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站长看了一部北漂大龄女青年的纪录电影,影片是2019年拍的,里面的人都没戴口罩。坐在电影院里看着此情此景,恍若隔世。
从2020年1月至今, 已经2年多了,反反复复,不得安宁。与此同时,由于疫情反复,社会生产受到极大影响,物价也在飞速上涨。今天一则新闻震惊了国人——上海母女逛超市回家途中掉了一根葱,被一位阿姨捡走了。母女俩狂追2公里赶上阿姨,当场出示购物小票,要回了那根葱,原因是“想着葱也挺贵的,3根葱要20块”。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最近抱怨996工作制的人越来越少了。原因很简单,行情不好,中概股跌了又跌,很多互联网大厂市值跳水,裁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对于能保住饭碗的人来说,996恐怕还真成了福报。2月,小米被曝裁员10%,给出的回应耐人寻味:“小米没有因为经营情况裁员,但的确有员工因为能力不足被淘汰。”言外之意——确实对员工下手了,但不是因为经营问题。2月底,微博被曝裁员,他们的回应是这样的:“公司有优先为涉及调整的员工进行调岗安置,无适合岗位的情况下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此后陆续又有阿里、腾讯传出裁员的消息,大家的震惊还没结束,京东、B站、有赞等公司也被曝出了裁员。要说最有心机的还是京东和B站,直接把裁员说成毕业。这个说辞,像极了当年马云马老师把裁员说成“每年向全社会输出人才”,本质上都是在美化裁员。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裁员是不可能裁员的,只有优化、毕业和输出人才。当裁员已经成为整个行业的常态,也就意味着有一大票人短时间内是很难找到新工作的。于是有越来越多的昔日精英开着自己的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加入了网约车司机的行列。回看2020年一些文章会发现,当时很多人还在感叹同人不同命,线下餐饮、旅游等行业确实遭到了致命打击,但房地产、互联网、直播电商都在一定程度上吃到了疫情红利。如今进入2022年,吃红利的行业已经越来越少了,更多人都感受到了钱紧的危机。站长一个创业公司的朋友,前几年干得风生水起,疫情之初依然能签下大单,于是意气风发地买了一套千万级学区房,预备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入住。但从去年开始,持续不退的新冠压垮了他的几个甲方,至今还有几百万款追不回来。前几天他忍不住诉苦:“公司的房租要交,自己的两套房贷要还,员工的工资要发,日常的税费要缴,家里还有孩子要养,哪样也不能停,要不银行不答应。”还有一个朋友做电影,电影上映期间,全国能正常观影的一二线城市寥寥无几,最后票房比预期来了个腰斩。影片下档后,我问他:“距离回本还差多少?”他平静地答道:“1个亿吧。”说完,继续吃着面前的糖醋小排。如果想继续举例,我还能讲出好多身边的故事。开旅行社的,现在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同时在社区领失业金。给各大售楼部做装修工程的,已经接不到房企的单子,于是开始试着给业主做住宅装修,艰难转型,只求有工可开……这就是普通人的现实生活。房贷车贷哪个都不会等你,你断供,自然就会有人来收房。先说国内,疫情反复极大影响了工厂产能,一旦疫情扩大化,很多工厂只能被迫停工。再说进口商品,由于疫情反复,很多进口商品被卡在海关,短的几个月,长的半年,甚至更久。在市面商品数量大幅下降的同时,各国央行却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大放水——流通的钱多了,货物却少了,结果自然是物价飞速上涨。更可怕的是,谁也不敢确定,这场疫情什么时候能够彻底结束——在疫情结束前,我们势必还要继续生活在疫情的阴影之下。这是一件很悲伤但又无可奈何的事,个人很难与时代浪潮抗衡,我们都只能被时代推动着前行。昨天,站长在知乎上看了一个提问,在疫情的反复摧残下,旅游从业人员还有必要坚守下去吗?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门,但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别坚持了。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是实打实的,很多人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改变,大家纷纷意识到了存款的重要性。不信你看,2022年1月,居民存款暴增5.4万亿,创下了历史纪录。新增5.4万亿存款,是个什么概念呢?以我国14亿的人口计算,5.4万亿的存款,相当于全国人民在1月的新增人均存款将近4000元。与此同时,居民贷款却在下降,尤其是在2月份,总量及结构均低于预期,住户部门贷款环比减少3369亿元,同比减少4790亿元。其中,以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环比下降459亿元,同比减少4572亿元,创下了15年以来的新低。前文说到了互联网裁员的浪潮,事实上中小微企业的裁员才是遍地开花,君不见灵活就业的队伍正在逐步扩大吗?最近,有网友吐槽,自己现在打车,发现打车听到的音乐越来越悦耳,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后疫情时代,居民消费也在大幅下降,这里主要涉及到一个预期的问题。如果老百姓确保自己养老有保障,自己的收入稳定,工作稳定,对未来的预期感觉良好,自然愿意去消费,去花钱。2021下半年,楼市的情况好不热闹,开发商搞起了降价促销,老业主因为降价维权,地方频频发出限跌令。如果说降价维权只显现出了楼市的颓势,那么头部房企恒大的爆雷,无疑是扯开了楼市的最后一块遮羞布。在恒大爆雷之初,绝大多数房企都是作壁上观。然而,伴随着事态的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房企发现,自己很难在地产寒冬中独善其身。越来越多的房企资金链出现问题,部分项目已经陷入停工。在2021年下半年开启的第二批、第三批集中供地中,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民营房企的身影了。最近,多家房企的年报更是“难产”了——有的房企,把年报发布的时间推迟到了月底;有的房企,直接表示月底前也发不出经审核年报。现在,房企们都在哭惨,说是疫情影响了审计工作,但真实原因还是去年下半年的楼市寒冬,导致数据一片惨淡,也增大了审计难度。房企都这样了,地方土拍自然也跟着凉了,哪怕竞拍条件一降再降,市场也是冷淡无比。从2021年10月以来,地方就在有意松绑楼市,黑龙江成为救市急先锋,紧急出台政策,但是效果乏力。今年3月,郑州又接过救市的接力棒,重新搞起了货币化棚改政策。而在最近,深圳住建局在回复市场有关“深圳二手房参考价格将上调3%-5%”的传闻时,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称“会视调控要求和市场形势适时对价格做出相应调整”。官方的态度也越来越明确,吹风不断,不仅要支持民众合理的购房需求,就连预热了许久的“房地产税”也被暂缓了。然而,结果却是很悲伤的,救市这么久,该带不动的,还是带不动,3月的楼市小阳春就这么销声匿迹了。在这个20块钱3根葱的年代,你最应该警惕的一件事就是高杠杆。稳定的现金储备,才是真正的宝。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创新药行业迈入商业化关键时期
医药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核酸疫苗,创新未来
2022年核酸药行业研究报告
医药行业细胞基因治疗CDMO深度报告:搭乘新世代药物发展浪潮
中药OTC行业深度报告:中成药OTC稳步迈入黄金时代
健康界研究院: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之骨科篇
2022年电子内窥镜行业研究报告
普华永道:2022年医疗支出趋势报告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别想太多,好好活着
132名遇难者DNA比对工作已完成
酒店坍塌致17人死亡,25名公职人员被问责
人民日报发布做家务年龄对照表,舍不得用孩子,才是耽误孩子!
PBS纪录片《波音飞机的致命缺陷》
这几首名曲,记录了亲人离世后最深的情
中国最著名的35种地方小吃
100年前的视频:三位民国女子用英文“带货”、讲美妆,惊艳了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