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平山郁夫敦煌情缘 如何承继中日文化交流互鉴?

东方新报 东方新报 2022-08-22
【编者按】敦煌,是中华文明在历史上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的一大象征,也是书写新时代丝路精神的文化源泉。在莫高窟,日本已故知名画家平山郁夫的“印记”无处不在。平山郁夫曾喊出:“倾家荡产也要保护莫高窟”,平山郁夫的“敦煌情缘”更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缩影。

 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展。(中新社


今天,平山郁夫和敦煌前辈早年播下的种子结成果实,在敦煌研究人员的积极推动下,敦煌文化再次焕发光芒。未来如何承继中日文化交流互鉴?中国又该如何让敦煌文化走出去,开拓更大的敦煌“朋友圈”?

 

平山郁夫的“敦煌情缘”


  

在世界文化遗产地敦煌莫高窟,日本已故知名画家平山郁夫的“印记”无处不在。40年来,曾喊出“倾家荡产也要保护莫高窟”的平山郁夫促成一批批“文化使者”往返日本与敦煌间。在他的带动下,学者们围绕敦煌学、佛教艺术、美术临摹研究、石窟考古、文物保护等领域,推动中日文化交流与互鉴。

扎根莫高窟30多年的敦煌研究院研究馆员娄婕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讲述了平山郁夫数十年来推动中日文化交流点滴。她表示,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从古代持续至今,其中的民间力量是内敛而潜移默化的。

平山郁夫的“敦煌情缘”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的缩影,从中可窥见中日文化交流中的哪些特点?

娄婕表示,中日文化交流从古持续至今,特别是在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唐土也有以鉴真和尚为代表的诸多高僧大德与能工巧匠到达日本,双方交流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举。这种文化交流在二战结束后再次频繁起来。

1958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前身)在日本东京、京都举办“中国敦煌艺术展”,所到之处引起巨大反响。当时还是一名普通艺术生的平山郁夫在观展中结识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先生,约定一定要到敦煌去。

1979年,已是杰出画家的平山郁夫来到梦寐以求的敦煌,从此结下“敦煌情缘”。在注意到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文化荟萃之地,东来西往的文明在此交融沉淀并东达日本后,平山郁夫开始关注丝路东段的日本文化与敦煌间的渊源。在多年考察丝路沿线历史遗迹的过程中,他提出“文化财产红十字”的思想,努力保护和抢救丝路文化遗产。

平山郁夫汲取敦煌艺术的智慧创作出众多作品,并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展览将敦煌艺术介绍给日本和世界民众。

 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展。(中新社


20世纪80年代初,平山郁夫在担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时,与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展开合作,两机构开始频繁学术往来,影响至今。

在平山郁夫推动下,由日本多个财团资助,东京艺术大学和敦煌研究院在诸多领域的合作已持续近40年。敦煌研究院有60多位学者先后在东京艺术大学等高校交流,这为研究敦煌学乃至整个丝路文明奠定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敦煌研究院与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开启对莫高窟的科学保护。迄今为止,双方合作签署了四次重要的合作保护协议,并进行一系列洞窟调查、“敦煌莫高窟壁画修复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库制作、《中日英壁画修复用语集》编撰工作等。这些是中日文物保护最早的合作,也是日本在国际文物保护中最重要的项目,促进了中日双方文物保护技术交流,提升了中日两国年轻文物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

1988年,平山郁夫陪同时任首相的竹下登访问敦煌,促使日本政府无偿援助10亿日元建设“敦煌石窟保护研究陈列中心”,该中心如今已成为向海内外传播展示敦煌艺术文化的窗口。1989年,平山郁夫将举办个人画展的全部收入2亿日元捐赠给敦煌研究院设立“平山郁夫敦煌学术基金”,后由此扩大成立“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平山郁夫的“敦煌情缘”见证了中日双方的艺术与文化交流历程,其中承载和蕴含的和平友好祈愿与共同文化价值观引领一代代中日友人保护和弘扬丝路文化遗产,为新时代“一带一路”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展。(中新社

传承“敦煌情缘”  中日双向奔赴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报道,那么,这种“敦煌情缘”在未来又该如何传承?在莫高窟进行的“平山郁夫丝路藏品展”对中日文化交流将发挥哪些作用?  

中新社报道,娄婕表示,不断反覆的全球疫情,给展览的准备工作带来挑战,好在中日多个部门携手提供援助。日方团队克服检疫与长时间隔离的压力,不远万里来到敦煌的决心令人钦佩。备展期间,中日两方团队,从每一个细节尺寸到展厅色调都事无钜细。两国参展人员彼此尊重、相互鼓励、携手努力展现了特殊时期双方跨越一切障碍的友情。

2021年举办的平山郁夫丝路藏品展,遴选古代丝绸之路上的325件玻璃艺术品,从中可看到古代丝路沿线各民族的创造力及多元文化交流的历史。明年,双方还将继续合办“平山郁夫的世界——丝绸之路艺术”为主题的系列展览,进一步推动中日文化交流。

2021年的展览获得了平山郁夫后人的大力支持。

肩负父辈的愿望,一批日本友人跨越地域,在日本民间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相信承继这份独特人文情怀的后继者也将为保护、研究丝路文明献上自己的力量。

 2018年8月2日,中日学者在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前追忆平山郁夫。(中新社)


1989年,时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的平山郁夫先生将个人画展的全部收入捐赠给敦煌研究院,中国在此基础上扩大成立了“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

