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年前中国民航创造项世界第一,至今都应被各国乘客所感谢……

2017-07-21 太平洋小语 航空物语

导语:

准备了4套机组,还是发生“意外”……


向敢为人先、造福全世界的中国民航致敬!

 


“中国南方航空今天在白云机场举行仪式,庆祝广州 - 洛杉矶直航开通20周年”。


不就是一条航线开通20周年吗?这样的日子多了去了,有什么好说的?


然而,今天的仪式,美国波音公司到场了、中国民航局的领导出席了、南航已经告别飞行岗位的老飞行员和乘务员回来了、甚至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和航空爱好者也应邀而至……


大家为航线开通20周年而来,更为中国民航当年的壮举而来。


在现今这个洲际机票价格不断亲民、经常能买到万元左右中美往返商务舱机票的年代,所有享受到经济快捷洲际旅行的乘客,都应该感谢1997年7月20日中国民航的勇敢起飞



喜欢“占便宜”却又“胆小”的人类


喷气式客机自从上世纪50年代诞生,就被人们寄予缩短旅途时间的厚望。譬如跨越大洋的洲际旅途,如果乘坐轮船,动辄需要耗费十几天,而一旦坐上时速将近1000公里的喷气式客机,甚至不到10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但是,人类对茫茫无际的大海始终抱有恐惧。人们在享受洲际飞行便捷性的时候,也一直关注航班安全性 - 飞机若是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大海上发生问题,乘员可就危险了。


幸好,早期进行跨洋飞行的飞机多采用3 - 4台发动机。虽然当时发动机的可靠性不如现在的产品,但由于引擎数量多,所有发动机都坏掉的几率很小,跨洋飞行的安全性倒也不用担心。


波音747等4引擎飞机曾经是跨洋飞行主力


然而到了20世纪7、80年代,随着全球油价上涨以及各国对废气排放的监管趋于严格,航空公司也逐渐发觉,安装了3、4台发动机的飞机,不是很经济。


当时A300、波音767等只安装了两台发动机的能效更高的中远程宽体客机已经问世,航空公司自然希望将它们用于跨洋飞机,从而节约成本,控制票价。但这时,发动机数量减少所带来的安全担心就浮出水面了。


正在海上飞行的A330双发客机


解决办法,自然是让故障飞机尽快找到地方降落。


一开始,为了能让一台发动机故障的双发飞机及时落地,民航监管机构规定,飞机从航线任何一点使用单台发动机飞抵备降机场的时间不能超过60分钟。这意味着双发飞机必须像下跳棋一样沿着一系列机场“跳”往目的地,其结果是航程比直飞多出不少,航班经济性大打折扣,并不理想(愿意深入了解这部分知识的读者,可以上网搜索“ETOPS”)。


ETOPS示意图。双发飞机受前往备降机场的时间限制,只能沿着路途更远的蓝色虚线前往目的地,而不能沿着绿线直达(图自维基百科)


随着人类技术进步,发动机可靠性提高,监管机构逐渐放宽了上面的时间限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波音公司推出了全新的777双发客机。该机配备了可靠性极高的发动机,从航线任一点到备降机场的单发航时也被允许扩展到3小时以上,再由于该机最大航程超过14000公里,理论上,该机有能力执行横跨太平洋的超1万公里直航飞行。



中国民航,敢为世界之先


理论归理论,双发客机到底能不能安全横跨太平洋,实践之前都没有定论。


挑战和机遇,摆在了在90年代中期就引进了波音777飞机并有意尝试跨太平洋中美直航的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面前。


波音777-200ER客机,这是南航第一种能够进行跨洋飞行的飞机,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加入南航,目前已经全部退役(图自Air Sheep)


先说挑战。这样的突破性尝试,以往大多属于欧美航空强国的专利,对中国民航几乎是头一回,没有自身经验可以借鉴 - 而且,欧美航企经验也多以跨大西洋航线为主,其距离几乎只有跨太平洋航线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挑战“砸锅”的风险无疑是存在的,而且一旦失败,不单南航,整个中国民航的形象和收入都受到打击,甚至会影响飞行安全。


再说机遇。90年代,我国人民收入开始快速增长,洲际飞行日渐升温。南航作为中国骨干航企之一,有义务抓住这个机会,实现从国内和地区航空公司向国际化企业的转型,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便利广大乘客。


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慎重调研和计算,南航决定:



四个机组保障,还是出了“意外”


1997年7月20日19:25,南航B-2056号波音777-200ER客机从广州白云机场腾空而起,直飞美国洛杉矶。


首航机组合影(上,来自南方航空报),他们有的人又出现在了开航20周年庆祝仪式


为了确保首航万无一失,南航一共配备了4个机组总共16名飞行员(正常情况下只需2 - 3组)。公司从领导到一线,从中国到美国,甚至还连同波音公司一起,为飞行提供了层层保障,然而还是出现“意外”。


据首航区域乘务长林燕回忆,出发前,公司考虑到从广州飞往美国的旅客应该很多属于广东文化圈,因此特别搭配了几名会粤语的乘务员。但在飞行中,乘务组才发现很多“广东文化圈”乘客其实说的是台山话或者潮汕话,乘务员与他们的交流并不顺畅,以至于帮助乘客填写入境表格都花了近两个小时。


20年前的林燕(图自南方航空报)


尽管如此,旅客们都对“家门口出发的航班”感到非常兴奋,一路欢声笑语。在南航开通广州—洛杉矶跨洋直飞航线之前,他们去美国需要绕道香港或东南亚,非常不便,现在好多了 - 直航的社会认可,一下子就体现出来了。


接下来的航程,一路顺利,开航成功!南航广州 - 洛杉矶航线向全世界证明,人们完全可以使用双发宽体客机安全高效地执行跨度超过1万公里洲际航线!


2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向广阔的太平洋张望,天空中几乎都是双发宽体客机。这些大小适中、舒适省油的飞机不但增加了运力,而且加密了班次,把洲际旅行带进了更便捷、更经济的时代,中美万元商务舱往返之类的“白菜票”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如今,跨太平洋飞行的主力已经是双发动机客机(图自FlightRadar 24)


这些密密麻麻的飞机的面前,可以说都有中国民航在引路。


向勇敢的探索者、坚定的实践者致敬!


目前,载客量更大、技术更先进的波音777-300ER客机已经加入南航中美航线(图自波音)


【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