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必须关注的现代生存战役:七天无网络“荒岛”生活会让人变成怎样 | 黑镜实验
7×24h的无手机、无网络、无电子屏幕的生存挑战——“黑镜实验”,由腾讯新闻与时尚先生Esquire实验室联合发起直播,第一期实验者是著名编剧、策划人史航。作为一名“恨不得把手机植入身体”的重度网络依赖症患者。他在北京家中,与他的11只猫一同完成实验。今天,实验进入第6天,一切都变得愈发有意思了。
过时编剧?喏,在他29岁、也就是2000年的时候,参与编剧了一部有童年的人都看过的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
好吧,基本上凡人看到这几位就自动退散了吧。。。
2003年,周迅和李亚鹏主演的那版《射雕英雄传》上映,史航也是编剧之一:
从此,迅哥儿成为史航一辈子的舔屏女神。
不只是影视剧,史航也玩话剧编剧,而且是资深人士。1999年,史航就和孟京辉合写《我爱XXX》,当是轰动一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第一部反情节戏剧。
这部话剧最有名的台词是:
“我爱光,我爱,于是就有了光;我爱你,我爱,于是就有了你;我爱舞台,我爱,于是就有了舞台;我爱离开,我爱,所以就有了离开。”
2009年问世的音乐剧《空中花园谋杀案》是孟京辉话剧的又一个代表作,同样由史航和孟京辉共同创作:
过气网红?史航曾在微博与《小时代》粉丝“对骂”而一战成名。他引用钱钟书《围城》中“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痛批《小时代》,“《小时代》有一点是对的,导演把关把得好,全片没出现一个演技派,大家水准一般齐。”
自此,大家都开始意识到,史航是一位深藏不露的神级别骂战高手,“嘴毒得一针见血偏偏不带一点脏字”。
史航曾曰:有意义的毒舌、有情怀的毒舌、有尊严的毒舌,是智商,更是情商。
过格专家?从影视剧到戏剧创作,从西祠胡同到天涯社区,从书文写作到微博评论,史航总是耐心而热情的为人们推荐好的文艺作品。他自己这么说,“我是三流的创作者,二流的评论者,一流的传播者和推荐者。”
史航的家里,说好听点是个藏书馆,说直白点就是个堆书和猫的仓库。你们感受一下:
他就这样,和上万本书(目测)还有11只猫一起生活(没错,就是11只)。据说,史航每天都在和要突破人类承受极限的猫尿味儿做斗争。
史航这个人呢,是个“手机重度依赖者”。他有几万条微博,如果你们手欠翻到第一条,他引用的是德国人席勒的一句话:“当人游戏的时候,他完整;当人完整的时候,他游戏。”
史航从不允许自己有大块儿时间被虚度。如果出门,一定要带足够的书;如果开无聊的会,他还会带着那种特别特别小书,他管它叫开会宝。
而更可怕的是他对智能手机的依赖。他的微信占了手机内存15G,有几千个微信好友,家里有不下10个充电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他都会自己的一排充电宝充满电,就会感觉“很温暖”。有一次,史航的手机丢了,“感觉就是少了一个肾”。
就是这么一个野生、外放、渴望分享、社交与吐槽的男纸,你觉得,对他最残酷的惩罚是什么?
