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拉巴次仁:用技艺雕刻时光

文、摄/贺建明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拉巴次仁介绍自己的木雕作品。


“咚咚咚”,左手手持雕刻刀,右手紧握木槌,拉巴次仁按着预先描绘好的线条,一下下凿刻着眼前的木板。10多分钟后,一片栩栩如生的叶片形象地呈现在眼前。


51岁的拉巴次仁从事手工木雕制作有36年了。“从懂事起,看到木雕作品我就会目不转睛地观察,打心里喜欢这项技艺。”拉巴次仁回忆说。


1983年,布达拉宫对部分木质房梁、门柱开展修复。当时15岁的拉巴次仁找到主持修复工作的木雕大师德庆,表达了自己想跟随其学习木雕技艺的强烈愿望。德庆老师告诉他:“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制作的精美木雕作品会流传下去,被后人所赞美感叹。”此后,拉巴次仁一直跟随德庆老师潜心学习木雕技艺20多年。


西藏的木雕应用到建筑方面可以追溯到古格王朝时期,许多精美木雕作品流传至今。近几年,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普通群众也开始将木雕作品用在自家建筑装饰上。这不但坚定了拉巴次仁坚守这份技艺的信心,也让他更加精益求精。


拉巴次仁正在进行木雕作品制作。


一件木雕作品的好坏与很多因素有关,而原料是最重要的基础。拉巴次仁的作品一直选用产自西藏山南的白杨木,这种木材木质坚韧、强度较高,适宜制作木雕作品。每年,他都要亲自去现场挑选木材,之后的切割、自然风干、分片等程序也要亲自把关——一块木板摆到他的工作台上之前,至少要经历1年半到2年的时间。


“只有时间的沉淀,才能获得好的木雕原材料,以此来确保作品经年不干裂、不腐蚀,才能让作品永久流传。”拉巴次仁说。


材料选好,下一步就是绘图了。通过多年积累,他能够根据需求熟练准确地绘制出一张张雕刻图纸,再将图纸蒙在木板上,镂空多余的部分,然后精雕细琢。


在拉巴次仁的工具箱里,有大小、形态各异的雕刻刀60余把。为让雕刻更加精细、圆润,他一直手工打造雕刻刀,已经记不清用坏了多少把——师傅临终前赠送的磨刀石,10年间被他从3公斤多用到了不足1公斤。


拉巴次仁新近制作完成的木雕作品。


腰部力量下沉、右臂前倾、右手紧握雕刻刀用力,一凿一凿,小的物件也要凿一万次以上才能成型。大一点的作品则需要拉巴次仁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大约半个月才能完成。“手工木雕要保留藏式雕刻的原汁原味,少一刀,作品的立体感、圆润程度都会大打折扣。作为手工艺人,要对历史负责,毕竟很多作品是要流传下去的。”拉巴次仁说。


刀锋锐利、线条多变,拉巴次仁免不了偶尔被雕刻刀划伤。虽然各种自动化工具层出不穷,但他坚守着手工雕刻,有着自己的思考。“现代科技进步,我们也不是一味遵循守旧。但雕刻务必坚持纯手工,只有手上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手工作品有手艺人心血融在其中,作品是独特的、有生命的。”他说。


凭借对传统工艺的坚守,对工匠精神的执着,拉巴次仁被评为2019年度“西藏工匠”。当下,除了把每一件作品做好,他还在积极培养徒弟,努力将西藏手工木雕技艺传承好。


来源:央视网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西域胜境 河湟明珠——隆务寺

樊成岩:用生态化思想进行一场教育变革

古老的祭祀礼仪舞蹈——神川热巴

索朗群培:坚守传统技艺 传承非遗文化

“地球之巅”的女性力量——专访全球首位登顶全部14座8000米级高峰的女性登山者董红娟

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出台  9月1日起施行

梅里雪山殊胜的自然地理与人文情怀

浅谈滇川藏“三角区”民族的碰撞与融合

诺布旺丹:《格萨尔》史诗的个体记忆形态及其建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