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永刚原创】追忆四皓古风,学说甪里故事

2016-11-09 周永刚 丹凤论坛

追忆四皓古风,学说甪里故事


作者|周永刚

原创作品


序言

“皓天嗟嗟,深谷逶迤。树木莫莫,高山崔嵬。岩居穴处,以为帷茵。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往矣,吾当安归?”

《采芝操》秦.四皓


我出生在巍巍的商山脚下,从小就听过这首采芝操,虽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对里面的山、芝再熟悉不过了,感觉那种放野山林,岩居而栖的生活是那么的美好,令人向往。作为甪里先生后人,比外人多了份自豪感,四皓的故事自然就熟悉与耳了,四皓高风亮节,知难而隐,知国安危,策杖而立,功成名就,置身而退,对先祖除了敬仰,更多的是缅怀。



(一)避秦


先祖甪里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京师号曰霸上先生,籍贯河内轵人,秦会稽洞庭山甪里村,因以为号。今苏州府西三十里即其地。甪里先生在洞庭山学业有成,拜为秦时博士,在朝时先祖与同僚的博士东园公唐秉(河南商丘)、夏黄公崔广(浙江宁波)、绮里季吴实(湖北通城)义气相交,结下了不解之谊。秦人历代务农讲武,任用贤能的知识分子奠定了霸业。


嬴政横扫六国,统一天下,号称秦始皇。大秦帝国天下一统,人心初定,百废待兴,围绕着以何种思想治理天下,朝堂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法家代表李斯郡县制和儒家代表淳于越分封制,孰优孰劣,成为争论的焦点。最终秦始皇在李四的建议下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个郡县。可怜的淳于越先生认为郡县制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向秦始皇举例商周朝之所以享国近千年,就是因为采用分封制,多少次内扰外侵,都是藩王发兵援朝,才保国家无恙,效法古制方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国策。


淳于越先生希望秦始皇能实行古制,分封子弟,建立强藩以捍卫京师,本意忠君爱国,却遭到秦始皇的极度反感。李斯察言观色,见秦始皇愠怒,便火上浇油,侧耳秦始皇,老儒迂腐,墨守陈规,商周时代早已成为历史,制度要因时制宜,不应拘泥古法,的制度,这于国于家都是不利的;他们以古非今,菲薄政府法令,胡乱的诽谤朝政,蛊惑人心,应建全法制,统一思想,禁止异类学说妖言惑众,应当先毁书籍,如有追随者杀无赦,大秦帝国必将太平盛世,源远流长,大王你也必成千古一帝。秦始皇听完龙颜大悦,准奏。


漆黑的咸阳城上空布满了阴霾,一场血风腥雨就要来临,历史上的巨大浩劫“焚书坑儒”即将上演。


退朝后,先祖甪里先生马上和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商议,大秦法家盛行,我们是该鸟尽弓藏,激流勇退了,要不然性命难保,都城西、北、南,三方乃荒野不毛之地,只有东南沿商於古道的秦岭腹地好藏匿。另哥仨随声附和,达成一致。于是趁着茫茫夜色,携带行李家人,悄然潜出都城咸阳。只留下了哥四个已嫁人妇的女儿在都城,等日后按顿稳定,再做打算。


(二)初隐


第二天,当太阳升起的时候,早已过了蓝田,四老潜行的队伍已看到了莽莽秦岭,看到依稀的人家,田园风光无限美好,后面未见兵家来,追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远离都市的喧嚣和尔虞我诈,尽情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聆听着鸟语花香,真是心旷神怡。        


过了灞河路过坡底村,上七盘岭,绕芦山北侧,经六郎关、大坡垴过蓝关桥,溯蓝桥水而上至新店子,经牧户关翻越秦岭,便到了商地,暂居当今商州杨斜镇的秦王山水花峰。沿途高山纵横,谷底幽深,山路崎岖,草深林密,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时经半月有余,可谓真不容易。