没错,就是没收他的手机,没收他的iPad,没收他的电脑,没收他家的网线,没收他的kindle。。。(我已经不忍心再说下去了)
这个“花式作死”的男子,最近就是“自虐”了。他自愿接受腾讯新闻与时尚先生联合发起的“黑镜实验”挑战,屏蔽包括手机在内的一切电子屏幕,脱离互联网,并把自己的生活在腾讯网上7×24小时直播给全世界看。
#视频:黑镜试验:断网生存体验,时长01:40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019zcrwlx&width=500&height=375&auto=0
“作男”是这么理解这件事儿的:
“这个很刺激,我不参加你们的实验,我个人在余生中都可能不会体验这样的七天。”
“上帝用7天创造了这个世界,我们用7天看看,这究竟是一场伟大的实验,还是一次伟大的诈骗。”
就这样,史航被送进了一个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没有电子屏幕的“荒岛”,陪伴着他的,只有无边无际的书,和11只猫。
1999年,当时一场“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轰动一时,游戏规则是给被测试者一个空房间+一台PC机+一卷卫生纸+一张光板床,以及1500元人民币和1500元电子货币,让他们生存三天。
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个测试很弱智,可是17年前,有位网龄为0的测试者,在测试时半夜被饿醒,想到上网订餐却死活不会发邮件,在失败了31次之后终于放弃。最后,在测试开始之后的22小时,这位测试者被节目组哀伤地送进了医疗室、测试失败。
今天史航的测试,和17年前截然相反。在7天的时间内,史航唯一被允许使用的电子设备是一部由Esquire实验室提供的老式黑白屏手机。一旦在试验期间接触到电子屏幕,实验即刻终止,宣布实验失败。
史航第一次拿到节目组给他的诺基亚老式手机的时候,表情是一个大写的懵逼。。。
史航甚至都不会用这个手机,一直在问编导“这个怎么开机、怎么打字”。。。编导也说,这个手机是节目组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从淘宝上淘到的。
在进入“黑镜”前,史航也被允许列出自己需要的“鲁滨逊清单”,挑选陪伴自己度过7天“黑镜荒岛”的物品。他列出的物品除了那部老式手机,还有:
一本字典
一本修心日历
一个香炉和一些香
一个笔记本
一本字帖和一支钢笔
若干信封和信纸
一个录音笔
一个带封条的箱子
嗯,听起来很禁欲的样纸。。。
不过,3月29日那天晚上,所有的电子设备封箱前1小时,史航变成了一个大写的“魔怔”:
疯狂地回微信
疯狂地刷微博
疯狂地手抄电话号码
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电子产品们被装进了带封条的箱子里,史航觉得real难过
“让他(电脑)再呼吸最后一口空气吧!”
“你们说这些小家伙在里面会不会互相说话啊,叛变什么的。”
不过,这时的史航,还是兴奋大于焦虑:“想从这个实验找到情同初恋的感觉”。史航觉得,暂时“告别手机”,就像暂时离开一个女人身边一样:
“终于找到了爱你的秘诀,永远作为第一次。”“我没想戒掉你,我可能背对你,有时候离开你,是想在重新见到你的时候(虽然也不知道是哪个女人),可能更爱你。”
黑镜实验在3月30日这天正式开始了。一大早,史航就发现自己的一本书被猫尿了一脸。。。斯大林的传记。。。所以尿就尿吧!
然后,过了一会儿,史航就开始介绍他家的藏书的“冰山一小角”。从他的嘴里讲出来,每一本书都是一段故事、一个人、一种记忆。
看起来很幼齿的《小矮人闯龙穴》,竟然就是《霍比特人》在大陆最早一版译本,现在已经绝版啦!
《屎捞人》这部漫画,史航老师说特别喜欢,嗯,看这个名字我们就已经爱上了!但其实“屎捞人”的故事是印度加尔各答希舒·巴曼儿童收容所的特里莎修女八十六岁生日那天写的童话故事。“屎捞人”里的“屎”就是指的那些“最穷的人”。
还有作者写给他的亲笔签名:
《死不认错集》,嗯,自己要好好修炼,千万别被男/.女票发现。其实是柏杨的随笔,共五十一篇,从两桩意外事件的发生而论侠义情操,以及与之相对的“势利眼主义”、“正路学”。
他还收集了不少签名本,每一本都想偷走:
比如这本,黑泽明的:
还有这本,三岛由纪夫签名:
史航老师家里还收藏着各种奇奇怪怪但有趣的东西。
可能很多90后不知道为何物的书袋片,有朱光潜、钱钟书、杨绛等老先生的:
一些有年代的老照片:
还有这个“毛姆亲笔信”,史航说他是二流作家里面的第一Orz...
看到这些藏书,围观直播的网友纷纷表示:求组团借书。。。
怪不得史航可以做到骂人不带脏字,因为有文化啊!朋友们都叫他“学富六车”。
#视频:史航家的藏书,时长19:35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z0019l63v2a&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不仅有知识,知道这个年头什么男人最招人爱吗?铲屎官啊!
