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买房这么难!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子木聊房 Author 子木
文/子木
昨天从武汉坐高铁回北京,路上看到中国房地产报发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
剧情是一名上海“沪漂”,大名刘勇,给市长写了一封信,控诉楼市。
但是,这封信并不是控诉上海房价高、买不起房子,而是“买不到房子”。
信中写道,刘勇是一名新上海人,家境并不富裕,2012年硕士毕业,一直梦想着在上海有一个家,整整打拼了9年,才凑够了首付。
上半年上海大调控,出台“积分摇号”政策,本以为是保护刚需,买房更容易了,结果没想到,竟然被“排外”,彻底买不到房子。
看到这里,很多人肯定疑惑:
有钱还能买不到房?
其实这里具体指的是新房。
近几年上海一直在实行新房限价政策,导致新二手房「价格倒挂」,一些房子买到即赚到,所以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客,都在抢新房。
看完这封信,浅显得讲,就是一名买房人对政策的不理解,但深层次讲,其实是每个城市都很难逃离的一个命题:
“阶层搏杀”。
信中提到的“积分摇号”,源于2月份上海出台的“沪十条”。
过去一年,上海楼市进入炙热化状态,成交上涨,为了抑制楼市热度,上海有关部门出台了“沪十条”。
其中“积分制摇号“是首创。
原来上海买新房,无论你是谁,只要有购房资格,都可以参与摇号,这种情况下,常常出现几百人抢一套房子的情况,买房堪称“刮彩票”。
但积分制下,设定了很多条条框框,比如上海无房的20分,无房但5年内有购房记录的直接给0分。
条框的内容的主基调当然是“保障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限制上海炒房客或者多房一族。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这样,刘勇为何会发出痛苦呼唤?
因为你永远想不到结局有多魔幻……
积分摇号制下,可以看到,无房的优先,有上海户口的优先,社保缴纳年限长的优先,那么哪个群体最符合这个条件?
扣扣脚丫子都知道,上海老土著。
所以政策一出,上海本地顿时出现一大批满分的老年购房大军。
一个朋友跟我讲,很多上海本地人为了搞到“高分车票”,纷纷让老人把房子“过”给自己,变成无房户,去参与摇号。
这让我想起前两年,很多炒房客为了增加新房中签率,让老人顶着烈日在售楼处门口排队抢房,有的老人还中了暑被拉到医院抢救……
7月2日,上海诞生首个“满分盘”,复兴珑御。
入围分高达112.8分,这意味着,基础分和社保分都得“拉满”,入围客户需要至少18年零4个月的社保时间和60分基础分。
如果22岁毕业后在上海工作,18年社保的话就是40岁的老刚需。
但事实上这18年间,上海房价经过好几波大潮,该买的都买了。难听的讲,如果之前在上海拼了18年,都买不起房,那现在也很难买得起。
所以这个盘上演了,刚需被“本土老年人”彻底击败的故事。
不单是这个盘,上海多个项目,71%以上入围者都是上海本地人,外地入围者仅为29%。
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出生红利”。
如果你看这几年的调控政策,其实都在暗藏着一个标准,本地有户口的家庭可以多买房,买房优先,上学优先,医疗优先。
站在本地人的角度,这很合理,因为城市资源有限,外地人涌入,说白了就是在争抢城市资源,首先要保护的是本地人利益。
但站在外地人角度,又是另一种态度:
“我们虽然没出生在这个城市,但我们几乎把青春和劳动力都付出在这个城市,为什么不能跟当地人拥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对于这个话题,我们之前行内也争论过很多。
子木认为,最公平的方式应该是衡量对城市的付出,其实,一个城市的主要生命力一直都是“新市民”。
前几天我去武汉考察,跟汉阳的一家开发商聊天。他们的负责人说,武汉当地大部分人从来不买光谷,甚至是看不起,因为光谷太远太偏了,就是一个郊区。
我反问他,那为什么光谷的房价涨幅为什么是全武汉最快的?
道理很简单,光谷那边都是大学生和城市新市民,这些人提供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劳动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
城市经济增速快,又会反向带动人口流入,武汉拿着数据,可以顺理成章跟中央申请更多的政策和资金。
良性循环下,武汉成为中部核心大城,收入增长,资源升级,推动房价上涨,受益的是“整个城市的居民”。
这个逻辑适合中国所有城市,你会发现,这些年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的城市,都是外来人口流入较多的城市。
而一个优秀的城市,会给予新市民归属感,和充分的保护和支持,实现经济上的共赢。
这才是长远的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