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对货币政策定调转为“合理适度”,什么信号?
12月21日,央行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谈及明年着重抓好的工作任务时提到:
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要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
而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法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为了方便对比,我还特意搜了下央行此前对货币政策的表述。
9月25日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三季度例会表述是: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综合运用并创新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11月26日央行发布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货币政策的表述是:
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不让市场缺钱,又坚决不搞“大水漫灌”,不让市场的钱溢出来。
可见,货币政策的表述由“合理充裕”转为“合理适度”,释放了偏紧的信号。
2018年以来,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表述一直是“合理充裕”。2017年以来,广义货币M2增速先是个位数,到了疫情出现后,M2增速恢复到了2017年前的两位数。
疫情之后,央行明确“保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明显高于去年”,而近期则提“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2020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是2.2%,2021年可能是7.8%。也就是说,如果广义货币(M2)和GDP基本匹配,那么到了2021年M2很大可能降为个位数。
而在央行将货币政策定调转为“合理适度”的同时,“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的表述也频频被提出。所谓宏观杠杆率就是企业、居民、政府三大部门的债务总和。
据《2020年三季度中国杠杆率报告》,2020年三季度末,中国宏观杠杆率是270.1%,前三季度杠杆率增幅为27.7%。270.1%的宏观杠杆率与美国相当,属于偏高,意味着国内居民连续2.7年不吃不喝才能还完负债。
因此,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宏观杠杆率理解为“防风险指标”,把GDP增长理解为“发展指标”。
宏观杠杆率与GDP的关系是“信贷增长(货币偏宽松)-宏观杠杆率上升-GDP增长”。比如,A企业从银行获得大量的廉价贷款,那么A企业将有更多的投资(含买房),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但问题是,在GDP增长的同时,企业的债务却大幅上升了,如果债务增长的速度显著快于利润增长,那么很容易出现企业债务风险,进而波及银行系统。目前,我国企业杠杆率在主要经济体中是最高的。
央行会议提出“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就是要保持GDP合理增长,又要避免宏观杠杆率上升得太快。
怎么做到呢?首先是创新,提高资本的回报率,以前10块钱可以产生1块钱的收益,现在要提升到2块。说白了,就是同样是10块钱,现在获得更多收益,就没必要过于负债了。其次是控制货币的增速,不能让M2增长得太快。
M2是企业、居民存款及现金总和,是贷款转化来的,比如你贷款100万买一套房子,这100万在开发商那里形成100万存款,在你这里形成100万贷款(负债)。
可见,M2上升,往往对应着负债上升。
在“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之下,明年M2增长应该会回到个位数。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政策操作上要更加精准有效,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也就是说明年货币政策可能相对2020年略紧,但不会来得那么快,而是缓慢的过程。
基于此,我的看法是明年M2可能降个数位,但很可能下半年才看得到。而央行不大可能会加息,因为经济还受疫情的“余震”影响,如果加息,许多企业会很难熬(今年已经出现信用债违约、长租公寓暴雷事件)。
如果“利率不变+货币略紧”,那么2021年的股市楼市则相对2020年要冷一些,但也不致于太冷,毕竟如果不加息的话...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