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加索,欧洲现代艺术中的腐蚀力量

石可 NOWNESS现在 2022-04-12

给自己起艺名为 Picasso,发明了“拼贴”和“立体主义”,挑战传统将神的理性世界敲碎。艺术生命超长,极其高产。相比“普通人”的安稳生活,毕加索更像是个以激情为主攻项目的运动员,复杂而自由。如今,这位大师离我们远去已有46年了。








颠覆


帕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完全不了解其艺术的人也听过他的名字,他的作品出现在每一本艺术教科书中,他的作品在每一场拍卖中卖出天价。一辈子的进步人士,颠覆、激情、多情、复杂、自由是他的形象标签,作为二十世纪欧洲视觉艺术巨人中的一位,他位列马蒂斯、莫奈、梵高、弗利达、达利等人之间。

Portrait of Picasso by Brassaï (上)

Picasso in his studio, rue des Grands Augustins, 

Paris, France 1944, by Lee Miller(下)

不过,除了很细致的内行,除了蓝色时期,我想很多人看到他的画作,尤其最著名的《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等作品,第一反应恐怕都是,这啥?这个大概我也能画吧?直到我们获得一定的艺术史知识,知道这些画是这样这样好,那样那样好。

世人皆知帕勃罗·毕加索,不过他正式的全名是 Baptized 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Martyr Patricio Clito Ruíz y Picasso,中间这一大堆不全是家族中男性祖先和男性成员的名字,很多是天主教圣人。他原本的父姓是 Ruíz,而 Picasso 是他的母名(不是母姓,母姓是西班牙大姓洛佩兹)。

而毕加索则说,这个姓是他为自己选择的艺名,“毕加索[Picasso]简单讲就是更奇怪、声音更好听,这个就是我自己改姓的原因。而且你知道毕卡索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吗?毫无疑问是那个重复的S,这在西班牙文里太少见了。毕加索是个意大利来源的名字,而一个人怎么选艺名是很重要的,你能想象我叫我自己 Ruiz?或者迭戈 Ruiz?或者迭戈-胡安 Ruiz?”。(迭戈,胡安在西班牙名字里是建国,志强一般的存在)

另一方面,可见“名声”对毕加索意味着什么:名声对整整几代现代主义艺术家都是重中之重。


但毕加索的名声并不仅仅来源于对声名的渴望,他是属于开启哥白尼式革命的人,也就是通过自己的实践,彻底改变一个领域内人们的理解模式和范型,乃至让这些理解产生跃迁的人。而这主要体现在所谓的“立体主义”或者说“方块主义”的作品里。

他和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一起“发明”立体主义。他也发明了“拼贴”,也就是拿胶水往画面上贴东西。

乔治·布拉克(Georges Braque)的作品

 左滑查看更多 

和杜尚的“现成品”一样,现在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这些技法怎么会算是了不得的突破。但是对于几百年的艺术神话,艺术家神话,天才和技艺神话来说,传统就是一个社会理性之外,不能乱动生死攸关的东西,而意义总是后加的(当时有的只是年轻人砸破东西的冲动)。

但立体主义也不那么简单,实际上是把欧洲几百年来无数精英的努力下在纸上王国上建立的神的理性世界,又敲敲打打地锤碎了,时间和空间都重新安排过。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champ)的作品

左滑查看更多 

毕加索是传统意义上的天才人物,据她母亲回忆,一般宝宝会说的第一个词是爸爸或者妈妈,而他的第一个词是“piz”,是“lápiz”的简称,也就是“铅笔”。妈的话可能不免有夸张溺爱的成分,但毕加索是经典意义上的艺术神童,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他的幸运来自于他父亲就是一名画家,即便没有在艺术史上留名,但也足够让他能认得出儿子的特殊之处,所以任由他不好好上课去自由探索绘画,相比卡夫卡的爹,毕加索很走运。7岁开始学画,早年的练习就体现出惊人复杂熟练的技巧,9岁就画了油画《斗牛士》,13岁进入巴塞罗那美院,严格的入学考试需要整整一个月,他只花了一星期。

Pablo Picasso儿时照片

Pablo Picasso 画的

毕加索儿时肖像画

毕加索儿童时期的草稿

毕加索的父亲是巴塞罗那美院教师,擅画鸽子,在毕加索十三岁的时候,他看见儿子的一张草稿,据说是被儿子的天才所震惊,宣布封笔不再画画。显然这只是他说说而已,或者像毕加索母亲故事中的“铅笔”一样。但另外一个事实是毋庸置疑的,毕加索和父亲的关系一直紧张,一生在无数争吵中度过。

艺术史家总是喜欢以分期来理解毕加索:蓝色时期、玫瑰时期、黑人艺术影响时期、立体主义时期、超现实主义时期、陶艺时期等等。所有的教科书,百科全书也都是这样书写,这无可厚非,而且在同时代来看也不特殊。但这给人一个宿命论式的印象误解,仿佛所有艺术大师都是早早地把自己的从业路径设计好,几年一变。

左滑查看更多 

但真实的情况是,很少有艺术家会为了变或者“分期”而变,风格的形成本来就是一个区分一流艺术家和学舌者的标志,何况其变化。也就是说,一定是有极大的遏制不住的理由推动着这些变化。

