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持人问试飞员:你怕死么?试飞员的回答亮了。今天,讲故事的都不是普通人

围观小语 航空物语 2019-04-06



今天讲故事的,可不是一般人。


他们当中,有一心挑战飞行极限、以别人都避之不及的冒险为乐趣的新型飞行器试飞员;


有从稳当的“铁饭碗”中辞职、在农田的木屋实验室中追赶世界商业航天步伐的博士;


有非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证明中国人也能环球飞行的老板;


有放着成功的本行不做,偏偏异想天开,要让人类在天空中长期生活的家具设计师;


还有非要邀请与航空有竞争关系的交通工具的设计师来“怼”自己的飞机设计师……


他们看起来好像都不大“正常”,但是包括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在内的科技大咖,却将他们请上了5月26日在杭州举行的国际科技和互联网盛会 - 2050大会的讲台,畅谈对未来交通的看法。


这些人所做的事情,为什么有意义?为什么打动了行业“大佬”?为什么鼓舞人心?


下面我们就回顾他们的演讲,或许对我们就学、择业、选择人生道路有所启发。





Paco Uybarreta,马丁公司个人飞行器首席试飞员,前美国空军试飞员。常常被人问道:“试飞有风险,你不害怕伤亡吗?”


我是马丁个人飞行器的试飞员,大家不难看出,这是一种有别于我们常见的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的产品,能载着我们自由地在天上翱翔将近30分钟,最大飞行高度可以达到接近1000米!


试飞马丁个人飞行器的Paco


我从小就酷爱飞行,进入美国最顶级飞行员甚至宇航员的摇篮 - 空军试飞员学校是我的愿望,而且最后梦想成真。然而,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像我一样痴迷蓝天。比如,在航班上,我常常看到只有个别人贴着窗户观看外面的景象,其中一些还是婴儿;剩下的人,要么眼睛一直盯着手机屏幕,要么睡大觉。


乘客对飞行缺乏兴趣,或许可以归咎于他们在飞行中无所事事,那么坐在前面的飞行员总该好一些了吧?非也!现代客机已经高度自动化,大多数时候,飞行员不过是根据既有流程完成操作而已,他们当中很多人同样觉得,要不是法规和纪律要求,早就去打瞌睡了!这样的工作,算是飞行吗?我觉得不算!



还有时下流行的军民用无人机,大家坐在屏幕前,用手柄和键盘就能把万里之外的工作完成了,一点代入感都没有。这算是飞行吗?我看也不是。


我在试飞过程中,驾驶过U-2、F-16、庞巴迪CS300等几十种军民用飞机,但我始终觉得并不过瘾,还是感到有约束,于是也一直在寻找真正自由的飞行,直到我遇见了马丁单人飞行器。


不需要机场,也不需要复杂的保障设备,只需给飞行器加满普通汽油,你就可以从自家后院拔地而起,像鸟儿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在清风和白云的抚摸中感悟天地的壮美,这才叫真正的飞行。我找到了自我,而马丁飞行包也找到了“伯乐”。



很多人、包括今天的主持人问我,试飞工作充满危险,我会不会害怕受伤甚至死亡?我从不回避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世界上的几十亿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而我的定位就是挑战飞行。我热爱这一行,因此风险和困难都不会让我畏惧,他们只会让我在工作中变得更加专注,从而一次次完成挑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它的引领下,我得以一步步实现人生价值。


资料图:单人飞行器甚至参与了电影《空天猎》




楚龙飞,翎客航天CTO,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从“铁饭碗”工作中离职,2014年拉着小伙伴在简陋的农田木屋中成立翎客航天,已经成为世界第6家掌握火箭垂直着陆技术的企业,并计划2020年进行首次航天发射。翎客航天“做事激进”,被一些人视作“疯子”


为什么我们要迫不及待地奔向太空,因为它的吸引力太大了!


