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宇:30年货币翻了300倍!如何能跑赢印钞机?
欢迎点击上方文琳资讯 关注!
导读:
如果1986年你有1万块钱,你是万元户,现在相当于你的等值财富是280万元户左右,年化以后,每年年化增长是21%,并且持续30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不能为财富增值、保值,每年增长21%,并且持续30年,你的钱就贬值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流动性的增长速度。
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交流。刚才听了前面这么多的颁奖,大家感谢了非常多的人,有感谢消费者的,有感谢投资人的,有感谢员工的,有感谢监管者的,但我觉得大家好像忘记了感谢一件事,是什么呢?是我们的印钞机。
不能每年增长21%,你的钱就贬值了
这张图非常重要,它告诉在过去三十年时间里,我们的M2,也就是广义的购买力,简单来说就是印钞,它对应的是那根红色的线,对应的是左边这张轴,从1986年开始有这个数据到现在一共印了280倍左右的钞票。
什么概念?也就是如果1986年你有1万块钱,你是万元户,现在相当于你的等值财富是280万元户左右,年化以后,每年年化增长是21%,并且持续30年,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不能为财富增值、保值,每年增长21%,并且持续30年,你的钱就贬值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流动性的增长速度。
在这过程中可以做个比照,也就是GDP增长速度。中国奇迹,非常了不起,实体财富从1986年到现在每年增长大概16%左右,16%是名义GDP,也就是有10%左右的实际GDP再加上每年5%—6%左右的通胀,所以是16%,它对应的是那根蓝色的线,这就是被称之为中国奇迹的来源。
我们看到美轮美奂的基础设施,大家穿的、用的,包括这么多成功的企业,都是属于这个类别的。大家可以简单算一下,每年21%的钱印出来了,实际增长需求出来的话,实际钱到哪里去了。
如何跑赢“印钞机”
这张图更加重要,据说这张图一方面引发了对房地产这一轮抢购,另外引发了对于科技股、创新股无穷憧憬。这张图是把刚才M2那张图做了累加,也就是每年供应货币堆到一块。做投资有参照性,有基准,你的基准是什么?你的基准是CPI吗?CPI占收入多少?大部分钱还是放在财富增值和投资领域。这根蓝色的线,我们称之为洪荒之力,所有人的努力奋斗,不管是做公司的、做投资的、做投机的、做配置的,都在跟这根轴搏斗。也就是在这过程中我们找到了极少数的成功投资或者资产,能够跑赢这台印钞机。是谁呢?这里给大家做一点分享。
第一是非常出名的中国传统的瑰宝冬虫夏草。从有数据的1990面开始到最高峰2013年,3500根的冬虫夏草从大概每斤150块钱一口气涨到21万,非常了不起。这里头你要做年化,放到30年里面做比较,增长率是22%,印钞速度只有21%,而增值速度是22%,你就赢了。当然大家都知道,冬虫夏草有一个缺点,不能买一大堆放在家里,如果你都吃了也就升天了,它不耐储藏。
第二,我看到有很多上海公司和上海企业家,恭喜你们,你们都拥有了,就是那根紫色的线,就是上海的车牌。上海车牌2001年第一次进入标准市场化拍卖过程,这个过程中当年12月份拍出了宇宙最低价,一张车牌100块钱,最新成交价应该是8640块钱,也就是从2001年到最新大概涨了800倍。800倍要做年化,它的收益率是25%,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也知道,现在你肯定也没有办法买一张车牌号在家里,因为这是被禁止的。
另外我们看股票市场,也就是那根黄色的线,当然这里有很多上市公司,你问问自己市值的增长。黄色的线代表腾讯,亚洲目前第二大市值公司,在它上市2004年价格是4.5元钱,这是二级市场的良心之作,最高涨到750块钱,也就是说,从04年到16年12年时间涨了190倍。年化以后接近20%,注意我这个年化是30年的年化,不是这12年年化。但是有一个很不幸的消息,马化腾先生自己在6.5元的时候抛了很多。在极少类高速成长的股票能够满足你的要求,当然我们必须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点,不能光看二级市场,因为在二级市场上以炒股为生,做到年化21%的收益并且持续30年,活着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巴菲特先生。
