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公举or铁娘子"的媒介形象真能代表女性?全媒派读者:要逃出男性凝视

2017-12-09 腾讯传媒 全媒派

12月的第二周,咱们聊聊女性的媒介形象。


一边是“辽宁女德班"让人惊叹大清亡了这么久,封建残渣居然还有生命力;另一边是社交网络上的“中华田园女权”时不时就要带一波怼天怼地,重回母系氏族的节奏。


而反观营销侧和影视剧,女性要么被塑造为傻白甜只会要口红的宠物,要么是不通人情世故的“女强人”......但这些,真的是女性应该有的媒介形象么?



全媒派(ID:quanmeipai)昨日文章《女权旗帜养出一波10w+,可屏幕上的“她们”并没逃出三从四德陷阱》底部,读者们分享了各自的看法,一个理性的讨论场中,我们收获了许多真知灼见。


社会性别建构不合理


chuu🍦: 生理性别是自然的,而社会性别却是被人类实践建构起来。通过对性别进行符号化定义,然后利用男女之间本不应该存在的对比,为某一方发声,是虚伪的。


雅正小郎君:我们本来就是动物,却几乎要被性别分成两个物种。而且性别这东西还是自己给定下的,性别是不是某种程度上就像时间一样,是人类为了自虐发明的? 



Horfman:男生表示理解和尊重女权运动。但问题在于很多打着女权幌子的自媒体,表现出一种对女性权益的过度宣扬,实则对男性权益的双标,肆意地对男性施加高要求和侮辱性质的标签。 我想,在这些伪女权主义信仰者真正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男性之后,两性间才能在这个话题上达到广泛的互相理解。


Caty Yang:作为一名还未进入社会的女大学生,在校园里其实也有很多女生喊着要自强,可一遇到脏活累活全借口自己是女生而推给男生做,一旦听到“这种事不适合女生做”这种词眼的时候又跳得老高说他们歧视女性。其实在我看来,自古以来歧视女性的从来不是男性,而是女性自己。而维护女权也不是要让女性站到男性头上,而是要让双方平等的站在同一水平上,这说起来很简单,但其实很难。


Persephone:这些披着女权旗号的价值观,绝大多数是女利。现在人们开始反思社会的性别分工,从日常生活中透视性别权力,这其实是挺学术的思路,但是多数人并没能力用学术的眼光分析问题。


我是女权主义者,但是看多了社交媒体上这些论调真心觉得厌烦,宣扬男朋友应该既买口红又做家务,怎么没人宣扬女生给男的买车又修家电呢?本质上还是刻板印象。再看看有些吐槽男友/老公的帖子,尤其tag是礼物、心意之类的,会发现很大一部分人并不想要自强,只是想要自私罢了。


原始力量驱动性别依赖


Waly:《理性的动物》中提到, 高mv(伴侣价值)对于男性的吸引力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高生殖潜力。 女性的生殖优势带来的问题是自己需要依靠男性的狩猎资源来抚养后代。而男生需要确定自己抚养的是自己的基因。有些女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在宣扬着女权表达诉求,一方面又让“原始力量”驱动在依赖男生。



雅正小郎君:“道德偏向于国家中的优势阶层”, 在父系社会里,女人的突围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毕竟“我们的观念大都是以某种方式生产出来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据惯例产生出来的。”希望我们在成为男人女人之前先成为自己。


江覆: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里,男女有别是维持社会安稳的要素,一切试图改变这种秩序的行为都经受着传统观念的遏制,想要真正实现男女平等还需要突破很多藩篱。所以屏幕上吆喝的大女主,不仅没有逃出“三从四德”的陷阱,反而有可能使社会加深对“女权”的误解,甚至谈及女权色变。


女性主义不是女权


江覆:现在仍有很多人都没有弄清什么是”女权”,女权所要求的社会不是男权社会的翻版,而是追求男女平等的“平权社会”。


离谱慢: 所谓“女权”实质上是跟“男权”相对的,都是不对的。真正的男女平等,是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保持自身人格独立,以理性的姿态对待不公。而不是像“泼妇骂街”一样,在社交网络与众声喧哗,这也会加深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男女本不是两个对立的阵营,我们可以友好平等相处,要争取“女性权利”而不是做“女权主义者”,把握好度,这还需要很多努力和漫长的时间。


Never:我们不应该强调地位或是身份占据上风,而是两者一样,互不小视。



张二蛋:我们可以在用男人女人的概念去认识一个人时,不如先把对方当做一个个体或者独立的人格去对待。


乌冬:焦点下的女权主义就是被资本家瞄准的舆论风口,但写手们拼命榨干女权主义标签的时候,其实宣扬的是女强主义,但大家忘记了女权主义的由来是争取女性有男性同等的权利,而不是碾压式上位,是平权主义,不是强权主义。


23:性别带来的特质各有所长,不是让谁成为谁,不是让女性去丛林打猎男性在家织围巾,而是尊重每一个人,让他们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你的人设,不是生理上的性别决定的,而是根据你是什么样的人决定的。



Yuki:波伏娃说,他者意识是一种依附意识,对于他来说,本质的现实就是那种动物性的生命,即另一种存在所给予的一种生存模式。在父权制的话语体系下,男人是人,而女人是雌性。 可悲的大概是当代有这样一批女性,将女权曲解为女利或是女强,深陷霸权话语体系无法自拔却浑然不知。


女权主义的本义并非寄希望于女性从第二性摇身一变为第一性,女权的本质是平权。而平等并不意味着平均,正视男女之间的生理差异以及物种对女性的极大奴役是平权的前提,自我价值的创造和实现并不依靠反击男性来实现。 如果不买口红就分手,口红最爱斩男色,享受倚靠性别角色的动物性获得的宠溺却同时叫嚣着要平等,这未免对男性来说也太不公平了。


警惕媒介“拟态环境”


山川: 媒介告诉我们的不一定是真正发生的。所谓“女权主义”,也与此有关,人被环境影响却不思考。 我们应该跨越浮躁喧嚣的媒体和世界,女权也好,别的也好,都要真真正正的思考而不是被媒介主宰。


猴儿:希望接受信息轰炸的大家可以提高媒介素养,不要被表层信息蒙蔽了双眼,有自己的辨别批判的能力。


白forever:每一次权利争斗,每一次话题狂潮,公众投来的只是善意的眼光而已。哪里有什么女子本弱,其实是自己蜷缩的心理状态。



一只凉的木兮:社会只有在承认两性确实是有差异但关系是平等的时候,女性才能不做那个被顶到风口浪尖上的提线木偶。但现在很可悲的就是,大部分女性都美滋滋的沉溺于这个提线木偶的角色,依附他人而不自知。


保济小丸子:男性宰制只是换了一种更隐蔽的方式实现符号暴力。对男性支配地位的共识和认同却不自知才是最可怕的。


赤木与森:女性自打被搬上银屏就一直是被动的,是被观看的。男性的目光一直凝视着她,无论是男主角,还是男性观众。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说:一个人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


正如Albee所言,女性形象没有一个标准定义,因为人是多种多样的,人对自我的定义也是发展和流动的。


世界审视人的标准多元而包容,希望有一天,女性拥有按自我意愿发展的空间,能理所当然地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