而此时京师“焚书坑儒”已经上演,朝廷命令史官除保留秦国的历史外,其余的历史书籍全部烧毁,博士官除外,有谁胆敢擅藏《诗经》和《尚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言论思想的全都治罪,并焚烧所藏书籍。大秦以前的历史和文化,让这一把火烧成了灰烬,随着袅袅青烟化为乌有,给后世留下了一片空白,也给炎皇子孙留下了遗憾。


秦始皇觉得李斯的此计甚妙,便在全国范围内网罗诸子百家的书籍,除保留一定的农耕、占卜类书籍外,其余全都付之一炬。焚书一事出于秦始皇扬法抑儒的意图,对中国文明的损伤甚巨,李斯应为此历史浩劫背负千古罪名。

焚书后,秦始皇仍然觉得对那些迂腐的儒生太过宽容,越寻思李斯的话越觉得至为有理,如果不加以反抗,以淳于越为首的儒生集团还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乱子来。于是秦始皇决定先下手为强,将四百多名儒生一同坑杀与骊山西侧的洪坑,众儒生的鲜血染红了灞河水,风在河边呜咽着,太阳是那么的刺眼。幸而哥四个归隐的及时,要不然也难逃被坑的下场。


一场朝堂上的儒法之争,最终以血的代价落下了帷幕,朝权之争无不建立在杀戮之上,又有多少人能够参透其中的意义,悲哀啊!

数月后四老听到“焚书坑儒”后,久久的陷入了悲哀与沉思之中。当时四皓正值壮年,和淳于越先生一样,身为秦朝的博士官,也有一腔治国平天下的热血,但被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政冷却了。他们异常绝望,原来秦始皇是心目中的一代枭雄,也因此举模糊成为偏执、荒谬、残暴的独夫民贼。他们见证了大秦王朝的雄起,而灭亡这一天恐怕也不远了。由于秦始皇注重刑法,轻视知识分子,使老百姓寒心透顶。


且说四老居住水花峰距古道相近,商於古道又是官道,恐怕坑儒殃及性命,便不再住了。周围打听到距水花峰不远,北边洛南有一处文显山,地势偏僻,环境幽静,又偏离古道,于是收拾行囊,携带家眷,东行沿板桥北而上来到了当今的洛南文显山正式落脚。


“文显山,坐落于洛南县高耀乡西南,主脊海拔1709米。山上林木成荫。每晓岚气上腾,形如城垛、阁楼,旌旗飞扬,万马驰骋,日升方晴,故亦称‘云架山’。《范志》载:‘横峙天表,为县东屏障’。‘文显翠屏’为‘洛南八景’之一。”四老在这里从离开咸阳安静地住10年有余,当哥四个庆幸躲过一劫的时分,大秦帝国也来到了灭亡的边缘,秦始皇死后,国家的局势一发而不可收拾。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给秦王朝以毁灭性的打击。失败后,六国旧贵族也纷纷造反。秦朝瓦解之势在所难免,斗争的焦点也由灭秦演化成楚汉相争。项羽独勇多仁,有一范增而不能武;刘邦依托萧何、张良和韩信三杰,占据有利情势。六年的楚汉之争,最终结局已项羽在垓下乌江边自刎而结束,一代枭雄西楚霸王,给后世只留下了一首霸王别姬凄婉的离歌。刘邦很快结束分裂权力,建立了大一统的大汉王朝。

转眼间,四老已到了古稀之年,大汉初定,老百姓也过上了安稳的日子,没有了战乱,安居乐业,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夏黄公的后辈张良正据大汉的庙堂之上,不时地与四老书信往来,传寄着时局的信息。四老虽不在庙堂,但对于时事的发展却了然于心。经过云游,他们发现了丹凤的商山是一出好的去处。


商山,位于丹凤县城西南9公里处,中山地貌,山势雍容,峰姿雄壮,海拔860米,山上植物苍翠,森林茂密,峰峦争奇,群岭俊秀,商山远眺形如“商”字而闻名,“商山雪摖”为商州八景之一。

