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很短,人生很长,2022年高考大吉
2022年的高考注定是载入史册的一次:1193万人报名参加高考,再创历史新高。
图片来源:新华社
上海和北京两大城市在6月1日前终于宣告社会面清零,可以自由走出小区。
但是口罩、体温检测、监考老师的防护服和备用隔离点,甚至为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特殊考生安排的医院考场、集中隔离点考场,都预示着这一届考生经历过和正在经历的“与众不同”。
官媒消息:今年全国高考设普通考场33万个,安排监考及考务人员102万人。
其中,北京全市共18个考区,共设常规考点99个、常规考场1714个、备用考场321个,设置备用考点55个。这也意味着,用于应对疫情等突发情况的备用考点占到常规考点的5成多,备用考场占到常规考场的近2成。
2022年的4、5月充满了各种意外、纷扰不确定的信息和焦躁的等待, 但是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我很喜欢一句话“成功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转眼间,2022年全国高考在今日拉开了帷幕,同学们将迎来他们人生中的一次大考,祝每一位学子金榜题名,不辜负韶华辛苦。
别人家的高考故事
一、学霸们
“我高考填志愿,只填了北京和上海的学校!什么大学不要紧,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城市!只有去北京和上海,你才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是刘强东曾经给众多高考学子的寄语。
据网上消息,1992年参加高考的刘强东总分680分,是妥妥的江苏宿迁第一,副县长还亲自送大红花到家里。
班主任曾对班级学生说,希望你们将来能够当个父母官,造福一方百姓。刘强东听进去了,他报考了人民大学社会学系,他天真的以为毕业后就可以从政当官。可是社会学系不仅找女朋友都费劲,毕业找工作更难了。
刘强东放弃了从政当官的理想,没想到后来的结局竟是他经商后同样造福了一方百姓。宿迁当地老百姓非常认可刘强东,他们说宿迁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项羽,一个是刘强东。
马化腾参加了高考,比当时的重点线高出了100多分。他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选择了深圳大学,原因是离家很近。
马化腾小时候沉迷于天文学,据说他还在日记里写下过:“父母扼杀了一位天文学家的梦想。”,其父母发现后给他买了望远镜,马化腾当时成为了深圳市第一个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中学生。
马化腾接受采访回忆当时情况:“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1998年,马化腾便与深圳大学同系的张志东、许晨晔等一起创办了腾讯。
李彦宏高中时,学校就开了计算机课程,一年后,学校进行考试,选出前三名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在那次大赛中,李彦宏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并顺利进入了总决赛。但总决赛没有拿到名次,这给李彦宏的打击特别大。
从那以后,李彦宏便开始大量阅读计算机相关书籍,并觉悟要想走出去就必须好好学习,考上更好的学校。就这样他确定了目标——北京大学。
1987年,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顺利进入北京大学。但是,李彦宏接受采访时,却称自己不是高考状元,因为在他眼里全省第一名才算是高考状元。
大四的时候,李彦宏进入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开始了他的留学读研生活,导师说“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因为这句话,李彦宏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此后创立了百度。
别人家的高考故事
二、,没考好的成功者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参加了三年高考,这位打造了外语教学帝国的名人直到第三次高考时,英语分数才及格。
俞敏洪家在农村,之前一直坚持边下地边学习。复习10个月左右,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第二次复读时,他报了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和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没日没夜地学习。经过努力但英语也只考了55分,再次落榜。
1980年,俞敏洪参加第三次高考,仅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两个小时题量的英语考试。交卷后,俞敏洪的老师迎面抽了他一耳光,他以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分数下来后,俞敏洪拿到了英语95分,总分387分的高分。
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填报了北大,虽然语文成绩不及格但还是很意外地被录取了。
丁磊高中的成绩平平,班内的排名最好也只在第十至二十位之间,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十名,更别提在年级内的排名了。
高考成绩同样貌不惊人: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有幸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丁磊回忆当年报考电子科技大学的另一个原因是 “当年学校招生简章上说该校拥有数万册电子专业类藏书。”
丁磊对计算机的兴趣由来已久,在整个大学时代,丁磊都没有放弃辅修计算机,经常跑到图书馆去看计算机方面的书,去计算机系蹭课旁听。丁磊提到,“大学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基本没有用过,但是他在大学期间培养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却很重要。”
毕业后的丁磊被分配到国有企业,不甘平庸的他两年后辞职去了广州,拿出自己开发软件赚的50万元创办了网易。
另一个人尽皆知的高考故事是因为数学成绩不济,三次参加高考,终于考上杭州师范学院英语系的马同学,毕业后担任英语老师,数年后创立了一家今天几亿国人都离不开的电商平台,近十亿人都离不了在线支付平台
高考和时代
中国的家长们一直信奉“知识改变命运”。
也不是知识,本质上是高考、中考的分数改变命运。笃信差半分都可能就名落孙山或者学校和专业天壤之别。
但是当毕业生人数达到千万规模,“知识还能改变命运”?
很多60年代生人,无缘参加高考,学历不高,但阅历丰富,为人处世精干通达,能吃苦,善于在困难中发现和抓住商机,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大胆尝鲜突破,创立企业,获得财富。
70~80年代生人,普遍参加高考且名校背景,甚至海外藤校毕业,对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高度敏感,也能通过风险投资获得资金,多数进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江湖”,借助资本市场海内外做大。
中国经济发展长红四十年,留给90后95后的成功空间趋于稀缺,但是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读大学”已经成为必须。经过培养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大学生,甚至本科硕士都不将再有“天之骄子”的感觉。
高考,只是给你一张门票。这张门票可以让你起码拥有4年的宝贵时间,去不断提升自己,不断修行,以便将来毕业后,有能力和能量去直面人生的潮起潮落,还有各种闻所未闻的巨大变化。
高考很短,人生很长。
加油,少年们!
如果您是HR,想要与我们交流关于HR方面的专业看法,欢迎发送邮件至hrpai@51job.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