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美术馆·艺术家深度档案】系列旨在梳理知美术馆展出中的参展艺术家完整详实的创作发展历程,详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图文相佐,为观者提供深入理解展品、艺术家及其作品全貌风格的多样入口。
洪凌,1955年生于北京,祖籍云南。197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生活与工作于北京和安徽。 洪凌在北京十年的绘画学习中,“八五新潮”劲头正猛,当百年中西绘画融合之路上的年轻行者们,逐渐向往日日创新的西方个性,洪凌却调转方向,他握着油画画笔,却一路向南,寻回故里,也寻回中国山水之大气象。十几年来,他频繁往返南北两地。北方,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熟悉都市;而南方,那一片淡远秀丽又浑厚古朴的山水静待着,也是洪凌的心之所向。访古论今,东方山水的原初性显现,他让夜晚的雪山发出了光。 01
中西绘画融合之道,百年来无数画家于此孜孜不倦。“将西画解刨学、透视学等原理融合到国画里”的方君璧、“继西洋还中国魂”的林风眠、“温润如玉,游走于中西其中”的常玉、“从传统内部学习,为天地立心”的黄宾虹··· ···
昔人已去,洪凌学画期间已是彻底的西风东渐,在北京的他,被西方强调的个性所苦,日日创新的题材变成眼前一幅幅争奇斗艳的西派画作,他一直在先锋的漩涡中打转,东奔西突,寻觅自己——他画过北京“胡同系列”;在油画人物中,他做过类似奥斯卡·科柯施卡(Oskar Kokoschka)的表现主义尝试;他筹划过1988年“首届中国人体艺术大展”;1989年,他又开始抽象主义的探索。
我早期作品也是比较生硬,开始时,我还不明白中国文化深层的东西。然后,我拼命挖掘,开始把油画里斑驳、厚重的魅力加强,我尽量朝内部挖掘——
西方的光影,是冷峻的几何切割,倒映在东方的灵性山水,看似标准,实则混乱;东方人的山水,是会呼吸的,四季流转,一岁一枯荣。在数代人的描摹中,山水并非变得厚重,而是逐渐深入人心,画派技法的分别,在自然灵性中变得微不足道,东方人在与山水的朝夕相处中,共识着美。“美,在人间,不在别处。”
慢慢,在洪凌的对内探索之中,个人被打开了,他将自己的个性连通了东方美学的共性,也找到了值得一生去描摹的——东方山水。不依赖自然光影作画,早在1988年,洪凌就完成了风景油画《野山》。《野山》是洪凌的转型之作,从此洪凌开始了他投石问路的东方山水之旅。在这幅油画里,洪凌果断放弃了焦点透视,取消了自然光影,有意减弱了光与投影的客观属性——山的排列平面化,立体感不强,从而压缩了真实空间,使得山石树木有了一种扑面来的笨重气势。
此时,就算中西距离模糊、网络信号逐步覆盖,在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夹缝中,没有被推平的山水也在孤独地等待着,等待着这个时代来描画她的人。
02
从1990年开始,洪凌便孤注一掷,追溯远方;1992年春天,年轻的洪凌第一次来到黄山写生,这是一个决定性的碰撞时刻,黄山巍峨古朴,细微处又温润秀丽,让洪凌流连忘返,同时指引他走上了向古人、向自然学习的真诚之路。于是,洪凌决定在皖南建造自己的工作室。翌年,洪凌的黄山工作室正式启用。
黄山及周边的山山水水,开始和洪凌对话,它们时而浑然一片,在自然光线下有如神迹;时而云遮雾绕,留下片段式的动荡不宁。洪凌于此开始了他长达几年的对景写生阶段。并非具象写实的风景画,而是在“似像”中更为虚化,保持对自然的虚似。朝晖夕阴,春花秋月,他和笔下的山水互相理解,他逐渐领会到了山水的意境,原来他注定就是在这个时代来描摹山水的人。不拘于西方式的风景构图,也跳脱于东方程序化的水墨表达。洪凌创立了一套东方色感体系,融合传统水墨黑白虚实的对比,也引导油画颜料承接中国固有色的矿物质颜料的色彩观,中西结合,营造自然之温润色感。但在色感和光感之上,赋予画面诗意的,是通透的气感,它是全然放空之后的古韵体现,画面不再受技法、派别的束缚,面对千万年亘古的山水,洪凌找到了其中的通感气韵。他的画不只是浑然模糊的,那必要时苍劲的线条和大大小小的活泼浑点,既有平面化的简洁,也有重叠笔触的机理,营构出的是一种点、线、面、色的交错、碰撞、堆砌和纠结。洪凌由此捕捉到了东方山水的灵性,画布上,美在生长。 03
