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科学家,正纷纷涌入中国!

文琳资讯 2024-04-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暴财经pro Author 暴哥

作者:暴哥
来源:暴财经(ID:icaijing123)整理
20年前,每100个中国留学生出国,仅有4个人回国(3.8%);6年前,中国公派留学人才仍有87%选择不归国,清华北大出去的顶级人才,光留在硅谷的就超过上万人,中国人才流失数量世界第一。
这一切,在“十三五”期间实现了大逆转:2016至2019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251.8万人,回国201.3万人,学成回国占比达八成(79.9%)。
最近几年,不仅出国人才纷纷回归,全球其他国家的顶尖人才也在批量流入中国。

1

日本“国宝级”科学家组团投奔中国

过去的几十年,日本的科技实力在亚洲占据绝对第一位,中国等亚洲国家的优秀人才,都前仆后继的到日本学习。
但如今,日本的科技正在被中国超越,不少日本优秀研究人才,也开始流往了中国。
2021年8月,东京理科大学原校长藤岛昭带着自己的研究团队,全盘迁往中国,入驻上海理工大学。
现年79岁藤岛昭,是一位相当了不得的大人物,当代光电化学开山鼻祖、光催化之父,被誉为日本国宝级殿堂的科学家,一直是诺贝尔化学奖的有力竞争者。
在此之前,还有一位同等重量级的专家,早已经奔赴中国。他和藤岛昭在日本的地位不分上下,都属于日本人的骄傲。
他就是日本脑神经研究专家——御子柴克彦。
2019年,被视为日本冲刺诺尔贝生理学奖的有力人选,现年76岁的御子柴克彦成为了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的教授。
同年,日本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日本土木界的泰斗人物上田多门前往深圳大学工作。
再往前。
2012年,日本国宝级科学家福田敏男选择到北京理工大学教书和做研究。
福田敏男作为日本顶尖科学研究人员,专注于微纳级机器人,曾研制出了世界上直径最小的微米人工血管。这项技术可谓造福人类,能够结合3d打印技术制造人工血管,并且能完成人类血管的功能;同时,福田敏男带领团队制造了首个纳米机器人,可以深入识别单细胞特征,从而提高了癌症的诊断成功率。
福田敏男的贡献十分突出,在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福田敏男宁愿背负骂名,也要坚持自己的选择,辗转多地来到中国,并成为了首位全职在中国工作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藤岛昭、御子柴克彦、福田敏男、上田多门都是日本科学研究界的“泰斗”,同他们一样,在我国搞科研日本学者还有许多。
青年学者岛袋隼士,2016年在日本获得天体物理博士学位,2020年初正式加入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野和田基晴在日本东海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到北京做博士后。现如今,他在山东大学空间天气物理与探测研究中心做一名研究员;高畑亨是浙江大学教授,主要做灵长类脑基因研究;中村修二,日裔美籍电子工程学家,2014年来中国,在深圳创立了中村修二激光照明实验室;日本人工智能专家,石渕(yuān)久生,在南方科技大学做科研;日本国立天文台的梶野敏贵教授加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担任“大爆炸宇宙学与元素起源国际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核物理学家谷畑勇夫,欧洲科学院物理与工程科学学部外籍院士,早在2010年就加盟了北航,任职至今;数学和量子计算专家,Masahito Hayashi,2018年来到南方科技大学深圳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020年成为该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还有以下这些人:
众多的在中国工作的日本杰出科研人员中,还有这个特殊人才——外籍院士野依良治,著名的有机化学家,获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已经是西安交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的名誉教授。培养了13名中国留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数已经回到中国,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法国的《世界报》是这样报道,中国已经超越韩国成为日本科学家的优先目的地,仅次于美国。
事实上,当前已经有超过18000名日本人在中国留居的时间超过了1个月,从事研究工作的日本人更是超过了8000人,这些人不管放在哪里都是顶尖人才。

