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小韭菜
“我们公司已经减半薪水两个月了。”
在昨天我们推送的文章下面,有网友评论道。事实上,在过去这段时间,和她有着相类似境遇的影视从业者不在少数。
就在前两天,国际劳工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在全球33亿劳动人口中,已有81%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其工作场所被全部或部分关闭。而此次疫情对各行各业的影响,将远超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
这点,国内的电影人们恐怕深有体会。作为受疫情影响最直接的行业之一,从最开始的影片撤档、剧组停工,影视公司或降薪或裁员以自救,到如今,虽然算是度过了最艰难的两个月,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上个月电影院好不容易的小范围复工尝试戛然而止;作为影视中心的北京,又将处于长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前不久国务院印发的通知,建议低、中、高风险地区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均暂不开业;再加上影视制作周期的延宕性,想来,电影院想在上半年开门,影视行业想在短时期内恢复元气,还不太可能。
那么,影视公司们,尤其是那些现金流吃紧的影视公司,能否熬过这漫长的一关? 基层的影视从业者,近况又如何呢?
“现在很多公司不开足月工资的吗?”
在某互联网影视公司工作的朋友这一句反问,倒是让拍sir不得不由衷感叹一句,“你很幸运”。受疫情影响,影视公司掀起降薪潮已是不争的事实。早在一月底,就有媒体报道,业内的发行公司影联发布了一则工作安排通知:所有员工将于3月31日之前原地待岗,待岗期间工资将按照北京市发布相关通知规定实行。也就是说,他们将按照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资标准的70%支付基本生活费,最终员工的到手工资不到2000元。电影营销公司麦特文化的CEO陈砺志在接受[娱理]采访报道时,也说明了第一季度只发放员工70%的工资。不只是这两家公司,根据拍sir的采访了解,在过去的两个月,除了一些大体量的影视公司和互联网影视公司,其余的大部分中小型影视公司都在薪资发放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层级:由于不同地区的不同防控政策,分属于不同办公地点的影视公司们在复工之路上也面临着各种手续和现实问题。因而,有的公司这段时间采取了轮班制,工资发放随之采取了差异化策略。有的统一发放50%的工资;有的统一发放70%工资;有的则是分开计算,在家办工的员工发50%,正常上班的按常发;也有的公司,在家办公,且没活干的按不低于3000元的标准,其他的人则按比例发放。有些影视公司,则不管是否正常复工状态,统一发放70%或80%的工资;也有的影视公司,通过写日报或写周报的形式,核定工作量,再视工作量按比例发放;也有的虽然工资总额不变,但是在绩效、提成方面克扣力度大了很多。不管是采取了何种调薪措施,总的来说,“到手工资少了很多”,大概是过去两个月大部分影视从业者的直观感受。当然了,大多数人还是对此现象表示理解。毕竟,不管是处于影视产业链的哪一个环节,相比以往,所有人的工作量确实不够饱和。某位在某电影自媒体做商务的从业者就感慨,“二月的时候基本天天在家闲置,虽然是很想当条咸鱼,但是不干活就拿工资,确实也说不过去。”而从上个月开始,大部分影视公司都陆续恢复了正常上班制度,工资发放从四月开始也就能恢复正常了。不过,也有一些后期物料公司以及电影营销公司,因为政策限制,还不能回到办公地点的,具体安排则还在等进一步通知。时间拖得越长,所有人也就越焦虑。其实,若按照以往,春节过后正是影视公司人员流动性最大的时候。尤其是像电影营销公司,大概是由于平时工作强度大,且也需要新鲜血液填补,每到新的一年,总会来一次大换血。可现在,有很多有离职念头的从业者,反倒是不敢轻易离职。“本来是打算年后换个新工作的,我们也有几个同事私下聊过(也这么想),但现在这种情况,感觉去哪儿都一样,先暂时观望着吧。”据几位公司的HR介绍,“近期的人事变动基本都属于正常的人员流动,甚至主动辞职的比以往要少一些。要么就是年前就找好下家的,或者想转行的。”这些情况,在影院工作的表现更明显。“我们都觉得上半年开门是没什么希望了,只发基本工资,肯定都撑不下去。好几个场务都离职了,有去跑骑手的,有去货拉拉的,什么时候再招人了,可能又回来了。都可以理解。”某影院经理说道。当然了,这其中不乏有些想离职了自己创业的。“正好趁着这段时间好好休息一下,感觉这两年都没停下过,顺便充实充实自己。”某营销公司员工说道。另一边,某离职的剪辑师则已经在筹备自己的工作室了,“之前有些私活找我,都是各种小视频,这也是行业方向吧,所以我打算自己组个团队,主做短视频。”
