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玲:解读《社会心理学》之从众

刘玲律师 北京刑事辩护 2022-01-04
【编者按:《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经典著作,它是人们了解自身、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最佳指导书籍。本文作者选取该书第六章“从众”进行解读,将书中理论与现实事例融会贯通,提出“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独立思考,不为人惑”的见解。全文2600字。】

各位,先来一组小测试:

演出结束,所有观众起立鼓掌,只剩你一人没起身。此时,你是跟着站起来,还是依旧端坐?

课堂上,老师提问,其他同学异口同声:“65”。此时,你敢不敢大声说出你的答案“66”?

街头,有一大堆人仰头看天空,你会不会也抬头瞧瞧?

四环路上,你开车正常行使,一警车鸣笛追来,你会不会立刻减速让行?

疫情肆虐,有媒体称双黄连能预防肺炎,你会不会排队去买?

以上小题目,系根据《社会心理学》第六章设计,不必认真。

该书第六章的内容是“从众”


从众

从众(conformity)是指根据他人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改变。从众心理(conformity behavior),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实验表明只有很少的人保持了独立性,没有被从众,从众心理是个体普遍具有的心理现象。
汉语中有很多词表达的正是群体对个人的影响,比如:人云亦云,随大流,跟风。对于从众,不能简单评价好与坏。有时从众能导致违法行为,比如酒后飙车。有时候从众能够帮助维护秩序,例如买口罩时自觉排队。不同文化对从众这个词的态度不一样。美国崇尚个人主义,推崇个性,美国人将从众与服从、屈从划等号,为其贴上消极标签。日本人遵守规范,有较强的团体意识,严格践行“不给别人添麻烦”,默默与其他人保持着一致。


三个著名实验

心理学家研究从众心理,曾经做过三个著名实验: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实验、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实验、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


【谢里夫的规范形成研究实验】该实验启迪:我们对现实的看法未必就是我们自己的观点。我们乐于接受暗示,进行效仿,继而产生社会传染效应。


我们潜意识认同“多数即是正确”,时尚流行的心理基础就是如此。例如,“奶奶灰”传递着衰老、颓废,观感不佳,然而它偏偏乘风流行,搞得遍地白发苍苍。


【阿施的群体压力研究实验】该实验证明:个人在群体中,在没有任何强迫和压力下,个人非常容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选择群体多数人的意见,即使多数人把黑说成白。


《乌合之众》的作者古斯塔夫·勒庞认为,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极具感染性。

赵高指鹿为马,群臣中有人说是马,有人说是鹿,也有不说话的。回答是马的人,可根据程度不同再细分两类,一类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仅表面顺从(compliance),还有一类是接纳(accepetance),发自肺腑地认为这就是马。

 

【米尔格拉姆的服从实验】该实验将参与者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课题人员要求实验者A组成员对B组成员逐渐加大电击,A组成员遵从指令,却对B组成员因受电击而发出的痛苦尖叫视而不见。这一实验结果让人震惊,为什么绝大多数实验者都是一味服从,而置他人痛苦而不见?


这个实验结果为探寻纳粹大屠杀原因提供了一个全新角度。参与屠杀的人中有很多人并不是纳粹党徒,不是党卫军成员,也不是种族主义者,他们是体力劳动者、售货员、职员和工匠,看上去就是善良的普通人。但是,当接到杀人命令时,他们并没有拒绝,而是认真完成了指令。



哪些群体因素影响你的独立判断?

群体规模

3-5个人群体比1-2个人群体能引发更多的从众行为。

农贸市场,某一水果摊前如果有一两个顾客,会吸引你的眼球,看上一眼。某一水果摊位前如果围拢着四五个人,那么,它成功吸引了你的注意,你会走过去,看个究竟。


一致性

与众不同并不必然带来快乐。一个群体的少数成员常常与痛苦相伴。

Novalis,Fragment曾言:“我的观点,我的信念,当第二个人接受它时便获得了无穷的力量和成功”。拥有同伴是快乐的事情,哪怕只有一个同伴。让一个人单独站出来成为少数派是很难的。

想一想,当全班同学都说“1+1=3”时,你敢说不是吗?如果老师给出的答案也是“1+1=3”,你还敢说“1+1=2”吗?


凝聚力

《天下无贼》中黎叔说过一句经典台词:“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啊。”

一个群体的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力就越大。草台班子缺乏凝聚力,很容易散摊子。

一些青少年喜欢圈子生活,搞“团团伙伙”,团队凝聚力能给成员底气,这也是群胆的源泉。当然,成员也要接受团队规则或潜规则,这也相应对价。电影《少年的你》中校园施暴者魏莱和她的几个跟班,就是例子。


地位

地位越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

权力实施者、学术权威、明星,甚至“气宇轩昂看着很像大人物”的骗子,他们很容易就能对他人产生影响力。

人们迷信权威、崇拜权威,以至于失去了基本判断力。

非典时期,上海药物所发布消息“洁尔阴能抗SARS病毒”,引发市民排队抢购。今日看这场闹剧实在滑稽。而两周前,排队抢双黄连的人们,却是一样一样的。


公开的反应

人们在公共场合中比私底下更容易从众。

记者街头随机采访“你幸福吗?”得到的回答都是热情洋溢,满脸欢喜。

但是,现实中觉得幸福感爆棚“这个fell倍儿爽”的,又有几人?


有无事前承诺

墙头草随风倒。

若有了承诺便有了约束,则不大容易放弃自己意见。

一个人一旦在公众面前表态,就会坚持到底。即使这个人错了,甚至真相天下皆知,他依然要“死鸭子嘴巴硬”,坚决不认错。比如国际比赛中,裁判误判,全世界都看到了,裁判坚决不改判。


小结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让世界变得绚丽多彩。
有些人表面顺从(compliance),内心为自己辩护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不是我的错”,“都是月亮惹的祸”,将“泯然众人矣”归责于环境。
有些人或许是吃亏吃出了经验,便举起“随大流,不挨揍”旗子,抱头提防着冷箭黑枪,扎堆人群中,跟着大部队一起迈着中庸小碎步,根本无问西东。
还有一些人,他们努力做着独一无二的自己,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客观,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他们独立思考,不为人惑,理性、冷静地探寻世界未知答案。他们特立独行、彰显个性的样子,好帅。                                                        

推荐图书《社会心理学》作者【美】David G.Myers  人民邮电出版社



【本文作者刘玲,北京市京都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北京市律协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法律硕士研究生联合导师。】


往日文章:
刘玲:刑事律师,送你一件黄蓉同款软猬甲
刘玲:汤姆掏出一把枪,律师怎么办?
刘玲:一次讲透独立辩护
刘玲:律师是“魔鬼代言人”??
刘玲律师:波士顿爆炸案中的死刑之争
刘玲律师:律师庭前辩护“金律十条”
刘玲律师谈辩护策略
刘玲律师:看守所存包柜的故事
律师费是赃款?这事儿咱好好聊聊
《三叉戟》中的审讯秘密
《韩非子》,法律人的教科书,很有用,很有趣
【观影说法】爱是打开美丽人生的钥匙——电影《美丽人生》
刘玲:这些法律名词你读对了吗?

长按识别关注

扫描二维码


编辑:Karina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