对于很多普通人,“太空”这个词带来的第一印象是神秘、遥远,甚至有一点可怕。其实,太空其实很酷、很浪漫,也非常有价值,它离我们在座的每个人都很近,我们可以直接近距离去触摸它、享受它、利用它。


    

美国的太空物联网计划,计划通过数千颗卫星把地球包围起来,形成一个物联网,未来我们在地球上,从海洋陆地到天空,从沙漠到森林和岛屿,任何一个角落都能通过卫星网络与全世界交换信息。

    

还有太空旅游,试想一下我们每个人将来可以飞到十几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位置,在黑色的背景下,我们这颗蓝色星球完美的弧线,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层,这是什么体验?当然目前这个体验要付出一百万人民币的代价,然而经过我们这样商业企业的努力,可能2030年左右就降低到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水平。

    

当我们有能力自由进出太空以后,另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就可以付诸实践了。现在我们跨大洲的飞行可能要飞十几个小时,而未来基于火箭动力的交通工具可以实现地球上任意两个大城市之间一个小时之内到达,这将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变革!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把工厂搬到太空,利用太空高度真空、失重的特性,我们可以完成很多在地球上完全无法实现的事,例如高精度3D打印、冶炼、加工等等,从而将人类生产力推向新台阶。

    

最后,太空技术还有望帮助我们移居其它星球。无论是马斯克的自述还是著名小说《三体》,都表达了地球是人类摇篮,但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摇篮里,必须勇敢走出去才能生存和发展的道理,毕竟保不准某一天地球可能不再适合生存了。


宇宙是那样广阔,我们人类可以做的事情是那样的多,单单依靠有限几个单位,开发太空的脚步终究太慢。因此,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决心投身这场变革。


当然,起步阶段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好过。这是我们在江苏一处农田中的实验室,门口树立了一个路标,此地距离北京900多公里,距离上海300多公里,而距离太空,只有短短100公里。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就看看这个路标,顿时觉得太空并不遥远,我们只要加把劲,浩瀚无垠的宇宙宝库就会向我们敞开。



目前,我们翎客航天已经成为全球第6个掌握火箭垂直回收技术的企业,并计划在2020年发射商用运载火箭新航线一号。火箭能够将 200 千克有效载荷送入 500 公里高的轨道,而且火箭还具备回收复用能力。报价方面,我们将在保证利润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发射方案:一次性发射价格 2500 万,可回收发射报价 1500 万,大大低于现有航天发射报价。



有人说我们的想法过于疯狂,但我相信,大家深入了解太空蕴藏的无穷魅力之后,就会觉得今天的“只争朝夕”毫不过分。《三体》作者大刘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目前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人类进入星际大航海时代的前夜,人们终将走进地球,这是我们生存疆域的拓展,是整个文明生态的升级,意义之巨大怎么说都不为过。我坚信这是一个伟大预言。挺进太空是我们能为人类这个渺小物种所做的最大努力!




张博,美国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环球飞行家。“中国是航空大国,但却是飞行小国。飞行离中国人并不遥远,大家一样可以成为蓝天中的佼佼者。”


我叫张博,是一名飞机爱好者,同时也是完成首次以中国为出发地和终点的环球飞行的挑战者。



我为什么花费时间和金钱进行这次挑战,还得从在美国的经历说起。我曾经居住在美国芝加哥,那里冬天非常阴郁,厚厚的云层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为了放松心情,我会驾驶飞机带着朋友飞到云层上方,享受几个小时难得阳光。我非常喜欢飞行带来的这种便利和潇洒,而美国朋友也说:“嘿,你们中国人也挺会‘玩’的嘛,厉害!”


听到那样的话语,我就想,是啊,全世界人民共享一片天空,凭什么老外能够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我们中国人却要被拒之“天”外?我们也应该亲历广袤的天空的神奇、快乐和便利!


怎样证明和展示我们中国人的飞行能力呢?那就环球飞行吧,全世界都看得到。可我一“做功课”就发现差距了。2016年8月我开始挑战之前,人类已经进行过350多次轻型飞机环球飞行,基本都由欧美人士完成,而从中国出发的还是一个空白。我就立下决心,填补这个空白!



环球飞行难,不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超过5000人次曾经登顶珠峰,超过500人次进入太空,而完成环球飞行的不过300多人次,很多飞行先驱在挑战过程中献出生命。


环球飞行的一圈必须要切合所有的子午线,同时对距离也有要求,不能低于南北回归线的长度,即3万6千7百多公里,在整个环球飞行过程当中必须是同一个飞行员同一架飞机来完成这种飞行。


我在途中遇到了种种挑战。大家知道我使用的是一架TBM700单引擎螺旋桨飞机,它的高度、速度、续航距离都非常有限,没法越过大洋,只能顺着海岸线来进行飞行,路程特别漫长。而且我们这架飞机很小,上面没有卫生间。为了避免麻烦,飞机开始前5、6个小时,我就不吃不喝;接下来又是5、6小时的飞行也是这样。每天十几个小时不能进食、不能进水,还要进行大强度劳动,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才完成任务,还是挺困难的。但是,当我返回北京的那一刻,这种辛苦瞬间被喜悦代替,我看到了中国发展航空的广阔前景,我们成功了!


