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据分析,疫情对服务业的影响

文琳资讯 2024-04-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文琳行业研究 Author 文琳

点击下面看往期分析:

(原创)经济数据下分析疫情对国民经济影响

(原创)数据分析,疫情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上回我们通过经济数据,分析了这次疫情与2003年SARS疫情时间上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疫情的重点区域、发生的时间周期及不同时期的经济体量,对整个宏观经济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也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化带来的影响,今天我们依然从几个方面分析疫情对服务行业的影响。


三、疫情对我国服务业的影响


概述:
2012年后我国产业结构逐步转变,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始构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3.9%;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服务业就业占全部劳动就业人员比重逼近50%,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服务业也成为劳动就业最主要贡献者。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使得在此次疫情直接冲击下的服务业,也将波及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2019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超过1万亿元。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消费大幅度减少。其中,餐饮、酒店、旅游、娱乐、交通等行业首当其冲,有关企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

受到交通管制和隔离影响,网上购物、网上订餐和网上娱乐等此间相对活跃,可以部分抵消上述不利影响。
疫情期间所积蓄的某些消费需求也会在疫情后释放,但餐饮、旅游、交通、娱乐等消费在此期间形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同时疫情还会冲击一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
总体上讲,预计一季度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能会放缓5-6个百分点。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从表面数据看SARS对第三产业的整体影响不是太大,但在规模上2019年与2003年是不能比的。
当前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份额接近60%,2003年我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只有40%多一点,所以此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与2003年SARS疫情发生时的影响同日而语,而且当时我国城市化程度还比较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密度远低于现在的水平。
虽然从宏观层面分析,整体的影响没有那么严重,但是微观层面上看,影响有多大,尤其是服务业,比如餐饮、酒店、旅游、线下消费、线下商业等等。
(一)第三产业主要行业情况分析:
1、近二十年第三产业主要行业季度分析
从近20年季度经济数据显示,每年的一季度是全年各行业的最低值。
2、近三年第三产业各季度占全年的比重分析
从近三年季度数据分析来看,对于第三产业一季度依然属于全年占比最低期,与国民经济整体趋势一致。
3、第三产业产业结构的变化分析
2003年批发零售占比19%,住宿餐饮5%,交通运输仓储邮政14%,2019年批发零售占比18%,住宿餐饮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8%,这些大家主要关注和谈论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视乎在国民经济总值中的占比与2003年比较变小,而其他项在增大,在第三产业中的其他行业,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科技服务业及飞速发展,使得其他类占比加大。
4、近二十年第三产业主要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交通运输业。
2
(二)疫情对第三产业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郑世林通过对比“非典"时期经济的发展,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发生SARS疫情城市相对没有发生疫情城市,第三产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了21.9个百分点。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民航业、体育、文化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等。2003年“非典”时期,多数居民已形成新的消费习惯,网上消费对零售业影响并不是很大,但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讲,下降速度加大,但在第三第四季度迅速反弹。
2003年2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同比增长7.4%,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6.6个百分点。2003年5月,中国内地入境旅游人数同比下降31%,旅游外汇收入同比下降59%,国内旅客运输量同比下降42%。2003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降至3.6%,显著低于全年9.1%的增速。
其中,发生疫情城市相对未发生疫情城市的航空运输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8.6%,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收入下降28.6%,批发和零售业收入下降19.2%,房地产业收入下降18.1%,住宿餐饮业收入下降12%,医疗卫生业收入下降9.2%,金融业收入下降2.9%,交通运输业收入下降0.29%。
