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也是世界上最普通的人
💭
三十岁了,我们还有搞砸生活的权利吗?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多么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名字,让人立刻联想到流媒体上的那些罪案纪录片,《纽约灾星》或者《制造杀人犯》。不得不说,这是“标题党”的又一次胜利。
怀揣着“倒要看看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有多糟糕”的求知欲,我看完了这部入围第74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挪威电影。想不到的是,电影从头到尾都没有发生惊天命案,却着实让我emo了。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它让我开始思考如下问题:一个三十岁的女人,事业没有任何成就,不结婚、不生孩子,只是随心所欲地活着,真的就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吗?
所谓过往,
皆为序章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是谁?他/她身上发生了什么?导演约阿希姆·提尔将这部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分成了十二个章节外加序幕和后记,以小说般的结构讲述了女主角朱莉在三十岁前后经历的故事。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长着一张可爱娃娃脸的朱莉是医学院的优等生,有一天,她突然发觉自己并不憧憬成为一名外科医生,因为给病人做手术在她看来“太具象了”;她对人的灵魂更感兴趣。于是她转攻心理学,没想到第一天上课就爱上了自己的老师。
在浏览Instagram的时候,她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视觉化的人”,因此花掉全部学生贷款购入相机和镜头,再次改变人生目标,一边在书店打工,一边朝着职业摄影师的方向努力迈进。她把头发染成金色、粉色、黑色,她随机地坠入一段又一段爱河……在她做出选择的时候,“直觉”似乎是她唯一的标准。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然后,就像所有现实主义故事那样,伴随着“砰”的一声巨响,朱莉来到了三十岁。这时的她没有实现任何学生时代的雄心壮志,依旧在书店打工(成为摄影师的理想不知为何被搁置在旁),和年长的漫画家男友阿克谢感情稳定。她搬进了他的房子,他们趴在床边喝酒、聊天,她穿着他的T恤作为睡衣,认识了他的家人、朋友,两个人相融在一起。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一切看上去都很好。轻快的爵士乐伴随爱侣间你侬我侬的画面,仿佛童话结尾——“从此以后,公主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生活。”
不过,以上所有的情节仅仅发生在电影开始后的十分钟之内。
一部冷色调的
《伦敦生活》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发生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朱莉跟随阿克谢来到他父母位于乡下的别墅,两人因为“要不要生孩子”的话题产生了争吵——阿克谢年岁渐长,希望像亲戚朋友那样拥有自己的孩子,而朱莉并不觉得她已经准备好了。第二天晚餐时,几杯小酒下肚,朱莉坐在桌边兴高采烈地分享着关于女权主义的高见,被阿克谢的家人讥讽为“妈味发言”。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毫无疑问,这次家庭聚会让原本生活在幸福泡泡中的朱莉深受触动。回到城市后,朱莉参加了阿克谢的新书发布会,目睹着朝夕相伴的男友又一次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他总是在作品中展现出厌女情绪,却依然获得了大批拥戴者),朱莉的情绪彻底崩塌了。她走上街头,失魂落魄,四处游荡,然后闯入了一个陌生的派对,爱上新的男人。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他们在沙发上交谈,在花园中交谈,在堆放着客人衣服的卧室的床上交谈。在这样一个离奇的夜晚,朱莉再一次感受到了久违的心动。然后呢?什么也没有发生——她有男朋友,他也有女朋友。派对结束,天光已经微亮,走过了几条街后,他们道别,各自回家,谁也没有问谁的名字。
这次偶然遭遇的爱情催化了她与阿克谢关系的终结。几经纠结,朱莉还是靠着与陌生男人对话中的线索找到了他工作的咖啡店,然后毅然决然地离开男友,告别了看似稳定却早已令她厌倦的生活。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看到这里我发现,这部电影好像是一部冷色调、现实主义版的《伦敦生活》。这两部作品的主人公,几乎经历着相似的境遇、相似的迷茫以及随波逐流、“一事无成”的生活。
