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机场大瘫痪,怪我咯?

2015-11-23 小语 航空物语

记得点击上方“航空物语”关注!

体验旅行,发现生活


2015年11月22日,正如天气预报所言,纷纷扬扬雪花如约降临首都机场。之所以用“如约”,是因为好几天前天气部门就已经预告它的道理。


按理说,这种不是突如其来的降雪,民航方面应该可以有效应对,尽力保障航班正常。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这样的场景:











甚至,就连其它行业也在航班延误下躺枪了……




为什么一场算不上很大降雪,就让首都机场变“首堵”?


飞机不能带着没有清除干净的冰雪起飞,否则会发生危险,而除冰车通过向机身喷射除冰液,能够有效去除机身冰雪并在一定时间内防止冰雪重新积累(飞机升空后可以利用自身设备防冰),保障安全。


据了解,今年首都机场配备了52辆各种类型的除冰车,在理想状况下,每小时能够完成不少于50架次飞机的除冰。从数据看,似乎除冰车基本够用。



首都机场2014 - 2015年度除冰方案,今年情况可做相关参考。关车除冰要求飞机除冰时关闭发动机,而慢车除冰时发动机可以保持运转,所用时间较短。


然而,表格里的除冰车数量,并不代表实际的除冰能力。


据了解,今年机场方面为了确保安全,规定了特别的除冰流程,使得实际除冰的时间明显长于理论值。当然,安全问题不容讨论,但在这种情况下,除冰速度不可避免会“缩水”。


而且,飞机除冰是一项系统性工作,绝不是有了除冰车就可以


例如,如果停机坪上飞机周围的积雪积冰不能及时清除,那么飞机可能就无法顺利推出并且前往指定地点进行除冰;而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安排其它清扫力量,这实际上也会减慢除冰速度。


又例如,除冰车需要获得充足的除冰液才能工作。那么,运送除冰液的罐车是否也足够?补充除冰液的设施距离除冰场所是远是近?这些也是影响除冰速度的因素。据网友反映,首都机场存在除冰车长途跋涉补充除冰液的现象。


而在硬件之外,除冰力量调配不周,又加剧了问题严重性


降雪前,首都机场方面虽然与航空公司、机场运行管理、地面服务等除冰相关单位联合设立了协调机构,然而实际过程中,这一缺乏强力手段的协调机构所起到的作用有限,使得除冰工作常陷入各单位各自为战的混乱状态,你做你的,我做我的,缺少有效衔接,结果造成下面一些现象(不是全部):


除冰顺序无规律,应该先出港的航班被安排后除冰,而后出港航班反而可能先除冰,让航空公司无所适从;


有的飞机被安排在机坪除冰,之后却被要求长时间滑行才能起飞,起飞前可能除冰液有效期已过;


有的飞机早早就在起飞点附近的除冰位置等待,却由于除冰力量不到位长时间无法除冰起飞;


还有服务于同一航班的多辆除冰车到达时间相隔太久,以致已经完成部分除冰的航班的机组因超时工作不得不取消飞行,造成时间和除冰液浪费;


甚至还有的航班,由于找不到地方询问确切的除冰安排,都到了机务要现场拦车请求除冰的地步!(要不要滴滴除冰车?


……


那么,问题该如何解决?


一是不遗余力地加大硬件投入。11月22日那样的降雪造成的经济损失动辄几百上千万元,而一台不错的除冰车价格也就一百多两百万,可以使用5 - 10年,因此增加采购除冰车划算的;


另外也可以参考国外做法,在跑道起点附近设置专门的除冰站,现场铺设管道提供除冰液,而且还设置了回收设备,可以重复利用多达60%的液体,高效环保。



美国机场,密密麻麻的除冰车


而对于除冰流程,也应该由强力部门统一指挥,避免各自为战。比较理想的情况下,除冰流程应该与CDM之类的放行管理系统高度融合,几点在哪里给哪架飞机除冰一目了然 - 哪怕是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但至少也让各方心里有数,可以安排乘客登机之类工作,而不是大家都无意义地干等待。


当然,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时间和不断地探讨磨合。在它们生效前,面对大雪,或许只能提前取消大量航班,让乘客别出门,同时减少民航员工出勤,用这种低效的方式来“回避”问题了。


希望乘客和民航员工不要太苦。



【推荐文章回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