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巴桑:秉承匠心 助力“泽帖尔”保护与传承

曲亚卓玛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巴桑是西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当毛哔叽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西藏山南市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在前不久荣获了2020年度“西藏工匠”称号。


图为巴桑图片  来源:高原劳动者微信公号


“泽帖尔”是一种纯手工精羊毛哗叽纺织产品,该纺织技艺因山南市乃东区泽当镇本地独有而得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巴桑为了挽救“泽帖尔”纺织技艺,通过实地走访、寻找遗物、拜师学艺,练就了精湛的纺织技艺,琢磨复原出名副其实的当代“泽帖尔”。“泽帖尔”纺织技艺步入新发展阶段,巴桑为了更好地传承发展“泽帖尔”纺织技艺,始终坚持培养纺织技艺的传承人,注重非遗技艺与产业结合、与市场结合,以实际行动为“泽帖尔”非遗技艺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培养非遗技艺传承人:为“泽帖尔”非遗技艺提供人才保障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遗产,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一项非遗技艺能否经久不衰、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传承人的接续奋斗。“泽帖尔”是纯手工制品,随着历史的不断变迁,各类现代化纺织产品的不断涌现,加之传承人断代,让这一传统技艺濒临失传。此前,巴桑在拜师学艺的过程中发现,当时能够掌握“泽帖尔”纺织技能的仅有5人,并且年龄最小的已经80多岁,这些手艺人都存在着没有传承人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挽救和传承“泽帖尔”非遗技艺,巴桑招收了42名贫困户学员,专门聘请5位高龄手艺人,复原改进纺织工具,传授精羊毛选料、加工、染色和毛哗叽纺织工艺流程,手把手传授编织技巧。如今,学员们不仅熟练掌握了“泽帖尔”手工纺织工序和技能,也能将自身所学传授给新学员形成了“传帮带”的良好氛围,这为“泽帖尔”编织技艺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发展特色产业:让“泽帖尔”非遗技艺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产业是“泽帖尔”纺织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将传统技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生产种类多样、品质保障、独具特色的非遗衍生产品,以产业赋能促进“泽帖尔”纺织技艺高质量发展。


在2008年,为了高质量挽救和传承“泽帖尔”这项非遗技艺,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巴桑创办了西藏山南市乃东县民族哗叽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通过不断优化选料、改进和创新纺织工艺、产品多元化、聘请专业设计师等方式,不仅让“泽帖尔”纺织技艺真正转化为群众脱贫致富的现实生产力,更是打响了“泽帖尔”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多年来,合作社解决贫困群众就业400多人,产值达到8000万元,人均收入提高近万元,“泽帖尔”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作为“泽帖尔”非遗技艺传承人,巴桑以实际行动为保护和发展非遗技艺进行了成功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要始终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


来源:中国西藏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去伪匡正 正信净信——从两起“假活佛”案件说起

他将一把“扎”进心里的琴做到了极致!

相逢在青藏高原——敦煌古藏文《松赞干布本纪》残卷人物与葬地之一

长江之源:生灵与文明的壮阔摇篮(下)

长江之源:生灵与文明的壮阔摇篮(上)

叶星生与《珠峰叠彩》的故事

青海藏医药文化博物馆:高原上的文化宝藏

丹增:漫谈读书

阿来:满目苍山皆是自在文章

传承,如今扎木念琴声依旧

宗日彩陶:千年陶文化“塑造”新生活

郭须·扎巴军乃: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专业领域的大学者

阿旺泽仁扎西:攀登民族出版高地的引领者

与油画之间的“对话” ——记西藏油画学会的画家前辈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