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琶书苑||《塘约经验》



《塘约经验》新书出版

作     者:谢治菊 兰定松 王曦

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书系列:南粤乡村振兴文库

出版时间:2022年12月




主要内容

塘约村曾是“贵州省定二类贫困村”,“村穷、民弱、地撂荒”是过去的真实写照。2014年6月,一场洪水让原本就贫困的村庄更是雪上加霜。如何绝处求生、快速撕掉“贫困”标签,让全村人过上好日子,成为摆在村“两委”班子面前的一大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塘约村村民收入、村集体经济翻几番,逐步走出一条“党建引领、改革推动、合股联营、村民自治、共同富裕”的脱贫致富之路,并引起了国家领导的高度关注与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塘约村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之路,最终破茧成蝶?本书从制度变迁经验、党建引领经验、公众参与经验、文化认同经验、利益联结经验、家户组织经验、“三变”改革经验八个方面,对塘约村的发展之路进行深度分析与系统解剖。




目  录

序一:从“塘约道路”到“塘约经验”

序二:从“贵州塘约”到“中国塘约”

第一章 从贫困村到明星村:塘约村蝶变之路
第二章 从诱致性到强制性并举:塘约村制度变迁经验
第三章 从塘约之约到塘约之变:塘约村党建引领经验
第四章 从空心账户到集体行动:塘约村经济发展经验
第五章 从精英民主到协商民主:塘约村公共参与经验
第六章 从习俗型信任到合作型信任:塘约村文化认同经验
第七章 从精英俘获到共同体建设:塘约村利益联结经验
第八章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塘约村家户组织经验
第九章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塘约村“三变”改革经验

后   记  走进塘约:来自田野调查的行与思




作者简介

谢治菊(1978-),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民族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黔灵学者,主要研究减贫治理与乡村振兴。

兰定松(1981-),安顺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乡村治理与乡村振兴。

王  曦(1995-),贵阳市云岩区委组织部工作员,主要研究减贫治理与返贫监测。




走进塘约:来自田野调查的行与思

文章来源:谢治菊、兰定松、王曦:《塘约经验》后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2年12月版,第216-220页。

2016年年初,一个微信群里的讨论引发了我的关注。那时候,大家在群里讨论贵州一个叫 “塘约”的村庄,讨论的焦点是该村庄到底是靠内生动力发展起来的,还是靠政府扶持发展起来的,由此引发的深层思考是 “该村庄的发展模式到底有没有推广价值”?作为长期研究乡村治理、关注贫困治理的 “土专家”,这样的讨论立马引起了我的兴趣,我也才知道距北京2000公里的贵州偏远山寨,在离我原工作单位不到一个小时车程的地方,还有一个叫 “塘约”的村庄,其发展模式已经引起了各路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和网络媒体纷纷进行了报道。2016年11月,王宏甲先生的 《塘约道路》一书出版后,媒体报道更是频繁,由此带来的争议也更为激烈,这些争议主要聚焦于塘约道路的性质及其是否可以复制的问题。

王宏甲先生所著《塘约道路》


一种观点认为,《塘约道路》一书所呈现出的景象,忽视了对政府大量资金注入与合作社股权结构改革两个重要的问题,认为塘约村的发展主要依靠的是政府扶持而非内生动力,甚至网络上有传塘约村曾接受过政府上亿元的资金支持。尽管这一说法在我们调研时多次被村干部否认,因为按照村干部的说法,塘约村所得的所有政府支持,都是普惠型支持而非特殊性照顾。只不过,由于塘约村发展较快、潜力较大,所以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村里申请的各类项目更容易获批。众所周知,项目制是脱贫攻坚时期与乡村振兴阶段分配乡村外来资源的一种基本手段,然而,依附于科层制之下的扶贫项目在实施前的选择性平衡、实施中的反科层制逻辑以及落地后的短期效应,会共同造成项目制在扶贫开发中功能的式微。尤其是,项目制 “短、平、快”的目标导向会弱化扶贫开发的可持续性,因此,项目制往往容易引发 “精英俘获”。就此而言,短短两年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塘约村,其以 “精英村庄”的身份经常获批项目,获得更多更大的支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种观点认为,塘约村通过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不仅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计方式,而且为构建新型乡村社会组织体系,提升该体系组织乡村、团结乡村、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水平和能力提供了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塘约村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中国农村现需关注和解决的农民发展问题、土地撂荒问题、农村基层党建问题、社会治理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就此而言,塘约村能够在短短几年时间从省级二类贫困村发展为小康村,凸显出西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变化的缩影,因为它解决了农民拥有土地而未能实现土地生金的梦想。毕竟,在国家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使广大农村提到解决撂荒和闲置的举措,发源于贵州的 “三变”改革尤其是塘约村开展的 “三权”促 “三变”行动,不仅巩固了农村资源集体所有权,更维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放活了土地经营权,解决了农村集体的统得不够、分得彻底问题,进一步壮大了农村集体。而壮大基层集体经济,也夯实了基层政权问题,通过网格制改革,塘约村形成 “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的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打通管理党员的 “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村党员量化考核制度,建立考评积分册,实行 “支部管理全村、村民监督党员”的良性机制。通过建立党员、村干积分管理考核工作机制,把村干部、普通党员的工作成效的评判权都交到了群众手上,有效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党建引领聚力量,让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的局面,彰显了党在新时期基层农村中引领发展的作用。可以说,塘约村发展的主要举措,是强化党建引领、凝聚脱贫力量,推进 “七权同确”、唤醒沉睡资源,依托村社一体、实现利益共享,开展陋习治理、优化村规民约。通过这些举措,全村真正做到了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就这样,塘约村开始从废墟上一步步地崛起,截至2020年底,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3年的3940元上升到23162元,集体经济从不足4万元增加到576万元,消除贫困人口138户600多人,基本实现整村脱贫。家乡越来越优厚的发展条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回到了塘约,2015年塘约村外出务工350多人,2016年减少到50多人,现在的塘约村已基本没有外出务工的村民,相反,却有上百名外村人长期居住在塘约村里务工,慢慢向“人口倒挂”村庄迈进。这一点,正如访谈时塘约村村民XH所言:

