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届上海电影节真心强
上周日图书抽奖中奖者:xiaona
“史上最强”这个词,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宣发稿里用过好几次,特别是在近几年。平心而论,回看早期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片单,你倒会经常产生一种“哇,原来还有这个啊”的感叹,用在1995年也就是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身上,非常合适。
1995年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是瑞士电影《打破沉默》,据现有资料推断,这部影片应该是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做的全球首映。由于1993年举办的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影片得主《无言的山丘》已于1992年底上映,因此《打破沉默》创下了一部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做全球首映的作品获得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的纪录。比较一下近几年来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是否为全球首映就可以知道这在过去与现在而言都很了不起。
展映单元里可算是名导荟萃,娄烨的《危情少女》、管虎的《头发乱了》、胡雪杨的《牵牛花》、黄建新的《背靠背脸对脸》、陈逸飞的《人约黄昏》、高志森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谢飞的《黑骏马》、张建亚的《王先生之欲火焚身》、夏钢的《无人喝彩》、宁瀛的《民警故事》、何平的《炮打双灯》、许鞍华的《女人四十》、邱金海的《薄面佬》等等,都是华语片当时的佼佼者。
西片里的伍迪艾伦的《子弹横飞百老汇》、罗伯特奥特曼的《云裳风暴》、梅尔吉布森的《勇敢的心》、朗霍华德的《阿波罗十三》、王颖的《烟》、约翰赛尔斯的《天涯海角》、扎努西的《寂静太阳年》、萨博的《摩菲斯特》、雅克德米的《天使湾》、特吕弗的《穿黑衣的新娘》等等,也都各有看点,相信现在的影迷也会为之心动(想想吧,都是35毫米胶片放映)。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第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牛的片子。
众所周知,一个电影节不仅要展示过去和现在,更要指向未来,才能体现它的价值。而在这一届电影节里有三部影片,它们分别来自欧洲、亚洲、美洲,但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相似的、大胆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九十年代最重要的电影潮流,并对下一个世纪的电影创作影响深远,它们就是:曼彻夫斯基的《暴雨将至》、王家卫的《重庆森林》、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
有意思的是,你现在还可以从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会刊上找到《暴雨将至》的展映信息,但你找不到《重庆森林》和《低俗小说》,只有在笔者制作的历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影片大全的豆列上找得到它们。主要原因是当年的会刊截稿时,有些影片还没确定拷贝,因此无法在场刊上体现,但实际放映过,只有通过亲历者记忆才能复原。
《重庆森林》,笔者是在虹口区胜利电影院看的,那天的安排非常紧凑,一早八点多要跑去与胜利电影院一街之隔的国际电影院看《混在北京》,然后转场到胜利电影院看《重庆森林》。35毫米胶片、粤语对白,颜色特别特别正,至今还记忆犹新,日后看标准公司的蓝光,颜色虽然经过校正,但根本无法与大银幕比肩。
《低俗小说》,笔者是在徐汇区衡山电影院看的,倒数第二排还是倒数第一排最左侧的座位。此前已经看过此片录像带,因此这场主要看大银幕效果和观众反应,看到片尾蒂姆·罗斯又出现的时候,整个影院都沸腾了,大家不停地讨论他怎么又出现了?散场时一个中年男子回应同伴说:我知道了,拷贝放错。
由于时间问题,因此没有去看《暴雨将至》,有一个会计师去看了《暴雨将至》的大银幕,出于对影片的喜爱,把影片的英文原名Before The Rain用于自己未来上网的网名,他就是:btr。
没有看成《暴雨将至》的遗憾,将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得到补偿。官方已经宣布,导演曼彻夫斯基担任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他的《暴雨将至》等多部作品将与观众见面。希望btr能够与曼彻夫斯基导演有机会合影留念,续上这22年的前缘。
更多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延展阅读:
上海·电影·放映·影迷·交流
电影山海经|电影迷小小的家
微信ID:Cinematographe
长按二维码关注电影山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