回想20年的创作,我是在山水的包围之中,是在与自然的共同呼吸中完成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洪凌的油画,渐渐发生质的蜕变——那就是离象取神,由“心象”替代“物象”,即“心灵景象”替代“自然风景”。到后来,洪凌干脆将心境更深沉地交给笔墨,交给语言本身,让它自己生长——画面里,完全呈现一种奔腾的综合状态,有时像锣鼓敲击,有时又像狂风扫动。而这种动感,这种松紧、疏密与节奏,汇成一种韵律。这种韵律,更接近舞蹈,音乐,也更加接近诗歌。图片左:《天放》,洪凌
右:《Synoptikos III》,丹尼尔•埃斯卡纳齐
知美术馆展览现场
知美术馆东方美学大展“幻·季”正在展出中,以四时更迭为主要脉络,唤醒人们对四季的原初感知。洪凌的这幅《天放》位于展览开篇,恢弘大气、苍茫萧瑟中泼彩而成的点点梅花和轻轻白雪,在苍劲的梅树枝头绽放着冬天,展览由此开篇,让一个极具生命活力的冬映入人心。洪凌的雪景总是静谧的,大地被雪覆盖之时,雪也会细细密密地吸干了声音,由此万籁俱静,平涂的背景上浑点雪花自然“飘落”,逐渐覆盖了山水本来的样貌,但轻盈随性,仍能显现山水肌理和枝间线条,唤起东方的气韵。冬去春来,洪凌笔下的春景生机盎然,看那堆叠的色块,呼之欲出的浓烈绽放,山水有情,人亦有情,在知美术馆“幻·季”展览中的一幅《春寂》,笔墨、线条、色彩融为一体,山水、溪流、人家亦然,在春的潮湿温暖的呼吸中,由具象转为抽象,洪凌捕捉到了,他将风景写实转为山水画心。山水、四季、梅竹、丛林、枯叶、杂草、乱石、深潭、小溪、根系、岩层、泥土、苔迹······细微或宏大,巍然不动或转瞬即逝,在洪凌的图画中,那些心性山水,仿佛下笔即为回忆,今景与往时相通,这便是我们与古人共赏的景致,也是东方人心灵深处的美学触动。
自古以来,东方人在山水的表达中是用心灵在自然中散步。他们平静到几乎能听到自然的呼吸,体会到它们微妙的表情。我希望自己变成一棵树,有着足够的定力与丰富的根系,深深地嵌入土壤之中,汲取着深层的营养。
洪凌,有如他的名字,画中物我合一,展现东方山水的洪姿与凌韵。“夜晚的雪山”,没有被照亮的对象,如何落笔成画?洪凌自有办法,他能让雪山由内部散发出泽泽光华。重要个展
2016《天地大美——洪凌艺术回顾展》,中国美术馆,北京/伦敦亚非学院,伦敦/爱尔兰切斯特比提博物馆,爱尔兰2013《心师造化 - 洪凌水墨展》,索卡艺术中心,台北 / 台南
2013《道法自然 - 洪凌个展》,关渡美术馆,台北
2012《洪凌 - 当代中国山水》,伦敦亚洲艺术基金会,伦敦
2011《苍莽气象 - 洪凌个展》,今日美术馆,北京 / 浙江美术馆,浙江
2004《洪凌个展》,好望角画廊,新加坡
2003《意韵山水 - 洪凌个展》,台北国父纪念馆,台北
1998《洪凌个展》,好望角画廊,新加坡
1996《洪凌个展》,巴黎国际艺术城,巴黎国际艺术城展览中心
重要群展
2022《幻·季》知美术馆,成都
2015《中央美院与中国具象油画展》,中华艺术宫,上海
2014《在场-第二届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2013《破与立-蔡国强、洪凌、徐冰联展》,索卡艺术中心,台北
2012《索卡视界 - 20周年展》,索卡艺术中心,台北
2011《未来通行证 - 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威尼斯
2010《云端 - 亚洲当代艺术大展》,索卡艺术中心,北京
2003《从北京到墨尔本》,墨尔本艺会艺术中心,澳州
2002《韩国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首尔
2000《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7《47届威尼斯双年展 - 未来、现在、过去》,威尼斯
1995《中国后现代艺术展》,布鲁塞尔美术馆,布鲁塞尔
1992《中国当代名家油画展》,香港展览中心,香港
1988《第三届国际艺苑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编辑| 贵亦凡
审核| 王从卉、Kas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