现场观众


但是过后,我还是想对咱们国家提出一些期望。我这次环球飞行一共途经23个国家,22个都是领空开放的,唯独中国一家领空不开放,不仅不对外国开放也不对本国开放。我们飞越了几乎中国所有类型的机场,比如首都机场这样的特大型机场,沈阳、乌鲁木齐、兰州等大型机场,也使用了通用航空机场甚至军民两用机场,几乎把中国所有的机场类型都落了一遍,在各个地方都需要办理各种手续,的的确确觉得中国老百姓要想自己飞起来,难。


中国大力发展航空,航空管制方面也需要放开。我们国家是航空大国,民航业体量位居绝对的世界前列;但我们又是个飞行小国,飞行执照普及率远远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后者更能代表国民“享有天空”的能力。欣喜的是,今年我在中国飞行,已经能感受到与2年前的区别,这让我充满信心。


资料:张博环球飞行驾驶的TBM700飞机


我想通过环球飞行让大家知道,飞行并没有那么神秘,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并不是太远,像我这种从来没有过飞行经验,从来没有摸过飞机的人,也能用短短50多天时间拿到飞行驾照,也敢于去挑战环球飞行。

    

同时,我也想为中国的通用航空摇旗呐喊,添砖加瓦。我认为航空,特别是通用航空是一种文化,我们中华民族5千年有很多的优秀文化,但是唯独在航空史上,特别是通航,我们的文化才在刚刚的起步。所以我们很多年轻人对飞行的梦想,我们的孩子对蓝天的渴望,都需要培养和呵护。


飞行不仅仅是一种立体的交通概念,而且也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也是一种气质和情怀,它实际上改变了人的很多概念,和对事物探访的世界观。讲到2050,我们和我们的孩子们都应该共同努力,使中国的蓝天也成为大家自由飞翔的乐园。




毛一清,上海奥科赛飞机公司创始人,两栖、人力和太阳能飞机研制者。为什么一个家具设计师,非要去折腾人力飞机、太阳能飞机、两栖飞机这些“不靠谱”的玩意?


我出生在上海,上大学的时候选择了工艺美术方面的专业。毕业后正逢8、90年代改革开放大潮风起云涌,顺应时代,我成了一个业务还可以的家具设计师。工作之余,我的内心还保留着童年的渴望,那就是自由自在地飞翔。


我于是开始接触飞行,但作为一个做工美设计出身的人,我觉得当时的市面飞机无论造型、材质、工艺还是人机友好程度上,都有不够完美的地方。驾驶它们飞上蓝天,总感觉有些“别扭”。我要不就挑剔到底,干脆自己造飞机?!


毛一青带领团队研制的风翎号水陆两栖飞机


这并不是头脑一热的决定,而是经过好几年细致调研的结论。我坚信,我国从历史至今在建筑、传统工艺品、家具等一直以精湛的手工工艺闻名于世,应用当代先进的材料和工艺,结合管理嵌入现代的质量管控体系,设计制造出具有先进水平、高效安全的私人飞机是完全可行的。


这飞机应该长什么样?看着深邃的蓝天,我觉得有两点非常重要,第一,飞行必须简单,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让下一代不再像我一样,经过太多曲折才能飞起来;第二,或许又犯了设计师的“职业病”,我对空间特别敏感。辽阔的天空是多么大的一块资源,如果人类只做匆匆过客,那将是一种浪费,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长期居住生活在那里!