服务业一般分为消费型服务业和商品型服务业,疫情第服务业的冲击主要体现在可选消费(例如:通讯器材,汽车,金银珠宝,服装衣帽)、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和旅游业,对食品烟酒等必选消费影响较小。但对于可选消费疫情过后会出现反弹。商品型消费行业有增有减,整体波动相对稳定。
服务型消费行业受疫情冲击最大,受SARS疫情影响,2003年第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较一季度回落2.5个点,而住宿和餐饮为代表的服务型消费行业回落3.6个点,而同期商品型消费行业批发和零售业GDP增速不降反升。
SARS疫情严重冲击的是有较大规模人群聚集的线下服务业,但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线上服务业的发展。疫情的发生,促进了互联网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2003年的非典疫情对中国的零售电商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淘宝网成立于2003年5月,京东商城成立于2004年1月。
从表面数据看SARS对服务行业的整体影响不是太大,但在规模上2019年与2003年是不能比的,2003年“非典”疫情时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业消费规模每月仅在500亿元左右,而目前餐饮业规模处于4000-5000亿元左右。
所以在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本次疫情对行业的影响也会更大。
本次疫情爆发于春节之前,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消费最旺盛时间段之一。疫情期间加大了全国性严格管控,以便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减少人员外出,部分疫情严重地区实施隔离管控,这就大幅降低了人们线下消费需求。
受疫情影响,2020年春节外出消费大幅度减少。其中,餐饮、酒店、旅游、娱乐、交通等行业首当其冲,有关企业收入出现断崖式下跌。当然,受到交通管制和隔离影响,网上购物、网上订餐和网上娱乐等此间相对活跃,也部分抵消上述不利影响。
按照通常惯例,很多商家为了布局春节消费黄金周,提前在12月做了各种消费的基础设施的投入,但这个春节下来,亏损也会比较严重。
疫情期间所积蓄的某些消费需求会在疫情后释放,但像餐饮、娱乐等消费在此期间形成的损失难以弥补,同时疫情还会冲击一部分群体的消费能力。
总体上讲,预计一季度整体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可能会放缓5-6个百分点。
(三)疫情对服务行业影响分析
1、餐饮业和零售业春节数据:
在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及住宿和餐饮均属于消费性质行业,但它们在SARS中表现完全不同。为避免人群聚集,春节各类聚餐、婚宴取消,多家餐厅停止营业,服务型消费行业受疫情负面冲击明显,商品型消费行业有增有减,整体波动相对稳定。
近五年我国春节期间的餐饮和零售业的消费增长速度较快,2019年除夕至正月初六(2月4日至10日),全国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突破万亿,约为10050亿元。
2、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
2019年全年,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0.6万亿元,增长19.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20.7%,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第一季度网上零售额2.24亿,数字经济领域消费新模式新业态蓬勃涌现,较线下传统消费的通达能力和协调能力更为突出,在此次疫情中面临挑战、考验,同时也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成为此次疫情中抵御冲击的重要力量。
根据京东发布春节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消费者在出行领域的消费减少,而在健康、居家、食饮领域的消费大幅增加。其中,户外、汽车、服务类消费受旅行减少影响而有所降低,人们走亲访友减少也影响了礼品消费,不过居家消费全面增长,其中母婴类下单金额增长164%,家纺、家庭清洁、家居日用等品类增长110%,食品饮料、酒、生鲜类增长达106%。网上消费一定程度上抵御了疫情带来的消费下降。
3、疫情对餐饮服务业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餐饮收入为46721亿元,比上年增长9.4%,餐饮收入增速领跑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8.0%)。目前,我国餐饮业经营网点达800多万家,从业人员超3000万人,餐饮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每年春节前后都是餐饮业收入增长最快的时候,然而受疫情影响,无论是连锁餐饮企业还是小餐馆都普遍停业。部分餐饮行业在疫情期间可以通过送餐服务减少部分损失,损失会相对少一些。即使未来疫情缓解,人们去外面聚餐的意愿也将显著下降,餐饮业的整体影响可能要等到疫情全面消减时才会完全恢复。
大量餐厅停业,餐饮业损失难以估计。A股市场开市四天,酒店及餐饮跌幅-11.0%,其中西安饮食-14.57%。这个损失大多数是净损失,无法在疫情后进行回填。
餐饮行业的特点毛利率比较高,运营成本较高,负债率比较低,极度依赖于现金流水。这行业的特点就是高流水,现金储备有限,甚至基本不储备现金,日常运营依托于单店的流水滚动。
餐饮行业另一个特点,大多数为小规模、高流动性、高替代率,获得银行贷款的难度大,融资困难。多重因素叠加对餐饮商户现金流和持续运营造成巨大压力。
我们再看大型餐饮公司。这些年经营状况不太好的全聚德,其股价在开市四天跌幅为-14.44%。
连锁餐饮品牌西贝莜面村是首位公布受疫情影响严重的知名品牌。前不久,西贝董事长贾国龙呼救:账上现金流抗不过3个月。西贝在全国60多个城市有400多家门店基本都已暂停,预计春节前后的一个月时间将损失营收7-8亿元。
西贝主要的压力在人工成本和房租,大概占30%,房租占10%。2万多员工,一个月工资1.56亿,三个月大概4、5个亿。
西贝董事长说,哪个企业会储备那么多现金,如今只能贷款给员工发工资。西贝现在账上的现金流加上贷款撑不过三个月就要面临破产风险,最新消息银行出手,两天到账1.2亿解决了西贝的困境。
疫情过后,餐饮业会有什么改变?
应该不会有大改变,餐饮是刚需,需求稳定,而且饮食习惯很难改变。酒店类餐厅恢复速度会慢,快餐类要快。
这次疫情,多数传染案例来自聚集、聚餐。这给中国人喜欢的聚餐共食习惯以警醒,短时间内聚餐会减少。这次疫情可能会改变中国人聚餐的习惯,人们会更注重餐饮卫生,培养分餐习惯,网上订餐、生鲜外卖有机会。