现在转向那根红色的线,也就是房子,大家都关心房子怎么样。因为大家知道中国真正有市场化的房地产是从1998年开始,所以我们样本很短,从99年到现在红色的线记录的是上海四个核心区域房价走势,大概是静安、卢湾、黄埔和徐汇,什么叫样本数据呢?就是这套房2001年买什么价钱现在买什么价钱,20年20倍,但是上海不光有这四个区域,还有更加远一点的区域。其实房价疯涨也就是过去十年,大概十年10倍,这是平均房价。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平均房价。年化以后怎么样呢?年化到30年以后一点都不性感,年化以后每年收益是6%而已,每年印钞速度是21%,可是房子就有6%。但是请大家注意,做生意的都清楚,因为买房子的正常人都是加了杠杆的。如果你用现金去买就傻了,因为收益只有6%而已,如果加了杠杆的话,首付两成就是5倍杠杆,最后结果是23%。这就是为什么核心城市跟核心区域的房价经久不衰永远不败的道理。
当然可以尝试其他的策略,可以配置理财、配置黄金、配置其他的东西。但根据我们的样本数据显示,在过去三十年里头只有配置两类核心资产,第一加了杠杆核心区域的核心地产,第二极少数的科技型、前沿型、成长型的股票,否则是搞不定这台印钞机的。
大家马上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这个规律只是适用于中国还是放置四海皆准?第二个问题,过去三十年里头是这样,未来十年是不是也是这样?我可以告诉大家,对于这两个答案我们现在都是YES。我看了一下中国十大富豪排行榜,只有宗庆后是做实业的,其他就是王健林、马云、马化腾等等这些人。世界前十名富豪不一样,加了两个人,第一是ZARA的老板,卖衣服的,还有一个是墨西哥电信大亨,其他人还是比尔盖茨、facebook老板、google的老板,这个世界没有变化,大家仍需努力。
黑天鹅对中国未必是坏事
现在回到宏观经济。我们关心未来会怎么样,未来全球会怎么样,中国的故事应该怎么样去挖掘。
首先全球非常混乱,大家老说有黑天鹅,有一只黑天鹅,两只黑天鹅。第一只是法国,第二是德国,我觉得现在不是黑天鹅,是黑天鹅湖,湖上全是黑天鹅。12月到了欧洲,因为欧洲将发生公投,我们判断到了明年德国、荷兰将进入大选周期,明年有超过30%的概率欧元和欧盟将不复存在。
为什么这个世界会变成这个样子?为什么特朗普会赢?特朗普会赢很简单,美国中西部白人大叔们发出了他们最后的吼声,因为他们在全球化中是失败的,对于全球而言只有科技新贵和掌握科技资产的大亨得到收益,现在已经反转了,现在只不过刚刚开始。所以我们原来研究的这些框架可能慢慢开始崩溃了。
但请大家注意,因为有这么多黑天鹅,欧元体可能会解体,但对中国来说未必是坏事。10月15号的时候我在华尔街接受CNBC的专访,记者非常刁钻,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人民币汇率会贬到什么位置。我告诉大家,人民币从10月份开始贬,贬的是全球最少的,大概只有1.1%左右,最多的货币贬了9%。很简单,现在全球主要经济体就如一帮人在大海里面跟一条鲨鱼在游泳,这个鲨鱼就是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你不需要比鲨鱼游得快,但一定要确保比最后那两个哥儿们游得快,最后的哥们儿有可能是英国、法国等等。
如果欧洲出现很大的风险,英国出现了风险,那不就是我们买买买好的时候吗?
孙正义抛掉了100亿阿里巴巴的股票,抛掉了162亿全球最棒的公司的股票,他买了英国公司ARM,ARM现在99%手机芯片解决设计方案的投资人,他在买买买,在赌未来一代物联网核心元气点,就是由ARM设计的高新技术芯片。
中国最近买了一家美国网络公司排第三的公司,大概花了16亿美金,现在需要把它装进上市公司里面,它的利润有接近1亿美金,也就是我们应该到处去买买买。如果别人有风吹草动更应该买。
第二个问题,他说你们中国人比较喜欢特朗普还是希拉里?我说我个人比较喜欢特朗普,这次特朗普和希拉里我各押了500块钱,因为特朗普赔率高,有1500块钱,所以我赢了1000块钱。他说你为什么喜欢特朗普呢?很简单,特朗普某种意义上他跟中国可能达成交易的概率比希拉里大得多。所以两害相权选其轻,就是这么简单的逻辑。但我确实相信,这个世界就是由众多不确定事件构成,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中国未来的机会在哪?
