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运10到C919,老去的是时光,年轻的不只是容颜

国产小语 航空物语 2017-04-26



37年,可以发生什么?


37年,可以让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家庭、一份事业的顶梁柱;


37年,可以让一个国家从封闭落后的状态变成世界最有力量的经济体之一;


37年,也可以让这个国家的大客机,发生从外表到内涵的转变。


1980年,我国研制的运10干线客机首飞,但很遗憾项目在1985年终止;2017年春天,立足于市场需求研制的新一代国产大客机C919即将振翅高飞,我国产品将再次叩响干线客机市场的大门。


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照片,展示两者的变化:



1980年到2017年,人类科技发生了超乎想象的进步。具体到客机的驾驶舱里面,最直观感觉就是信息高度集成的大屏幕替代了复杂的机械仪表,各种开关按钮也大大减少。计算机、电子、自动化、材料等领域的变革,让原先3 - 4人才能够操纵的飞机,只需要2个人就可以轻松驾驭。



在机组人数减少的同时,他们的工作强度也减轻了。在运10上,操纵杆是机械式的,飞行员操纵时需要与气流比拼力气,尽管有液压助力但依旧非常费劲;仪表繁多而且信息原始,为了掌握飞行状态,机组要进行大量复杂计算;技术手册都印刷在纸上,页数众多,翻阅起来费时费力。


而在C919上,由于采用了电传操纵系统,操纵杆变成了轻便的侧杆,即便力气较小的女性也可以自如操控;图形化的仪表和抬头显示器等高科技装备,让关键飞行信息一目了然,飞行员告别了频频低头和繁重计算;“装进平板电脑里”的电子飞行手册,让查询和阅读都变得轻松快捷。这一切都与当代国外先进客机处于同一水平。



技术的进步只是变化的一个方面;“标准化”则是另一个方面。在运10上,可以看到有的仪表采用中文标注,而有的仪表却采用英文标注 - 其中的原因,是研制时为了保证进度,直接使用了西方客机的部分产品。


而C919则与当代世界主流客机一样,采用了符合国际标准的全英文操作界面,为的就是无论哪国飞行员,都可以很快“上手”,这也是飞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或许是我国刚刚从封闭状态走出的缘故,运10客舱“内观”在1980年问世时就已经显得有些落伍,有棱有角的行李架以及天花板上圆形的灯饰,都带有浓厚的上世纪50年代风格。C919则采用了当下流行的曲线设计,宽敞明亮。从“落后时代”到“齐头共进”,折射出今天我国与世界交流的深入程度,已远非当年能比。



不过,老旧的运10也不是全面落败,至少在经济舱座椅的前后间距上,运10明显胜出C919一筹(上上图的运10座位并非因为处在紧急出口才那样宽敞,其实每排都很宽敞)。


这是因为运10研制初衷是为国家领导人提供一款专机。既然是专机,就算经济舱,舒适性也不可以怠慢。事实上,现存这架运10满打满算只安排了不到100个座位,而大小类似的C919,座位数却超过150。



运10当年面临的难题,包括没有应用体系化的适航标准来管理设计和制造流程、没有参照商业航空运输企业的需求进行研制等等,这些基本封死了飞机进入商业客运市场的道路。运10除非进行重大修改,否则就算继续发展也很难被市场所接受。


但我们不能割裂历史来考虑问题。运10在适航标准和商业定位上的尴尬,是70年代立项时国家封闭和突出政治的大环境所造成的,不应归咎于设计和制造人员;相反,他们在资金和技术储备都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首飞并完成大量试验,这种敬业精神直到今天都值得学习借鉴。当然,国家和企业也应当在物质和宣传教育上大力扶持这种精神,实现持续发展。



说起飞机客舱设计,“更商业化”的C919也有一个小问题可以探讨:头顶行李架的容积是否可以增加?我国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乘客有随身携带大件行李的习惯,如果行李不能全部装下,很容易影响航班正常出港,而目前C919行李架的容积,并不比竞争机型更具有优势。


通过上面的简单对比,我们不难发现,37年来,我国的大客机在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同时在标准化、市场化等方面也有了巨大改观,变得更加贴近市场需求、更加具有商业竞争力。


时代在变,但中国航空人对时代的追赶和对理想的追求没有变。预祝C919首飞顺利,并利用好我国经济平稳发展、航空工业全面进步和国家加快开放的时代,广泛吸纳全球先进的航空科技和管理方法,取得优秀的市场成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备注:驾驶舱和客舱图片拍摄自在上海大场机场陈列的运10客机,以及中国商飞公开展示的C919模拟舱段


【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