大公司部门可能会解散
小公司努力拓宽业务面
比起那些主动离职的,也有些影视从业者这段时间处于可能会被裁员的惶恐之中。
某位在某头部影视公司工作的执行制片人就坦言,“虽然我们公司不差钱,也没有克扣工资,但我们的收入是和绩效挂钩的。相比其他部门,我们是真的挺闲的。好久没项目了。”也正因此,公司可能会在这一两个月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或者是部门整合,或者是直接裁撤。“主要就看领导决定吧,如果我们能进行内部转岗最好,不行的话就只能另谋他路了。”相对而言,那些原本只有十来个人的初创型影视公司日子就更难过了。某位从业者直言,“比起你们起码还能领到工资,我们这两个月的工资都还没有到手。现在除了老板,我们就剩下三四个人了,可能这个局面会再维持一两个月,也可能就没了。”同样的,某位电影自媒体的小伙伴也坦言,“说实话,我们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逐渐没有业务了,现在就更别提了,可能随时会不做了,干一天算一天吧。”当然,更多的公司还是在主动拓宽业务面以谋生。尤其是对于处于影视产业链下游的电影宣发公司和电影物料公司而言,本身就处于相对被动状态,电影项目的骤然减少,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存。再加上有些项目尾款还没结清,日子也不好过。因而,这段时间他们更是积极努力营业。一方面,正在完成库存项目。“现在手上有的电影项目也都是之前没做完的,新项目还没有。过两天可能会有看片,预计是八九月份上映的。”另一方面,他们将业务的触角更深层次地延伸到了电视剧、网大,甚至是MV、明星vlog、以及各类小视频。“其实以前我们偶尔也会接一些这种项目,区别在于,现在我们都会主动去争取,甚至一些还没开机的项目,我们也在谈了。”某电影物料公司的负责人说道。也有营销公司人员反映,“本来我们一年做的营销的主控项目也不算太多,这段时间我们有更多精力放在项目开发的层面。单负责宣发的话,可能网大比较多。”总而言之,虽然在短时期内减少了电影这一板块的业务内容,但是从业人员们也学着把视野拓宽,从更大的文娱行业内寻找业务突破口,正如某业内人士所言,“如果真的要到下半年电影院才能开门,那到年底前就会是一段特别残酷的激烈竞争时间,我们怎么也得先熬过上半年。”
不得不说,此次疫情的到来,加速了影视行业的新一轮洗牌。
一方面,疫情确实给整个电影产业带来了肉眼可见的重创,春节档消失的可能近百亿票房收入,即将到来的五一档、甚至暑期档也可能继续落空,这背后是从电影上游制作端到终端影院放映全产业链的损失。因此,很有可能再过两三个月,就会有一些影视公司支撑不住而不得不关闭。因而,在疫情爆发之初,大部分影视公司们做出调薪举措,也是为了应对之后更严重的危机。正如陈砺志在采访中所言,在公司有充足资金之下,仍决定发放70%工资,是希望每个人对于这个行业有一个深层次的危机感,“提前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行业现金断流”。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使没有这次疫情,其实也有很多影视公司尤其是那些不干实事、投机取巧的影视公司会面临倒闭。毕竟,影视行业在票房红火的时候,曾经引来一大批资本涌入,也有很多想要赚快钱的人纷纷参与到行业之中。如某业内人士所说的,“市场上有很多电影公司其实相当于金融公司,或是投资公司,没有多少是真正去做内容的,这部分公司肯定会率先出局。”当然了,也有一些人脉和资源不太广泛,且业务能力不太突出的中小公司也会面临被淘汰的局面。毕竟,从近来种种政策来看,影视行业想要真正回血还得等上一段时间。甚至有从业者悲观的论调,“如果国外疫情还是控制不住,北京、河北、天津依然是防控一级响应,那么可能得到年底行业情况才会好转。因而,在自身缺乏实力的情况下,这场疫情只是让这些公司的退场显得不那么难堪。而能够留下来的公司,同样要面对的是残酷的现实。不过,万事危机相伴,在这一段行业停滞的时间里,正是静下心来琢磨内容,出精品的时候。不少人在采访中达到了共识,现在最忙碌的应该是编剧。“我自己的感觉是制片人都没那么催我了,虽然还是照常开会提意见,但都说不急,让我好好写,好好改。以前可没有这个待遇。”某位参与过小院线电影的编剧说道。想来,越是在行业艰难的时候,所有人越是应该认清本质,回归到内容创作之上,坚信好的内容有自己的生命力,而这些内容也会在恰当的时候爆发出能量,回馈给所有创造者。在眼下,能做的就是寻找机会,不放弃,撑下去。
当影视文化中心长期处于疫情防控状态,未来的电影行业怎么办?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