传说仓颉在洛河北阳虚山造字时曾来到过丹水之边,商山之处,眼望山势形状,心思手画造出“商”字,自此“商山”名扬天下,商洛文化皆因“商”字繁衍而生。商山怀抱商镇,又处于商於古道南侧,交通便利,地平开阔,犹似一小盆地,丹江贯穿商镇东西,周围乡村布洛,阡陌相通,鸡犬相闻,好一个世外桃源。四老对商山胜地无不欣然而动,守一岁夕阳,择一城终老,人生幸甚,此生无憾矣!又经过一次迁徙,从此四老就长期扎根商山了。他们岩栖而居,采食商芝,过着清贫隐逸的生活。


再说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人心初定,也想招集文人雅士以装饰庙堂,听说秦朝遗老四皓名气甚大,而且尚在人间,曾花费数年工夫寻觅,终不见行迹,只好一声叹息作罢。

四皓也曾复萌出仕的念头,但据张良来信中说刘邦粗蛮之人,轻士善骂,动辄以戏侮知识分子为乐,因此打消念头,继续在商山之中饮酒下棋,决心向伯夷叔齐学习,不食汉粟,不做汉臣。

而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应该高兴但最终伤心的事。四皓先生因为逃避“焚书坑儒”之灾,辗转流离隐居,一晃10多年过去了,现在国家太平了,四老也安居商山了,当初留在咸阳四老的女儿,思父情切,便相约同去商山探父。可惜当年崎岖山路,荒无人烟,何况她们都从未出过家门,根本不识路径。当来到距商山不远的小山岭时,干粮早尽,头昏眼花,方向莫辩,但听说商山就要到了,马上就能见到日夜思念的父亲,她们又振作精神,跋涉于岩陡林深,布满荆棘的山道。脚磨破了,衣裙扯了,转来转去,仍在岭山转圈,怎么也转不出去,加上天气寒冷,风雪交加,四女再难支持下去,终于倒在岭上死去。但四老闻讯赶去,四女早已尸体僵硬,魂归商山,只有脸上露出了一丝满足的笑容。四老亲手埋葬了女儿,落下一滴黯然伤神的泪。善良的乡亲为纪念千里寻父,孝感天地,摩顶放踵的四女,将那座山岭称为“转摩岭”,并特在此修庙立碑“摩女庙”,称她们为“摩女”每逢春节都要演出摩女舞,演出时四位古装少女,一手执灯,一手舞水袖,穿插起舞,宛如挣扎于盘旋山道,仪态婀娜,歌声悠扬,舞姿翩翩,情意绵绵的,以表示对四皓先生四位女儿的追思。


(三)出山


转眼又过了四、五载,阳春三月,桃红柳绿,四皓还倘佯在暖暖春风里的时候,突然收到张良修书一封,一批名贵的宝物以及太子本人的亲笔信。张良信上说大汉王朝的太子刘盈先生正堕入一场夺嫡阴谋(且另行书函将其中原委交代清楚),以恳切的婉约四皓下山助太子 一臂之力,并且四皓出山的埋伏已打好,出山时机已成熟。张良以晚辈自居,态度谦恭有礼,言辞和顺温文,又兼有其师黄石公与四皓的深沉交情,四皓难以推托。太子在信中也开诚布公,以天下人的利益相邀四皓出山平息风波。

其实太子刘盈夺嫡之事,无非就是刘邦的两个女人以儿子为赌注的争权博弈。而双方的底牌如下:吕后年老色衰,有朝臣效忠的吕氏集团做后盾;而戚夫人年轻貌美,最受刘邦宠幸;易储也和刘邦对两个儿子的迥然有异的态度有着极大的关联。太子刘盈敦厚仁慈,木讷寡言,弱势没有主见,不受刘邦所喜欢;而高祖却非常喜欢刘如意,认为刘如意大有乃父之风,要不然也不会取名叫“如意”,“如意”者,称心如意也。

