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种业困境 如何破局

2017-04-21 郭庆辰 吴春来 智种网NOVOSEED


编辑 | 新锐恒丰研究院

来源 |  郭庆辰 吴春来

作者 |  郭庆辰 吴春来(两位作者已授权)


前言


2010 年,笔者与种业界好友预测未来,大家认为种业企业将进入重新洗牌期,大浪淘沙,崛起一批,倒下一批,兼并重组成为大势。玉米种子前几年的发展历程与我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像房价一样难以捉摸,一度进入暴涨期。进入 2015 年,许多种业陷入困境,2016 年种业界惊呼“寒冬来了!”

▲来源:新锐恒丰研究院


1. 初冬还是寒冬


笔者认为,种业初涉冬天,甚至刚刚下了一层霜,艰难困苦还在后面。


 1) 供大于求


 预计 2017 年玉米种植面积 5 亿亩,需种 20 亿,光种子企业手中玉米种子就有 40 亿斤,据说社会制种这一块量还非常大,甘肃新疆基地还有 40 亿斤, 4 年不制种都够用,怎么吸收消化这么庞大的量。许多种业企业今年能卖一半就不错了。用 2-3 年时间把手中种子甩完,盘活资金,大赔不了。退市品种,没人要了,只能转商,那就赔多了。一斤种子转商至少赔 4 块, 1000 万斤赔 4000 万。


2) 价位不好定

在黄海海,郑单958 还是第一大品种,论稳定性,稳产性,广适性,很少有品种能超过 958 。郑单958 12-15元/袋,有 958 在,粮食收购价价格低,一个新品种价位怎么定?黄淮海地区农业碎块化,人均一亩多地,一户几亩地。你超 958 10%,一亩地超 100 斤,70-80元,打一天工挣回来了,没人在乎,人们对新品种期望值不大。年年种 958,也不少打粮食,换新品种干什么?


 3) 新品种井喷问题


可以预测,2018 年光 10 个玉米主产省将有 3000 个新品种面世。这么多品种冲向市场,将是残酷竞争。每个品种布布点,搞搞示范,撒 10 万斤,就是 3 亿斤,近 1 亿亩的面积。若每个品种试制种 1000 亩, 300 万亩,可满足全国 2/3 玉米用种。 

▲ 来源:pixabay.com 基于CC0协议


老品种想扩大面积,新品种想迅速占领市场,新老品种必然打架。


绿色通道的放开 , 一个公司一年审定8-10个品种很正常,不出品种烦恼,出了品种苦恼。自己都不知道推什么,怎么办?10个品种,9个挣钱,1个赔钱,挣的钱会全搭上。


“读书破万卷,下笔无适主。恰如暴富儿,颇为用钱苦”。


2. 困境成因分析  新品种井喷问题


什么“调结构”、“去库存”“进口冲击”、“粮食过剩”都不是主要原因。中国这么大一个国家,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中,有一部分进口粮食很正常。玉米阶段性过剩有可能但玉米第一大作物的地位不可动摇,粮食、饲料、燃料、医药,玉米的用处太广了。至于土地流转,合作社,规模经营,那是政府和民间的事,种业人根本管不了。


种业陷入目前困境,根本原因有三个。


 1) 严重供大于求


刘定富老师一名言“种业企业都是撑死的,没有饿死的”。佟屏亚先生 10 年前就痛批种业乱象,“偷窃式科研,押宝式生产,忽悠式经营”。种子形势一好,或自家品种挣了钱马上扩大生产,想一口吃个胖子。据说基地积压量最大的品种是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先玉335、郑单 958。


 2) 育种人急功近利,抄袭模仿得多


没有突破性品种。搞创新太难,闯出一条路子太难,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都在跟风,不跟 958 就跟 335 ,或者在二者之间摇摆。老百姓不是傻子,靠强大的宣传攻势推 1-2 年,第三年就不买账了。有958,有335,为什么花大价钱买类335、类958的东西。


