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策划】“神木之花”再绽放!三局“最土味”项目最芬芳

中建三局 2022-07-22

这里,举目皆黄土

鞭长驾远、路旷人稀

三局建设者出征黄土地

奋战榆林史上最大引水工程

为地方经济命脉注入新“源泉”


本期“最项目”特别策划

走进中建三局承建的

“最土味”的项目

——榆林引黄工程

26年前,三局人在这里挥洒血汗,修建了神木电厂,实现“煤从空中走”的发展目标。

26年后的冬天,当“引黄入榆”的梦想照进现实时,“神木之花”再次绽放,争先三局人一刻不停开启了新的“筑梦”征途


面朝黄“土”背朝天


榆林引黄工程位于榆林市神木市黄河东线栏杆堡镇,属于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地区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产业发展转型升级,榆林对水的需求进入高速增长期,解决“水”的问题刻不容缓。

作为榆林市“十三五”解决发展瓶颈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陕西省继引汉济渭后又一大型引水工程,榆林引黄工程设计年引水量2.9亿立方米,黄河取水流量27立方米/秒,线路总长102公里。主要建筑物涉及取水枢纽、调蓄水库、加压泵站、输水隧洞、压力管道等。2020年11月27日,中建三局西北公司项目团队从呼和浩特一路向南,抵达陕西榆林,从榆林再赶路两百余公里,到达神木市。

榆林引黄项目四标段测量负责人尚淼,对这个日期记忆犹新。这天他孩子刚满百天,家人在西安举办了简单的庆祝宴。而他,和其他11位同事刚刚抵达神木市,第二天,他们沿着神马公路(神木-马镇)向东南方,驱车六十公里,进入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所在区域。

“第一次来,我们并不知道目的地在哪儿,只看着窗外黄沙越来越多,整个天空的昏黄越来越重。”尚淼说。

此后,尚淼和团队便在这片陕蒙晋三省交界地驻扎了下来,在贫瘠的黄土高坡孕育榆林经济发展新的希望。

十二月的陕北,冷空气如冰刀一般刮过皮肤。项目执行经理张根旺站在秦家坡上远眺,只见黄土地千沟万壑,荒无生机;零星几辆车在九曲十八弯的乡间小道上忽隐忽现;山峦沟壑间奔走的建筑人,渺小如虫蚁。

市场陌生、资源匮乏、地形复杂、人员短缺······张根旺的大脑也如同这沟壑交错的地形一般千头万绪。

在市区临时落脚的宾馆里,项目决策团队当机立断,将精干的先遣团队兵分三路,技术团队聚焦前期策划,工程团队主攻临建,测量团队则根据初期图纸在山里实地施测。

尚淼和他的测量搭档鲁啸出发了。每天清晨从神木市区驱车离开时,除了带好测量仪器,他们还会背上面包、饼干等速食品,开启野外工作的一天。

“这里看起来不远,但需要先下坡再上坎,我们一天基本不返回,测到哪儿就在哪儿,这样才最高效。”

冬天下雪,沟陡坡滑,很多地方他们只能手脚并用,摔跤在所难免;山沟里没有信号,他们扛着仪器一人爬一个山头找信号,“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吼。”半个月时间,测量团队完成了公司承建的四标段全线11.75公里内10个构筑物、5个工区、各区施工便道等位置的定点。


离乡背“土”不孤单

当一面面彩旗插上一座座山头时,中建三局榆林引黄工的门楼立起来了。

“临建起来了,我们在这儿就有了大本营,兄弟们也不用每天市里、山里来回奔波。”项目副书记王勇刚回忆起修临建时期,直言那会儿是“真的苦”。

正午十二点,气温仍低至零下26摄氏度,项目人员冒着严寒坚持作业;山里没有自来水,只能选择打井,打至250米深时仍是碱水,大家又漫山遍野寻水源,最终在山脚找到一处泉眼,凿开七八十公分厚的冰,引水到项目;临电、网络等问题,经多方协调,通过专线、信号增强器等,项目部成功通电通网,具备了生活办公条件。

