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屠宏涛:风景肖像哥TUTU

知美术馆 2023-12-30





【知美术馆·艺术家深度档案】系列旨在梳理知美术馆展出中的参展艺术家完整详实的创作发展历程,详述作品背后的故事。图文相佐,为观者提供深入理解展品、艺术家及其作品全貌风格的多样入口。 



他自称“风景肖像哥TUTU”
但他的创作并不止于此
用绘画回应社会的疾速变迁
也承纳古人带给他的启发、大自然带给他的灵感
通过传统和新的视觉经验,产生未知的新绘画
他是知美术馆“幻·季”参展艺术家屠宏涛


屠宏涛,1976年生于成都,1995年毕业于四川美院附中,1998年获得台湾李仲生基金会优秀奖,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成都。

屠宏涛的成长期恰好迎上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因经历这样的巨大转变,他对社会形态极为敏感。

他曾在画布上呈现多重交错、矛盾横生的图景,如乌烟瘴气的城市、怪诞的舞台、糜烂的人堆等,对社会环境的疾速变迁给予回应。

而后他的创作方向逐渐转变,他融合西方油画传统以及中国古典绘画理论和手法,发展出独特的跨文化艺术创作方式——摆脱人山人海,感受世界的多维;重游自然,是感知万物有灵、自然共生,让自己的内在也终于得到舒展。

《红松石 3》,屠宏涛

2018,布面油画,130 × 100cm




  01  

揭开时代的幕布



我想我没有智慧去处理人山人海的事情。




1999年,屠宏涛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便回到家乡,任教于成都大学。2002年,他却选择南下广州,下海做起了服装生意。也正是在广州的经历,让他真切感受到了“无法喘息”——在广州闷热熏蒸的日头里奔波,人和城市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空间都被压缩,身心可感的压抑感和斗争感急剧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画下了“城市系列”、“人堆系列”、“幕布系列”等作品。

《或成都或东京或深圳》,屠宏涛
2006,布面油画,200 x 300 cm

屠宏涛曾花一年多的时间创作《或成都或东京或深圳》。画面前景中有如拉开幕布的舞台上,颓然的身体歪躺,杂乱的纸堆更加重肮脏的气息。背景中的都市图景,是高楼、马路的纠缠堆叠,即使不同城市各自都有标志性景观建筑,但城市本身的气质终究雷同。艺术家采用涂抹、皴擦的方式,使画面看上去驳且带有脏感,更增添灰暗悲情。

《今年春色最美》,屠宏涛

2009,布面油画,150 × 210 cm


就像屠宏涛在一次采访中曾提到的,“我想我没有智慧去处理人山人海的事情”。压迫忙碌的都市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他选择抽身离开,重新回到相对闲适的家乡成都。当奔波戛然停止,他绘画中的冲突感也逐渐褪去;在放空和自由中,艺术家寻找着新的出路,尝试在创作语言上得到更自由的表达。



  02  
从人山人海
到山川密林


当代的绘画是今天经验和文明的一个结晶体,是大量文化信息与资源的集合。它对于社会的作用可能很婉转,不是口号式的,或许不能解决具体问题,不实用,但能唤起情感和精神的凝聚力。



2008年之前,屠宏涛的作品画面往往被都市景观和人群占据。这一年之后,他似乎摆脱了曾经混乱逼仄的状态,摈弃那些“社会属性”极强的视觉元素,从混乱失控转向充满能量的大自然。


离成都不远的雅安碧峰峡是屠宏涛常去的写生地,多雨湿润的气候,造就了这里满眼的绿色生机。他的作品中开始出现寂静的山水、远古的森林、灵动的草木;画面中少有人物,即使有,也气质舒展,不见“人堆系列”和“幕布系列”中的压抑癫狂。

《卧龙》,屠宏涛

2014-2015,布面油画,170 × 120 cm

在山川密林间,屠宏涛一面穿行,一面写生,师法自然,却绝不限于模仿自然。在他的笔下,山水、草木、虫鸟等自然元素逐渐脱离具体形态,只以抽象的形式被概括。大自然的一切在画布上隐隐显露,又不断变动,捉摸不定。


《锦江春色》,屠宏涛
2018,布面油画,230 × 180 cm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知美术馆“幻·季”正在展出

在屠宏涛看来,风景画自宋朝以后成为了一个最重要的题材,与中国的化本身有着莫大的关系而风景对于他来说,是可以不断去交流、不断带给他灵感的对象。

《东坡的一封信》,屠宏涛

2011,布面油画,180 × 280 cm

在“风景系列”中,人物也未缺席,他们散落在自然中,观飞瀑直泻,听大树风号,与植物共生。


《云散》,屠宏涛

2015-2016,布面油画


在“肖像系列”中,屠宏涛则描绘身边最常接触的朋友。他用画笔过滤人物的衣饰发型,背景纯粹单一,突显面部和肢体姿态——飞扬的眼角眉梢、松垂的嘴角、或尖锐或圆润的下巴、无以言说的神情……他们有的已不再年轻,却依然带着“无从选择的茫然、焦虑”。这也与画者的主观直觉、感知相关。


《理性的光》,屠宏涛

2014-2015,布面油画,37 × 28 cm


《蝴蝶》,屠宏涛
2017,布面油画,230 × 180 cm




  03  
神光离合
乍阴乍阳



我对这样忽明忽暗,不知所终的幽深有情节,因为神秘始终黑暗。



屠宏涛也尝试融合西方油画传统以及中国古典绘画理论和手法,发展出独特的跨文化艺术创作方式。在陈葆真教授整理的敦煌壁画《维摩诘经变》中,他看到了对称、棱形的绘画结构,这恰恰区别于西方绘画中的“故事逻辑”;在成都出土的汉砖中,他看到了空间的挪移法和并置法;在元代的赵孟頫(1254-1322)和明代的董其昌(1555-1636)的画法革新中,他看到了拓展既有模式的可能,亦思考能不能把这些都融入自己创作中去,进而“从传统的诗意中,得到哲学领悟”。

