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在新中国的第一次对外宣传
1953年5月号《人民画报》
用三个页面的篇幅以《自贡井盐》为题刊登了自贡市区和盐场的一组照片并配发自贡盐务管理局局长牟海秀的文章《人民画报》是新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面向世界的综合性摄影画报,创刊于1951年7月,以英、俄、法、日、西班牙等文版对外发行。所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后,自贡面向世界的第一次对外宣传,值得收藏和记录。
这期画报的中、英文版,星哥已收藏多时了,因未了解到这次报道的背景情况而迟迟不敢动笔。2021年1月6日,星哥在蜀光中学自贡校友会理事会上,从高1951级学长王大英老大姐那里知道了一些她亲历的这次对外宣传情况。
王大英老大姐于1949年7月在蜀光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1月,还没有毕业的她就被调到中共自贡市委宣传部当干事,对这次外宣的事记忆犹新。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在党中央毛主席“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以支持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号召下,自贡人民在1951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一周年纪念日的时刻,提前半年完成了捐献三架战斗机的捐献计划。在全市人民高涨的爱国热情下,又提出增献一架“志愿军出国作战周年号”战斗机的计划,仅隔40天就完成了这一任务。自贡人民的爱国热情持续高涨,1952年又创造了自贡盐场历史上的最高年产量。
自贡人民的爱国壮举引起了上级的关注,1953年春,新华社、人民画报、西南新华日报、川南日报等媒体组成记者团来到自贡进行深入报道。这些记者中,有新华社记者李修忠、人民画报记者陈光华、西南新华日报记者崔晓桐、川南日报记者丁浩然(丁佑君烈士的哥哥)、石克杰、周学忠等。老学长特别强调,陈光华和崔晓桐是穿呢子服的高级记者。那时的自贡市委机关在富台山,宣传部的办公地点,是买的蜀光中学高1950级李同学家的房子,记者团的记者们就住在这里。
古老盐都的宏大气象,祖先的智慧创造,特别是解放三年来自贡盐场发生的巨大变化,都给记者团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到自贡欣欣向荣的景象,记者团向自贡市委提出了报道要求,并向时任中共自贡市委书记兼自贡盐务管理局局长的牟海秀同志约稿。
牟海秀同志亲自撰写了初稿。编辑部审稿后认为,稿子写得像工作报告,需要修改。稿子退回后,牟海秀同志请宣传部通讯干事艾风和何青两位笔杆子帮助修改。修改后的稿子,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牟海秀以自贡盐务管理局局长名义著文的这篇文章。
画报出刊后,牟海秀同志收到了12元稿费,这对于当时衣食住行学习等必须用品和一些零用津贴都是实行免费供给(供给制)的干部来说,是一笔额外收入。牟书记用这笔钱,请艾风、何青及宣传部的同志吃了一顿西瓜。王大英老大姐告诉星哥,那时牟书记爱人身体很不好,家庭负担比较重。
《人民画报》是以摄影报道为主的,1953年5月号刊登自贡的这6幅照片中,5幅是自贡盐场,1幅是自流井主城区风貌。
从这些照片中可以看到,先辈们创造的古盐场奇迹正焕发出勃勃生机:用木架高擎起的输卤笕竿像一条巨龙飞跨在盐场;在远山映衬下高高耸立的天车和烟囱,俯瞰着灶房密布、卤气升腾的大坟堡盐场;新建的巨大卤池将各井汲出的卤水输送到各个盐灶,第一次实现了盐场历史上卤水的集中统一分配;在釜溪河沱湾南岸山上取景的自流井城区沙湾段,是当时自贡市的经济和金融中心,照片上除了现在还能看到的釜溪河夹子口和王爷庙外,那金黄色的沙滩、民国时期的中央银行以及隐约可见的贵州庙、天后宫、养植山庄和错落有致的乡土建筑风貌已不复存在了。
照片上那位身穿干部制服手持铁锹正在铲盐的人星哥觉得眼熟,经对照收藏的历史照片,发现画报上的这位干部就是自贡市的老领导王培勤同志。照片上是时任中共贡井区委书记的王培勤同志在盐场劳动的场景。那时领导干部到工厂参加劳动是常态。
牟海秀同志的这篇文章不到九百字
全文如下:
《自贡井盐》
自贡盐场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中国古代的秦朝(公元前221年至207年),这里就开始开凿盐井,到了唐朝(公元618年至906年),开凿的规模已经很大。远在一两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已经显出了惊人的智慧,创造了一套较完整、合乎科学原理的生产方法。他们能够分析地质,了解岩盐层的深度、宽度和性质,利用人力钻凿岩层的深度、宽度和性质,利用人力钻凿石岩深达300多丈,汲取卤水煎盐,并创造了100多种凿井和修井的工具。在宋朝的时候(公元960年至1276年),我们已经能够安全地使用天然煤气作为煮盐燃料。从盐井内汲取出来的卤水通过楠竹做的管子输送到十多公里以外的地方,让瓦斯把它煎煮成盐。这些笕管在盐场内纵横交错,高低起伏,如果将全市的笕管衔接起来,其长度可达120公里。
解放后三年来,自贡盐场的生产在不断的发展中。1949年月产食盐仅240万公斤,那时井灶停止生产的达到90%以上,工人失业的很多,盐场显出一片凄凉景象。可是随着人民政府的成立,荒废的井灶修理一新了,倾颓的天车重新树立起来了。现在自贡市开工生产的盐井和瓦斯井有330口,熬盐的锅灶共有4382台。工人们开展了爱国增产竞赛,在生产上有了很多创造和改革,使得1952年的产量超额完成了计划,并超过了自贡盐场历年来的最高年产量,而且在质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正在开凿新井,进行基本建设。
随着盐业生产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工人的生活也大大地改善了。三年来,盐工的工资增加了三次,最低的工资也可供五口之家。全市有31所职工业余学校和80多个识字班,参加学习的工人达6500多人,并设有四所工人子弟学校,工人医院和工人文化宫。盐场上新建了300多间宿舍,添设了7000多个床铺。人民政府还特别注意保护盐工的健康,曾进行了三次安全卫生大检查,改进了许多厂房的设备。盐工的健康状况已大大的提高了。
牟海秀的这篇文章,是对祖先创造出的惊人智慧的弘扬和敬畏;对盐场恢复和发展的自豪和自信;对工人们爱国增产劳动的讴歌和赞叹;对盐工的劳动和生活保障、对盐工家庭和子女的关爱所做的精心安排和深厚情感。
这件事过去快70年了,在88岁的老学长记忆中依然是那么清晰深刻。
现在,星哥从这组朴实无华的报道以及著文者的职务选择上,都感受到了当年的这些报道者和参与者们对历史敬畏和对人民尊重的真切情感。他们不居高临下,而是把人民政府上的"人民”二字高高地举过头顶。由此也可以相信,当年那些英、俄、法、日等语种的读者传阅到这一期《人民画报》时,呈现在他们面前并使他们感受到的,一定是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下的新自贡,人民意气奋发,盐都蒸蒸日上的中国力量。
携手保利,共创天地 | 卓逸地产&保利商业合作签约仪式圆满举行!
来源:自贡网
作者:星哥
编辑:钟小璐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