对于毕加索,这个理由,就是自由。当这种自由外显的时候,就是他手里的艺术,内化的时候,就是他的女人。除了惨绿青年时期(毕加索是惨蓝青年),现在的人们可以明显地找出毕加索的女人和他作品风格变化之间的联系。

Fernande Olivier

photographed by

Pablo Picasso

Portrait of Fernande Olivier, Pablo Picasso, 1909

一方水土一方牲口,西班牙人毕加索爱斗牛。9岁时的《斗牛士》是毕加索的“玫瑰花蕾”(《公民凯恩》)。人物造型颇有《南方公园》神韵的《斗牛士》中,前景里的长矛斗牛士骑在马上,一派天真烂漫的表情,仿佛爱与死、大争斗之后的“大和谐”。后面观众里的绅士紧张的注视中同时含着吸引和指责,他身边的淑女则扭头不看眼珠看。

Le Picador by Pablo Picasso,1890

而《格尔尼卡》,则是那个被法西斯的蛮横炸碎的悲愤公牛。毕加索艺术生命超长,极其高产,可以说自己就是个斗牛士,同时也是个种公牛,这是天主教时代之前古老异教祭司的模型。

如果我们相信弗洛伊德,艺术创作是导出压抑的性能量,在毕加索的性能量没怎么被压抑的情况下,七十五年间,他创作了13500张绘画和设计稿,100000张版画和铜版画,34000张书籍插图,300件雕塑和陶艺作品,可谓保持了吉尼斯世界记录。

Guemica,1937 by Pablo Picasso




激情


二战之前,毕加索这一代人生活在一个精彩万分的狗血年代,在欧陆的各大首都,什么事情都可以当作新的生活革命的爆点。1911年巴黎卢浮宫《蒙娜丽莎》被盗,警方迅速找到著名不良青年,诗人阿波利奈尔,他把时年29的毕加索牵扯进来,好在最后洗清了嫌疑。两年以后这个案子破了,是一个意大利“战狼”要把“神秘微笑”偷回祖国。

了解到上述内容,我们就可以既从私德,又不从私德的角度,看待生活中的毕加索。《亚威农少女》本名《亚威农妓院》,妻子和情人们中,唯一主动离开的弗朗西丝·吉洛特在1964年出版的《我与毕加索的生活》中,大爆细节。有意思的是,如果毕加索认为所有的性历险都是革命行动,有什么好怕羞的呢?但毕加索恼羞成怒,作为报复,从此拒绝再见她生的一对子女。

Francoise Gilot by Pablo Picasso  

毕加索的灵感来源是想象力和记忆,但只有当“主题和自己有关的时候才做得出伟大的艺术,和马蒂斯不同,毕加索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模特,毕加索必须要画和他的生命有关涉,对他有意义的人。"(威廉姆·鲁宾)阿瑟·丹托则说毕加索基本上就是在做“画式自传”,不难理解,人们为什么会传言,毕加索爱上个新女人就会发明新风格。


左滑查看更多 

毕加索终其一生的自传式艺术造就他强迫症一样的日期标注习惯:“我得给给后世留下最全的记录。所有我做的所有事情都要标日期。”

但你真的那么重要吗?


相比“普通人”的安稳生活,现代主义艺术家更像是个以激情为主攻项目的运动员。如果我们把毕加索从15岁到90岁的自画像挨个看下来,大概就不需要一个艺术史专家来为我们说明这个人了。“都挺好”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超现实主义主创始人布列东就写过类似的意思,在风平浪静云淡风轻之前,一切折腾都是过山车的独有风景。


毕加索自画像

 左滑查看更多 

现代主义的主将似乎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批认真帝,创造力和破坏力一样巨大,正如公牛。公牛中的公牛毕加索生前就得到了他能得到的王者地位,影响巨大是仰慕者和反对者都承认的。

1939年在MOMA的回顾展中,《生活》杂志这样写:“25年来他统治着欧洲现代艺术,他的敌人说他从来就是腐蚀性的力量,而他的朋友说他是在世最伟大的艺术家”。

Picasso: Forty Years of His Art

November 15, 1939–January 7, 1940

到1998年,罗伯特·休斯写道:“现在,毕加索是20世纪西方艺术的霸主只是个常见的说法了,没有人,哪怕米开朗基罗,在世的时候能有那么大的盛名,但是,狡猾的老狐狸杜尚,带着概念式的反讽,对过去三十年的前卫艺术有比毕加索大的影响力。绘画和雕塑语言真的对所有人,不光是投身于其中的职业人士,都真的一样重要。这是一种信仰。而那个西班牙人,是这个信仰最后一位伟大的受益者。”

这算是公允的盖棺定论。在毕加索之后,在东方,在西方,虽然有无数公牛做派的模仿者,不忍卒视者的妄人居多,公牛的时代,毕竟逝去了。或许它会在某一天,在太空中,以机器的形式归来。



撰文 / 石可

辑 / Lin


NOWNESS


继续观影


 NOWNESS  

捕捉日常生活中的新奇与不凡 


 CONTACT US 

合作/投稿请联系

wangsili@modernmedia.com.cn

本文由 NOWNESS 独家发布,未经许可请勿复制转载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影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