古制储君太子位非长不立,刘盈既是皇后所生,又是刘邦先生的长子,按理说,储君的位子应该非常牢靠,但谁知戚夫人想要利用本人得宠的优势条件改变理想,欲图将太子刘盈赶下台,使亲生子刘如意当上储君。

戚夫人有想法亦属正常。古代后宫的妃嫔母以子贵,若是自己的儿子当上皇帝,本人也就稳坐皇太后,那是何等的至高无上。而对于戚夫人来讲,一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二没能像吕后那样笼络住谋臣,单单依托刘邦的宠幸,一旦刘邦驾崩,余下的日子就不好过了。但要是刘如意做了储君就不一样了,荣宠依然,也可以避免因刘邦的死而带来的丢失和被遗弃的感觉发生。另外使戚夫人下定决心夺嫡的,是刘邦对两个儿子的迥然有异的态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催使着戚夫人夺嫡必胜的信心。

于是戚夫人对刘邦使尽浑身媚功,枕边风长吹,尤其哭诉如果皇帝不在了,他们娘俩肯定要受吕后的欺负,无法生存。刘邦想想吕后的为人辛辣手狠,觉得戚夫人说得有道理,以吕后的心性,什么事情她做不出来?因此刘邦便动了易储的心思。

上朝之时,刘邦提出易储之事,话未毕,就遭到以老臣叔孙通和御史大夫周昌为首的绝大多数大臣坚决反对,群臣情绪激昂,义正辞严的要求刘邦杜绝这种危害国家的行为,并宣布不接受任何改立太子的诏命。刘邦惹不过众大臣,只得不再言语,对改立太子一事的暂时搁置,闷闷不乐下朝而去。

正因为刘邦对改立太子一事的搁置,给了吕后以及太子刘盈反击的机会和时间。吕后是个狠角色,令刘邦畏惧的,不但城府深,而且擅长耍手腕,多少开国功臣都栽在她的手里,小小戚夫人岂会是她的对手?

易储野堂公开化后,吕后立马找来亲兄弟建成侯吕泽磋商对策,经过商议最后决定劫持张良,逼着他给出主意,如不从之,则杀之。

张良一看,今天不出主意恐怕性命难保,沉思良久才言道,目前以我之力劝谏不管用,这样吧,我向你们另荐高人,高人一到,大事必成。想当初皇帝初登大宝的时分,自以为全天下的人都会给他拍马屁,可是偏偏有四个老头不买账,他们对皇帝那种流里流气的性情和态度甚为厌恶。皇帝也曾找过他们数载,但却从未找到,由于他们宁愿躲进深山,也不愿出来为皇帝效力。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四皓在皇帝心目中是无比敬仰的。如果太子阁下能请他们出山到东宫作宾客,随太子阁下出入皇宫,皇帝看见后一定会刮目相看的。

于是才有了张良先行修书以及太子亲笔信的前言。对于张良的良苦用心和太子的坦诚相邀,四皓一寻思也有道理,假使太子被废,戚夫人的阴谋得逞,朝野荡动,不但众臣绝望至极,怨声载道,恐怕别有居心的谋乱分子也会浑水摸鱼,刚平定的天下就会重新堕入浩劫。为天下苍生,四皓决定出山相助。随着商於古道上的一架马车,驰烟而去,四皓便离开了商山。

在奔往都城长安的路上,老哥四个争论不休。这场关于质疑和反省的争论是由东园公先生发起的。

东园公先生言道,这次我们出山乃是情非得已。先是张良致书约请,后太子亲身下书,态度谦卑,不为皇室家事,也不谈本人岌岌可危的处境,只是为了天下百姓苍生能安稳过日子,无论从忠国还是道义,我们都责无旁贷。

先祖角里先生却一脸惊诧,连连叹息道,兄长之言不敢苟同,我们四人既已放野山林,就不要再过问庙堂之事,朝廷人心叵测,斗争残酷,我们此次出山有违初衷,是福是祸,不得而知。况且刘邦搜寻我等多年,我们东躲西藏,坚辞不就,如今反而辅佐太子,传出去岂不被世人耻笑?

