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路透社“数字养成”计划:要把团队培养成最会玩的智媒人才! | 独家编译

2016-11-25 腾讯传媒 全媒派



作为一个侧重B2B业务的出版商,路透社的主要受众为金融从业者。这批读者通过路透社桌面终端以及定制数据服务等相关产品,完成对金融行业的新闻监测与数据收集。这类业务占到了路透社总收入的60%,其余则来自这一国际老牌媒体授权给世界各地媒体转载的报告和多媒体内容。




为了跟上行业需求的步伐,路透社采取了多种措施,开始更新自身的新闻编辑室,将新技术纳入未来发展考量。近年来,路透社一直致力于在财务报告和多媒体方面开发新产品,在报道中使用了360度视频、自动化写作等技术,同时着力训练社内记者的全媒体实践能力。路透社如何开发新技术,对记者进行全方位“数字养成”?全媒派(qq_qmp)带来战术解析。



大数据时代,形势推动技术革新


11月21日,路透社欧洲总经理Sarah Edmonds在伦敦WAN-IFRA国际媒体峰会上表示:“20前年我刚开始从事这一行的时候,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远没有现在这么快。而现在,工作方式不断变化,软件硬件更新极快,刚出的新产品还带着工厂塑料味,下一秒就被淘汰了。”


她还表示,“大数据环境下,原始财务数据的获取渠道越来越广,读者们对路透社财务报告的要求和期望也有了变化。”


智媒技术实现自动化采编


目前,路透社已经开发出了一套内部工具,可以对新闻信息和数据进行自动化采集和整理,从而让记者专注于那些计算机不能做的工作,譬如与新闻源建立合作关系,对资讯进行深度报道。




这套工具包括:能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并执行计算的Live Data,它可以将数据插入文章当中,大大减少了记者的工作量; 还有自动抓取相关元数据的FastWire,以及自动将关键字翻译成多种语言的神器Leap。


此外,路透社还开发了一款仍在测试当中的“News Tracer”的平台,记者可以在新闻突发的第一时间通过算法获取twitter上的相关线索集合,并通过算法来分析可信度,确保这些线索准确真实。


从常规报道到设置新闻议程


“比起‘谁’干了‘什么’这种事实,读者们现在更想了解‘为什么’和‘接下来会怎样’,他们希望媒体进行更多的深度报道和解读。”


Sarah Edmonds补充道,新闻编辑室也已经开始从单纯的“报道新闻”向“设置新闻议程”转换。例如,路透社的调查小组会主动出击,直接联系消息源,从而获得关于市场走势或新闻热点的最新观点,而不再是只等待外部调查介入,再进行简单的报道。


可视化报道


路透社还加大了对交互式图表报道的投入,这种可视化表现形式广受金融从业者和其他媒体的欢迎。今年8月份,路透社与技术公司Graphiq开展合作,将一些报告的文本稿件转化为可视化数据,其他媒体也能够免费定制并引用到自己的网站。


路透社鼓励记者,在构建一则新闻时,要对数据和事实进行深入思考。于是他们与新闻编辑室的设计师开展合作,创造出更多的图表化报道。





培养全能智媒人才,打造“现场编辑”模式


在全球范围内,路透社总共有2500多名记者。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路透社试图打破旧模式,培养全能型人才,针对记者和编辑开展了移动新闻创作、摄影以及可视化图表等相关技能的培训。


路透社全球多媒体编辑James Barrett表示,“我们有实地记者的优势,因此我们需要培养他们‘图像化’的思维习惯和整个团队独立创作的能力,而不是把这些工作再交给其他专门的团队来做。”


早在一年前,路透社就启动了移动新闻培训项目,开发了采编软件,让记者更加方便地使用移动设备采集视频图片等素材。当记者通过自己的移动设备记录新闻视频时,相关文件将被自动编码,随后传送到服务器。编辑可以实时对记者进行提问,并让前线记者提供后续信息和材料。




Barrett指出,“我们想让信息采集变得更加简便快捷,让前线记者的镜头和声音尽快传回编辑部,尤其是有突发新闻的时候。这也是一种“现场编辑”的模式。在事发地采访时,既要有文字写稿经验,还具备图像、视频的相关技能。


Barrett列举了一个例子:一次去伊朗德黑兰报道,当时的情况只能让一个人去负责整个采访,路透社就派了一位经过摄影培训的记者,同时担任文字和视觉工作。尽管她之前没有相关经验,但最后非常成功,有22张照片都被新闻报道所采用。


技术发展改变了媒体工作方式,读者对视觉效果和新闻及时性的新需求也逼得媒体人不得不虐成一身金刚体质。新的环境下,媒体要适应新的趋势,不仅要进行技术革新,还要提高媒体人的职业技能。正如Barrett所说,“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以通过技术发展和技能培训来实现,而技术和技能应当像自行车的踏板一样,协力同步进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