再回到中国。最新数据都已经稳住了,大家开玩笑说中国近三季度GDP增长都是6.7%、6.7%、6.7%,像心电图不跳了一样,但里面暗流涌动,有很多内容。
现在有新的三架马车,老的三架马车是投资、消费、出口。新的三架马车分别是深度城市化、大消费时代升级以及一路一带所引领的新一代全球化。
什么叫深度城市化呢?大家看这张图,刚才一开始放的是核心城市的排行榜,那里靠谱的城市都在五年前我们给出的未来中国政治地理核心地图上了,在这里做投资都是能赚到钱或者有未来的,其他地方就别去了,浪费时间,浪费金钱,未来会更加集约。包括它的房价。
这次中国有160个城市,这次被限购或者涨的城市也就是25个,只有25个涨并且限购的话不是泡沫,实际上大家在用资金投票而已,这是靠谱的,大家都涨才是泡沫。现在是宁杀错也不放过,这对的,并且汇率要大一点把资本市场全都关闭,现在都成为现实了。在这么多人口来到城市里面,当然需要消费的升级,需要更多的消费品牌化或者公共服务,这里头自然而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非常棒。
还有一个是新全球化,中国正以自己地缘为核心向周边展开,包括一路一带,包括中国和全世界的交易,这样能够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品牌和供应链。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未来增长的格局,这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现在提到的供给。供给是六个要素,我们称之为六新供给,分别是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组织和新制度。
我特别想提到的一点是新的宏观调控。我们老在质疑两点,第一以前的宏观调控就是刺激、放水、印钞,我可以告诉大家两个消息,第一放水可能明显减慢,甚至全球流动性已经进入到拐点,其实央行已经很明确地通过收短放长的方式提高了我们的利率,现在需要温和的释放方式,关键是这些银行界大佬们能不能听进去。
再给大家一个数字,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一共是600万,中国劳动力一共是7.5亿,而这600万占据了大量的财富,这些人在美国投票中没有占多少,变化正在发生。从我们的表述来看,我们用了中国式的杠杆乾坤大挪移,中国居民杠杆比较低,但地方政府部门以及国企杠杆比较高,现在这些杠杆开始了移动。大家都说去杠杆,其实没有去杠杆,主要是杠杆的移动。
未来5年很关键
经过这一轮腾挪以后,国家本来想尝试的,比如解决一部分国资向民资来嫁接的去杠杆的方式,以及通过PPP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向居民转移的杠杆,以及大规模的并购转向新型行业杠杆迁移的动作都已经开始,但这里面有一点很有趣,因为在两年前提出这个杠杆的时候有一件事情我们没有预见到,是民间资本有一种巨大的冲击力或者是政策博弈的情绪。
什么概念?我们看一下最新数字就知道,现在M1,M1就是活期存款加上现金,M1增速是24%,你拿这么多活期存款干吗呢?因为M2只有11%,你囤积了大量现金和准现金,所以现在的问题就存在着政策博弈。
举个例子,我们本来要搞一个改革牛,结果变成了杠杆熊,本来我们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消解煤炭跟钢铁的产能,结果现在变成这个样子。这就意味着现在的政策制定跟市场博弈变得非常困难,在未来这种情况可能继续下去。所以如果你不是对冲基金,跟不上这个速度就做配置,在你的核心资产上就可以了。
投行无非就是把融资成本降下来,为实体经济输送更多的弹药,同时包括SDR等一系列的国际化使得债务向海外进行延伸,让老外来买一部分单,但因为汇率的问题目前被暂停了。
现在的问题是在于全球宏观政策协调变得非常困难。接下来这五年尤其重要,整个杠杆迁移的过程就像走在刀锋边缘一样,稍微走边缘一点就会掉下去,会出现2015年股灾那一轮的风险。那我们怎么办?未来五年里,如果干得好我们就是欧美,干得差我们就是拉美,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句玩笑了。
现在人均GDP中国大约8000美金而已,如果还能按照现在的速度大概每年增长7%,到了2020年左右人均GDP将达到12000美金左右,12000美金在经济学术语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叫做高收入之墙,翻过这个墙的都是发达国家,都是欧美。而从8000美金到10000美金到12000美金这个过程到中等收入陷阱,二战之后有很多国家对这个中等收入陷阱发动了冲锋,最后成功的成为了大型经济体,大型经济体只有一个也就是日本,这个过程里面有很大的风险,也有很多成功的机会。你应该在新的需求、新的供给以及新的宏观调控里面找到新一轮快速成长的基地。
本文来源:宇观进步时代
作者: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
延伸
阅读一
延伸
阅读一
我们浪费了一次好危机
全球化其实并不神秘,不会一马平川,也不会高潮不断,它也会停滞、消退甚至崩溃。近代历史来看,全球化已经经历了三波浪潮,分别是全球化1.0——大航海时代、全球化2.0——英国和英镑时代、以及全球化3.0——美国和美元时代。它也曾经历三次重大贸易和经济失衡,分别是中英失衡、欧美失衡、亚美失衡,具体表现为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种失衡”。如今这一次,则特别表现为美国全球化与美元全球化带来的失衡。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们看到的是逐渐显现的“逆全球化”现象。其传导机制表现为:全球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两种失衡导致金融危机,并发展为局部的经济危机;在应对危机过程中,部分国家引发了贸易保护主义与经济民粹主义,又抑制了全球化,从而推动“失衡的全球化”向“逆全球化”转变。