春节趋于消费下沉,有些三四线城市的餐饮企业,可能全年有一半的利润来源是春节的团餐,所以这次打击是比较重的。
中国烹饪协会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餐饮业影响报告》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9%的企业营收损失达到九成以上;7%的企业营收损失在七成到九成之间;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
此外餐饮业相关就业人数据统计在3000万以上,这意味着很多餐饮就业人员面临失业风险,餐饮企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餐饮店的倒闭潮来临。
4、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
旅游业的收入包括两类,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
此次疫情对旅游业的打击相当大。受疫情影响,很多国家已经停飞国内航班,并宣布了旅游警告,这个影响至少要持续3个月,国际旅游收入锐减是难以避免的。从目前疫情发展和变化情况看,国内旅游业大概要停摆3-4个月。从事旅游业的也以中小企业为主,由于游客退费或者取消预订,部分中小旅行社运行很艰难,有些旅行社倒闭也在所难免,大部分景区、酒店、民宿和旅游购物估计要4月份以后才能正常营业。连续3-4个月没有基本营业收入,对于收益率本来较低的旅游行业来讲,其冲击是致命的。
公开信息显示,1999年春节是国内第一次7天长假,有1800万人次出游,占当时12.5亿总人口的1.44%,国内旅游消费约为140亿元。
2003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游客5947万人次,比2002年春节“黄金周”增长15.3%。不过只有2019年旅游人次的14%。
到2019年,除夕至初六7天,国内接待游客4.15亿人次,另有722万人次出境旅游,总人次4.22亿;全国旅游收入5139亿元,相当于2018年旅游收入的8%。
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平均每天178亿元,按以往旅游业每年20%的复合增长计算,2020年旅游业每天的损失就达到惊人的200亿元。
国泰君安证券在《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究竟会有多大?》提到,以SARS疫情为例,国内游客流同比增速下降13个百分点至-0.9%,旅行社营收增速下降了28%,景区目的地以峨眉山为例,客流同比从50%下降到-13.6%,星级饭店出租率同比增速为-4%,收入增速从20%下滑至8%;出境游,中美、中日客流损失平均达到20.2%,赴美客流减少高达38.9%。SARS对旅游的影响高峰期为2003年3~6月,全程影响时间约为1年。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56%和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69%和20.6%,全年减收1.18万亿元;一季度和全年的入境旅游人次负增长51.7%和34.7%,国际旅游收入负增长59.8%和40.6%,全年分别较上年减少5032万人次和534亿美元;一季度和全年的出境旅游人次分别负增长42.6%和17.6%,全年较上年减少2763万人次。
2月20日,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20》网上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停止有组织的旅游活动和关闭旅游景区,但不等于旅游经济活动的全面停滞。以春节七天假期为例,有组织的团队和探亲访友之外的旅游活动大幅度减少直至全面停止,但是节前到达目的地的团队旅游者、自助旅游者和探亲访友的游客,及其餐饮、住宿、购物、通讯等基本消费还是存在的。从统计数据上看,除夕至年初六,旅游市场尽管同比减了四成有余,但是还有近2.5亿人次游客、2800亿元收入的市场存量。
据专家估计,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收入损失超过五千亿。这五千亿很难在疫情后弥补,因为黄金周有限。受停课的影响,预计今年暑假时间可能缩短。
我们在具体到景区和旅游服务。旅行社,轻资产运营,负债小,但旅行社逐步进入衰退期,这次疫情会加速旅行社淘汰和转型。疫情期间,全国近4万旅行社130万导游面临生存问题。
国内景区不少归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虽然亏损严重,但依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些年,房地产企业快速扩张的各类特色小镇、娱乐城,负债率会更高,风险会更大。这次疫情可能加速这类资源甩卖、重组。比如海航陷入债务困境,开市四天海航创新跌幅-16.34%。
疫情后,旅游业会有什么变化?
疫情后,景区尤其是大型观光景区的经济恢复会比较慢。大型景区,人流密集,短期内游客会选择回避,同时大型景区依赖黄金周。相反,短程自驾游、家庭游以及体验性旅游会成为趋势。这两天网上出现的旅游景点爆满的状况,可以预料疫情结束后,旅游业会出现报复性增长。
5、疫情对客运业的影响
根据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佘振清在2003年6月发布《非典,让客车遭了多少风雨》中显示:5月份,38家主要客车企业共生产各类客车3390辆。与去年同期比较,本月产量同比减少2653辆,降低43.90%。同比降低的企业有27家,影响面达到71.05%。其中,5月销量中座位客车所占的比例比累计销量比例减少了5.54个百分点,卧铺客车5月的比例比累计销量比例减少了2.22个百分点,而城市公交客车5月的比例则增加了7.7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非典对座位客车和卧铺客车的负面影响要远远大于城市公交客车。
SARS前后,道路客运不仅承担着基础、保障型服务,还提供大运量、通道型城际出行服务。如今,面对高铁、民航、私家车、互联网共享出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冲击,道路客运在综合运输体系的定位正在逐渐转变。同时,疫情对交通方式影响也不同。SARS期间最早受到影响是民航、铁路,然后是道路客运。而此次疫情则开始就波及所有客运交通方式。
2017年中国春运旅客发送量为29.81亿人次,2018年旅客发送量为29.71亿人次,2019年旅客发送量为29.81亿人次。此次疫情全国范围内,部分道路封闭,民航、铁路的出行人次减少七成。
