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1年第五期上线

Carbon Energy Carbon Energy 2022-09-16


  2021年10月,Carbon Energy第三卷第五期正式上线。

 本期由韩国高丽大学Sang Hyuk Im教授团队、中国计量大学傅继澎和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唐明学研究员团队、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许康教授团队、大连大学孙旭东教授和那兆霖教授团队、俄勒冈州立大学冯振兴教授团队、韩国高丽大学Young Soo Yun和仁荷大学Hyoung-Joon Jin团队、上海大学张久俊院士和赵玉峰教授团队、三峡大学杨学林教授团队和我们分享碳能源的美妙世界,共有4篇综述文章和4篇研究论文。

  全部论文均为开放获取,可免费阅读全部文章。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即可进入Carbon Energy 2021年第五期主页下载阅读并引用所有文章。2021年Carbon Energy文章及封面免费发表,欢迎大家投稿。

  Carbon Enregy纸质版已在国内发行,邮发代号为32-280,欢迎至各地邮局或中国邮政微邮局公众号报刊订阅栏目订阅。


Cover


Back Cover



REVIEW

韩国高丽大学Sang Hyuk Im教授团队关于碳基热电材料用于高性能、柔性热电器件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详细介绍了碳基材料在热电设备中的进展,重点综述四种相材料(PEDOT:PSS,CNTs,Graphene和有机-无机复合金属卤化物钙钛矿),并阐明了碳基材料在热电领域及其在下一代能源设备中的应用。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碳基热电材料用于高性能、柔性热电器件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ARTICLE

中国计量大学傅继澎和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唐明学研究员团队采用自模板法结合球内原位硫化法制备了空心介孔碳纳米球包覆的γ-Ce2S3 (Ce2S3@HMCS),通过对该材料的Ce2S3内核与介孔碳纳米球壳层之间的空隙进行设计和调制,使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循环可逆性和倍率性能。这项工作策略在稀土硫化物球内硫化精细结构构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也为高性能储能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具有高稳定性能的Ce2S3核壳纳米结构


REVIEW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许康教授总结了水系锂离子电池从诞生到今天的发展历程,包括1994-2015年早期的意义探索,2015年使用酰亚胺基锂盐(LiTFSI)催化开发高浓度电解质,水系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使其具有越来越宽电池电压窗口,因而具有更好的现代工业和技术应用前景。这篇综述总结了在目前在水系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的研究。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水系锂离子电池


RESEARCH ARTICLE

大连大学孙旭东和那兆霖教授开发了一种简单而通用的策略,通过将L-半胱氨酸添加到电解质中来将官能团引入电极。L-半胱氨酸中的-COOH、-NH2和-SH基团可以在GF表面诱导氧/氮/硫三功能掺杂,并具有较低的劣化率,当用作基于铈的RFB电极时,活化的GF在铈氧化还原反应中显示出优异的电催化活性和耐久性。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提高铈基氧化还原液流电池性能的新策略—O/N/S三掺杂


REVIEW

俄勒冈州立大学冯振兴教授团队讨论了用于固-固界面原位表征的同步辐射散射、光谱和成像方法,以及这些信息如何与SSBs的电化学性能相关联。通过代表性的例子来概述每种技术的优缺点,以便电池和其他研究人员可以应用类似的方法来研究固-固界面体系。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同步加速器X射线技术对固态电池中固-固界面的原位表征


RESEARCH ARTICLE

韩国高丽大学、Young Soo Yun与仁荷大学Hyoung-Joon Jin团队合作采用韩国桑树纸(MP),通过高温加热工艺制成功能化碳基纳米多孔主体(CNH)用于锂金属负极(LMAs)。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纳米孔与硫掺杂诱导锂均匀成核沉积


REVIEW

上海大学张久俊院士、赵玉峰教授从CDs的分类、合成、表征、功能机制和性能验证/优化等方面全面回顾了CDs研发的最新进展。特别强调了CDs在材料制备和电化学性能中的作用。为了促进进一步的研发,总结了与CDs及其复合材料相关的几个重要方面,并分析讨论了实际应用中的技术挑战和可能的发展前景。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碳点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能源技术中的应用


RESEARCH ARTICLE

三峡大学杨学林教授团队通过Co、Fe两种电化学活性元素对Ni-PB的Ni位进行双掺杂改性,使其在20 mA g-1下能释放出高达120.4 mAh g-1的首次放电容量,即使在2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0000次后,也仍能保持80 mAh g-1的比容量,容量衰减率极低,仅0.0044%。作者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对双掺杂改性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


推荐阅读(点击进入阅读):

Co、Fe协同作用镍基普鲁士蓝具有优异的钠存储性能


往期

集锦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1年第四期上线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1年第三期上线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1年第二期上线

中国高起点新刊——Carbon Energy2021年第一期上线


欢迎投稿

Carbon Energy--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项目高起点新刊,欢迎您下载、阅读、投稿!

期刊网址丨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26379368

投稿网址丨

https://mc.manuscriptcentral.com/cey2


国内邮发代号:32-280(欢迎至邮局订阅纸质版)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期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