绮里季和夏黄公也随声附和,角里兄长所言极是。东园公面对兄弟的质疑有道,张良来前时来信,提及刘邦侄儿吴王刘濞,此人心怀鬼胎,轻佻阴险,如若朝廷动荡,此人毕生祸端,那时天下苍生就必将遭殃。而当今太子敦厚仁慈,绝不能废,如果废掉,国之不幸亦民之不幸!

夏黄公擅长天文星象,奇门遁甲,他忽然言道,我前时夜观天象,见东南方群星晦暗不明,推算三十年后必有一场兵祸,而其方位正是吴国属地,看来吴王刘濞谋反祸不可避免。

角里先生如释重负,不由得紧张起来,看来,我们必须马上赶到长安,制止夺储事件。假若刘邦逆天而行,废长立幼,势必遭人诽谤,吴王刘濞也就会趁势作乱,天下大乱,最后遭殃的还不是老百姓。

四人就此达成共识,当下也觉任重道远,情绪高涨。同时又议就,协助太子坐实储位,便立即重返商山,仍然过闲云野鹤的日子。哥四个解决了心里疑虑,一路上有说有笑,没多少功夫就来到都城长安。

太子刘盈听说商山四皓已来至长安,心中欣喜若狂,藏在心里的雾霾即可烟消云散。吕后闻讯,也亲身出来迎接,将四皓安置在兄弟吕泽府上,好生款待。

四皓抵达长安两月有余,淮南王英布被刘邦逼反。前不久,刘邦为了集权,设计先后屠灭了开国元勋彭越和韩信。尤其刘邦把彭越剁成肉酱,分送给各地的诸侯王,以此惩戒他们审时度势,安分守底,否则成为下一个肉酱。英布极度恐惧,先下手为强,起兵谋反。

处心积虑的戚夫人一看计上眉梢,便鼓动刘邦令太子领兵平叛。英布乃是和彭越、韩信齐名的开国元勋,战功卓著,让太子领兵讨伐,无异于羊入虎口,有去无归,刘邦竟然含笑应允。

四皓得知情况后,立即叫来吕后摆明太子出兵讨伐其中利害关系。

四皓告诉吕后,太子平叛,若大胜而归,于国是为臣本分,于己而太子已位极人臣,还能怎样?若败,刚好皇帝以此为借口,废长立幼。

更何况英布何许人也?当年跟随皇帝出生入死,打下半壁江山的猛将,再说太子年幼岂能驱使得动手下的那些将军,所以这仗不打即可见分晓。吕后你现在务必设法劝阻圣上,不要让太子率军出征,目前没有过错就是最大的胜利。

吕后听完四皓的点悟,如梦初醒,急忙躬身叩谢。然后赶到刘邦寝宫,泪眼翻滚凄惨道,英布威猛斗狠,作战经验丰富,你让毫无经验刘盈率兵征伐,底下的将军怎样会听命于他?这样岂不让英布耻笑我朝中无人,还不一路而来,直杀长安。圣上若是御驾亲征,将军们才会士气高涨,奋力杀敌。早说就凭圣上龙威,也吓破英布的七分贼胆,讨贼必胜。

吕后说的有据有理,更夸得刘邦心花怒放,心里虽宠戚夫人,但并不敢以大汉江山社稷做赌注,笑然应允吕后,御驾亲征,平叛英布。

英布造反师出无名,不得人心,和刘邦正式对垒后,一路溃败,最终被熟人诱骗到番阳的百姓民宅里杀死。刘邦凯旋而归时路过故乡,做出了人生最得意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大获全胜回到长安城,全城张灯结彩,老百姓欢呼而拥,其呼吾皇威猛,吾皇万岁万万岁,刘邦看着不由的心花怒放,在皇宫大设庆功宴,好一场不醉不归的气氛,醉眼朦胧间,看到太子身后有四个老头,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一个个仙风道骨,不免精神矍铄 不免猎奇问道,你们是何许人也?从何而来?