那几年生活也比较恼火一点,后来听到村里面发展好,我们就回来啦!回来现在在合作社干,现在还是比较好,离家也比较近,什么大事小事、娃娃读书这些互相能照顾得到,比外面强多了。

现在的塘约村


还记得塘约调研的景象,十分美丽的田园风光、淳朴厚道的村民、为民解忧的村干部,这一切都深深吸引着我们。于是,团队到塘约村去了一次、两次、三次……第十次是 2021年3月去的。2021年那一次,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塘约村更多的变化,例如,按照 “稻鱼共生、休闲观光、科技示范”的规划,采取 “党总支+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深化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形式与合作社联营,正在打造塘约生态旅游公园景区,也正作为智慧乡村的典范被其他村庄新一轮追捧。塘约村的发展变化之路,对于贵州、对于西部乃至全国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展乡村振兴都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可以说,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塘约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越来越多的单位、团体和个人争相到塘约村观摩与学习,这说明,塘约村的脱贫攻坚与乡村经验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塘约之变关键在于抓住了农村改革的 “牛鼻子”,塘约之变根本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塘约之变核心在于找准了发展的路子,塘约之变重点在于用好了村民自治的法子,塘约之变改变的不仅仅是塘约村,更是推开了农村改革一扇窗。正如王宏甲先生在其著作 《塘约道路》一书中深情地写道的,这是中国农民的第二次道路选择,他在这里看到了百姓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党的作用、人民的力量。


团队成员在塘约村调研


当然,就如有学者所言,在实践中,乡村的全面振兴,需要具备制度、组织、资源、村落和行动主体等多种资源要素的配置组合与有效支撑,塘约村的乡村复兴之路代表的仅仅是某种类型的乡村建设的另一种可能,不能涵盖全部,也不适合在全国 “一刀切”式的推广。尤其是,虽然目前该村的合作化道路成效比较明显,但当这一届领导班子退休、这一轮乡村发展政策退潮之后,村委班子人选问题、深度嵌入市场问题、利益分配均衡问题、村庄产业可持续造血问题,又会让人们表现出新的担忧。由此,面向未来,面对大量资源、资本、政策优先向农村聚集的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指向,塘约村如何借鉴浙江后陈村的 “后陈经验”做好权力监督,如何借鉴浙江余村的 “两山理论”守住绿水青山,如何学习广东连樟村的 “融合模式”实现全面振兴,如何……是关系到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重大议题。

团队成员在塘约村调研


此书的出版,要感谢安顺市乡村振兴局、安顺市社科联、安顺市委党校、平坝区区委宣传部、乐平镇人民政府等相关部门、相关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塘约村接受我们访谈、给我们调研提供便利的村干部、帮扶干部与村民们,感谢在书稿形成过程中给予我们指导的专家学者、杂志编辑与出版社编辑们。更要感谢缔造 “塘约经验”的塘约人民,正是他们的坚守与付出,才让我们有了可以研究的样本。

需要说明的是,书稿的写作,是分工进行的。安顺学院兰定松教授本科就读于贵州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我曾教过他几门课。由于同在高校工作,又比较聊得来,所以他毕业后我们也一直有联系。2016年,在得知我们开始研究塘约村的时候,他主动申请加入到课题组,一起调研、一起讨论、一起写作,并在此过程中获评了教授。此次的书稿,他撰写的是第一章、第三章和第九章。王曦是我在贵州民族大学带的硕士生,2017年入校,2020年毕业。在校期间,一直跟着我在做塘约村的调查与研究;后来他的硕士论文也是以塘约村为案例,探讨农户是如何组织起来的。此次的书稿,是将他硕士论文的一部分重新整理优化,由此完成了第五章和第六章。我则完成的是第二章、第四章、第七章、第八章。当然,我知道,这本由我们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还有一些不足,有些观点需进一步推敲,有些语言需进一步优化,有些逻辑需进一步理顺,有些数据需进一步更新,我们期待有缘读到此作品的您,给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谢治菊

2021年11月28日于羊城

谷琶书苑

《从“扎根”到“引领”:新农人致富记忆与带头密码》

《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公务员心态研究》

《攻坚2020:一线扶贫干部亲历记》

《向上的阶梯:面向乡村振兴的教育帮扶》

《走向共生共在:贫困村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

《城市群治理:理论与实践》

《生态型责任政府论》

《社工机构多元组织合作网络建设》




.



公告2023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博士后招聘启事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诚邀申报海外优青项目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百人计划”招聘

《大数据+治理》新文科慕课智慧树选课公告

“面向公共管理的新文科教育与一流专业建设”征稿  

   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吾院虽瘦  必肥岭南





      秉持“培育公共精神,创造健康社会”理念,坚守“立德树人,经世致用”目标,坚持“本土化,个性化,国际化”方针,积极营造“民主,团结,和谐,高尚”氛围,努力创建“体面的学术社区,博雅的知识高地,愉快的精神家园”。致广大而尽精微,公天下而存高远,让我们一起服务国家、无畏艰辛,砥砺学术、创新生命,追求卓越、共享荣光! 

.


.

【联络】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文逸楼。邮编:510006。电话:(020)39366783(行政)、39366775(教学)、39366776(学术)、39366703(学生)。邮箱:gzggxy@sina.com。微信:gzdxggxy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