世界由此呼唤新一代全球化,即全球化4.0,这是指更“可持续、合理、均衡”,以“创新、普惠、共享和包容”引领的全球化。“新全球化”是相对危机前的“失衡的全球化”、以及危机后的“逆全球化”而言的,其核心特点是更加均衡、包容。“新全球化”要增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实体经济领域与金融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影响力和规则制订权,改变“失衡的全球化”下的“两种失衡”状况;“新全球化”还要求各国同舟共济、共度难关,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参与全球分工与合作,而不是促进贸易保护主义带动的“逆全球化”。
但随着美国特朗普新政、英国脱欧、地缘摩擦等频频出现,现实显得愈发骨感。笔者有一种不安的预感,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和经验几乎肯定被浪费了,除了会投放更多流动性以外,各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全球正在经历一个“三高三低”的状态,即高央行资产负债表水准、实体经济高负债或者杠杆率、风险资产价格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则是低波动率、低通胀率、低增长和贸易水准。
过去十年恐怕是人类历史上货币幻觉最严重的时期,看看那些核心资产的价格膨胀程度,看看全球财富分化的程度,都让人不寒而栗。所谓宏观审慎政策(MPA),即降低宏观杠杆水准的努力似乎是唯一的进展,但仔细观察,有几个大型经济体的宏观杠杆是真正被控制住了的?传说中用天文量级的流动性浇灌出来的史诗级创新呢?苹果倒是更新到x代了。比特币算吗?理论创新呢?每次重大金融经济危机都有思想巨人的出现和重大的经济学理论突破,一如马克思、凯恩斯、弗里德曼带来闪电光芒。而现在,我们只看到左右两派吵吵嚷嚷相互指责,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日益亢奋,流动性是如此充沛、思想是如此贫乏成为时下最鲜明的对比。
延伸阅读一来源:宇观进步时代
作者: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
延伸
阅读二
延伸
阅读二
上海金融大讲坛第十二讲:解读全球化4.0时代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8月4日,由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办,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承办,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财金通教育协办的“上海金融大讲坛”第十二讲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主题为“全球化4.0:新机遇与新挑战”。出席本次“上海金融大讲坛”的嘉宾有:上海市金融党委副书记姚嘉勇,中国金融信息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叶国标,上海市金融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黄升任,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刘功润,财金通教育总裁邬瑜骏;本次活动的主讲嘉宾是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作为对话嘉宾也出席了活动。中共上海市金融工作委员会组织(宣传、统战)处处长张来治主持了本次大讲坛。
领导致辞
上海市金融党委副书记姚嘉勇在致辞中指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按照目标要求,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金融大讲坛”的创办,正是迎合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自贸试验区金融开放创新的实际需求,立足“高端、前沿、深度”,分析经济金融形势,解读经济金融政策,把握大局大势,展望发展趋势,宣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亮点和成就,努力打造成为业内人士交流思想智慧的桥梁,金融政策解读和宣传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窗口。“上海金融大讲坛”举办以来,有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和金融机构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姚嘉勇认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一系列黑天鹅事件,使得全球化进程曲折起伏,全球化发展面临风险与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重铸丝绸之路,创造新型发展框架,成为推进和重塑全球化的重要力量。