四皓不慌不忙的答道,我们从商山来,我们兄弟四人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乃是前朝博士。

刘邦听后大吃一惊,眼前站立的竟是大名鼎鼎的商山四皓,不由心生崇敬,忙命人看座,就又问,朕以前找过你们好多年,你们始终躲得不见踪影,如今却跟随太子,这是为何?

四皓笑曰言道,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你轻文士,老朽们不愿受你辱骂,只好躲起来,当今太子仁慈孝顺,谦恭下士,老朽们投奔太子,愿为宾客。说完离去…

刘邦望着四皓离去的背影,心有所思。

不久,刘邦因旧疾恶化病倒,卧床不起。戚夫人感到计划失败,看着皇帝一病不起,一切梦想都将化为泡影,想到以后的日子,禁不住黯然伤神,梨花满面。刘邦明白爱妃的心思,知道如果没有他的日子,戚夫人母子处境堪忧。最后把心一横,决定明天为戚夫人母子做最后一搏。

可惜刘邦想的太简单了,经过平叛英布的这段时间,太子刘盈的护法团队更加强大,既有商山四皓坐镇,还有吕氏集团的强大阵容,更有朝臣的大力支持。这张底牌可以说是滴水不漏了。

翌日早朝,刘邦话题刚转到改立太子,就得到群臣以叔孙通和张良为代表的集体一致口径,全票否决,陈述理由充分,大义凛然,容不得刘邦有半句辩解,不由得心中一哀,难道是天意吗?刘邦深知不敢拿江山社稷做儿戏,要是执意废储,就是冒天下之大不违。商山四皓的出现,使得刘邦先生愈加置信太子羽翼已丰,已成不可撼动之势,假使不顾民心肆意改立,最终受害至深的还是大汉王朝的它的子民。

刘盈太子的储君之位终于尘埃落定,只等他日高祖驭天而荣登龙位。

退朝后,刘邦精神恍惚,病情加重。至此,戚夫人的如意算盘全都落空,看着刘邦,戚夫人泪如雨下,刘邦先生不知如何安慰,强颜欢笑道,你为我跳舞,我为你唱楚歌吧言罢唱道:鸿皓高飞,一举千里;羽翼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刘邦的歌声慷慨悲凉,大概是想到他死后,心爱的女人和儿子处境堪忧而无能为力,心中不胜悲苦。戚夫人也边舞蹈边流泪,想到以后的日子的凄凉凄苦,终于泣不成声。


(四)大隐


看着刘盈的太子位已经坐稳,四皓便向太子告辞,吕后刘盈相许高官和重赏,极力挽留,都被四皓一 一直言相拒。告别时只言道:善待天下苍生。说完便趁着夜色,奔商山而去。

四皓尚谦让,行中庸,薄名利,鄙财富,能进能退,能官能民,退不言功,功不受赏。最中肯的评价还是宋人王禹偁在《四皓庙碑》中写道: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刘,只存也;应孝惠王之聘,知进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具备,而正在其中矣。先生危则助之,安则去之,其来也,致公于万民;其往也,无私乎一身。此所谓进退存亡不失其正身者,千古四贤而已!

四皓回到商山,仍然过着结茅山林,饮酒下棋的隐居生活。

转眼间四皓都到了耄耋之年,而东园公、、绮里季和夏黄公的子嗣均都考取了功名,到朝廷为官了,只有先祖角里先生,育有两子,留在商山遵照先祖家训耕读传家,是,自食其力,侍奉于四老前后。



(五)商山四皓


不久,东园公、、绮里季和夏黄公三人相继驾鹤西去,先祖角里先生亲自选址,召集人手,将三老葬于商山遥对的北岸商镇,手植松柏,以示三老永远看着商山,看着他们一起生活的地方,勿忘曾经日子当中的点点滴滴,欢声笑语,松柏寓意他们的浩然正气,高风亮节,友谊长存。此时刘盈已坐登龙位,闻听四皓三老仙逝的噩耗,立即令三千御林军每人自长安携十斤皇土为三老墓地培土,并建庙修祠,以表彰四皓避秦安汉之功,也为方便后人敬仰前去悼念。并下诏立碑:凡朝廷中人,过四皓墓者,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进去敬香祭拜。