DH605 不耐密,不早熟,与当代育种理念并不吻合,但高抗倒伏,高抗病,高产,一个并不完美的新品种,但在土×洋模式中属于上乘之作!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黄淮海迅速崛起。在今年种子市场 疲软的情况下,势头强劲,深受农民欢迎。


DH605 再次证明,只要有过硬品种,不怕价位上不去,不愁销路。


 3) 种业企业被经销商捆绑问题


种业形势,各位专家和老师发表了许多高见,但对销商无人提及。经销商是个怪胎,怎么评价这个庞大群体呢?经销商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一部分是国营种子公司离退休人员,但大部分人员文化层次较低。“品种靠外省,经营靠外行”。大部分经销商既不懂种子也不懂农业。售后服务,连地都不会种,农业常识都没有,搞什么售后服务。靠胆大,靠忽悠,靠狂轰滥炸发展起来。他们控制一个县城或一个区域,独霸一方,别人插不进手来。他们不懂品种,哪个品种返利高就推那个品种,拼命鼓吹那个品种。“丈夫掌权,老婆管钱,跑腿送货家庭成员”。就是家庭几个成员卖种子。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有的经销商团队连个高中毕业都找不出来,文化水平低,素质差,也不知道靠什么招数干起来了。

某畅销品种,60 元/袋,结账价 30 元。一个品种的育成,从选系--组配--测试--审定--推广,一般 8-10 年,投资多少,耗费育种家多少心血,许多育种人穷其毕生精力搞不出一个像样品种。经销商不动不摇,拿走一半经营额,利润的大头让经销商拿了。 1980 年代,玉米 0.12 /斤,种粮比= 3~5:1 .玉米种子 3~5 毛/斤,连当时最抢手的掖单号玉米也才 5 毛多一斤。


有专家回国讲课,说国际市场玉米价格高于小麦,美国种粮比= 10:1 ,玉米种子好几块一斤。当时专家少,出过国的专家更少,大家听得如醉如痴。谁也想像不到什么时候玉米价格能长到一块钱一斤。短短 30 年时间,我们的玉米种子价格迅速与国际接轨,玉米种子最高价格涨了 100 倍,而玉米价格长了 10 倍。


前几天在海南见到张世煌教授,张教授畅谈玉米及玉米种子生产形势,玉米生产成本太高,农民种地不挣钱,在国际市场还没有竞争力。农药、化肥、农机耕作等涨了多少,我们不清楚。玉米种子价位应合理回归。但是心狠手辣的经销商存在,玉米种子价格不好降下来。 


3. 未来形势预测


马克·吐温说,预测未来是宗好买卖,可以两头下注。种业形势错综复杂,未来很难判断。


 1 6500 万年以前,一颗小行星撞出地球,庞然大物恐龙灭绝,一些小生物存活下来, 200 万年前出现了人


育繁推一体化公司 100 多家,许多公司年费用过亿。花一个亿容易,挣一个亿难,经营 5000 万斤玉米种子才挣一个亿,那个玉米品种一年能经营 5000 万斤? 10 个品种, 9 个挣钱,一个赔钱,挣的钱会砸进去。大公司品种多,出品种快,但责任自负,一个品种出问题就可能赔垮一个公司。大公司总想上量,但思维调整不过来,积压 1000 万斤赔多少钱。王熙凤说,大有大的难处。如果大公司不调整思路,最先趴下的可能是他们。


 2) 游击队日子比较好过


有些 3000 万公司,没有育种,过去靠套牌过日子,现在花 20-30 万可以买一个省审品种 。他们没有销售队伍,不靠经销商,一竿子插到底,终端销售,量不大,利润不低,一年卖个二三百万斤种子,挣个七八百万,人少,费用小,年制种量不大,积压了也没什么赔头。他们有自己的势力范围,靠人脉,靠质量吃几个县,灵活机动,好过日子。他们不求做大做强,力争做精作细。种业游击队升级比较困难


 3) 中小型公司怎么定位


有些不大不小的中型公司,有科研,没规模,有品种,没有科研含量,属于打擦边球的东西,不吸引人,没有亮点,有几十口子人,一年 500-1000 万的费用。科研生产加工齐全,但日子不好过。不大不小,不上不下,没有经济增长点,度日艰难。河北种业这几年不是小麦品种撑着,恐怕早就垮掉了。


4. 敢问路在何方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中国种业有1000亿蛋糕,如果只剩1000家,那日子都好过了。许多有信心的人期盼“让寒冬来的更猛烈些吧”!