此次大讲坛,邀请到了几位对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入研究的嘉宾解读国际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对中国如何抓住机遇、适应全球化4.0时代的新形势进行深入探讨,并为全球化新形势下,上海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主旨演讲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就“全球化4.0:新机遇与新挑战”作了主旨演讲。邵宇介绍,全球化4.0,有4.0自然就会有1.0、2.0、3.0。在古典全球化时代,即前全球化时代,也就是丝绸之路的古典时代。大量的海外的投资人,包括文化的交流,各种宗教在唐朝形成交汇,在1433年之后的50年,第一次葡萄牙开始全球航行,这样全球化1.0就开始了。1.0是大航海的时代,大航海不光是亚欧的局域网,整个意义上的全球化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同时殖民也就开始了;全球化2.0就是英国英镑的时代,从一个传统的航海时代,进化到英国的殖民贸易以及三角贸易。第一次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对照,然后就是大分流和权力的交界,中国的时代结束了,这就是全球化2.0时代。
我们现在面临的时代是全球化3.0时代。全球化3.0时代离我们非常近,不管是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事业、投资都受到它全面的影响。它有三个维度构成。第一个反映在实体经济和贸易的维度。全球化3.0跟以前截然不同,它是通过一种实物链的结构,产业链来进行全球化生产。首先在产业链的底部是资源,比如说巴西、俄罗斯,他们出产能源;中间的夹心层称之为制造,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国家。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前,经常账户的盈余占到GDP的10%。金融危机以后,现在只有2%到3%的位置。在这次全球化里面,中国遇到了第一个问题。我们买什么,什么就变得非常贵,我们卖什么,什么就变得非常便宜。这也很好理解。中国现在占有全球市场的13%的份额,危机前后都没有变化。我国通过打折销售与竞争对手竞争,导致卖得越多,产能越多,就越便宜。每年危机之前全球的贸易增长速度接近12%,现在全球贸易的增速不到3%。贸易一般是GDP的增长一倍左右,但是现在只有一半左右。
第二个问题与贸易相关,即投资。要贸易,要直接开厂生产,这就是产品内分工。通过这样一个高速的电子的网络、信息的网络,以及集装箱新的便利的交通运输的发明,有可能把一个产品所有的产业链都切开来。在中国投资,这就是FTI直接投资,中国对外投资叫ODI。外企就是典型的FTI的代表,他们有自己的考虑,这个考虑也会对资本市场形成系统性的影响。
最后在货币方面,中国现在货币总量只有160万人民币,物质财富去年新增长21%。在整个全球化之前,我们大概经历的是这三个部分:经济的货币化,以前我们买油需要油票,买布需要布票,后来都取消了,都需要钱。货币供应快速地上升;第二个阶段是1992年,开始有股票市场。接下来更为重要的是1997年、1998年出现了商业化的过程,进入到市场化的房地产开发程序;最后一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中国开始了疯狂地外汇储备的积累。邵宇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美国人开始指控我们操控汇率。因为全球化里,我们遇到了非常奇怪的问题。中国大量购买美元,每年都有贸易盈余。从03年开始,中国投资货币的方式是购买美国货币。当这些美金来到中国进行投放的时候,在中国创造了如此多的基础货币,跟中国的城市化、工业化结合在一块儿,中国享受快速的增长和产能的释放。美国人以美元的纸钞支付,他得到了中国制造的东西。
中国提到贸易投资和货币方面,全面地绑定全球化的过程。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中起落和悲喜。某种意义上说,其实所有的人对这个结构都是心存感激的。美国人很高兴,因为买到了廉价的中国制品。美元的国债越多,收益率越低。这些钱到中国也很高兴,可以到银行拿钱买房子。这些流动性只能在房地产上进行宣泄,再加上金融工作者努力工作,最后就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所谓的全球第三次失衡的真相就是如此。我们最高涨的全球化的阶段,已经告一段落。那么问题随之出现。
首先分出了中国的输家和赢家,中国排行前十位的富豪,能够挣到经济增长的钱,还在做实业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卖水的,一家是做空调的。剩下的是地产大亨,要么是科技新贵。全球化2.0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工业发展的水平2.0结束以后,只有西方国家是上升的,其他的国家都是下降的。因为他用倾销的产品摧毁了其他经济体。全球化3.0因为美国拉着中国,所以大家都从中间有所分散。现在的情况又有所变化,不管是英国脱欧,还是特朗普的上台。有人说是“黑天鹅”,去年发明一个“黑天鹅湖”,现在又叫做“灰犀牛”。第一头是中国全球化的停滞,它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变得更慢和更加充满危险。现在没办法追溯谁应该承担责任。
目前,整个全球英美传统国家变得扑朔迷离。邵宇表示,我国的“一带一路”还会往前走一段,现在是全球化胶着的状态,全球化主要经济实力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德国的G20峰会,特朗普退出巴黎气侯协定,确实是令人失望的决定。但中国和欧洲宣布继续沿着这条路走,意味着全球化1.0和2.0的胜者和输者无法达成和解。