2

越来越多的欧、美国科学家也在“逃往”中国
不仅日本的科学家涌入中国,欧美众多的顶尖人才也都来到中国安家落户,场面实在是喜人。
2013年,科学家戴维·布雷迪带领他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具有10亿像素的相机 。由于这项技术并没有获得美国政府的重视,戴维·布雷迪投向了中国。随后,这项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图导航和日常生活等多个领域,价值更是高达数千亿之巨。
2018年,戴维布雷迪便放弃了美国公民的身份,正式以中国公民的身份,在中国继续带领他的团队为中国科技作出贡献。
人工智能天才丹尼尔·波维,曾经因为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一度被迫中断了科学研究,后来也是转而投向中国的科技公司,在这里,他终于能够全力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2018年,美国“国宝”级科学家,顶级计算机专家马里奥·塞格德,辞掉美国的工作,入职阿里云量子实验室。
世界知名量子计算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职业成就奖”(Career Award)获得者施尧耘在阿里巴巴的盛情邀约下依然归国,担任阿里云量子技术首席科学家,并负责组建并领导阿里云量子计算实验室。
亚马逊级别最高的华人科学家任小枫,回国担任阿里巴巴iDST首席科学家和副院长。
尹志尧博士曾在英特尔中心研发芯片,他带着60多项专利回国,研制出属于中国的刻蚀机。
计算机和大数据领域的专家,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前校长Jeffrey Vitter加入了百度。
微软级别最高的中国AI科学家沈向洋,去年他辞去微软执行副总裁职务,回国担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员双聘教授。他的离开,让比尔盖茨都直呼损失。
他们都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AI领域的世界级科学家。虽然平日里,我们总是指责中国的互联网巨头给我们带来了垄断,但是不能否认其在顶流人才引进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
除了传统的科研强国美国外,越来越多的欧洲高端人才来中国常驻发展:
2015年,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佩德罗·拉沃尔达来到中国,先后在南京农业大学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工作,现在在南通大学做教授。
2021年,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洛朗·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加入华为。
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负责人之一Nikos Logothetis,连同他的家人和团队一起迁移至中国。
2013年,库尔特·赫尔曼·维特里希曾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结构生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在上海科技大学担任特聘教授,并在上海张江创建了学校首个核磁实验室。
此外,更早期就已经有各个方面的专家都选择来中国工作:
霍伯特·艾哲,奥地利电气专家,在德国最大的电气公司之一金钟默勒工作20多年,2001年到中国工作
威尔海姆·斯考伯,奥地利矿业和冶金专家,2000年初到中国工作
葛哈德·伊登霍弗,奥地利汽车专家,2001年到中国工作
赫伯特·施外格,奥地利化学工程专家,2002年到中国工作
有报道称:最近三年,美、德、法等国的科研人员都选择了来中国工作的顶尖科学家数量高达1074位,很多还是卷着整个的科研团队来的。

3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可以看出,中国正吸引着越来越多海外优秀人才的涌入,这对我国科技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每一个科学家选择来中国工作的缘由可能不尽相同,但归根结底无非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势,在科研投入的规模越来越大。
有数据统计以来的1991年,中国的科技研发只有134亿美元,远低于英国的281亿美元,俄罗斯的369亿美元,法国的387亿美元,德国的607亿美元,日本的1024亿美元和美国的2368亿美元
在当时,对于中国而言是一笔巨款,实际上只相当于美国的一个零头。
随后中国在科研方面的投入突飞猛进,超过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强国。2019年,中国的科技研发投入达到519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的5810亿美元,将排名第三的日本远远的甩在后面。
看上面的曲线图,我们就知道中国的科研费用支出早已超越了日本,日本差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数量级别了。
而在日本,大学教授的退休年龄是65岁,退休后想要再从事科研工作,学校不会为你提供场所和资金。重要的科研设备,日本也没有国力进行支持购买。日本不再愿意给科学家提供经费,但中国对人才培养相当重视,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这也就是日本科学家顶着被骂“卖国贼”,也要“拖家带口”跑到中国来搞科研的核心原因之一。
当然,随着中国国力的日渐强盛,中国在科研费用的支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只是时间问题。
至于是什么时候,美国媒体已经给出了答案:2025年!
第二,中国正变得越来越包容
中国渴望成为世界技术领导者,并为此努力吸引全世界人才。近年来,中国推出一系列开放便捷的出入境、停留居留政策,在吸引外籍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员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如今,中国“绿卡”成了常住中国的外籍人才眼中的“香饽饽”。
在美国工作的西班牙科学家何塞·帕斯托尔-帕雷贾,他每次都要为续签的事情忙活很久。
有一次外出旅游回到美国时,竟然被机场人员扣留了两个小时。
但来到中国后他发现,这里是一个充满全新科学机遇的地方,有保证的研究基金、强大的科学领导能力,一切都是很难得的机会。
另外,这种包容还体现在社会安全和宗教信仰上。现在的美国等西方国家,表面上看,是在实行种族平等,实际上种族主义大行其道,而且还披上了种族平等的外衣,实在让人真假难辨。
比如计算机专家、语音领域大牛、AI语音Kaldi之父丹尼尔·波维的经历就最具代表性。黑人学生控告他是种族主义者,校方则指控他有暴力行为。结果,霍普金斯大学以“危害学生安全”为由把他开除了。对丹尼尔·波维来说,他已经没有机会在美国从事科研了,一气之下,他就跑来中国。
再比如,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神经科学家、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负责人之一Nikos Logothetis,他研究的项目是灵长类动物大脑。这就需要经常抓动物做实验,这在德国的动物保护组织看来,可不得了。
在美国的中国学者所面临的危险,还不仅是严峻的治安环境,还有美国疯狂的政治环境。多位中国科学家、学者受到逮捕、审判或离奇死亡。
姚庆伟,生物学家,被捕后,美司法系统至今也拿不出证据,无法给他定罪;
任伟,军事科技人才,计算机专家,在美离奇自杀身亡;
肖翔,中科院热核学家,在美坠机身亡;
张首晟,物理学家,杨振宁首席弟子,在美自杀死亡
……
甚至不仅是华裔科学家,西方本土的科学家也面临越来越严酷的科研环境。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相比之下,正是因为中国的包容和善待人才,才会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前来。
第三,越来越强的科研实力和学术氛围,让技术不再是一座孤岛
除了吸引海外精英外,中国还在提高本土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中国专业技术人オ从2010年的550.4万人增长到2019年7839.8万人中国成为全球规模最宏大、门类最齐全的人才资源大国。中国每年的科学和工程学博士数量达到了3.4万人,几乎赶上了美国的4万人。
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创新活力竞相发力,人红利加速释放,科技创新成果大量涌现。中国论文数量也是指数级增加,在全球被引次数排名前10%的科学类论文中,中国论文的数量2018年首次超越美国,位列世界第一。
在论文被引数排名前1%的顶尖论文中,中国2018年也占据了25%,紧追美国(27.2%)。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差距在不断缩小。
密苏里科技大学的科学专家阿兰娜·克罗利科夫斯基说:“人们谈论中国科学时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看不起中国科技的外国观察人士现在对“中国政策所取得的成就相当敬畏”。
百花齐放的科研成果,能使各个学科之间能交叉验证和应用,丰富的科研人才为国外科研人员提供稳定的职位和属于自己的研究团队。国外的科学家来中国,再也不是孤军奋战了。
第四,强大的资本市场给了科研成果更多变现的渠道和资金支持。
科学家也是普通人,既要抬头仰望星空,也要低头走路。对财富的向往既是一种物质需求,同时也是反哺科研实力的最好方式。
目前,中国有深圳的主板、创业板,上海的主板、科创板,北京的精选层,越来越越完善的资本市场,让这些科研技术能迅速变现。
尤其是上海的科创板能让前沿的科研成果,在不具备盈利的条件也能上市融资;刚刚开市的北交所,让更小的科研团队的成果转化资金,在低成本的资金扶持下,继续深入研究,做大做强。
越来越多科学家也在资本市场实现了上亿身价,许多闷头搞研发的科研人员也在上市期权中实现了财务自由,技术造富的时代崛起。
今年7月,康诺亚生物正式登陆港交所,开盘市值达211亿港元,而其背后的创始人也是科研牛人,包括医药圈内的传奇人物陈博,毕业于鼎鼎有名的爱因斯坦医学院,曾是复旦大学教授,君实生物也是他创造的产物,身价超过60亿港元。
华人科学巨擘施一公,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副校长等职位,作为2020年第一支登陆港交所的生物医药科技股,诺诚健华上市首日逆市高开,也成就了施一公。
寒武纪创始人陈天石;云从科技创始人、80后科学家,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的周曦博士等等,这样的案例在资本市场太多太多了。
如今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300家,板块聚集了一大批生物医药、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等“硬科技”企业。掌舵人自身的科学素养也处于较高水平,超过6成都具有硕/博学历,其中不乏海内外名校毕业的学霸和高校的教授,也有“总工程师”、“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头衔,还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的高级人才,许多人也通过上市成为亿万富翁。
未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不再是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的一批人,国内的资本环境让他们能更无所顾忌的投入研发,用技术报效祖国,在各个领域开始一步步“打破海外科技巨头垄断”。

