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们把一盘“番茄炒鸡蛋”的三观炒煳了

2017-11-03 新京报传媒研究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沸腾

(id:xjb-feiteng)


这则广告的结构就是,一个巨婴越洋向妈妈撒娇,然后,还感动于妈妈的爱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l0566670rlx&width=500&height=375&auto=0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盘番茄炒蛋》视频。



有一个洁厕灵的广告是这样的:一名家庭主妇伏在马桶边上,然后深呼吸一口气,马桶散发出可见的橘子香气,伴随着主妇的惊叹,“真香啊!”

 

有一个防盗手机的广告是这样的:用户说,“小偷偷了我的手机,根本没有办法开机,最后只好乖乖地给我送回来……”

 

在今天的朋友圈,这类广告又有了新的变种:一个男生在去美国留学的第8天下午4点,打算做一盘番茄炒蛋,招待他的外国朋友。然而,他既不会切番茄也不会打蛋,更不知道到底该先放番茄还是先放蛋。最后选择发微信给大洋彼岸的妈妈,问番茄炒蛋怎么做。

 

▲ 图片来自广告视频截图。


妈妈发了个指导语音,男生说听不清,最后居然发了个完整过程的视频,就这样男主成功做出了中华传统美食之番茄炒蛋。广告的最后,一句“中国和美国时差是几个小时”让男主忽然惊醒,原来刚才妈妈是在凌晨4点起床给他示范了番茄炒蛋。

 

留学八天居然不知道时差。

 

会发微信给妈妈,却不会用搜一搜。

 

还有,真没看出来这和信用卡有啥关系。

 

问题是,居然很多人被感动地稀里哗啦!

 

这个广告片宣扬的好像是温情,仔细看,里边其实是各种三观不正。

首先,这一盘番茄炒鸡蛋的温情,其实是建立在家庭教育失败的基础上。

 

一个此前已经经历了学英语、选学校、办签证、出国门现在都已经在国外独立生活的学生,连炒个番茄鸡蛋,都不会炒,都要靠深夜连线求助父母,都不知道自己在网上搜一下做法。


▲“西红柿炒鸡蛋”的做法。百度截图

 

我只想问,该有多么差劲的家庭才会教育出这样低能的儿子?

 

再退一步,优渥的家庭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或许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会炒番茄鸡蛋这算不上什么缺点。

 

问题是,这名留学生在遭遇不会炒番茄鸡蛋这个“难题”时,不想着自己先去解决,第一时间想到的去麻烦自己的父母,这种行为就如有网友评论的,“宛如智障”。

 

▲ 图片来自广告视频截图。


其实不只是男主被设计的智商需要充值,而且,情商也已经欠费停机。男主不顾时差,找父母求援,就说明他缺乏起码的体谅之心。

 

如果是培养出这样的儿子,这对父母半夜起来炒鸡蛋,也是自作自受。

 

显然,这盘炒鸡蛋的导演不但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家庭教育的失败,反而,认为这是一种理所当然。

 

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生活场景,但很少有人会觉得,这是好事,并且,理所当然地去歌颂和赞美。

 

母爱确实伟大,但伟大的母爱也会溺爱出各种奇葩的妈宝。

 


▲ 图片来自广告视频截图。


在这盘番茄炒鸡蛋中,去赞美母爱的伟大、家庭的温情,之所以让人感到倒胃口、恶心,正是因为,抽调了午后的阳光、蒸腾的水汽、暖色的灯光、温馨的笑容等等表象,故事的结构就是,一个巨婴越洋向妈妈撒娇,然后,还感动于妈妈的爱抚。

 

就这样,一盘好好的番茄炒鸡蛋,被导演的三观不正给炒煳了。

 

但我想说的是,这种明显价值观有问题的东西,为什么会拍出来,为什么居然通过了银行客户的审查,为什么还感动了朋友圈?

 

那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个社会有些已经追求到了品质生活的上层人士,不少都是这样的——娇惯孩子,为孩子提供一切,无微不至地关怀,纵然其远隔重洋,还要让他感受到子宫般的温暖。

 

在这种油腻的温情之中,很多人恰恰忘掉了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编辑:新吾   实习生:纯洁  大雄  

校对: 陆爱英


本文为新京报原创内容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和使用


近期好文荐读:


英国卫报的VR探索路


订户破千万?纽约时报为了这个目标也是拼了


5张图懂美国媒体订阅市场



投稿、合作邮箱:xjbcmyj@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