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学摇号时代,家长展示了超强的求生欲
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个摇号的时代,车牌要摇号,买房要摇号。今年,幼升小和小升初也开启了全面摇号。
继江浙沪宣布民办校摇号后,5天前,北京市教委也发布了今年的升学政策:
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报名、同步开展录取、同步注册学籍(即三个同步);对报名超过招生计划的,电脑随机录取。
另外,城区公办寄宿学校,今年也改为电脑摇号(政策是去年就宣布的),而且名额会逐年压缩。教委也重申了严禁以成绩、证书、面试、评测等作为入学依据。
另外,应对疫情,入学材料审核也坚持非必要不线下原则。
为此,一些求生欲满满的海淀妈妈,来问我要不要提前买学区房。
我苦笑,即使是全民摇号,海淀区最好的6所中学、六小强的初中也没有学区房的。
从前两年海淀区登记入学和电脑派位来看,都是多校划片的,也就是说一个片区对应多个学校,至于孩子能进哪个学校,要看摇号的运气。
直到去年,六小强中,除了十一学校的三三制班,其余学校都不参加电脑派位。至于登记入学(也称小派位),六小强每家名额也很有限,只有40个名额左右,而且电脑摇号是面向全海淀区2万5千名学生,中签就像中彩票。
即使从今年起,六小强增加登记入学名额甚至参加电脑派位,最大的可能性也是面向全海淀区,至少也要多校划片,那还是会面临电脑摇号这个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在海淀区买学区房,只能管到小学,管到六小强就有点困难。
海淀妈妈求生欲都是很强的,不太想把孩子的命运交给“轮盘赌”。对此,我的建议是,如果要买学区房,看看那些九年一贯制的学校。另外在选择片区时,选择中学实力更强更均衡的片区。
因为民办100%摇号,今年上海和杭州两地的学区房又涨价了,特别是9年一贯制的学区房。虽然在这两个城市,公办校并不是很多妈妈的首选,但总好过一点都不确定能去哪个学校。
其实,在北京如果一定要买学区房,不差银子的话,还是西城区比较靠谱,至少公立教育资源比较平均。
海淀总体来说还是高低落差太大,那些优质民办校开启摇号模式,容易让买了小学学区房的家长造成心理失衡。
虽然不能保证进哪个高中、哪个大学,买个学区房,至少可以让孩子上个好小学,上学离家近,在资产上也能够保值甚至增值。
只是,北京西城的学区房即使是70平米左右的老破小,也要1000万起,还很难买到。更变态的是,胡同里那种面积极小的,比如10平米上下的学区房、根本不能住人的,还能卖出个20-30万一平。可以说,面对摇号,这很好地展示出了有钱任性型的求生欲。
至于那些求生欲很强但是不够土豪的家长,只好去庙里烧香拜佛去祈祷自己有手气摇中好学校,毕竟,手气好能抵上好几百万呢!
有意思的是,就在北京教委发布会前后脚,人大附中发布了一个辟谣通知。
人大附早培听说还至少要延续10年,八少八素也是一直无忧。
这和我在《横看北上杭,鸡娃谁家强》一文中预测一致,对于超级牛娃或小天才的选拔,国家还是需要的。毕竟,国与国的竞争,需要体现在科技高端人才上,而高端人才怎么培养?还得从娃娃抓起。
美国也有不少针对天才的学校,按常规学习,对有天赋的孩子,会是一种浪费。
至于国家义务教育的入学新政,是避免普通牛娃筛选的幼龄化,减轻幼升小小升初阶段的过度竞争,缓解家长的焦虑。
只是,幼升小小升初升学改为摇号,孩子未来中考和高考却不能通过摇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慢慢平均化,孩子之间的差距,主要就得看家庭教育的差距。
取消幼升小小升初,在升学上家长就可以少花点力气,把精力多花一点到科学鸡娃上——增强孩子的实力和能力。
孩子可以不进六小强、也可以不进优质民办——如今家长也控制不了,但是到后面还是会和这些娃遇上。
家长需要看看这些娃是什么水平,他们的家庭教育有什么好方法,是否可以挑选对自己娃合适的方法来借鉴和学习。
摇号时代的家长自救,除了花大价钱买学区房、烧香拜佛求手气,其实最靠谱的,还是把求生欲用在博采众长、科学鸡娃上,这才是长久之道。
前段时间有个调查,让经历过幼升小的家长说说,孩子进了学校后,幼小衔接最后悔没做的事。
不知道你们能猜到不?
不是语文,不是数学,也不是英语,而是——
习惯的培养,其中有学习习惯,也有生活习惯。
这次又被我说中了,我在《上学前鸡娃一定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第一条就是习惯问题。
花生刚上小学时,虽然习惯不是班上最好的,丢过几次东西,也漏交过几次作业,但是每天能够按照课表自己整理书包,我没怎么管,也倒没出啥大纰漏。
花生的弟弟小布丁的学校很好,好就好在一上学,老师最强调的就是习惯培养。
学校里制作了各种“每日行为规范分步做”卡片,让家长贴在家里相应的地方,让孩子照着做,家长每日打钩核查。比如说“刷牙洗手规范”贴在洗手台,“睡觉起床规范”贴在床头,下面这张是贴在家门上的“进出门规范”。
学习习惯也是布丁学校狠抓的。一开始布丁妈妈、也就是我妹妹还担心数学学习进度有点慢、不够难,但是后来发现,一开始进度慢,是老师为了培养和巩固孩子做题的好习惯,纠正掉坏习惯。
像数数的题,一定要数一个划掉一个。
而且划掉的顺序不能乱,像下面一道题,一定要写一个,划掉一个。
一年级,孩子的抽象思维还不行,有些题目凭空想是想不清楚的,一定不要着急做,而是先要画出来。
还有就是做题的步骤,一定不能省步骤、跳步骤。即使答案正确,步骤写错了或省略了,老师判卷也会认为是做错了。
这点我也深有体会,到了初中,花生在做复杂的题目时,有时一偷懒跳跳步骤,就很容易做错。学数学还是需要一板一眼,把基础和习惯打扎实,这才是严谨的治学。
事实证明,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布丁的数学老师也开始布置难题了,比如上一篇《怎样让鸡娃变得更好玩》里,我放上了一道“猫哥哥猫弟弟钓鱼”题。
一些家长反映自己都不会做,有点受挫,其实是做题没按照老师要求的步骤。如果按照老师说的,先把猫弟弟的15条鱼画出来,然后看看再分配给猫哥哥几条才符合题意就应该能试算出来。
和语文英语比起来,数学是家长最头疼、也是求生欲最强的一门课。但是很多家长的求生欲用错了地方,就像布丁妈妈一开始进入的误区,急着拉进度条,增加难度,却没想到,其实好习惯好方法的养成才是最最重要的。
学数学,一开始千万不要怕啰嗦怕麻烦,习惯养好,事半功倍,习惯不好,以后有的罪受。
像我和花生是走过小升初的,抛开那些能入选早培的超级牛娃不谈,我们发现,按照大纲的数学要求来看,最后能胜出的人大多是靠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智商高习惯差的“学渣”,现实中不在少数。
升学摇号这件事,是我们不能左右的。家长要做的,是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就是这关键的第一步。
习惯塑造命运,细节决定成败,把命运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中。妈妈们把求生欲用在这个地方,就对了。
相关阅读:
更多文章,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花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