邵宇认为,不管有没有特朗普,美国在过去的30年对中国的要求是没有变化,更多的市场开放,更多的美国商品将继续延续。这样妥协的格局,对大家来说是有帮助的,这是贸易的一方面。他认为,美国的孤立,并不是一件好事。要素成本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山寨。而中国成功地利用了我们现有的要素成本和巨大的市场,为数不多的大型综合体,真正做到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成功的经济体。保护,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所以拉丁美洲没成功。中国有巨大的市场,从进口替代到慢慢地有很多的利润进来,也许必须要感谢山寨精神,中国是个山寨大国,其实我们奔着山寨强国前进。然后有自己的更新的知识产权,向海外销售。
最后,邵宇表示,在4.0时代,中国的角色肯定比以前重要得多。美国的产出,以及头寸能力慢慢退缩,如同当时的英国一样。中国还在小心翼翼地尝试,带着这种变化,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包括AIIB一系列新的决措。这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己,尽管我们如此的渺小,像沙粒一样,但是我们还在不断地争斗,不断地按照新的和旧的全球化的方式进行创想和努力。这就是我们,如同全球化1.0时候的大航海时代。未来我们将面临比如人工智能、空间技术、新的能源,当然会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空间,经济增长的动力。
嘉宾对话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与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邵宇就“全球化4.0:新机遇与新挑战”这一话题作了进一步探讨。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潘英丽表示,全球人口的结构在未来将会出现严重的失衡,据研究表明,壮劳力增加的地方,越是受教育程度越低的欠发达地区。印度未来20年会有2点多亿的壮年人、新增劳动力。而中国未来20年会减少8千万左右的壮劳力。另外,全球范围内还有一个很大的趋势就是财富结构的失衡和两极分化。她说,世界银行提出一个观点,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财富可以分为四大类:物资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再加上社会资本,而人力资本又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简单劳动,一是复杂劳动,简而言之就是人力资本的积累。社会资本非常重要,世界银行的定义是它是制度和文化的一种混合物,它能将资产转化成可持续的国民福利,而它的效力取决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从全球布局来看,欠发达国家的简单劳动很丰富,自然资源像土地和环境,包括矿产和石油也很丰富,但是它们缺物质资本,缺社会资本。而发达国家,包括中国,主要的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
潘英丽认为,对所有的发达国家来讲,财富的保值、增值,跟GDP的创造,它的社会的意义不同,因为财富主要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财富的保值、增值会导致贫富更大的分化。而保值、增值只有通过到海外去投资,分享中国的高成长,分享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高成长。这就是富裕国家对外投资中的一个重大的战略。因而,GDP的创造是具有普惠价值,它可以惠及中低收入家庭,创造就业岗位。
关于劳动力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源结合的问题,她表示,需要生产要素跨国流动。这个流动有两个趋势,一是劳动流向资本富裕的地区,二是资本流向劳动富裕的地区。她认为,美国主导的全球资本流转开始偏向金融的投机和套利,而全球资本跨境投资仍然是要素流动的主导模式。
潘英丽指出,中国要提高未来的生产力并将人口红利有效地转化成未来的生产力,实施的方案如下:一是做大做强有效率的企业组织,核心是保护私有产权并要严惩欺诈;二是提高国内外投资的管控能力,主要的问题是如何控制风险。
上海社科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指出,在理解全球化的过程中,有两个问题值得去思考:第一个问题,当我们去思考全球化不同版本,从1.0到2.0到3.0到4.0,英国、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不同版本的演变背后的机理、逻辑是什么?在这个演变的过程中,推动的因素到底是什么?第二个问题,中国在未来的全球化发展中,能够扮演什么角色?关于全球化的问题,在过去的研究中一直忽略了在经济全球化配置过程中,有些要素是可以流动的,有些要素是没有办法全球化流动的。资源配置的基本要素按照经济增长基本的逻辑和函数决定了资本要素的配置和劳动要素的配置。他认为,经济全球化要素配置过程中,得到全球化配置最高的是资本,而不是流动。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劳动要素是不可流动的。按照这样的逻辑,就能发现最基本的问题被忽略了,即全球化资源微观要素配置过程中,劳动对收益的分配问题。
