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校园公号怎样讨好“小公举”读者?我们找到5位达人分享心经! | 全媒观

2016-08-08 腾讯传媒 全媒派



大家都在讨论10W+和自媒体运营心经,却忽视了一个数量庞大且有着强黏性受众群的群体,他们就是高校资讯公号!


校园媒体无人问津?高校宣传索然无味?NO!今天,全媒派(qq_qmp)独家采访到5位不同类型高校公号的运营能手,带大家一手捕捉10W+高校公号的定位、内容操作、运营方法论等干货!





武汉大学用内容和创意打造爆款


3月份,武汉大学官方微信号推送了文章《影像丨昨夜,我在武大走过那段樱雪纷飞路》,图文并茂,排版精美,展现阳春三月的武大雪樱之美。这篇文章在朋友圈疯狂刷屏,阅读数很快就到10万+。


类似的朋友圈爆款还有很多,比如《武大集体婚礼丨“晓红哥”喊你回“珈”结婚啦》《亮了!今年武大录取通知书长这样》《好久不见,珞珈初雪》《武大版<南山南>,把武大唱给你听》……




这些爆款的出台并不是巧合,用武大官微团队负责人杨佩汶的话说,爆款的打造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以雪樱那篇文章为例,3月9日晚上武汉下雪,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到晚上11点,由于宿舍门禁,团队人员无法出门拍照。团队老师得知后,自己拿着单反出门拍视频,一直到半夜12点之后,把拍好的素材再传给其他同学。拿到资源的同学迅速分工,文字、排版、图片处理、视频剪辑同时进行。第二天,这篇文章及时推送。


#视频:武大雪樱,时长04:08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w0187p29v6t&width=500&height=375&auto=0


这种及时高效的工作状态与团队管理也分不开。武汉大学的官微运营团队目前有70余人,采用排班制和运营制结合的方式,每天安排一个值班编辑和责任编辑,由他们共同负责当天的推送任务。若有项目需要多方配合,则建立项目小组,分工完成。


尽管人手充足,但杨佩汶告诉我们,10万+的文章也是可遇不可求。如何选择一个目标读者感兴趣的话题,并用一个更具创意、更美观的角度操作选题也很重要。“只有当内容和创意都达到满分时,10万+的文章才能指日可待。”



北京大学公号内容展示校园气质


“灯火昏黄处,芳香氤氲里,弥漫着的,是醉人的烟火气息,是我们无比留恋的凡尘俗世中的几许暖意。一份麻辣烫,一屉小笼包,一杯冻酸奶,一串糖葫芦,一套煎饼果子,都是我们的情怀所在。”


——摘自北京大学微信公号文章《定格丨CBD,再见之前让我多看你一眼》


在北京大学推送的文章中,经常能读到像上文那样优美的文字,让我们从嘈杂喧嚣的网络世界中片刻抽离。就像北大校园本身具有的人文底蕴一样,北京大学公号也有很强的文化气息,“读书”“文苑拾英”栏目展示文字之美,“定格”用图片展示校园美景,“未名撷趣”讲述身边的校园故事。除此之外,“学林”、“学而不已”、“人物”都是比较固定的几个栏目。



《定格丨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内文及评论截图


北京大学微信公号自2013年12月开始上线,运营团队逐渐发展到50人左右,包括记者、编辑、摄影师等。团队分工明确,每周定期开会讨论选题。团队负责人张润芝告诉我们,最近在与其他高校官微运营团队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自身的团队架构还是偏传统,虽然也会追热点,但总体需要进一步加强,这可能也是今后的一个转向。

 

“当然,我们也不是一个只讲‘风花雪月’的平台,热点和深度报道也做得比较多。比如校友屠呦呦获奖的时候,我们一连发了三篇稿,从简讯,到记者探访手记,到反思国内科研现状,循序渐进,形成系列报道。”张润芝说。



侯印国老湿主打校友感情牌的自媒体大号


侯印国在南京大学校园里可谓一个无人不晓的名字,而比他本人更有名的则是其创办的自媒体公号“侯印国老湿”。从2014年4月创办至今,“侯印国老湿”已经成长为南京大学影响最大的微信平台之一,并且跻身于全国最有影响的校园自媒体之列。




虽然侯印国就读的是古典文献学专业,但在学校记者团担任团长的经历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写稿经验,曾在各类媒体发表新闻稿件1200多篇。正是这段充实的校媒经历,为他日后创办自媒体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2014年微信平台搭建起来后,“如何吸引同学和校友的关注”,侯印国使了一个歪招。当时南大文学院正在筹备100周年院庆,恰好参加百年院史编写的侯印国,在查阅档案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了前院长叶子铭教授18岁报考南大时的照片,意气风发十分帅气。于是,他生发了在“侯印国老湿”推出“南大最帅教授照片大赛”的活动,当天反响异常热烈,各大媒体快速跟进,一天内就涨粉上万。