于是,我决心制造人力飞机,探索我们人类可不可以不借助外力,自己翱翔蓝天。我们成功了,飞机还在日本拿到了设计大奖;我们还研制水陆两栖飞机,不需要跑道,只要水面就可以起降,降低飞行的门槛;我们还制造了“墨子号”太阳能飞机,已经在福建试飞成功。



现在,人类的太阳能飞机依靠白天储存的电量,已经能够不分昼夜地永续飞行,接下来,我们可不可以建造一个巨型太阳能飞机阵列,载人在天空中生活?最开始可能是1个人、2个人……最后,变成一座飞行城市。


技术上、理念上这完全可以实现,只要有人去追求去实现这个事情。飞行是非常科学的,也是死板的,你只要掌握空气动力原理和飞行的原理就很容易实现,它不会很难,不会离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技能太遥远。

    

我们试飞太阳能飞机的时候,边上的农民伯伯在晒谷子,这个画面让我觉得飞行就是生活一部分。如果把飞行融入到你的生活当中,你的思维、你的眼界、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价值观会有很大的改变。

    

希望我们国家能诞生更多代航空和飞行爱好者,把空间空域的资源利用的更好、更完善。





张驰,中国商飞梦幻工作室负责人,2050大会开场主论坛“空天梦幻”召集人。身为客机设计师,他偏偏对“竞争者”情有独钟,邀请其它交通工具设计师聚会


好些人问我,一个搞客机设计的人,为什么要把商业航天、超级高铁、单人飞行器……这些与客机或多或少存在竞争关系的交通工具的设计师请到一起,畅谈2050年的交通?


张驰(黑衣者)与毛一青共同登台讲话


这是因为技术的发展常常出乎意料,你无法预知2050年究竟哪种交通方式会成为主流,因此现在的任何一种尝试都值得重视和相互学习,特别是在“跨界”已经屡屡成为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利器的年代。


举几个例子,如今对传统汽车厂商造成冲击的,不是汽车厂商,而是特斯拉那样诞生于互联网和金融界的创新企业;今天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也不是出自传统的航天国家队,而是来自于SpaceX那样一个民企;即便往小了说,现在街上大批小偷失业,其中很大贡献不是来以往的“小偷克星”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技术。


张驰参与研制的灵雀B缩比飞行验证机


不过,虽然我们没法预言2050年的具体交通方式,但是它们的发展趋势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更快捷、更经济、更环保、更智能


稍微展开一些说,未来的交通应该是一体化的,你不必纠结于选择哪种交通工具,智能化交通系统会根据你的需求,为你安排好最优出行方式和路线;人们出行成本不断降低的趋势将得以延续,未来机票可以比今天的火车票还便宜;另外还非常环保,即便每个人都出行,也不会增加地球的负担,人类能够可持续发展。


我所在的中国商飞梦幻工作室,正在通过灵雀缩比验证机探索未来客机的关键技术。最开始,这款验证机只有一个航模大小,我们靠着兴趣和信念,利用业余时间自筹资金不断完善设计,期间也遇到过“摔飞机”的挫折和一些外界质疑,一步步走来,最终造出了现在大家看到长达将近6米、可以飞到3000米的灵雀B验证机。它采用了翼身融合、V尾等独特设计,这些技术一旦成熟被应用于载人飞机,每架飞机每年就可以为航空公司节省几百万元人民币的成本,足够买好几架其他演讲者介绍的飞行器了。


张驰与研制灵雀B的同事在一起


比尔盖茨说过:“飞机成为了第一个万维网,把不同的人、语言、想法和价值观汇聚在了一起”。我每次坐飞机的时候尽量选择靠窗的座位,因为每次可以向下看到新的东西。飞行不仅仅是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我们在发现新世界。

    

但是面向2050,面对今天雨后春笋一样出现的新型交通工具,只把目光聚焦在现有的飞机上就有些太过简单了。我们更应该以空杯的心态来思考未来:除了干线和支线客机,有没有其它飞行器存在的市场?超音速的飞机是否会重回蓝天?“载人洲际导弹”会是长途交通的更好选择?甚至在极端情况下,随着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飞速进步,未来大家全变成宅男宅女,抛弃交通工具?等等等等。


至少有一点可以确定,大家如果关起门来各自忙碌,就没法全面深入思考这些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创新先锋只有敞开胸怀和“脑洞”,才能让智慧联网、创造力倍增,达到1+1+1……>N的效果,团结、高效地一步步构建起前面提到的“一体化的交通”。


大家坐到一起来,这是2050的召唤。



推广

阿联酋航空北京出发暑期特惠

欧洲、中东、非洲热门目的地

经济舱往返含税4198元起

长按识别二维码

体验世界级高端航企魅力



【文章回顾】


推广

今日尾货特价 波音官方正品 

波音圆形不干胶

一套717/727/737/767/777各一枚

扫描识别二维码 即刻下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