权衡说道,当前的全球化不是所谓的逆全球化问题,而是一个失衡的全球化。中国的“一带一路”是一个很重要的倡议,它有可能引领中国在新一轮全球化当中发挥更好作用。这个作用体现在能发展出一个更包容、共享、公平的全球化体系。他提出,全球化还应适应或形成一套新的引领全球化的投资贸易规则。未来的全球化将应更注重服务业的全球化以及新一轮投资的全球化。他说,近一百年的历史表明,全球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资本回报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而这样下去,全世界将又进入马克思《资本论》描述的结局。边发展边去解决问题是一个好的策略。靠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去促进劳动和资本的利益分配比较合理是值得思考的。他认为,劳动和资本收入不可能完全相等,但可以通过转移支付、社会保障,包括对资本的税收来解决一部分问题。对于中国而言,劳资之间的数量、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市场,未来的长期趋势还是要参考劳动的红利、人口的红利。因此可以得出,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了的报酬多少还是比较偏低的,本质上讲,这也是市场配置中所起的作用。
文字:许缤心 实习生:傅泽聪 赵晶莹
摄影:金伟良
统筹:许缤心
延伸阅读二来源:陆家嘴金融网
延伸
阅读三
延伸
阅读三
投资比特币心脏得有多强大?最近一轮“过山车行情”只是冰山一角
年初遭到“血洗”的比特币,如今又回到了近11000美元左右的位置,此前2月5日比特币一度跌破6000美元。
春节前夕,不少数字货币玩家逢低加仓,包括那位豪掷4亿美元抄底比特币的神秘买家在内,成为了最近这一轮比特币飙涨的主要助推力。
用“过山车”来形容比特币价格的走势再贴切不过,而最近“这一趟过山车”也仅仅是近几年来比特币所经历的冰山一角,与往年几次大幅震荡相比,2018年初70%的跌幅甚至都是“小菜一碟”,对有经验的比特币投资者来讲简直就是浮云。
数字货币媒体CoinTelegraph总结了近几年比特币价格吓坏投资者小心脏的几个经典瞬间,让我们随之一窥大起大落的比特币行情。
2011年6月
这是比特币的“蛮荒时代”,敢入场的人都是不折不扣的勇者。
2011年6月中,比特币价格从此前的0.95美元一路飙升至32美元,随后在11月跌到只剩下2美元,94%的“垂直”下坠成为比特币历史上最大跌幅,也是最早一批投资者的最惨痛“梦魇”。
2012年1月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也就不远了。
次年一开年,比特币价格已经较此前2美元的低位翻了两倍多,达到4.5美元,1月延续涨势达到了7美元。然而,就在投资者们寄希望于比特币回到此前30多美元的高位时,大跌不期而遇。
2012年1月底,比特币价格从7.4美元暴跌49%至3.8美元。
2013年4月
除了上述提到的1月,2012年还是相对平静的一段时光,比特币也平稳的走在上涨的路上。
2012年的最高峰值为17美元,2013年开年时比特币价格约为13美元,2013年初整个数字货币市场都迎来了一波牛市,比特币价格也随之涨破了历史新高32美元,并继续上涨触及49美元。
这时候,交易所和数字货币投资者开始广泛兴起,媒体对比特币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到了2013年4月份,超级牛市助推比特币价格飙涨至260美元,完成了两位数到三位数的跳跃,市场已然可以用狂热来形容。
暴跌也随之而来,一路跌至40美元的过程,让比特币又经历了一次83%的跳水。
2013年11月
半年之后,又一次载入史册的暴跌袭来。
这一次过山车走势与最近2017年底到2018年初的走势有“异曲同工之疯狂”。2013年底,比特币价格已经飞升至1200美元,随后是一个漫长的“调整期”,长达411天的时间里,比特币跌到了2015年初的150美元,跌幅达到87%。
2017年11月
时光奔走至当下,比特币在2017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一年,2017年底更是站上了20000美元的历史高点。
然而,随着新的一年政府监管态度和交易所网络安全问题阴云弥补,再加上全球股市在2月初经历“黑色一星期”,大量投资者从数字货币市场出清套现,2018年2月5日星期一盘中一度跌破6000美元大关。这一次跌幅超过了70%。
延伸阅读三来源:华尔街见闻
作者: 张澄
延伸
阅读四
延伸
阅读四
数字货币:过节持股还是持币 都没那么好赚
过去一年间,数字货币市场经历了大起大落。在今年1月份,全球数字货币市场创下了历史新高,估值达到8000亿美元,不过此后受到数字货币抛售影响,市场估值急剧下滑到目前的4170亿美元。
尽管如此,投资者的狂热似乎并未消退。根据虚拟货币交易平台Kraken(俗称K网)创始人CEO Jesse Powell预测,今年全球数字货币市场估值将加速增长,突破1万亿美元。他认为,这受益于大量学习加密编程的大学生即将走向市场。
监管层信号不明朗
不过,目前影响数字货币市场波动性的最大因素是监管层释放信号的不确定性。过去一个月来,韩国和印度政府都对虚拟货币提出质疑,并相继关停部分交易。近一周以来,欧盟三个国家的监管人员对消费者提示虚拟货币交易的风险。
而就在上个月,一贯积极推进虚拟货币市场发展的美国政府的态度也发生微妙转变。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发布联合声明,称两家机构将继续打击数字货币领域的违法行为。联合声明提到:“市场参与者打着数字工具的名义进行欺诈时,无论形式是虚拟货币还是代币等,SEC和CFTC都将穿透表面,查验相关活动的本质,并对违反证券和商品法律的活动提讼。”
