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审核评估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科研引领,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编者按

学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持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为进一步做好迎评及自建工作,切实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专题开展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国家一流专业巡礼工作,持续分享各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在专业建设方面的特色与亮点,共同推动学校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专业介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和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专业以“立足北京、服务全国、走向世界”为发展方向,致力于使学生掌握现代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检测、监督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具备在食品全产业链从事科学研究、质量安全控制、监督检测管理、质量安全评价认证、技术开发与设计等工作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国际视野、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使其成为高素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专业点, “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依托专业。专业依托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和北京市高精尖学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权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专业所属学科在“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列世界第10位, ESI农业科学领域排名中进入前1.0%。


本专业在食品添加剂的教学与科研领域成果斐然,其教学科研团队入选了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团队针对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人才培养问题,构建了“院士引领、多科交叉、四位一体”的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获了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此外,专业课程《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团队入选了首批教育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在硬件设施方面,专业配备了约3000平方米的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实验室,教学设备总价值超过3000万元,并享有稳定的专项教学经费支持。此外,本专业还依托多个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平台,包括中国-加拿大食品营养与健康联合实验室、食品质量与安全北京实验室、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以及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这些平台不仅促进了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更为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师资力量




北京工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现有专职教师38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实验技术人员1名,所有专任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1名。其中,师资队伍中正高级职称(教授)14人,占36.8%,副高级职称(含副教授和高级实验师)15人,占39.5%,中级职称(含讲师和实验师)8人,占21.1%,职称结构比例合理。





专业建设举措




专业履行三位一体的建设思路,具体为: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多科交叉的教学体系、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举措1:以课程思政为思想引领

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根据《北京工商大学2020年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指导意见,本专业所有课程大纲中均加入思政元素,开设形势与政策课,引导学生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专业层面,要求教师确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并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实际,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评价德育渗透的教学成效,注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和融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


为了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专业教师一方面主动设计、积极推进,更新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的运用,参加校内外的多项课程思政比赛(图1),力求达到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目标,更促进了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支撑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全体教师还参与到 “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专项规划项目-“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的 专著编写工作,目前已经形成初稿(图2)。


图1 食品质量与安全系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


图2 专著编写-“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举措2:基于食品工业4.0的时代变革,构建多科交叉的教学体系

食品工业4.0代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在食品领域的深入应用,它融合了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推动了食品生产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字化。为了培养适应这一变革的复合型人才,需要构建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体系。针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健康专业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课程体系、教学科研平台及课程思政建设改革,构建以食品为核心,同时交叉人工智能、材料科学、经济管理、物流管理、艺术传媒及马克思主义等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具体包括:


1)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孙宝国院士主讲的《食品添加剂》2022年在“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宋焕禄教授主讲的《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课程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该课程于2020年11月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证,课程英文版上线“学堂在线”国际平台,可供全世界有学习需求的人员进行学习,目前已有2.1万多人进行了注册学习。


图3 《食品添加剂》课程于“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


2)开设食品技术经济与决策、食品供应链管理、食品包装学等专业特色课,结合文学与艺术审美类通识课程,健全“多科交叉”的课程培养体系。


3)基于食品质量与安全学科自有省部级科研平台,结合相关交叉学科平台,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多科交叉”的综合性教学科研平台。


4)将“数字化AI赋能”和首都食品安全保障需求作为两个着力点,结合科技强国教育理念,帮助学生树立专业自信、建立服务食品工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服务型人才。


图4 基于食品工业4.0的时代变革构建多科交叉的教学体


举措3:引领打造“协同融合”的贯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现有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难以高效输出创新人才的突出问题,坚持产学协同、科教融合,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打造全新贯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行业拔尖人才。


1)依托本单位14个优质科研平台资源,贯通从基础研发、产品转化、过程控制、安全监管等各环节的创新活动,创建一体化创新人才孵化平台。


2)基于一体化创新人才孵化平台,将在校学生从专业知识学习,到科研工作的探索以及产业领域的实习进行全方位培养,强化“产学研协同”。


3)通过教师科研对学生的全覆盖式教学、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及各项科技创新活动等,使学生切实投身于科研过程,鼓励教师将科研前沿用于教学,深化“科教融合”。


图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建设成效




01

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与创新项目136人次,覆盖率约为79%。参与的项目包括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李锦记、康师傅等多家食品企业举办的综合性竞赛,2024年学生项目《出奇植胜——3D打印和重组加工技术定制营养植物肉开发》获得“青创北京”2024年“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铜奖。2019年共荣获两项全国二等奖、三项全国三等奖、一项创意奖,其中学生项目《传统功能红糖固体饮料开发》获得校内外大学生创新竞赛奖励,年销售额400万元,学生项目《敦煌杏皮茶果汁饮料开发》获得北京工商大学第七届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以学生为第一作者发表的食品类科技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此外,有2项本科毕业论文获北京市级优秀毕业论文,6项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和社会实践的参与率为100%,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教师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02

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成效突出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北京市“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点,食品添加剂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获得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食品添加剂绿色生产技术研究创新团队”荣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图6 “食品添加剂”教学科研教师团队获得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


为贯彻《中共北京市委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统筹推进北京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京发〔2018〕12号)、《北京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行动计划(2022—2024年)》(京教高〔2021〕8号)等文件要求,落实全国和全市教育大会、新时代本科教育工作会等会议精神,我系贾英民教授课程组《微生物学》教案荣获2022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深入推动本科教学改革创新,切实做好本科教学工作。

03

课程建设成果的引领和示范效应显著

孙宝国院士主讲的《食品添加剂》2022年在“新华思政”全国高校课程思政教学资源服务平台上线,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宋焕禄教授主讲的《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课程入选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教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该课程于2019年7月成功入选“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慕课”栏目。2020年11月获得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证;2020年5月,“食品风味化学与分析”在线开放课程成功上线“学堂在线”国际平台,成为教育部首批中国高校在线教学国际平台线上课程。


04

教学改革举措获得同行广泛认同和关注

专业成果在东北农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院校进行了推广,获得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好评;此外,人民网、中国食品安全网等媒体对我校主办的2021全国食品与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一带一路”中欧科技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国际食品营养健康与风味创新论坛等学术活动进行了报道;毕业生用人单位对“符合本专业具备的资源条件和发展需求”和“符合北京工商大学发展和定位目标”表示认同的比例从5年前的“不到60%”分别提高至“91%和88%”。


图7 主办2021全国食品与健康创新创业大赛、“一带一路”中欧科技发展国际学术论坛暨第一届国际食品营养健康与风味创新论坛等学术会议

05

示范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有序推进

我校与中轻食品检验认证有限公司申报食品检验认证实践实习基地,有序推进示范性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实训,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能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基地还为学生提供了与企事业单位直接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北京工商大学与校外实践基地单位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双方在科研项目、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及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学校对实践教学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深入实施,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8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开展校外实习实践活动


- 往 期 回 顾 - 




审核评估丨物流管理专业:多元化路径锻造复合创新型高级物流管理人才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审核评估丨市场营销专业:产教融汇、数智赋能、创见有道、营销致远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来源丨教务处

编辑 | 官微融媒工作室 王馨悦

责编 | 吴慧中

审核 | 王远芳



官微发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 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 欢迎关注

投稿邮箱:btbuwechat@126.com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工商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