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阿尼:把格萨尔王的故事流传下去

陈宇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阿尼在德格县中学教授格萨尔说唱。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2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当天,乐山市夹江县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非遗展演,来自四川省甘孜州德格县的74岁老人阿尼带着自己表演《格萨(斯)尔》说唱所需要的道具来到了这里,为现场的观众表演了部分选段。表演间隙,阿尼老人不顾劳累,为上前了解展示道具的热情观众,详细介绍了每一个道具的制作方法和用途。


细致的解说和精彩的演出引得阵阵掌声,“我们甘孜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灿烂的民族文化,欢迎你们到甘孜来,欢迎你们到德格来!”阿尼对现场的观众说道。


把《格萨(斯)尔》当作一生的事业


“《格萨(斯)尔》的录制已经完成了,他们还在整理素材,很快就能完成了。”当记者再次拨通阿尼的电话时,老人兴奋地说,自己几个月前参与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视频和文字资料搜集工作就快要完成了,“很高兴,我现在就全力准备开学以后去给娃娃们上课。”


阿尼1949年出生在德格,因为舅舅是《格萨(斯)尔》说唱艺人,耳濡目染,他很快就成为德格远近闻名的说唱艺人。


《格萨(斯)尔》也叫《格萨尔王传》,是一部篇幅宏大的藏族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说唱过程中,阿尼发现它里面的很多故事都有现实意义,比如教育人们家庭和谐、民族团结,等等。“很多人问我为何一辈子都在唱,除了谋生,它本来就是民族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随着非遗越来越受重视,《格萨(斯)尔》说唱艺人的地位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他们不仅深受老百姓的欢迎,也成为当地备受瞩目的艺术人才。2007年,阿尼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格萨(斯)尔》的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说唱的数十年间,阿尼除了常年游走在乡间牧场,为农牧民说唱格萨尔王的故事外,他还利用这个机会,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格萨(斯)尔》说唱文本进行潜心研究,“年轻的时候一天可以记住6个故事,一个故事最少的都有半小时。”阿尼说,他还会近80种唱腔。


1984年,阿尼整理出版了《赛马登位》长腔专著,2003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录制了《赛马称王》,除了先后四次到西藏、青海和北京等国内城市演出,阿尼还走出国门,将《格萨(斯)尔》说唱艺术带到了印度和尼泊尔等国。回顾自己近60年的格萨尔“情缘”,阿尼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既然选择了这个事业,我就要做下去。”


阿尼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格萨(斯)尔的代表性传承人。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苦心传承,弘扬民族文化


2011年,德格县中学非遗传承《格萨(斯)尔》说唱艺术班为阿尼颁发了一张聘书,聘请他担任艺术班的指导老师,这让阿尼很高兴,“他们很喜欢格萨尔王的故事,说唱事业终于后继有人了。”


在成为非遗传承人后,阿尼一直在为《格萨(斯)尔》的传承而进行努力,“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不那么重视了。”阿尼认为,在一段时间里,各种“新鲜玩意”让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格萨尔说唱这种“老古板”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得不到年轻人的青睐,加上老艺人的相继离世,《格萨(斯)尔》说唱这种艺术形式逐渐面临失传的境况,已过古稀之年的阿尼也开始急着寻找接班人。


阿尼的儿子尼玛曾是阿尼传承的主要对象,经过阿尼的细心教导,尼玛也学会了很多唱腔。但《格萨(斯)尔》史诗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2000多万字,对传承人的记忆和背诵能力有极高的要求,尼玛的演唱至今也未能脱离书本。


不甘心就此放弃的阿尼又发现一个新的目标,孙女泽仁曲珍能歌善舞,且从小听着爷爷说唱长大,十分有天赋。不过随着泽仁曲珍到其他省市读书,后成为乡政府工作人员,阿尼的传承人计划又落空了。


寻找传承人的事让阿尼越来越着急。直到德格县成立了培训班,阿尼认为这是一次发现传唱人的好机会。“我在说唱班当了11年的指导老师了,现在我对于接班人没有特殊的要求,只要人品好,对格萨尔王的故事感兴趣,我都愿意培养。”阿尼相信,只要还有热爱格萨尔王的人,《格萨(斯)尔》史诗就不会消亡。


截至目前,阿尼总共为2000多人培训了《格萨(斯)尔》说唱技艺。


◎阿尼


四川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项目是民间文学格萨尔。自幼受家庭影响,15岁开始说唱《格萨(斯)尔》,主要叙述岭·格萨尔王征战一生的故事。传艺以口授为主,运用各种唱腔传播。1984年,阿尼出版《赛马登位》长腔,2003年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部录制了《赛马称王》。


从1984年开始,阿尼不仅在全国范围内展现自己的格萨尔史诗说唱才华,获得多次大奖,还把格萨尔王的故事,唱到了英国,唱到了日本。2013年初,阿尼成立了《格萨(斯)尔》说唱培训班,组成百年说唱团,并亲自担任授课教师。



来源:四川日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藏地随笔 | 久美多杰:三月的《格萨尔》

探访西藏唯一天主教堂:东西方文化在此融合

才让:青海海西都兰等处吐蕃墓与吐蕃文化之关系再探讨

曼秀·仁青道吉:关于“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

草原兄弟7年“收养”普氏原羚50余只 全部成活放归自然

才让:明洪武朝对藏传佛教的政策及其相关史实考述

华锐神山阿咪嘎卓(下)

华锐神山阿咪嘎卓(上)

仁钦桑波与“后弘期”的吐蕃医学

吐蕃佛教传统中的般若信仰及其在11世纪卫藏的复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