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山打人事件:女生救女生的背后,有着很多的不得已和小私心

51HR派 51HR派 2023-03-08

“唐山打人案”一直在热搜。几乎每个父母都会在第一时间电话给不在身边的孩子。


因为人高马大的几个男人敢对瘦弱无辜的3个女孩子下毒手,甚至可以说是“死手”,谁都知道,无论身体还是灵魂,无论男女都经不起这样的拳脚和莫名的杀意。


朋友是从远在美国的儿子嘴里知道这件事情。儿子刚去美国的时候,网购了一把刀用于防身。他当时非常紧张地劝儿子:“你有了武器,就会变得勇敢,但也容易闯祸伤人。”但是两三年过去了,他已经有了180度的转变:“练练拳,要有点防身的家伙”


这几年,“75岁华裔老太遭白人男子殴打”“日本音乐家在美国被打成重伤”“美国芝加哥61岁华人男子唐人街被人殴打昏迷 数周”这些从国内媒体上看到的新闻和儿子在当地的确认,让他觉悟——这样威胁生命的无妄之灾,谁都有可能碰上。但是他深深的焦虑和恐惧也在于,碰到了就极其容易陷入“被打”或者“因防范而入刑”的悲剧。



“唐山打人案”受到全国上下的持续讨论,很大程度也是因为这样的症结。打人者引发了极大的公愤,加大了大家的社会不安,但同时也把一个早已存在的难题推到眼前——如果我是一旁的目睹者我会怎么办?


“唐山打人案”是不是一桩性别暴力事件?


真心感谢发布视频的人,尽管我一直不敢看视频。大家,特别是女性都在说:整件事情一直是女孩在救女孩。


特别是有一对旁观的情侣,女生一开始怕得躲在男朋友怀里,但是看到恶徒拿酒瓶砸白衣服小姑娘的头,这个女生几次要冲过去,都被她男朋友死死拖住,然后拽走了。


“girls help girls”,事情发生后,女性们大声疾呼,连明星成龙都在微博发声说”尤其痛心的是全程只有女孩子站出来帮助彼此,围观的男性全都无动于衷,这样的事情怎么可以发生在我们国家?!“


可是很多男性精英分子们说:“正因为全程都是女生在被伤害,没有男性出手,这件事情才能得出一边倒的结论。”



因为是纯粹的女性自救和互救,呈现出绝对毫无争议的“弱小”,才不会因为出手相救,而被判定“互殴”“群殴”或者“一般打架”,不会因为施救反而得到和施暴者一样的对待——看守所里呆几天。


不少人在微博留言,诉说自己因为挺身而出,受到“反复询问和不被鼓励信任”。并找到了如下案例:


一、某网友16年在重庆解放碑因受女性被骚扰求助而替人出头,在对方持刀且其与朋友均被捅伤划伤前提下,下了点儿狠手、洋酒瓶打碎了几个,最后被定义为互殴,判了两年半的缓刑。


二、“朱振彪案”:朱振彪见义勇为追赶一交通肇事逃逸者,肇事者翻越围栏跑上铁路,最终被火车撞死。其家人将朱振彪告上法庭,索赔60万余元。


三、原本是国家二级运动员的南京胖哥见义勇为被砍,再也离不开造瘘袋。其生活仅仅依靠见义勇为补助的四万多元的奖金,和每月一千多的低保金微薄度日。


清华大学法学院劳东燕教授说,我们更应该反思,为什么现有制度没给人们见义勇为提供足够的激励和保护?在她看来,社会应给见义勇为者足够的支持,免除出手相助者的后顾之忧。普通人的勇气需要制度加以支持,如果没有制度保护作为后盾,绝大多数人首先考虑的都会是自保。


有些舆论和暴力一样,专找弱者欺凌


“唐山打人案”中的施暴者人多势众,即使在酒精作用下,也挑了弱小的女性下手,然后对其和其伙伴等两三人暴力殴打。很多人无法忍受不了的是——即使她们已经倒地不起,头破血流,还是不停手。


即便已经打红了眼,这群暴徒也没有对旁观的男人动手。


但是这样的案件一再告诉我们,他们只敢对明显弱于他们的人下毒手。正如若干年前一男子为报复社会,竟然在学校门口杀害小学生。而“唐山打人案”发生后,一些人 “表达和发泄愤怒”行为,也呈现出“攻击弱者”的特点。



首当其冲就是烧烤店的店主澎湃新闻说,6月12日,社交平台流传出《涉事烧烤店老板娘发声》的视频。自称为唐山涉事烧烤店店主的女子在视频中说,


“当时没有手机,第一时间我让店里一人报警了。……打人的人还威胁我:出去就打我。账都没结就走了,我不敢管他要钱,现在店面不能营业,网友骂我的,说啥都有,那视频都在。我现在已经要崩溃了,我已经要疯了,我无法生活了,我现在去找哪里说理呀。”


打人者中某位曾经营一家店铺,后来经中介转让新店主。新店主李先生表示,因为网友误以为该店是打人者店铺,一直有恐吓、威胁甚至辱骂的电话打进来,还有人在店门口放菊花,目前已经报警处理。


打人者穿着的衣服也收到牵连。网传某些人将此服装描述为“应该远离的穿搭方式”,服装品牌方表态“亲,您好,我们坚决抵制暴力行 为,感谢您对我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网暴日盛,以致于人民日报都发文“坚决依法严惩施暴者,坚决谴责对无辜者的‘网暴’”。裹着“正义”的包装,不少人隔着网和电话对无辜者的讨伐,不也是一种暴行吗?


谁有权对“恶行”判断?

谁该对“小恶” 行为负责?


摄像头下,恶劣的行径触犯了法律,激起了民愤。但是,所有人在生活中都难免遇到的不公和欺负,我们有多少次得到了公正的对待?


比如,排队的时候被插队,批评对方引发口角,常常会被店员和其他排队人息事宁人地劝说“大家各让一步”。


最近身边发生了一件事,因排队核酸检测对方插队而发生口角,被四五个人打了,肋骨断了三根,肺部也有点损伤,住院一周,出院后去派出所录口供三四次,已经一个半月,伤情鉴定为"轻伤一级",事情还没有结束。


处置这样的事情,通常情况下双方各打五十大板。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遭遇网贷欺诈,无辜背负网贷3万元,报案时被批评为“蠢笨”。至于手机被抢,自行车被盗,常常反而被说“你太不小心......“


职场有个体面的哲学:“认真你就输了”。因为公开场合下,争吵是不体面的。


这未尝不是正解,做人要宽一步。


但是对不合理不合规的现象的包容,对争辩者各打五十大板的常规操作,纵容了一些越轨的行文,本质上完成了对守规矩和遵守规则的人的打压。甚至将不容忍者视为异类。


对“唐山打人案”舆论的不依不饶,至少我觉得让我有了一些欣慰。





点击查看

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完整榜单




如果您是HR,想要与我们交流关于HR方面的专业看法,欢迎发送邮件至hrpai@51job.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