4

科技,改变国运
二战后美国为啥能迅速崛起,成为全世界的科技领跑者?主要还是吸引了一大批来自全世界的科学。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同样的情况正在中国上演。中国早已今非昔比,人才的涌入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选择。
科技实力决定着世界政治经济力量对比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
科技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假以时日,中国必将掀起一轮狂浪。
而当科技领先时,我们就有了不再看人家脸色的硬气。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重磅解读!为何高质量发展是多重约束下的最优解?刘鹤这样阐释

  2. 营商环境创新,这六个城市先行先试!

  3. 孙正义看未来30年投资趋势(完整PPT)

  4. 疫情影响青年婚恋生娃?

  5. 终于降了!

  6. 内容电商“双板斧”:淘宝逛逛和首页短视频如何为商家带来新增量

  7. 这些雷一定要避开

  8. 谁在鼓吹普京称帝?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1年10月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2021年产业互联网发展十大洞察

  2. 5大维度、20个指标,全面剖析中国36个城市工业互联网发展情况

  3. 2021年中国互联网报告

  4. 原材料涨价对制造业成本冲击的拆解与推演专题研究报告

  5. CB insights:2021年ModelOps技术应用及趋势白皮书

  6. 中智咨询:2022届高校生秋招趋势调研报告

  7. 华为:互联网行业:Roads to Mobile 2030无线网络未来十年十大产业趋势

  8. 互联网行业分析:战略看好国内互联网龙头投资机会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不抱怨的力量(经典)

  2. 心地善良的人,脸上都有这3个记号,真的很准!看看你有吗?

  3. 11个汉字拆开念,道尽人生真谛!

  4. 农村女大学生喝“茶颜悦色”尴尬一幕引热议:你自以为见过世面的样子,真的很丑

  5. 央视纪录片丨《历史的拐点》:中国五千年跳不出的历史定律,每一个人都该看看(值得珍藏)

  6. 音乐欣赏:最适合喝茶时静听的20首经典曲子(马上收藏!)

  7. 水果挑选方法全攻略,这样挑出的水果最好吃!

  8. 收藏!108首婚礼上必备的经典英文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