造。
目前他们在三板投了几十个项目。基于商业机密的考虑,不宜说具体的数字。金长川资本会真正去关注这一类型的企业,有核心的技术,并且符合国家的大的产业发展趋势和经济发展趋势,国家产业政策有鼓励和支持。
金长川目前已经投了几十个项目中,也会有一两个项目是踩雷了,但其实这个概率是相当正常的,谁都避免不了的,这样的稳定业绩也与他对人才的把控有着息息相关的关系。
“我深信这个市场里面不缺好公司,就看你有没有能力挖掘出这种好的公司出来。”
9
运动和读书,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工作之余我比较喜欢运动。打乒乓球,基本上一般的人还打不过我。”说着他自信的一笑。
除了兵乓球,刘博士还喜欢跑步,公司、家里都设置了跑步机,“干我们这行,身体不好也不行,真的是要拼命的,我一年最多坐飞机有一百多趟……”
“我喜欢看书,现在是喜欢看历史书,特别是研究这些知名PE机构的历史,比如说3G资本、黑石、KKR。KKR他们有本书,叫《新金融资本家》,在里面对这些大巨头的发展史都有很好的叙述,我基本都看过。其实我学习的标杆,一个是KKR,一个是3G资本。我希望自己的公司今后要要往那个方向去做,核心是做并购基金,并且是真正产业并购基金。所以我把这两本书研究的比较透。”
“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研究黑石的时候,那两位创始人,一个60岁,一个40岁出来创业,很励志,而且两位搭档的这么好,把公司做得这么大。彼得森就是尼克松时代的商务部长,他不做部长以后,来做黑石,80多岁的时候,写了一本叫书《黑石的起点,我的顶点》,这本书就是他的自传,写的真好,对我震撼很大。”
这样的标杆,或许我们更能理解金长川现在的坚持!
■原创作者:洞见资本 翟宁
关注新三板发展人士入交流群,对栏目《三板零距离》感兴趣的欢迎合作!备注:三板群/合作
【三板零距离】汉理资本钱学锋:2年内4次敲钟,跨越全球资本市场!
他说:“中国前30年造房子,后70年管房子!”| 三板故事05
独家专访开心麻花百亿估值背后的神秘独立投资人!丨三板故事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