史航家的11只猫绝对是抢镜之王,以至于节目组专门为猫开辟了一路直播信号。
史航第一次面对镜头介绍他的11只猫的时候,简直震惊了。随便发几张喵星人名片你们感受下:
平时,他们是这样光明正大抢镜的:
有很多时候,喵星人都会跑到各个书架上,用尿液宣布自己的主权领土,甚至是粗暴地抓破藏书,但是史航从来不生气,因为他说这个家是他和猫的共同财产。
翻到中学时候的日记时,史航把鼻子使劲凑上去用力地闻:嗯,还好不是猫尿味。。。
说到中学日记,这里我们要讲的是,史航应该是从很小时候就是个撩妹高手了!
失恋了,就是各种酸楚,连看到“她”的文具都会不可抑制地难过。好在,他很快就爱上了别的姑娘XDDD
有网友问史航女人和网络,哪个更难戒?他的回答是:
“我更难戒网络,女人更难戒我。”
而好消息是,史航还单身。直播第二天,史航早起一边读书一边感叹:
“我改不了自言自语,这七天结束之后谁还会听我说话呢?只剩我的11只猫了,可猫也有自己的生活,唉,圣人说,我该找个女朋友。”
但和平总是假象,史航这个“最怕冷场”的人,在经历了最初实验的兴奋之后,他似乎变得越来越焦躁。
因为门没关好,喵咪好像走失了一只,史航急得团团转,把所有工作人员都喊出来找猫:
出门打车,因为没有叫车软件,只能招手拦车。甚至是背着差不多100本书在街上走,你们感受一下:
看电影,前后左右都是手机,只能找个角落默默坐着:
出去录节目,差一点违规!
为了不接触电子屏幕,随身背了几个眼罩,在复杂“地形”就戴上,也是拼!
一个人默默吃饭,只能边吃边看书(真是不甘寂寞):
而到了这个时候,实验再也不是玩玩了。规则越来越收紧:
不能用老式手机和外界发除了行程必要之外的信息,不能对着镜头推荐书,甚至不能和摄像大哥聊天。不要发与行程无关的短信来回。
“每一步的限制更严,就像慢慢的潜水,不再是客串玩票了”,史航想要聊天、唱歌、聊初恋、脱口秀、DJ、彩蛋,这些都作废了。
对于一个分享控来说,这真的太难了:
“没有那么多对着镜头说话的时候,但有一次情不自禁,又想对着镜头分享,我是一个分享控。像一个花老想怒放,但有时候可以把自己当做花骨朵藏起来,这是常识。”
但无论如何,游戏就有规则,就必须尊重。一句话,史航真正被扔到一个“孤岛”上了,不再是“半岛”。
规则收紧之后,先是网友看不下去了,觉得太残忍了!史航只能“孤独”地做自己的事情,再也不能对着镜头“叨逼叨”了。。。那节目还有什么意思?
史航也非常痛苦,第四天早上起床后,一张“生无可恋脸”:
在家整理签名书,只能“闷头”自己看。。。(对于一个社交人格来说,宝宝心里实在苦)
一上午在家无聊至极,多次试图借镜头跟网友交流,害得摄像大哥360花式躲避。
到了这里,实验进入真正“煎熬”的时刻。“无趣”,似乎成为实验的真正一面。这个时候,如何对抗无趣,成为史航的选择。
史航在第三个晚上的树洞时间说:“门关得紧了,明天门关得更紧,我们看看会发生什么?”
#视频:Day3史航无意破戒违规,时长03:43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x0019xfe5o4&width=500&height=375&auto=0
史航极其认真地投入这个实验。在既定的规则框架内,史航还在坚持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操守”,先行一步带大家探索没有电子屏幕对于现代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你看过英剧《黑镜》,初看你可能会被片子的迷幻重口而刺激到。《黑镜》每一季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用“极端的黑色幽默讽刺和探讨了科技对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比如,《黑镜》(第一季)的第二集,讲述了未来世界的生活。衣着统一的人们只通过虚拟网络交流,依靠日复一日骑自行车赚取赖以为生的消费点数。
在这个“美丽新世界”里,形、声、色、味、触均可虚拟,人的感官全方位通过技术延伸,不用再接触现实,五感便能体验世界。世界就是一个App商城,人生便是一场虚拟游戏,玩游戏就能获得积分,消费积分就能购买营养食物和快感,循环往复。
然而,在这个看似“乌托邦”的镜像世界里,人生成为一场虚拟游戏,还有意义吗?
