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目击者和社交媒体成核心信源时:媒体报道应坚守哪些准则 | 独家编译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事件发端于社交网络,舆情如沸,各种声音之中,也有对信源身份和真实性的疑问。对于媒体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桩突发案件,如何“正确”地使用社交信源,更是关系到报道实操的核心所在。
本文由腾讯旗下产品“全媒派”独家编译作者系Mădălina Ciobanu,原载于Journalism.co.uk。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授权合作请联系quanmeipai0321@qq.com
目前,该微博话题已积累14.3亿阅读量,188.4万讨论量,朋友圈更是被“刷爆”,社交媒体又一次成为大新闻的第一现场。
“和颐酒店女生遇袭”时间微博舆情传播图 图片来源于知微事件博物(ef.zhiweidata.com)
随着公民新闻的崛起,由目击者和知情者组建的公民记者团,成为不少新闻的首发信源。越来越多的新闻事件仅在社交媒体平台,就能完成“诞生、发酵、高潮、淡出”的完整生命周期。而反转新闻的频现,却让我们对这种UGC新闻模式越来越缺乏安全感。
事件发酵过程中,也有人对发帖者身份展开质疑,从而带来了对“社交信源”的重新思考。而在国外,发端于社交网络的“目击者媒体”(Eyewitness Media)也备受行业关注:专业媒体究竟该如何使用来自社交信源上的信息?
近日,在线新闻协会(The Online News Association)发布了一系列“社交媒体新闻伦理准则”,为新闻编辑室针对UGC和目击者媒体的信息处理工作提供了新的实践参考。目前,该准则已经获得BBC、CNN、《卫报》等国际主流媒体的支持。
据资深记者、新闻顾问Fergus Bel介绍Fergus ,“社交媒体新闻伦理准则”已经筹备了三年之久。“这部准则是在新技术和新闻业飞速巨变的背景下诞生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信源,这个情况三年前就已经出现了,而如今有愈演愈烈之势。”
Bell和伙伴Carvin同属一个团队,团队成员都是来自BBC、纽约时报、目击者媒体Hub等不同新闻机构的媒体人,他们为“探讨UGC内容传播的通用行为准则”而聚在一起。2015年9月,经过长期沟通讨论,团队制作的“社交媒体新闻伦理准则”诞生。
一开始,团队的讨论主要聚焦于UGC内容真实性的核实,但现在,他们希望能引导人们从多样的视角,关注社交媒体的信息生产过程。
比如,新闻机构应向受众公开内容真实性的核查方式;对于无私的内容贡献者,不一定要用金钱的形式回报,也可以在页面上刊出鼓励;此外,准则还对记者们的安全、心理感受给与更多关注。
以下是社交媒体新闻伦理十条准则:
1、制定统一的真实性核查标准,在信息正式发布之前,核实UGC内容的可靠性;
2、UGC信息的核实标准,要面向公众,透明公开;
3、关注内容贡献者的情绪和安全状况;
4、敏锐感知UGC内容发布、传播的潜在危险,不要让发布者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5、如有必要,考虑启动技术手段,确定匿名消息的来源;
6、通过与原创者的直接沟通,获取原创内容的使用权;
7、在内容如何被使用、如何进行平台分发等问题上,保持公开透明;
8、在物质、精神、荣誉等方面,给与内容原创者应得的回报和鼓励;
9、通过社交媒体网络和信源遗留的数字化痕迹,设法告知记者做好准备,应对与未知信源沟通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10、当记者遭遇干扰性内容时,对他们予以支持和协助。允许记者在需要自我保护时,无顾虑地发声求助。
对于准则的用意,Bell表示,制作团队希望“让新闻编辑室在状况发生之前,做好预先的提醒和沟通。”
“我们明白,在很多人看来,这些条条框框让人看着都烦。虽然准则并没有要求人们强制遵守,但我们希望,至少在工作时,他们能考虑下这些建议。”
“老实说,这确实不是一部立竿见影的的干货指南,它没法教你在具体工作中完美攻关。然而,作为一部行业道德准则,希望有些道理我们能早些明白”,Bell解释道。
UGC信源混杂,新闻真真假假,国外媒体其实也挺没安全感。
2015年末,谷歌新闻实验室联手Eyewitness Media Hub、Storyful、Dig Deeper等媒体,创建了一个虚假新闻核查网站First Draft News,网站主要从来源、时间、地点对新闻可靠性进行核实。而这些基本要素,恰恰是很多假消息竭力淡化的。
核查新闻真实性有捷径可循吗?
Journalism.co.uk网站主编Alastair Reid给出了答案——”新闻真实快速核实指南”。
指南将视频、图片真实性的核实分为五个步骤,并以信号灯的形式进行红、黄、绿色分级。如果你在社交网站找到一张要素“三无”的图片,消息的真实性自然大打折扣,显然,它得被归入红色区。
当然,如果经过五个步骤的核查,各指标都是绿灯,那不出意外的话,这消息是可以say yes的。
身处信息漩涡的中心,媒体除了要“快”,更重要的是“准”。新闻编辑室需恪守“社交媒体新闻伦理”准则,“剥洋葱”般挖掘事件真相,才是重大事件的“正确”报道姿势。
...
点击图片阅读我们的推荐
点击关键词查看对应内容:
全媒派年度文章 | 墨西哥记者 | 张小龙演讲 | 水军帮派 | 直播App | 台湾选举媒介策略 | 社交自恋症 | DIY360全景照片 | 打脸文 | 总编辑转型 | 数据新闻 | 事实核查工具 | 高科技音乐会 | 社交软件Peach | 犯罪纪实美剧 | 美联社移动直播 | 尼曼预测 | 无人机新闻报道 | 央视真人秀 |
点击阅读原文或点击头像查看历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