3月8日,项目正式搬家,奔波在山沟里的建设者终于有了安身之所,中建三局也成为全标段最快建好并入住临建的施工单位

随后,项目开始征地工作。四标段全线涉及2镇7村,生产经理刘鹏飞每天带着同事一个个村子跑,和村民耐心沟通,讲解相关土地政策及补助问题。责任工程师张腾是神木人,征地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本地人语言沟通的优势,赢得村民信任。历时仅2个月,作为全线6个标段推进最快的单位,四标段征地工作圆满完成

三局建设者们不仅又快又好地完成征地工作,还与村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附近村里多为空巢老人,我们会帮衬着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在一片土地,这是三局人践行社会责任的时刻。”项目党支部副书记王勇刚说。

为缓解员工离乡在外、驻守荒原的孤独,丰富方便职工业余生活,项目不仅会定期组织篮球赛、乒乓球赛、集体生日会等文体活动,还在项目部设置“便民”货架,按进价出售零食小吃、生活日用品等。“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虽然身在他乡,但心一直都是暖的。”建设者们在这片黄土地上用心用情奋斗着。


守“土”尽责显担当


四工区责任工程师刘通已经和工人们一起扎根在现场营地,从这里开车回项目部要40多公里,只有开会或周末他才回去一趟。四工区营地建设在9#隧洞出口和10#土洞进口之间的山沟里,未来这里还将架起一座长120米的拱形渡槽

在刘通看来,这片举目皆为黄土和机械的工区,建设的关键就是爆破工作。爆破专业性强,每一次爆破前的打孔都至关重要,会影响到爆破效果和施工安全。

“哪怕慢一点,也要保证安全上绝对不能出现任何问题。”张根旺将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钻孔、爆破、出渣、排险、立拱架、打锚杆、挂网、验收、喷射混凝土······如此循环往复,隧洞就这样一米又一米地向前掘进着。“隧洞施工安全方面不能有半点差池,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张根旺说。据技术负责人吕海强介绍,标段内存在两段黄土隧洞,均属于浅埋段。其中一段土洞为进口段,洞顶为六级框格梁边坡;另一段地层结构复杂,覆盖层结构疏松,受地下水、地表水渗透影响,施工难度大。为保证两段施工安全平稳进行,项目特邀相关专家及“五方”主体进行分析论证,结合施工工艺,对黄土隧洞支护参数及形式进行调整,通过“强支护、短进尺、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方针,确保黄土浅埋隧洞施工安全。

“起来了,验收去。”新员工苏日嘎通常会在夜间12点至天亮这个时间段接到来自工区的电话。到项目后,他被分配到质量岗见习,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质量验收。因为爆破工作安排在白天,一个循环工序结束,验收一般都在晚上甚至是后半夜。

一开始他并不适应这个工作节奏,“总惦记着夜里有这么一个事儿,根本睡不踏实,迷迷糊糊就在等验收电话。”
两个月后,这个来自锡林郭勒盟的蒙古族小伙晒黑了,但更自信了。他在师父的带领下迅速成长,现在已经独立负责二工区部分质量工作。除了学习到不少专业知识外,他还学会了很多和劳务队伍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两个多月前,从神木西站绿皮火车下来时那种惊诧和失望,已经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不断融入、适应环境,不断进步。像苏日嘎这样迅速蜕变的青年员工还有很多,他们都选择了把青春绽放在这片黄土地上

在这个极具凝聚力的集体里,42名三局西北人以心交心、争先前行,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如今,五大工区均进入施工新阶段,项目建设也迈入“快车道”。


主创丨局融媒体中心、西北公司

文案丨江海莉  王勇刚

编辑丨周雅文  张思聪

审核丨叶   青


【相关推荐】

【特别策划】“建证”云上之城!走进中建三局“最云端”的客运枢纽

【特别策划】道是寻常最“曲折”!走进中建三局“最穿越”项目

【近期热点】

【抢鲜看】奋斗当歌!中建三局这个“十一”格外“红”!

【超燃】保卫黄河!中建三局人正在冲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