《洛神2016》,屠宏涛

2018,布面油画,180 × 560 cm


文学给屠宏涛的绘画带来了特别大的启发。曹植(192-232)在《洛神赋》中虚构了自己在洛水与神女的邂逅、彼此间的思慕爱恋的故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神女白天为阳,晚上为阴,身上放出的光彩忽聚忽散,忽明忽暗,这是女神的绝艳姿容,是人神之恋的飘渺迷离,也是光的质感;而在屠宏涛看来,这可能也是曹植是用神女的概念去表述世界的变化万千。

这个故事让阴与阳的概念深入屠宏涛的脑海,同时也让他感受到现实的翻转,“现实的本身变得虚无,现实的边缘反而变得更加真实。”

屠宏涛作品《洛神2016》局部

尺幅巨大的作品《洛神2016》耐人细细观看,随画寻访幽暗的秘境,一步一景,左侧一道瀑布飞泻,中央似乎有一汪深潭,草木是浓郁幽沉的绿,水雾氤氲,画面波光交错,灵性充盈……在丰富的色彩混合和多变的纹理质感中,“时间性”和“流动性”同在

屠宏涛作品《洛神2016》局部


中国古典绘画有着一套与西方不同的抽象方法,比如“三远法”就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即在一幅画中,通过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去表现景物的“高远”、“深远”和“平远”。


“元四大家”之一的倪瓒(1301-1374)可以凝练到只用三根直线即区分开近景、中景、远景,分清天地人的关系;“风格派”(De Stijl)核心人物蒙德里安(1872-1944)也是在抽象中去找寻复杂的空间的转换方式。“所以东方和西方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抽象方法去概括风景。”屠宏涛在画《洛神2016》时,其实也借鉴了中国古画中的“三远法”去描绘人在其中那种跌宕起伏之感,去转换二维、三维的这种时空关系。


《容膝斋图》,倪瓒,元代

纸本水墨,74.7 × 35.5 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黄、蓝的构成》,彼埃·蒙德里安

1932,©️ 蒙德里安&霍尔茨曼信托基金会



  04  
不被禁锢的图像
抽象中的时空转换



西方的、东方的,这种概括性和这种抽象的理解是核心,而不是某种被禁锢的叙事和图像。



呈现于知美术馆东方美学大展“幻·季”的作品《七贤》有如中国古代的长画卷。“竹林七贤”的故事发生在公元3世纪,当时有七位学者、诗人远离朝堂的纷争,聚集在乡间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竹林七贤”是中国绘画中被多次描绘的题材,仇英(约1494-1552)、陈洪绶(1598-1652)等都曾以此为题作画,流传至今的也不在少数。

在作品《七贤》中,屠宏涛只用炭笔潦草勾勒出七贤的身影,让他们在山水之间模糊可辨;又尝试打破西方传统的单点透视法则,重建视觉空间,尝试捕捉“走动的感觉”,邀请观众与千年之前的魏晋逸士同游。

《七贤》,屠宏涛

2013-2017,布面油画,210 × 640 cm

亚洲重要私人收藏,知美术馆“幻·季”正在展出


艺术家曾经在一次采访中提到:“我的画其实不是抽象的,是半抽象半具象绘画。我考虑的是如何在抽象中去找到时空的转换;如何能给你的观看方式带来不同的体验,我全部的关注都在这上面……从传统中分析出古画的算法,我觉得自己现在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套算法。换句话说,我想通过传统和新的视觉经验产生一些自己未知的新绘画,这样会比较有趣。”



屠宏涛作品《七贤》局部


走动着观画,仿佛“一段从东晋到21世纪的时间之旅”,但这并非线性的回溯历史,而是在层层叠叠的时空中尝试实现多维的感受“现实结构性在复杂化,以前的现实是单线的,因为网络的出现,就像数学家讲的‘超多维’。我会去关心更多维的感受是怎么实现的。但是你更注重感受,并不是要把它具象,也不要把它真的扔进媒体,才能避免沦为单一的美学表象。”屠宏涛曾这样说道。


《七贤》,屠宏涛

知美术馆“幻·季”正在展出

摄影致谢渡览行


从压抑的城市、疯狂的人堆滋生的批判和反抗,到退避至静谧的山水间,一面观望外界,一面内在探寻,“风景肖像哥TUTU”屠宏涛用具象和抽象的转换、东方和西方的结合、古时和当代的碰撞,探寻多维的感受,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绘画秘境



延展阅读


·  艺术家官网:http://www.tuhongtao.com/ 


《不确定的世界:屠宏涛谈话集》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植物的欲望》


《欲望的熔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



重要个展
“屠宏涛:薄暮” ,厉蔚阁,巴黎,2022
“屠宏涛:一波三折”,厉蔚阁,伦敦,2020
“屠宏涛个展:时间的旅行者”,龙美术馆,上海,2018
“欲望的熔点——屠宏涛个展”,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7
“风景”,Yeo Workshop,新加坡,2016
“交织:屠宏涛个展”,索卡艺术中心,北京,2007

重要群展
“幻·季”,知美术馆,成都,2022
“澡雪含章”,厉蔚阁,香港,2019
“过于喧嚣的孤独: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潜行者”,蜂巢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6
“中国式书写”,今日美术馆,北京,2011
“布拉格双年展——中国盒子”,布拉格 ,2009


如无特殊标注,文中图片由艺术家提供,特此致谢。


编辑|Kasey

审核|王从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