时隔30多年,双方再迎重磅合作。

就在2021年12月6日,敦煌研究院再次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举办线上交流活动,并签署《联合宣言》,确认双方在长期合作中建立的相互尊重与友谊的精神,同时双方确认继续努力深化并保持友好关系,将继续通过开展有意义的艺术文化交流以及学术交流,进一步加深相互理解与友好,巩固合作关系。

 “敦煌研究院与东京艺术大学的合作,是我院诸多国际合作项目中持续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最成功的合作范例之一,双方合作也为促进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说。

苏伯民表示,期望疫情之后,双方能重启各项交流活动,进一步加强沟通,商讨策划学术活动和展览,希望东京艺术大学能继续为该院培养青年专业人才,也欢迎该校师生访问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马强介绍说,该所在以往的发展中非常重视与东京艺术大学及日本学术界的交流合作。自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该所共11位研究人员前往东京艺术大学访问学习,吸取了日本画绘画技法和古画摹写经验,这些宝贵的学习经历为壁画临摹注入了新的艺术养分,对敦煌研究院的美术研究工作更是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2018年8月2日,中日学者在敦煌莫高窟标志性建筑“九层楼”前追忆平山郁夫。(中新社)

 

续“敦煌情缘”  扩宽“朋友圈”


  

综合中新网、人民网报道,在中国,搭建敦煌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性交流平台、着力推动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建设的步伐也在加快。

近年来,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通过多种措施与方式,助力敦煌与日本、与世界的“朋友圈”在发展中不断扩大。

2021年9月24日,第五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十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在敦煌成功举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应运而生的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是中国唯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为主题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是中国唯一以丝绸之路命名的常设性国际旅游节会。今年的“一会一节”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了14项主体题活动,全面呈现了敦煌文化和丝路文化的历史内涵和当代价值,充分发挥了“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平台的重要作用。

作为中国首批国家对外开放城市,敦煌从1994年开始就先后与日本镰仓市、韩国南海郡等城市开展互联互访。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始终鲜活地流淌在敦煌发展的血脉中。

近年来,甘肃敦煌与韩、日等地合作交流频繁,彼此在文化、文物保护、人才培养等人文领域开展了多层次的交流合作,“线上线下”密织东亚“朋友圈”成为疫情当下交流的新路径。

2021年4月10日,以“文化圣殿人类敦煌”为主题的2021“东亚文化之都中国敦煌活动年”在甘肃敦煌举行,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举办五大系列20项重点活动和百余场地方文化活动。当日,来自日本、韩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中国—东盟中心等海内外宾客来到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感受无边大漠的宽广;走进莫高里工匠村,体验古代工匠临摹壁画的匠心坚守。

▲2018年8月1日,《平山郁夫的丝路世界——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展》在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展。(中新社)


  相关阅读 


 

 敦煌在中国  敦煌学在日本?


胡适在1931年9月14日的日记中,记下自己与学者陈垣的一段对话——陈垣问胡适:“汉学正统此时在西京(即日本京都)呢,还在巴黎?”胡适答不上来。

两人“相对叹气,盼望十年之后也许可以在北京了”,并认为“今日必须承认我不‘大’,方可有救”。

敦煌研究院学者尹雁在《日本敦煌学史》一文中认为,日本的敦煌学研究和中国几乎同时起步,但日本学者有着自己的优势,成绩斐然:

和中国学者比,他们有雄厚资金支持,可以在世界各国搜集相关资料;和欧美学者相比,他们汉学水平较高,在阅读汉语文献方面毫无障碍。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们全力编写的《敦煌资料》被日本学者池田温比照原卷挑出300余处错讹,有中国学者因此在课堂上落泪;到了80年代初,据传是日本学者藤枝晃所说的那句“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更是扎心。

正好就在大陆敦煌学刚刚重新起步的1981年,日本京都大学的藤枝晃教授应天津南开大学之邀,来南开举办敦煌学讲习班,并油印发行了《敦煌学导论》……然而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敦煌学界流传着一种说法,说藤枝晃在南开讲演时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一说在京都)。”这话一经传开,就使得许多充满爱国主义热情的中国学者十分不满。

学者荣新江在刊登于《历史研究》2005年第4期的《中国敦煌学研究与国际视野》一文中记录了这桩公案。

经过询问在场的几位中国学者,荣新江得出结论:“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日本”出自藤枝晃,实为误传,“这话其实是请藤枝晃来讲演的南开某位先生说的”。

“那时中国的敦煌学研究也确实还不如日本,所以即使是这样说,也并不过分。”

荣新江此文发表后,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刘进宝撰文对这段公案进行了补充说明,明确指出,“南开某位先生”即时任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所长、日本史专家吴廷璆教授,正是他邀请藤枝晃来南开做讲演的。(广州《新周刊》)

 . END .

⭐︎直播 国际宝饰展⭐︎
1月14日 北京时间12:00开播
关注后可观看





■热点回顾● 日本花滑王子或惊鸿再现  中国粉丝加油助威● 日媒看好“华流品牌”   是认可更是鞭策?● 一纸“封国”令 中国留学生赴日一波三折● 中国经济“稳字当头”   日本如何获益?● 回忆日本这一年 这个汉字为何夺魁?● 多国释放原油储备  国际油价能否进入拐点?日本专家称效果有待观察● 这两座中国城市被日本智库“看上”了




阅读更多内容扫描二维码  

东方新报视频号

东方新报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