企业也证实了美国监管层确实准备对数字货币的项目进行详细彻底的全面调查。区块链初创公司阿林顿瑞波资本(ArringtonXRPCapital)投资的一起ICO项目已经受到SEC的调查。阿林顿瑞波资本是第一个以加密货币而不是美元或欧元标价的公司。公司创始人Michael Arrington已经把个人资产的十分之一都投入加密货币。他表示:“很多人都在说该从加密货币市场撤离了。但是其他人则认为我们刚刚起步,我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美国监管对比特币作出“全面根本的回应”,只是时间问题。SEC和CFTC主席将于2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举行的加密货币听证会上陈述证词。SEC还发文要求,基金经理自身必须清楚了解加密货币的风险,而且必须对投资者提示加密货币投资的风险。CFTC此前也已经对两起涉嫌加密货币欺诈的投资提讼。
而全球最大的数字货币交易市场日本也在今年出现史上最大规模的黑客攻击后重新审视数字货币交易的监管政策。上个月,日本加密货币交易平台Coincheck确认其平台上价值620亿日元(约合5.3亿美元)的加密货币新经币(NEM)资产受到黑客攻击后全部丢失。日本是全球唯一有一套严格的数字货币交易许可程序的国家,但这起加密货币盗窃案也暴露了该体系的漏洞。
日本金融厅已经命令涉事交易所Coincheck提交一份关于黑客事件、风险管理以及防止类似事件再发生措施的调查报告。此外,金融厅还表示,正在确认Coincheck是否有能力对客户进行偿付,同时还在对数字货币交易所的安全性进行调查,并要求加强与系统风险管理体系相关的管理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归属,制定防止该类事件再发生的措施。
目前数字货币面临的一大安全隐患是,过去通常使用现金来确保匿名性和安全性的犯罪分子,今后将越来越多地地转向数字货币。来自纽约的研究机构DataTrek Research联合创始人Nick Colas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针对安全性的监管,目前全球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全球黑客都在瞄准虚拟货币,未来一定会看到更多网络犯罪案。”
根据区块链追踪公司Chainalysis的统计数据,截至目前,全球已经有300万个比特币失踪,而鉴于比特币总量是有限的,这意味着大约14%的比特币可能永远找不回来了。
此外,犯罪团伙也在利用数字货币掩盖犯罪事实。美国缉毒局报告称,作为传统的毒品运输支付方式,2016年大宗现金走私的案件数量大幅萎缩,表明毒品交易的优先支付手段可能已经转向数字货币。对于时下猖狂的网络非法活动来说,数字货币要远比现金方便,也是规避法律制裁和监管当局的理想选择,因为它们不受任何主体的管辖。
虚拟货币短期难以主导支付市场
那么未来虚拟货币是否会成为主导金融体系的支付方式?对此,纽约联储银行研究与统计小组货币与支付方式课题组的两位经济学家Michael Lee和Antonie Martin在官方博客“自由街经济学”(Liberty Street Econmics)上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Lee指出,与任何现行的货币形式一样,数字货币同样是为了在各方之间充当方便的支付方式并兼作储值工具。而数字货币的特殊之处,在于即使在信任缺失的特定环境中,它们仍可以担当这些角色。
Martin指出,任何支付系统赖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验证”,以确定哪些交易可以“放行”通过,而哪些应该作为无效请求被拒绝。而对于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来说,它们并没有一个指定的验证方。恰恰相反,区块链网络中的任何人都可能成为某笔交易的“见证人”。因为区块链技术通过共享账簿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对交易进行核对、记录并完成支付操作,比特币等数字货币正是通过这一技术使得无需中心化验证机构的P2P支付得以实现。
但现在的关键问题在于,数字货币价格的极端波动,与货币作为价值存储手段的性质背道而驰,由于没有中央银行调整比特币等数字货币的供应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因此其价格可能随需求剧烈波动。在所有东西都以比特币定价的假想世界里,这可能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的大起大落。而联邦储备体系、欧洲中央银行、日本银行和许多其他中央银行的共同目标则恰恰相反,旨在提供“弹性”货币以保证金融市场和物价的稳定。
因此,Matin认为,数字货币的未来,需要等到它们与其它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的支付方式,比如现金、支票、借记卡和信用卡、第三方移动支付等正面竞争之后才会明朗。数字货币可以解决在信任缺失环境下进行支付的问题,但至少在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中,这一领域的需求并不明显。
延伸阅读四来源:第一财经
文琳编辑
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添加 wenlin-swl 微信联系删除。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读报
公众号 wenlin-yd: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