在种业冬季来临之际,有些公司却迎来了春天 


 1) 走出去


 刘占文博士在育种界没有任何知名度,河北育种界知道他的人都很少。刘博士潜心研究糯玉米育种,走标准化产业化之路。“十年不鸣,一鸣惊人。”2016 年  6.7 万斤糯玉米种子全部销往韩国,一斤挣 100 元,利润可观。2017 年在韩国注册了 12 个糯玉米品种,种子还未生产出来,协议已签定,韩国人全部包销。刘博士的公司只有 8 个人,专心做一件事,终成气候。2017 年伊始,找他谈合作的公司和投资商一个接一个。


 2) 小品种 ,大学问 


河北巡天公司 2016 年销售谷子种子 200 多万斤,每斤纯利润 50 元, 2016 光谷子一项 1 个多亿利润。过去常规谷子品种只有三四百斤产量,张杂谷系列在陕北在雁北在河北亩产七八百斤,产量翻了一番。小米 5-10 元/斤,在干旱瘠薄地里种谷子,亩收入好几千元。巡天公司实实在在给农民带来了实惠。


什么是主粮,什么是杂粮?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全世界所有公司加起来销售的谷子不如巡天一家多。


董事长温君根本不像老板,温文尔雅,谦谦君子,思路超前,人格高尚,预先取之,必先与之,先让农民挣钱,我们挣的钱才心安理得。


 3) 未来农业发展之路探讨 


陕西大唐种业在企业和农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大唐有自己的优质小麦品种和青贮玉米品种,他们与面粉厂食品厂和奶牛厂签订协议,保质保量供应。面粉厂食品厂奶厂很乐意,因为这些场子技术力量有限,质量不达标,农药超标等指标他们无法监管。大唐公司不靠忽悠,培训技术骨干,销售就是全程服务,从种--管--收获--收购,一包到底。农机具全是大唐提供。亩收入超过 1000 元,提技术服务费 5 %- 10 %。别小看 5 %- 10 %,面积大了也就有钱了,小麦 80 万亩,玉米 30 万亩, 100 万亩多少钱?。农民只要把地提供出来,等着数钱了,何乐而不为?大唐的做法有点像刘石老师说的土地托管制。观念一变天地宽。大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子。


 4)  时代呼唤突破性品种


未来玉米品种可能趋于专业化、异质化、区域化,但好品种、大品种还会横空出世,还会引领玉米育种方向。在黄淮海,如果那个玉米品种能种到 6000-8000 株/亩,收获时水份控制在 20 %以下,每个果穗 2 两,亩产1200-1600 斤,会迅速成为大品种。在东华北,比 335 早一个礼拜,产量持平,或生育期相当,抗大斑,抗倒伏,这样的品种会不推自广。在黄淮海,产量超 335 极难,但 335 大喇叭期倒折问题始终是个隐患,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不就是一个好品种吗?一个新品种,一个好品种可以托起一个公司。

▲ 来源:法制中国


搞出一个出类拔萃完全创新的品种,不类958,不类335,不类517,不类605,还怕公司不能做大做强!


编辑@新锐恒丰研究院

联系: novoseed@163.com 


本号致力于好文推送,并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所发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查实原作者,在这里对你们表示深深的敬意。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留言联系。


点击下方,阅读近期相关报道:


小种子,大故事,种业商业模式深度起底

中兴事件之痛引发对“种业寒冬”的思考

中国种业乱象的新特点

刘石老师也谈“种业寒冬”

这次玉米种业寒冬的实质是什么?

新锐恒丰“大田环境”品种展示征集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