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库布里克指南
在很多人心中,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名字本身,意味着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从影将近50年,留下13部长片,每一部都各不相同,绝无重复,涵盖了战争、犯罪、恐怖和科幻等多个类型。今日短片中,我们从红色这个角度,重新领略库布里克的影像魔力。
当他的伟大已经是个老梗,
人们只剩一个疑问,
库布里克是如何成为库布里克的?
Red: A Kubrick Supercut
很多电影人梦想成为库布里克第二。但通往库布里克之路,入口的第一个条件就筛掉了大部分人:才华。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但常常被人忽略。电影创作极度依赖个人的才华,甚至说这是个强烈依赖个人英雄主义的行业也不为过。
库布里克用他的徕卡III相机为自己拍摄的照片,1949
观看电影人的照片,如塔科夫斯基、黑泽明、宫崎骏等人,你看不出来他们蕴含的能量和表达欲。库布里克是个特例,他典型狮子座,霸气外露,才华不加掩饰,几乎要喷薄而出。
生于布朗克斯,纽约的城乡结合部,13岁的库布里克主动辍学。他是奥地利犹太移民的后代,父亲雅克·库布里克是个医生,家境尚属优渥。父亲给他一部格拉菲相机(Graflex Speed Graph),这是当时美国新闻摄影记者的标配,小库布里克拿着它在纽约街头游荡,成为了一名“野生”的街头摄影师。
Park Benches Love is Everywhere, 1946(上)
Life and Love on the New York City Subway, 1947(中)
Faye Emerson Young Lady in a Hurry, 1950(下)
16岁时,这名“野生摄影师”就成功地卖出了第一张照片,收购方是美国红极一时的 《LOOK》 杂志,库布里克收获人生的第一笔稿费:25美金。此后的17岁到21岁,他为《LOOK》杂志共拍摄129组作品,12000多张照片。他的绝大部分摄影作品也来自这一时期。
The Debutante Who Went to Work, 1950(上)
Faye Emerson: Young Lady in a Hurry, 1950(下)
摄影时期,不过是库布里克的才华小荷才露尖尖角。成为导演以后,只要遇到移动镜头,库布里克依然会亲自掌镜。拍摄科幻大片《2001:太空漫游》,猩猩抛骨头那场戏,当时摄影怎么也抓不住骨头下落的时机,库布里克亲自掌镜,一次就成功了。
《2001:太空漫游》,1968
假如库布里克只满足于摄影才华,世界上或许会多一个亨利·布列松或者薇薇安·迈尔,而少了一个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堪称电影史少见的全才,除了导演本身的基本职能外,
“他对摄影、音乐、美术了如指掌,
很多工作人员都觉得自己是去执行任务的,
而不是去创作。”
库布里克对电影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狂热,激励他不断探索电影的可能性。拍摄《2001:太空漫游》,亚瑟·克拉克负责剧本创作,库布里克负责修改剧本及其他所有事务,包括看遍当时地球上所有科幻电影,并几乎学了一遍航空工程。
《2001:太空漫游》,1968
拍摄《闪灵》,他不光看了史蒂芬·金的原著,还读了任何有幽灵元素的恐怖小说,收集了世界上所有山间酒店的照片。为了筹拍他心中最好的电影《拿破仑》,他阅读了所有关于拿破仑的书籍和文献,数量超过500本,几乎是一座小型图书馆的规模。他这种事无巨细的工作方式,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库布里克乐此不疲。
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比你有才华的人比你还努力。
“你要不就把摄影机搬回原来的位置,
要不就离开这里,再也不要回来了。”
Stanley Kubrick and Wes Anderson:
A Style Comparison
27岁,库布里克拍自认为的处女作品《杀戮》,在片场毫不留情地和资深摄影师巴拉德争夺控制权时,甩下这句狠话。四十多岁的巴拉德沉默了好一会,把摄影机放回库布里克指定的位置。
《杀戮》,1956
从入行第一天起,库布里克就学到了极其重要的一点:导演是一项有关控制的艺术。
电影工序众多,人员繁杂,摄影师、演员、编剧、美术、剪辑……诸多人等,无不才华横溢,都试图将自己的理解和创作注入电影之中。但强势的库布里克绝不允许出现不同意见,更别说摄影机位大权旁落。那时起,他就享有“片场暴君”之名。
