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4万亿来了!这次,真的不一样

文琳资讯 2024-04-13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民经略 Author 凯风君


作者:凯风
来源:国民经略(ID:guominjinglve) 

稳经济的大招来了。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截至目前,已有河南、云南、福建、四川、重庆、陕西、河北等15省份推出重点项目投资计划,2020年度投资规模超6万亿元,其中同步公布总投资规模的9个省份,总额超过24万亿元。


仅9个省份,总投资规模就超过24万亿,全国总投资规模可能超出想象。在意外冲击面前,基建发力,无疑将会有效稳定经济。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出口可谓经济的“三驾马车”。消费对应的是内需,出口对应的外需,当疫情扩散到全球,无论内需还是外需均受到影响,投资就成为稳经济的重中之重。
 
这让人想起2008年的“4万亿大投资”,还让人想起随后的房价上涨和物价新高,这一次有何不同?
 
其一,当时的“4万亿大投资”,伴随着货币的空前宽松,刺激是全方位的,而这一次货币政策仍旧相对谨慎。
 
十多年前,广义货币总量M2增速达到了两位数,2009年年中更是创下了29%的记录。两位数的货币增速,自然会对包括房价、物价在内的所有行业带来明显影响。




十多年后的今天,情况已经有所不同。

2020年1月,虽然M2突破200万亿,创下历史新高。但M2增速已经萎缩到8.4%,与名义GDP增速基本相当。
 
同时,在当时,央行进行了多轮降准降息。

仅2008年下半年,短短几个月时间,贷款基准利率就从7.74%下降到5.94%,累计降息180个基点,影响遍及实体经济和楼市。
 

而这一次,借助LPR利率改革,实体利率与楼市利率分离,非对称降息和小规模降息成为主流。

从去年到现在,实体利率(1年期LPR)下降4次,累计下降26个基点,而楼市利率(5年期LPR)仅仅下调2次,累计下降10个基点。


可见,无论是货币宽松力度还是信贷宽松力度,均非当年可比。
 
其二,24万亿看起来很多,但多数是未来几年的累计投资,不是一年的投资总规模。而当初的4万亿,则是计划外的投资。

2008年的“4万亿”,是计划外的投资,加上撬动的地方投资计划,总额可能超过10万亿,而当时的GDP只有30万亿左右,不到当前的1/3。

这一次的基建投资,多数都在各地的投资计划之内,不过在疫情影响之下有所加强,一些地方加快了推进速度,一些投资项目为提前到2020年开工。

根据媒体报道,2017年各省份的总投资计划就高达40万亿,这些投资均为常规投资,不是一年就能完成。
 
更关键的是,当时基建投资增速接近20%,远远超过GDP增速。而2019年的基建投资增速已经滑落到3.8%,明显低于GDP增速,早非同日可语。
 
其三,当初的“四万亿”,多以传统基建为主。这一次,新基建和民生基建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之突出。
 
所谓传统基建,指的是以铁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网为代表的传统基建,这是以钢铁、水泥为主体的投资建设。

新基建,指的是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领域的投资,着眼的是未来的产业布局,为城市打造智能革命时代的基础设施。
 
民生领域的投资,指的是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领域建设,对应的是这次意外冲击暴露的公共建设短板,许多城市的医疗资源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充裕,医疗补短板迫在眉睫。

这就是不同之处。

要知道,10多年前,高铁建设刚刚起步,高速公路等短板有待弥补,大量中西部省份基础设施相对匮乏。
 
10年多今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就连身处大山之中的贵州已经全部通了高速公路,作为南方边陲的广西高铁总里程一度超过广东,作为旅游重镇但交通不畅的云南已有15座民用机场,交通短板不复存在。



事实上,大多数东部沿海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已经完成,小修小补取代了大拆大建,而经过10多年的推进,中西部的基建空间也在不断萎缩。

未来,传统基建对经济的刺激作用越来越有限,新基建和民生基建有必要提上日程。
 
其四,钱从哪里来?仍是关键中的关键。
 
必须明白一点,任何投资都需要钱,而钱不会凭空而来,基建投资尤其如此。
 
这些钱,要么来自于财政,要么来自民间投资,要么来源于债务。
 
显然,财政空间有限,目前财政收入增速已经创下新低。而以城投债、专项债为代表的债务虽是主流,但也面临城市债务居高不下的局面,这些债务一旦持续叠加,很容易带来金融风险。
 
如今,我国的宏观杠杆率(整体债务/GDP)已经超过250%,而10多年前不到150%,加杠杆的空间越来越小。


任何投资,都必须考虑回报率。
 
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当时,“要想富,先修路”的标语一度流传于大江南北,基建投资不仅是民生建设的必须,对经济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而且是有利可图的投资项目,如今无数高速公路已经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投资回报率出现明显下滑。毕竟,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接近完成,社会紧缺的基建短板不复存在,而新一轮基建侧重的中西部地区和三四线城市,投资回报率明显不及东部沿海。
 
所以,这就带来两面性:一方面我们需要刺激基建以稳定经济、补充建设短板,另一方面则要谨防基建背后的债务,防范金融风险。
 
所以,这几次的高层会议,都明确提出“发挥好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有效投资,是关键中的关键。


文琳编辑  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中央对当前形势的最新判断

  2. 全球疫情最新信息

  3. 意大利关闭全国学校,美国确诊126例!警惕:疫情重点国旅客都飞往中国内地哪些地方?

  4. 多国央妈齐出手,经济楼市抖三抖

  5. 大变革已经开始,亿万买房人要受影响

  6. 重磅!美国突然宣布降息50个基点,告诉我们5点信息!

  7. 一文读懂:为啥说美国是“黑客帝国”?

  8. 土耳其,开闸放难民了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2020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及应对

  2. 2019金融业白皮书发布!"抗疫情,保经济",大资管百万亿蓝海揭开序幕!

  3. 贝莱德:2020年投资展望(附中英下载)

  4. 2019年度中国杠杆率报告

  5. 重磅报告 | 21世纪的社会契约

  6. 2019年企业并购市场回顾 与2020年展望

  7. 2020年投资管理展望报告(英文)

  8. 长期和短期投资回报率(英文)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10首诗词,愿你的人生不再烦恼(说得极好)

  2. 张爱玲与母亲至死未见:没有哪种爱不是千疮百孔

  3. 史上首个加入中国籍的老外:23岁拿博士,迎娶“第一美女”,拯救50万中国人鲜为人知…

  4. BBC纪录片 | 《猫的秘密生活》

  5.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梦》墨西哥钢琴诗人

  6. 每天学一味中药,黑芝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