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宗日彩陶:千年陶文化“塑造”新生活

马璞馨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图为含有宗日文化图腾元素的纸巾盒和保温杯。 肖玉珍/摄(中新网)


近年来,同德县抓住文化发展机遇,4000年前的宗日彩陶被“克隆”成工艺品,有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宗日文化发扬光大。当地一些工匠充分挖掘宗日文化资源,经传统艺人巧手制作,结合现代工艺的不断创新,一件件蕴含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宗日彩陶制品诞生了,斗本才让就是其中的代表。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团结村,面积5万多平方米,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较早、面积较大、文化极为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宗日遗址是青海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月10日,记者来到斗本才让的收藏室,高大的摆放架上彩陶罐占据了半壁江山,桌子上放着一批彩陶胎,正准备雕刻舞蹈纹、二人抬物等图案。今年44岁的斗本才让一边与记者交谈,一边拿起彩陶罐开始忙活,经他双手灵巧转动,仔细描绘、上色,没多久,一只做工精美的彩陶罐成品展现在眼前。


斗本才让出生在同德县巴沟乡托头村,小时候常听村里的老人们讲宗日文化,随着年龄增长,具有神秘色彩的宗日文化越来越吸引他。26岁那年,斗本才让开始跟随专业老师学习文物收藏。此后,近二十年里,他学习了器物画功、文物鉴赏、辨伪等技能。其间,斗本才让才了解到宗日彩陶有4000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是,他发现宗日彩陶作为同德县的文化符号,只是被拍成照片,放在展示栏里供人观赏。除了专业人士外,当地了解宗日文化的人少之又少。


要想宗日文化传承下去,就要让群众了解和运用它。有了这样的想法,斗本才让前往兰州求学,他发现当地彩陶复制品工艺精湛,深受市民喜爱。受此启发,斗本才让想着让家乡的宗日彩陶也能重新焕发光彩。于是,他在兰州开始学习彩陶烧制技能,掌握了几十种彩陶罐的画法和烧制技术后回到了同德。


学成归来,斗本才让将这些技艺又传授给当地人,并和他们组建了一个团队,借此发扬宗日彩陶文化并为当地百姓增收。


2018年,斗本才让和他的团队,在同德县烧制了六百多件彩陶复制品。由于当地气候环境的问题,温度、湿度都达不到烧制彩陶的标准,出窑的六百多件彩陶烧制品工艺粗糙,品质低劣,根本没有市场。


为了增长技能,他再次前往河南省学习彩陶烧制,还多次到宗日文化遗址重新认识彩陶的内涵,寻找灵感,反复揣摩所学过的彩陶烧制知识。同时,斗本才让找专业人士检测气候环境适宜的地方来建厂,根据调研发现,西宁市的气候环境正好适合。于是,宗日彩陶烧制厂在西宁筹建起来。斗本才让雇了9名同德本地牧民,每人每月2000元工资,不仅让村民们增加收入,还让他们掌握了一门技能。


图为含有宗日文化图腾元素的茶具。 肖玉珍/摄(中新网)


经过反复尝试,斗本才让终于烧制出精致的宗日彩陶系列产品,当年就获利20万元,而且烧制出的产品做工精细、色彩匀称、艺术效果极强,实用效果突出,深受群众喜爱,这也使斗本才让对彩陶工艺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 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大众。”斗本才让说,将国家一级文物的图案创新运用到纸巾盒、茶杯、盘子等生活器皿上,让“文物”走进寻常百姓家,有助于群众了解宗日文化,从而扩大宗日彩陶工艺品的影响力。


彩陶烧制品还深受游客青睐。随着同德县旅游业日益旺盛,斗本才让的彩陶烧制品也备受关注,很多游客在临走时都不忘捎上几件彩陶。尤其2020年,斗本才让与北京的一家旅游公司签订了300万元订单,实现“文旅+”的新模式,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向好发展。


斗本才让还开发注册了“巴宗彩陶”商标,在景德镇共烧制1000件独具风格的盘子、咖啡杯等流行器皿,并雕刻舞蹈纹和鸟的图案,丰富省内彩陶市场,打造代表同德县的文化产业金名片,有效促进了乡村振兴。(原标题 同德县:千年陶文化“塑造”新生活)


来源: 西海都市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郭须·扎巴军乃: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专业领域的大学者

阿旺泽仁扎西:攀登民族出版高地的引领者

与油画之间的“对话” ——记西藏油画学会的画家前辈们

传统民间歌舞艺术——德钦刀赞舞

薪火相传 史诗流芳——走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斯塔多吉

康巴藏区的文化非遗——宫廷锅庄白玉卓钦

独特的得荣民间婚俗

九龙彝族丧葬习俗

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与吐蕃早期文化

作家阿来:以“不变”的力量,应对变化的世界

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所反映的古代民族情况

申宝山下有神箭

西藏“牧二代”创业记:为羌塘草原带来改变

藏族导演旦真旺甲的呐喊:陈规陋习,请《随风飘散》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