《2001:太空漫游》片场
黑泽明、昆汀·塔伦蒂诺、卡梅隆、周星驰……众多强势作主的电影导演,都被冠上“暴君”的名号。库布里克并非独此一家。片场里的库布里克,令所有人都要小心翼翼,因为你一不小心说错台词,犯点错误,就可能被他抛弃。
早期电影,他几乎架空了演职人员名单上摄影的位置,在每部影片的片场照里,库布里克都是个名副其实、赤膊上阵的电影摄影师,而不像是一般人印象中对着监视器指指点点的导演。
1960年《斯巴达克斯》片场,
现场几百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号码牌,
以此方便库里布克调整他们的位置
《发条橙》主演马尔科姆·麦克道维尔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虽然演职员表里的摄影师另有他人,但实际上所有的电影负责摄影机的全是斯坦利。”
《发条橙》,1971
而摄影师加雷特·布朗曾打趣说:“如果斯坦利要求瞄准镜的十字对准左鼻孔,那你就绝不能对准右鼻孔。”
对于演员的控制,库布里克自有妙招。“他经常在开拍之前,和工作人员下棋。他棋艺甚佳,希望利用这种方式来获得对对方的心理和智商优势,在以后的工作中自然形成主宰地位。”
几乎没有演员和库布里克有过两次以上的合作。他的口头禅是:“不错。我们再来一次”。这句话就像一个梦魇,萦绕在每个演员的脑袋上空。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几乎每个镜头都要拍摄10条以上,部分镜头甚至高达100多条。杰克·尼科尔森说:“《闪灵》是我拍过最痛苦的电影之一,因为拍摄过程太艰难了。
《闪灵》片场,1980
至于剪辑,库布里克在剪辑室的时间比在家还多,对剪辑师耳提面命,而剪辑师也对他唯命是从。某次运送电影底片,库布里克亲自开车,命剪辑师在前面开一辆车护驾,以防万一出现交通事故,减少他受到的影响。像这等荒诞的要求,剪辑师也不敢不从命。
拍摄之前,库布里克的大脑里已经有了电影的画面,之后所有的拍摄和后期,他必须挥舞鞭子抽打剧组,把他脑海中的画面一丝不苟地执行出来。这就是一个完美主义的控制狂。
“制作电影《斯巴达克斯》的经历使他决心
在未来的电影中捍卫自己的艺术独立性,
这也是他一直坚守的决心。”
——电影导演传记作家
吉恩·D·菲利普
有的导演,比如洪尚秀,利用私人的少量投资,保持快节奏的制作方式,也能保持独立自由、不受干扰的创作。然而,假如要拍出像《2001:太空漫游》那样惊人的景象,《斯巴达克斯》那样宏大的场面,势必需要宏大的投资,洪尚秀的小作坊方式完全行不通。
成为库布里克的第三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善于和大制片厂打交道,并保持作品的独立和完整。
《2001:太空漫游》,1968
《斯巴达克斯》本由安东尼·曼导演,但电影的实际主导权掌握在主演兼制片人柯克·道格拉斯手上(没错,就是迈克尔·道格拉斯他爸)。安东尼·曼仅仅导了一场戏,就与柯克·道格拉斯产生不和,因而分道扬镳。该片搁置两年之久。库布里克正好被马龙·白兰度炒了鱿鱼,于是接受了柯克·道格拉斯的邀请。
《斯巴达克斯》,1960
库布里克一进组就开掉了女主演,紧接着和柯克·道格拉斯为影片的主导权爆发了争夺战。但后者是手握重金的大明星,初出茅庐不久的库布里克以落败告终。
此事对库布里克影响甚大。他经常拒绝谈论《斯巴达克斯》,甚至否认是它的导演,声称在拍这部电影时他只是没有实权的雇员。虽然这部电影成为库布里克第一部成功的商业片,但是却让他对导演失去独立性心有余悸。
柯克·道格拉斯和库布里克,1960
《斯巴达克斯》之后,库布里克开始寻求独立制片,不再仰人鼻息。独立制片、自负盈亏的压力,也迫使他在开机前大量收集资料,并考虑票房和盈利的压力,从而对作品愈发精益求精。
独立赋予库布里克掌控电影制作过程中所需一切的能力。他曾说只有电影的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才会着手拍摄、寻找投资,比如在寻求制片方之前,必须要有签约好的演员和完成的剧本,否则导演将失去电影的绝对控制权。
当然完全杜绝大制片厂是不可能的。库布里克后期接受和华纳合作,但他的强势令华纳唯命是从。即使和汤姆·克鲁斯、妮可·基德曼这样的大明星合作,他仍然能保持完全的独立创作。
《大开眼戒》,1999
唯有保持独立创作的前提,库布里克才能保证他的创作不受掣肘,浑然淋漓地表达大脑里的想法——无论这些想法多么疯狂、怪异、神性和冷酷。
现在你可以衡量出,你和库布里克之间距离多少光年。
撰文 / 林松
编辑 / Camille Yuan、Zoey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