今天,“电子屏”已经植入了我们的生活,史航甚至说,如果技术能实现,他愿意把手机植入自己的身体。人类依赖网络与屏幕的程度之深,已超越了我们的想象。我们用屏幕看新闻、付钱、调情,可是,这种互联生活真的是好的吗?变化纷繁复杂,我们甚至来不及界定自己和它的关系。
在实验中,史航不断思考手机和网络带给了自己什么:
为什么我们不再记忆?
在黑镜实验的第三天,史航说,以前看到美好的东西,第一反应就是拍照发微博,如今没有了手机,只能回归“心灵照相”,以后在用文字描述。“这个时代有个特别很大的特点——收藏、右键保存,但收藏之后却不会打开。”
可以说,手机让我们更多地储存,却从不当下感受。储存让我们“慢慢变成博爱,泛爱,对谁都不在乎。”
手机让我们是更孤独了还是更有安全感了?
手机和我们几乎寸步不离,我们吃饭、出门、社交,一部手机都可以完成。我们从没有像今天这般依赖手机,没有手机,我们似乎变得“寸步难行”,甚至回归到婴儿状态。然而,给我们足够多安全感的手机和满格的充电宝,真的让我们变得更好了吗?
和朋友在一场餐桌上,却各自玩着手机;在电影院或剧场,却肆无忌惮地使用手机。史航说:“手机让我们超越我们本来的审美和教养,本能是自私的、泛滥的。”
没有手机,我们会变得更专注吗?
答案似乎是肯定的。史航说,黑镜试验依赖,他的时间变多了,看书时就是在看书,不会被碎片式打碎。而且在一个“黑洞”中,史航也更加专注。
毛姆曾经说过:
“在人生的旅途中,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
“黑镜实验”只是一个开始,现代症候远不止手机和电子屏幕成瘾,还有我们对社交网络形象管理的过度投入、对固化的人际交往圈难以抽身……
黑镜试验能帮助我们找到答案吗?史航现在经历的变化,在漫长的历史上可能只是沧海一粟,在技术史和社会学意义上也无法给出学术性的回答。
但大家都想看第一个人怎么跳下去。“跳下去不是为了摔死,是为了自由、会飞。”
进入黑镜试验后,史航“真心希望慢一点。希望停一停。至于说是不是想关在屋子里,还是出去,其实我还挺喜欢出去的,因为我觉得出去挺好,就是不能低头玩手机地出去,看看,真是春天了。现在看树上那么多花朵,就还挺高兴的。虽然我老和别人说,花只不过是植物的生殖器官,但看到这么五颜六色的生殖器官,还真是觉得人世间颇有大美。就是这样。”
柏燕谊 | 著名心理咨询师、畅销书作家
网络其实是我们能够消除稀释自己内心焦虑的一个手段而已,我们通过网络学习,比如查资料,那是排除自己的竞争压力。我们通过网络跟别人社交是排除自己的情感上相对比较孤独的一个焦虑,通过网络有很多的思想上注、意力上的关注,满足关注是我们内心不太敢去安静下来去面对自我,或者让自我的真正的焦虑感浮现而产生的一种手段。
如果说这个实验有价值的话,那我们能够通过它明白,当我们现实生活当中的价值点、情感、归属点、快乐点都足够充分,在现实层面中,我们的存在感足够充分的状态下,其实我们是可以戒除很多物质依赖的,比如就像史航,他在现实超级满足的状态下,网络也是可以消失的,所以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网络本身,而是网络背后隐藏的更深刻的那些情感和精神上的诉求。我想就是这个实验能够告诉我们的吧。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未来移动直播合作是常态?脸书与BBC为国内提供样板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全媒派年度文章 | 墨西哥记者 | 张小龙演讲 | 水军帮派 | 直播App | 台湾选举媒介策略 | 社交自恋症 | DIY360全景照片 | 打脸文 | 总编辑转型 | 数据新闻 | 事实核查工具 | 高科技音乐会 | 社交软件Peach | 犯罪纪实美剧 | 美联社移动直播 | 尼曼预测 | 无人机新闻报道 | 央视真人秀 |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