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族姑娘爱上短视频 中英双语传播藏文化

缪超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今年春节,“00后”藏族姑娘格桑卓玛自出生以来,第一次尝到家乡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传统美食——藏式土锅子。她通过社交媒体,用中英双语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风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


图为格桑卓玛通过社交媒体,用中英双语向海外展示藏族文化风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刘冉阳 摄


格桑卓玛是藏族母亲与汉族父亲的爱情结晶,2002年在昆明出生。她回忆道:“在家里,除了妈妈偶尔制作奶渣、酥油茶、糌粑这样的(藏族特色)食物外,我很少接触到与藏文化有关的事物。”


小学、中学时期,喜欢穿运动服的格桑卓玛看起来与身边同学无异。那时,她不清楚藏族之于自己意味着什么,倒是同学们对此感到好奇。“他们总是问我,牦牛不怕冷吗、青稞像大米一样吗、经幡是什么……这样那样的问题。”


格桑卓玛不知如何解答,于是将牦牛干巴、青稞糌粑带到学校,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图为格桑卓玛在与藏族小伙一起挂灯笼迎接春节。刘冉阳 摄


其实,每年春节,父母都会带格桑卓玛回到迪庆,与藏族亲戚团聚。亲戚会带着格桑卓玛挂经幡、煨桑祈福,这是迪庆春节习俗。


“经幡五颜六色,比竹竿长,挂的时候需要一头高一头低。”格桑卓玛小时候喜欢这些藏族习俗,认为迪庆春节气氛比昆明更浓厚,“大家享用一顿丰盛藏餐后,就围着屋子中间的大柱子跳起锅庄舞”。


2020年,格桑卓玛考入厦门集美大学。这所学校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18年创办,是一个文化大熔炉,不仅深烙中华民族印记,更兼容东南亚多国民族文化。对藏文化的探索和思考一直贯穿格桑卓玛的学习历程,这让她对保护和传承藏文化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并学着用新的角度去看待藏文化。


图为格桑卓玛与大家一起享丰盛的藏餐。刘冉阳 摄


很多藏族民众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展示锅庄舞、服饰、房屋、饮食等各方面的精彩生活,这引起了格桑卓玛的兴趣。


今年春节,格桑卓玛回到迪庆,穿上天蓝色藏装,主动参与“春暖一江水畅 畅Xiang彩云南”澜湄六国新春文化交流活动,用英语向澜湄六国展示藏族文化风情、民族歌舞、特色美食等。


图为饭后,格桑卓玛(左一)与大家围成一圈唱歌跳舞。刘冉阳 摄


格桑卓玛打开手机摄像头,走进一个名叫“奶思”的藏族村庄,通过社交媒体向海外直播,介绍了从土墙变为石墙,极具现代设计元素的新式藏房;展示了藏式土锅子的制作方法与藏餐文化;呈现了藏族家庭围成一圈唱歌跳舞的场景……她拍摄录制的视频,还剪辑成数十个短视频,在春节期间不断播发。“在互联网时代,我要成为一名中英双语藏文化传播者。”


图为穿上藏装的格桑卓玛(左二)在村里与长辈们聊天。刘冉阳 摄


“放眼整个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这里或许是世界上民族种类最多、文化最为多样的区域。”格桑卓玛说。她希望,生活在澜湄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能够相互推介本民族的特色,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来源:中新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朝佛季”:“百年梦境”酥油花开元宵夜

香巴拉时轮坛城:体验藏族文化的最佳场所

黑帐篷:驮在牦牛背上的家园

从糌粑到VR:藏历新年的味觉、视觉“大餐”之变

95后藏族棒球手华旦班玛:成为“海绵”回家乡

丁真背后的理塘小微博物馆群

西藏民间传统乐器巡礼:古老的悦耳之声

春节和藏历新年“握手”背后的天文历算

“85后”唐卡传承人贡觉杰:成就,在一点一滴中积累

研读《大藏经》诸种大论所得《性空六义》及其详解

热贡堆绣布艺的奢华与美丽 ——访非遗传承人桓贡

德钦的春节

藏族新青年扎西培楚的“创生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