之后,侯印国还主动策划了很多有影响力的线上活动。比如将光棍节和三行诗结合,发起“南大·单身三行诗”的比赛,当天浏览量就突破了百万,连发7天后,收到了2000多篇来稿。“单身三行诗”之后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以至于知乎上说起三行诗,“言必称南大”;在国内高校各种排行榜层出不穷的风气下,“侯印国老湿”以恶搞的形式推出了“中国高校情怀排行榜”活动,并列出了13个子榜单,诸如“校园神兽排行榜”、“校花校草排行榜”、“宿舍装扮排行榜”等等。其中,很多高校挤破头上传各种“神兽”照片,微博上#高校神兽排行榜#话题的关注量高达800万,《中国教育报》对此还发文评论,认为这份榜单比任何其他排行榜都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侯印国老湿”的定位一直是南大校友服务,提供高品质的资讯信息。而他的吸粉秘诀就是投入感情,唤醒校友们对母校感情和对校园青春岁月追忆的共鸣。其实,在10W+的爆款文章中,最多的也正是那些关于南大的感性文章,比如“南京大学,你是我的独家记忆。113岁生日快乐!”、“南京大学,你惊艳过多少人的秋天”等等。




目前为止,“侯印国老湿”的粉丝已达二十万,靠着在校友群体中的影响力和对高校新闻的把握,已获近百万的天使投资。不过,因为该公号已经覆盖了南大的绝大部分校友群体,面临在涨粉方面上的天花板,“侯印国老湿”将逐步转型为高校资讯和高校文创平台。



复旦人周报校园纸媒也要转型新媒体


《复旦人周报》在1999年就已创刊,是一份完全由学生自主创办运营的校园周报,每周二发行,共有八个版面。2013年开始,《复旦人周报》微信公号上线,按照内容划分栏目,包括人物、校园、深度、文化、资讯、专题等。




尽管有了独立的微信公号,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复旦人周报》还是以发行纸媒为主。公号上的内容基本直接从报纸上搬过来,正如公号功能介绍所写:同步更新周报报道。


这样的功能定位有利也有弊。好处是公号发布的文章有了纸媒的深度和严谨,不会为了追求阅读率做标题党或太低俗化的内容。与此相伴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放弃一部分时效性。




报纸每周出一次,不会要求登当天的新闻,但微信需要,于是转型呼之欲出。今年6月份加入《复旦人周报》运营团队的一名成员告诉我们,他们近期也在调整工作,会逐渐把重心从纸媒转移到新媒体上来。虽然内容本身不会有太大变化,但选题操作会更灵活,各组之间的分工也会重新安排,加强小组之间的交流。“由纸媒转向以微信公众号为主本身是一种挑战,我们要处理的一是微信排版,二是话题关注度,三是效率。虽然这些也很难通过某种措施来实现,但我们会把这些当做选题写稿审核等方面的原则。”



玩转大学利用选题优势吸引用户


号称“中国高校第一新媒体”的玩转大学是一个由创业公司运营的公号,2014年开始运营。玩转大学不局限于某一个大学校园,而是面向所有高校学生群体,这让它收获了更广泛的受众基础。据运营人员易夕红介绍,他们现在的粉丝量达到120万,阅读量也经常位居高校微信排行榜榜首。


少了校园机构的种种制约,玩转大学的选题也更开放,比如《上大学之后的变化,简直颠覆三观》《单身狗种类大全,你是哪一种》等,其他关于恋爱、旅游、减肥、化妆等大学生关注的话题都在选题之列。




玩转大学每天推送的文章有7条,其中头条是原创,其他几条为转载,并形成相对固定化的栏目,以满足广大读者的差异化需求。在栏目设计上,比较注重视觉效果,各个栏目会采用固定的封面,文首文末经过设计,并且定期更换,以保持粉丝的新鲜感。


挖掘粉丝感兴趣的话题、吸引粉丝参与互动是这类公号的特色。比如2016年4月份,玩转大学发起话题“你爱过你的同桌吗”,阅读量创下两个月新高,读者纷纷在留言区写下自己的故事。其他类似的话题还有“有一种粘人的女朋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男生哪些行为会被误认为是gay?”等,这些话题的评论区成了读者交流、吐槽的树洞,也为了解其他人想法提供平台。



玩转大学的评论区留言


校园媒体面对着一批好奇心最强、求知欲最旺盛的用户群,如何抓住目标受众,如何在校园媒体矩阵中打出影响力,希望上述5个公号的一手方法论能带给你启示!如果你还知道一些传播力max的高校公号,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