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编程不仅仅是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职场&认知洞察 丨 作者 / findyi
这是findyi公众号分享的第90篇文章
程序员出身的企业大佬之中,雷军是一个很独特的存在。
雷军是中国最早的一批程序员,极具极客精神。
在读大学的时候,雷军偶然读了「硅谷之火」。
内心迸发出改变世界的坚定想法,这之后雷军在求学和编码道路上一路开挂。
两年就读完了武汉大学计算机专业,并且留下很多经典的dos代码。
1992年雷军加入了金山软件公司,成为了里面的一名小职员。
虽然最开始是一名小职员,但这是他人生的一个拐点。
雷军从金山公司的一个小职员一路攀到了总经理等职务。
期间一共经过了16年!
在金山公司成功上市后,雷军辞去了他在金山公司中的职位并创立了小米科技。
2014年,是雷军难忘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小米手机出货量突破了6000千万台。
一举拿下了中国出货量最高的手机厂商宝座!
从那时起,小米科技一路高歌猛进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民手机”。
雷军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名卓越的程序员。
他把写程序当作一生的追求。
完全没有去考虑程序员是吃青春饭的问题,全身心的投入到代码王国。
在他眼里编程不仅仅是谋生的一个技能,更是一种艺术。
这也许就是极客程序员和普通程序员的区别吧。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雷军的编码之路,以下内容节选自雷军的博客。
如果程序人生的话,这条路太漫长。
我并非天生喜欢写程序,上高中时也没有想过程序员的生活。
我学电脑非常偶然,小时好友上大学时选择了计算机系。
为了和这个朋友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我也选择了计算机系。
开始步入程序人生的道路。
当我学会一些后,发现自己特别喜欢写程序。
我是八七年上的武汉大学计算机系,大一下学期才有专业课。
当我有资格上机的时候,发现电脑世界太美妙,就一头扎进去。
当时用的是 Motorola 68000 (相当 于 Intel 8088)、540K的内存,运行的 UNIX 操作系统,八个人一起用。
大二学PC,又过了一学期,开始出现在老师的实验室,帮忙干活,当时就写了现在很多人用的 RI (RAMinit, 清内存的小工具, 看来我还是最早一批写 Shareware 的人)。
又过了一个学期,开始和校外的公司接触。大二暑假,也就是1989年8月,和一个朋友组建了 Yellow Rose 软件小组,写了我第一个商品软件 BITLOK 0.99。后来自己创业办过公司,也写过一些其他的软件。
大学毕业后,分到研究所,不太适应那里的气氛,就在1992年初加入金山软件,开始了职业程序员的生涯。
后来成了金山软件研发部门的主管,但我一直都是一线的程序员。
程序员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我刚接触电脑就发现电脑的妙处,电脑远没有人那么复杂。
如果你的程序写得好,你就可以和电脑处好关系,就可以指挥电脑干你想干的事。
这个时候你是十足的主宰。
每每你坐在电脑面前,你就是在你的王国里巡行,这样的日子简直就是天堂般的日子。
电脑里的世界很大,编程人是活在自己想象的王国里。
你可以想象到电脑里细微到每一个字节、每一个比特的东西。
我爱编程这个工作,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
不少人认为程序员最多干到三十五岁就可以收山换环境了,脑子也差不多该歇歇了,体力也不支了。
并认为写程序是年轻人的事情,到了一定岁数,估计没什么人再当程序员了。
当我刚有一点本事的时候,我也和大家一样觉得编程辛苦,也想三十岁后干别的。当我年长一点后就发现了自己的无知。
一个人大学毕业就二十一二岁,有点水平的时候可能二十五,接着就是过日子诸多事情。
一切搞掂的时候,也许就是三十五岁。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不用选择程序人生的道路。
电脑进入中国时间并不短,但真正大规模开始用,还是八五年 PC 开始的。
因此国内真正写电脑程序的人最长也就写了十几年(不知道是否还有这样的人)。
由于电脑应用在国内时间比较短,国内开发的主力是三十五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
但这不表示程序员如同红粉佳人般的容易衰老。
美国主力工程师以三十四十多岁的人为主。
开始的时候,我们觉得我们没有什么不能做的(现在还能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而且更要命的是好象我们特别聪明,特别适合开发软件,比老外强得多。
当我们真正接触那些杰出的开发人员的时候,发现他们太厉害了,都有十多年的开发经验。
虽然也有很多年轻人做了很多好东西,但绝大多数的产品出自这些有丰富开发经验的程序员的手。
刚毕业的时候,编程不仅仅是爱好,而且也成了一辈子的工作。
整天不知道写些什么东西,觉得特别没劲,找不到感觉,特别灰心。
后来,才明白,只有全身心地投入,程序才会有感觉。
写程序的活特别费脑子,也特别累,但我喜欢,可以肯定我会干上一辈子,虽然我没有打算一生只干这一件事。用一生来编程序是一件既容易又困难的事。
如果碌碌无为,为交差写点程序,这样的日子太好混了。但如果想全身心地写程序,写十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我不少朋友都洗手了,有时我也想“用什么电脑呀,Windows 外的世界不是也很大吗?”。
面对电脑的时候,立刻顿悟:写程序还是自己最擅长的事,也是最喜欢的事。
有的人学习编程技术,是把高级程序员做为追求的目标,甚至是终身的奋斗目标。
后来参与了真正的商品化软件开发后,反而困惑了,茫然了。
一个人只要有韧性和灵性,有机会接触并学习电脑的编程技术,就会成为一个不错的程序员。
刚开始写程序,这时候学得多的人写的好,到了后来,大家都上了一个层次。
谁写的好只取决于这个人是否细心、有韧性、有灵性。掌握多一点或少一点,很快就能补上。
成为一个高级程序员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当我上学的时候,高级程序员也曾是我的目标,我希望我的技术能得到别人的承认。
后来发现无论多么高级的程序员都没用。
关键是你是否能够出想法出产品,你的劳动是否能被社会承认,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成为高级程序员绝对不是追求的目标。
编程不仅仅是技术,还是艺术。
有人认为编程是一种熟练工种,也有人把编程说成是艺术创作。这两种意见争论比较激烈。
我们换个工种来看,石匠应该是熟练工种,属于工人,更和艺术似乎沾不上边。
但正是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多少文物古迹,如乐山大佛、莫高窟等等。
应该说这些石匠给我们留下了无穷的文化财产。
现代软件工业已具相当规模,很多软件的完成需要的是大兵团作战。
一名普通程序员接受编写某一模块的任务后,往往只是写代码,发挥的余地很小。
在大项目中,很多程序员只能了解到和自己所编模块相关的很局部的细节。
另外还受到开发环境的限制,真的很难体会到自己在从事”艺术”创造,更多的时候是感到自己在从事重体力劳动。
有的时候还担心自己苦苦参与的这个项目究竟有没有意义,是不是在同类产品中有竞争力,会不会开发出来以后就因为硬件的发展,操作系统的换代而过时……
我认为编程的工作和石匠比较相似,有技术活,更多的是体力活。
不管怎么说,写出一个好软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这两种想法都有片面性,编程应该说两种属性都有。
编程不仅仅是技术,也还是艺术。编程是技术活,才有可能大规模进行,才会有软件工程和软件工厂。
也正是编程是艺术,才会有如此多的好产品,让大家如痴如醉。
【您的在看,我的莫大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