从交通运输部获悉,2020年春运于2月18日结束,在为期40天的春运里,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48.7%。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10亿人次,下降47.3%;道路发送旅客12.11亿人次,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1万人次,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下降47.5%。正月初五全国铁路发送旅客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73.8%,正月初六下降74.7%。免费办理铁路退票1.18亿张。
今年开市四天,公交、港口航运板块跌幅超过10%,其中长航凤凰和渤海轮渡跌幅都超过16%。
整体来看,民航、铁路、海运、港口基本都是国营的,抗风险能力强。但交通运输大规模的群体是运输个体户,如出租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他们属于重资产运输,购车或自身租车、车辆维护及网店运营的成本很高。他们中,不少有贷款买车的情况,大规模停运、长时间歇业,会降低他们的收入,增加负债率和贷款违约率。
随着复工和开学的到来预计3月初交通运输业会复苏。
6、疫情对娱乐业的影响:
2003年SARS疫情,香港影视行业曾蒙受巨大损失:电影制作停滞4个月,全年一共只拍摄了54部电影,六十家影院4天总票房仅有900万元,平均每院每日不足4万元,金像奖险些停办。特区政府将娱乐业和旅游业、零售业、饮食业一起列为受疫症打击最严重的四个行业之一。
此次冠状病毒的来袭,实体经济遭受重创,线下娱乐行业也是其中之一。线下娱乐业消费具有人口密集、附加值较高、参与性较强等特点,疫情暴发后,绝大多数人基本被封闭在家里或小区,几乎不可能到公共场所比如影院、KTV、酒吧、文化馆等消费,线下娱乐消费基本按下了“暂停键”。
疫情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不仅限于电影院关闭、春节档集体撤档,以及演唱会叫停,还蔓延到上游制作端:大批影视剧组停工,户外类综艺停止录制。而且从事娱乐业的企业大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普遍资金周转紧张、房租高企,员工工资负担也较重,其困境可想而知。
本次疫情冲击最大的莫过于今年春节档的线下院线,1月初,多家券商对于今年春节档整体票房大多给予70亿元左右的票房预期。因观影需求急剧下滑,7部主要影片全部撤档,多家影院暂停营业;2019年春节档票房58.59亿,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
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春节档票房呈现高增长态势。2018年春节档观影人次超过1.4亿,以仅占全年1.9%的天数贡献了9.5%的票房,形成了“全民观影”的热潮,看电影变成了春节假期“新年俗”。虽然2019年春节档票房增速回落,共录得票房58.59亿元,较2018年仅增长1.2%,但档期票房占全年总票房的比重仍保持在9.2%的高位。
除了院线外,电影拍摄制作环节也有影响。首先是正在拍摄的电影被迫中断,横店等影视城关闭,电影工作者歇业,有些电影的档期不得不推后。
简单估算,电影票房70亿(市场预测)+餐饮零售5000亿(假设腰斩)+旅游市场5000亿(完全冻结),短短7天,仅这三个行业直接经济损失就超过1万亿,占2019年一季度GDP21.8万亿的4.6%,这还不包括其他行业。
后记:
我国正处于消费下沉地级市县的时期,201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939元,增长7.9%,春节经济导致的消费压抑将极有可能在新冠疫情结束后的三四季度集中爆发,带动经济回暖。
此次疫情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是企业的债务危机。企业收入下降、现金流枯竭、债务危机爆发,会引发连锁效应,经济衰退,产值下降,债务增加,工人失业。
疫情期间企业的压力包括:租金、工人工资压力大,物流受阻,违约风险大,客户流失,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困难,复工招工难,业绩受损波及资本市场,预期不确定性,运营管理难度增加,等等。
清华大学朱武祥教授团队对995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报告数据显示:34%的受访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就是说,67.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85.01%的企业最多维持3个月,只有9.96%的企业能维持6个月以上。
疫情将会改变服务业发展的传统思维,创新思路
受疫情影响,线下消费受到严重局限,互联网+势必会迎来一场新的爆发式增长,电子商务这几年已经展现了强大发展潜力和空间。服务业发展在应对疫情冲击中也出现新的机遇。特别是一些新的服务供给应运而生,不少创新技术得到积极应用,对有效抗击疫情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的趋势。
一是生产和消费需求进一步线上化,拉动网络教育培训、电影线上首播、云服务平台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二是成熟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服务供给方式,无人机配送、5G云端智能机器人等技术能够有效避免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获得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共享经济的范围从原先的基于商品和服务的共享拓展到人力资源的共享,“共享用工”得到更大范围的认可和接受。四是网上办公、视频会议等受到青睐,多家企业对此优化了程序设计或推出免费服务,为广大企业复工后员工灵活、分散开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从长远来看,企业线上服务需求、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不断增长将是必然趋势,加上我国在应用型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目前非常时期服务业发展的新变化有望延续,将促进服务业更多依靠市场规模优势和现代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远程办公、数字政务、虚拟会务、虚拟商务、网络会展、线上教学、网络直播等数字化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甚至还有爆发式增长的趋势。这种基于数字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商业模式,在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将会明显加剧,服务业发展迎来了新潜能和新机遇。这种新机遇和新潜能,可以一定程度弥补线下服务消费冲击的损失,但是这些线上服务业创造的就业岗位和提供的税收收入都比较少,我们不能无限拔高其作用,更不可能替代线下服务消费。