当Fleabag独自一人苦苦经营着苟延残喘的豚鼠咖啡店时,朱莉十年如一日地在书店里打工,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写作宣泄自己的困惑与不满,然后偷偷扔进垃圾桶;当Fleabag走投无路、深夜被爸爸拒之门外时,朱莉在三十岁生日当天发现自己的父亲早已不再对她倾注任何的爱与注意力,他拥有了新的家庭生活,而这一切都与她泾渭分明;
©️ 《伦敦生活》第一季,2016
当Fleabag带着深情与绝望在车站和神父道别时,朱莉离开了相恋多年的男友,和派对上认识的陌生人同居在逼仄的小公寓里。然而,矛盾依然存在,争吵依然会发生,随即她才终于意识到,原来换个人爱并不能解决爱情的难题,而即便解决了爱情难题,亦无法让她不再痛苦、不再迷茫——也许我们唯一需要面对的敌人,仅仅是那种永远无法被填补的心灵的空虚而已。
©️ 《伦敦生活》第二季,2019
不知为何,我想起《伦敦生活》中,Fleabag坐在咖啡店里,怀念自己早逝的朋友Boo。她们一起抽烟,喝得醉醺醺,然后高唱着:“又一次午休,又一次堕胎/又一块蛋糕,又一支烟/我们多么快乐,我们如此快乐/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女人”。
©️ 《伦敦生活》第一季,2016
然后Boo捧着她的脸,深深地注视着她的眼睛。“永远不要对他人有所期待,”她说,“他们不会明白的。”
三十岁了,我们还有搞砸生活的权利吗?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一种焦虑正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无论她们生活在经济高度发达、居民幸福指数全球第一的挪威,还是诞生了无数优秀女性作家的英国。在弄明白了生育自主和婚恋自由后,还有一个更深刻、更重要的问题亟待被回答,而这个问题永远也不可能有标准答案——那就是作为一个女人,我们应该以怎样的面貌活在世界上,才不算是荒废人生?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与《伦敦生活》的主角身上存在很多相似点。一方面,她们总是习惯性在一些重要时刻做出“错误”的选择,然后惨遭生活蹂躏,偶尔想要尝试咸鱼翻身,却又被一拳打倒在地。“亲密关系”这门必修课上,成绩也总在及格的边缘徘徊。
而另一方面,她们信仰爱与平等的观念,从来没有放弃过对快乐的追求。在做出那些导致生活一落千丈的选择时,我相信她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自己此时此刻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这样的“忠于自我”中,“任性”的成分远比“理性”多。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电影的尾声,朱莉离开了派对上认识的男人。她再次拾起了相机,从初级的片场摄影师做起,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理想。两个小时过后,女主角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作为观众的我露出了老母亲般欣慰的笑容。
然而,当她偶然遇见前男友时,画面又发生了令人唏嘘的对照:她发现对方已经成家、有了孩子,而自己依旧孤身一人,住在比从前更小的公寓里。这让我联想到《伦敦生活》中,Fleabag的豚鼠咖啡店最终得以顺利经营,但她的成长,却必须以友情和爱情作为代价——这些随波逐流的女孩,在告别迷茫时期后,似乎得到了一些什么,但失去的却往往同样珍贵、同样重要。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如果那些快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都可以被量化,那么这样的人生,怎么看都好像一笔入不敷出的糊涂账。
但无论如何,“世界上最糟糕的人”这个说法实在有些严重。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就是糟糕吗?不结婚、没有小孩就是糟糕吗?和不认识的人上床就是糟糕吗?在三十岁时搞砸自己的生活就是糟糕吗?或者,这样问吧:生活是自己的,想砸就砸,关别人什么事儿呢?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所以,我更愿意用《伦敦生活》中“Bad Feminist”的概念来理解这些女孩的选择。我们可以去过符合世俗标准的生活,也可以去过标准以外生活;可以选择守序,亦有权制造混乱。当我们怀念RBG和Joan Didion的时候,也请别忘记生活中那些反复撕掉答题卡、重新写故事的“坏女权主义者”。
毕竟,我们的快乐与痛苦、成就与失败,从来就无法被量化;生活也并不是非对即错的二元论,只是一场漫长的成长教育。有勇气做蠢事,挨打了要站直——这是我想象中最高尚的自由。
©️ 《世界上最糟糕的人》,2021
🕙✉️🕙
来聊
你做过哪些在别人看来“错误”的选择?
撰文/小王尔德
编辑/华夫
排版/Helen
NOWNESS
更多「电影」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