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哲学”是一个“共名”

2017-03-28 哲学动态

  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说法时不时地被提起,大意是说古代中国的学问中根本没有哲学这回事,有的只是思想。理由是哲学这个词是翻译过来的,而用西洋术语概括中国古代的一种学问,无异于削足适履、汉话胡说。

 

  哲学这个词是清末以来中国知识界接受的众多外来词汇之一。与此相关,中国文化中固有非常古老的明哲哲人哲王等字汇。这些字汇同哲学、哲学家等词汇具有一定的可比性。作为爱智的希腊语哲学,同明哲有异曲同工之妙。日本明治思想家西周将philosophy译为哲学,颇传其神,将这个词运用到中国古代的一部分学问上亦有画龙点睛之效。

 

柏拉图的哲学王,同中国古典的哲王不是完全格格不入。按照中国传统特别是儒家的政治思维,最明智的人最适合于做王。这种意义上的王,也就是圣人和圣王。《国语·周语下》说:所以宣布哲人之令德,示民轨仪也。孔子自称是哲人。《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在逝世一周前的一个早上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感伤地唱道: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七天之后,孔子病逝。这一年是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说孔子是一位哲学家,比他自称是哲人来,不算是张冠李戴。说东西方的这些词汇有相似处,不否定其差异,但其差异并没有大到令它们没有任何相似之处、根本不能相互比较。无论孔子、老子,还是苏格拉底、柏拉图,都是哲人,都是爱智和明哲的人。

 

许慎《说文解字》释。但根据金文的材料,字原当作,从折从心,是一个会意兼形声字。的本义是断草,跟字的意义类似,引申为分析、判别。《尚书·周书·吕刑》说的折民惟刑惟良折狱,其折民折狱,意思是判断案件断案。《说文解字》释,可能不当。它的本义是用心分析、辨析,后引申为心明、明智、明、彰明等,古代典籍一般写作

 

儒家常说明德明明德,与所说的哲厥德哲德有类似之处。儒家尚学尚智;墨家也以尚贤而闻名,《墨子·尚贤》称引说:求圣君哲人,以裨辅而身。道家虽然批评儒、墨主张的学、智和贤,但他们又主张根本性的大智或玄妙的智慧。这说明子学一开始就是同明智、理性和智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世界哲学的整体来观察,哲学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相似的概念。张岱年从哲学的共殊关系上出发,认为哲学是一个共名。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和印度哲学等都是它的一个,都是它的外延。哲学术语源于西方,但哲学不等于西方哲学。若不从的观点看问题,即使在西方也照样会出现使用哲学概念的困境。从古希腊到中世纪,从近代再到现代,每个时期的哲学都有其不同于前后的一些特征;从欧陆法国、德国到岛国英国,再到美国,不同的地域也有各自的形态。不能说只有哪一个时期的、哪一个地域的才是真正的哲学。

 

  对哲学概念的界定,若以哲学家的界定为标准,可谓有多少哲学家就有多少种哲学的定义。对于马克思来说,哲学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在于成为变革社会的直接催化剂;对于罗素来说,哲学位于宗教和科学之间,它的中心内容,一是关于世界本性的理论,一是关于最佳生活方式的伦理学说或政治学说;对于石里克来说,哲学是服务于科学的;对于海德格尔来说,哲学是对超乎寻常的东西作超乎寻常的发问,既没有工艺和技术那样的实用性,也不可能具有促发一种历史状态的直接性力量。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内容阅读

请点击↓

西方哲学思想谱系图(必须收藏)

波普尔:我如何看哲学

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尼采:哲学家特有的艺术

孙周兴: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尼采《悲剧的诞生》译后记

生命性共鸣——鲁迅与尼采哲学思想论纲

什么是善的?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贵族价值?什么又使你平庸?

尼采、德勒兹、福柯:身体和主体|汪民安

拆解SM:德勒兹论莫索克

理解“事件”的两条路径:论福柯、德勒兹和巴丢思想中的事件概念

福柯:德勒兹《反俄狄浦斯》序言

自然哲学有益于幸福生活

马丁·路德为何发动宗教改革?|陈浩武

卡夫卡:任何不是文学的东西都令我厌倦

女性暴力:虐待、折磨、杀人的是她

近代西方世界兴起原因的再思考——从斯密、黑格尔、马克思、桑巴特、韦伯、熊彼特到诺思、肯尼迪和华勒斯坦

邓晓芒:一同追问人生的意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