 “四皓墓”,位于丹凤县城西7.5公里商镇西端,隔丹江于商山相望。“四皓墓”主冢3座,现高5米,直径7米,另有陪冢2座,辽阔墓区,高槐深竹,松乡干宵,身入肃寂幽古的氛围,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古柏环绕,墓前有一大碑,上刻“商山四皓”四字,相传千余年间,凡经此地者,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向墓肃然致礼。“四皓古陵冲北斗”为旧时商州八景之一。四皓祠,原为汉惠帝刘盈所立,与四皓墓隔丹江遥遥相对,嫌疑废毁。现祠内有房18间,为清代建筑。“四皓墓”几千年来,墨人骚客,达官显宦,大凡涉足商州者,无不来这里拜谒、凭吊。三国曹植、唐代李白、柳宗元、杜牧、白居易、元神,宋代王禹偁,明代李梦阳,清代郑板桥…….凭吊时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尤以曹植的《商山四皓赞》为誉,因为曹植诗中赞誉商山四老为“四皓”,从此后世正式称谓四老“商山四皓”。


“嗟尔四皓,避秦隐形。刘项之争,养志弗营。不应朝聘,保节全贞。应命太子,汉嗣以宁。                 《商山四皓赞》  汉  . 曹植


自此商山因为“商山四皓”而声名远播,成为天下第一隐山。世人皆争相前往游览和凭吊。


(六)终谜


先祖角里先生料理完三兄弟的后事,心情极度伤悲,日夜想念三老,由不得老泪纵横,难以自已。过了数日,叫来长子洁和次子浩,告诉哥俩,我不能在呆在这里了,睹物思人,实难自控,我打算去云游,到时随天而葬,你们不要管我了,记住家训世代耕读传家,自食其力,不得在朝为官为兵,切记,切记;再者你哥俩可以搬到四皓墓旁居住,替我为你三位叔伯看护好墓园,不得有失,你们死后可以在四皓墓前陪葬。洁、浩哥俩孝顺,知道父意已决,只得帮父亲打点好行李,挥泪送别,看着父亲向东而去。

   话说先祖角里先生简餐露宿,三四日便走到了商南,在商南县城北边发现有一座名叫“双尖”的山峰,看山林地貌,爱不胜收,便决定在此终老,停留下来。


“双尖峰”,又名“双峰”山,距离商南县城北约20公里,海拔1621米。从东西方向远眺,形如二支直刺云霄的笋尖。南北仰目,犹如母亲丰满充盈的双乳,故而得名“双尖”,俩峰间距2.5公里,是商南第二高峰、八大奇景之一。后人因“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曾隐居于此,故又名“甪峰”。


先祖角里先生在商南“双尖峰”呆了多少年?卒于何年?有葬于“双尖”峰何处?现已无从考究,而“商山四皓”的故事却已永载史册,千古流芳,而那首《采芝操》早已传唱在在商洛山的每一个角落,经久不衰。

                                                       2016.11.5完稿


作者简介:周永刚,70后,陕西丹凤商山人,四皓甪里先生后人,工程师,闲余爱好写作。微信号:yongang1976



相关阅读

【周永刚原创】菜园小记

【周永刚原创】雪儿

【周龙天原创】那一年去西安求学

【李木南原创】风入松

【李洁原创】我幼年成长地—武关彭家沟

【陈年喜原创】扶杖的父亲

【张彩虹原创】计划生育那些事

【刘力原创】秋日听雨

【彭书青原创】秋雨

【杨萍原创】漫步

【贾建霞原创】菖蒲

【杨萍原创】漫步

【陈典锋原创】绵  雨|笼中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