点击下面了解往期分析:

(原创)经济数据下分析疫情对国民经济影响

(原创)数据分析,疫情对产业经济的影响


文琳编辑  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重磅!上海交大专家总结了这次疫情的10大反思!第一条就指出疫情向公众报告不够及时

  2. 六部委重磅发声!央行:3000亿元是救急的救命的,必须快速精准投放出去!

  3. 视频:揭秘中央赴湖北指导组在湖北的27天

  4. 四个省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从一级变二级、三级意味着什么?

  5. 抗疫大协同时代:数字技术能为社会治理做什么?

  6. 值得一看| 新冠病毒的自我修养:如何统治全人类

  7. 成交量逐步恢复,楼市正在悄然“解冻”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20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暴跌92%!中国汽车产业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政府鼓励大家买车

  2. 2020年肺炎疫情对车市冲击洞察报告

  3. 汽车电子行业深度报告

  4. 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深度报告

  5. 2019-2020年新能源汽车热泵空调行业深度报告

  6. 2019年特斯拉专题报告

  7. 特斯拉远景规划及中国供应链的机遇

  8. 风口上的特斯拉,将给中国产业链哪些机会?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2. “走出火神山医院,我悄悄删掉了手机上的遗书”

  3. 疫情下的众生相,看哭无数人:有太多再见,来不及说出口

  4. BBC纪录片丨《狗的秘密生活.Secret Life of Dogs.2013 》,狗如何看待世界,又是如何看待我们?

  5. 音乐欣赏:电影《走出非洲》主题曲《陪我到天明》,丹娜·云妮唱得荡气回肠!

  6. 400多年前,药圣李时珍说这些野味不能吃,有人偏不信邪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