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中国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若干重要特点
在“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总原则下,中国对外开放将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为下一步我国对外开放指明了总体方向。学习梳理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重要文献论述,特别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和“十四五”规划,综合把握历史与现实、环境与目标、机遇与挑战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下一步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明显体现出四个方面的特征,或者说会更加注重在四个方面下工夫。
一是“深”。在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进而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新体制。着力点将放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的创新与开放上,最关键的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积极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包括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相衔接,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等;其二,以制度创新为重点,对标世界一流或全球最佳,进一步改善与优化营商环境;其三,有效运用各类改革开放试验区、进一步打造具有特色的开放功能平台,持续开展建立高水平开放型体制的探索与创新。
二是“活”。以更务实、更灵活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方式深化国际合作。广泛融入各类合作机制,充分运用各种国际平台,有效推进经济贸易与投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这一点能从前不久我们积极主动的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关系协定(CPTTP)的举措中感受得到。
三是“惠”。更加重视和体现互利互惠的开放要求与运作指向。加强相关发展战略和政策的对接,照顾彼此的核心利益关切,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坚持互利共赢、不搞灵活博弈,也不搞恶意竞争。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形成更加包容的全球治理、更加有效的多边机制、更加积极的区域合作和更可持续的世界经济发展格局。
四是“补”。把开放合作与自立自主有机结合起来。高度重视国际市场,但不一味依赖国际市场,借助开放合作补短板、强弱项,推进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推动建立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中国的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不仅能够推动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而且也将推动世界进一步走向开放,以自身已扎实的行动维护全球化、丰富多边主义实践,实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想。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使世界更加受益于中国的发展,也将促使中国满怀自信的走向全球高位
中国正处于向新中国建立百年发展目标冲刺和世界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百年的关键时期。不可否认,针对中国的围堵与竞争会进一步加强,这一时期,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总体上是趋紧的。不论别的单从经济方面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就受到了部分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卡脖子”打压和新兴国家产品服务上低成本竞争的双重影响。但我们化解这些困难、挑战和影响有积极的经验、充分的条件和有效的手段,而实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就是其中关键的一招。
对世界而言,中国高水平的开放是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是一荣俱荣的运行过程。今天,中国已经是对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贡献大国,中国的经贸活动遍及全球,中国的产品与服务融透到世界的各个领域。近几年,美国严重打压中国的实践表明,在全球化趋势面前,在中国具有与已世界经济深度联系面前,无论是某些大国还是整个世界,要想与中国“脱钩”只能是一种臆想。何况中国依托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能够做到“万绿丛中一点红”,赢得“风景这边独好”。今天的中国已经是拉动世界经济的最重要的引擎,离开了中国的世界经济,难以加快实现复苏繁荣。过去的中国为世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后将继续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来源 | 中国日报网
文琳编辑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