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生育假越来越长 担心影响工作?不,肚子的事情没那么简单

小栗子 51HR派 2023-03-08

这几天,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方案“严格落实依法生育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20天等制度。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请假期间的待遇由双方协商确定。”让鼓励生育再次受到关注。


中国一孩政策1982年定为基本国策,23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改:“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仅仅5年多后,中央政治局决议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三胎政策发布不到一年内,北京生育假女方延长产假60天,共计158天,女方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1至3个月



河北规定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夫妻,产假188天

山西、黑龙江、上海和湖北产假158天

浙江生育一孩产假158天二孩、三孩188天

重庆说经单位批准,夫妻一方可以休育儿假至子女一周岁止。


但是每一个鼓励生育的政策出台,总是嫌法定假期不够的大家,特别不少女性却对此反弹强烈,主题思想是每一套生育保护措施都在暗示,女性被许可在生育中有更多时间与职场隔离而不影响就业,但这反而令女性在求职和晋升道路上受阻——生育适龄女性无论是否有娃都会被视为“可能会因为生娃而无心工作。”


当企业普遍受到疫情影响而收缩招聘,减少成本时这次连媒体都发声说“鼓励生育不能企业买单”。




支持不够还是过度保护


无论如何,通过保护政策,显示鼓励生育保护妈妈权益还是相对容易的。


这和欧美现证券管理机构要求上市企业披露和提高“董事会多元化”比例有异曲同工之妙,主题绝对正确。


2019年人社部等九部门发文要求:招聘信息和招聘过程中,不得限定性别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



针对于这样的政策要求,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招聘官们,担心应试者在面试过程中录音引发法律纠纷,在面试时不会提及婚育方面的话题。


但会在面试结束、送面试人员至电梯口时,“无意”提问几句是否有男女朋友、是否有小孩,通过这种较为委婉的方式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三孩政策的出台远比二胎政策实质、落地得多


各地的政策主要包括:

  • 至2022年1月时,全国25省份提出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


  • 生育补贴比如四川省攀枝花市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


  • 扩大医疗保险范围。比如今年2月,北京市将包括宫腔内人工授精术、胚胎移植术、精子优选处理等16个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甲类报销范围。天津说孕育三胎,如果流产可申请报销。


  • 延长父母双方的生育假期。目前的最长假期就是近期湖南“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


  • 减免入托入学费用。


  • 买房优惠。比如,无锡对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市户籍家庭,首次申请公积金贵方自住,贷款额度可不与公积金缴存年限和余额挂钩,最高贷款额度调整为60万元;借款人及配偶均符合贷款条件的,最高贷款额调整为100万元。

    在北京,多孩家庭可纳入公租房优先配选范围。

    江苏海安,在市场价格基础上,二孩家庭享有每平方米200元购房优惠,三孩家庭则享有每平方米400元的优惠。


这很类似早先招商引资时的各种举措的情景。鼓励生育的政策似乎已经到了极致。


不买账的网友们吐槽,“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式的延长产假,大概率是单位不批,而且生育女性因延长产假而收入骤减甚至丢掉工作的风险也是难以承受的。


不少人留言说着忧虑,这或加剧职场的性别歧视,让所有女性而非仅生育女性遭遇生育惩罚。



在追求人岗投入产出的效率时代,女性生育客观上会令企业在人员安排,工作连续性和绩效考核方面进行调整。


孩子出生后因为需要母亲巨大精力的陪伴和关注,很多母亲在孩子3岁前几乎无法保证整夜安睡,身心俱疲是常态,职场妈妈们在工作投入不能充分,完全可以理解。



而生育质量的目标下,个体对生活和家庭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在孩子幼小阶段,HR和管理者们已经做好准备,妈妈们会以小宝宝优先。


此外,35+的上班族很多人面临技能过气,跳槽困难和发展受限的高压,工作和收入稳定的需要常常令女性不敢生育或者生育多孩。



高知女性毕业生已经超过半数



Cathy是一位在投资界打拼的女性。跟了一个并购case 一年多,生孩子当天还在上班开会


一切交代完备后,从容叫了120后到医院剖腹产生下宝宝。做了妈妈后的两年里不参与任何重大项目,避开所有出差,不理会公司内一切人事变动,全心全意养育陪伴孩子。


她理直气壮地说,项目也是自己的孩子,不能中途放掉,何况回报丰厚,不能自己忙半天给别人做嫁衣。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拼命打拼赚钱就是为了有能力和有资本全力照顾自己的孩子,在孩子最需要自己的时候。



好在她的公司很能包容她如此的节奏,公司里她这样的女性绝不止她一人。


她直言说,政策无法保护女性的工作权利和事业前途。职场的法则是能者为上。


她说如果自己够强大,多少假期她都可以得到,公司要的是业绩而不是上班时间。但是如果很容易被替代,那么再多的政策也不能帮助保住女性的饭碗。


她乐意招聘女性下属,也曾经毫不留情把一位休完产假的妈妈fire掉。原因是在她入职的一个月后就怀孕备胎在家。“拿了足额的工资近两年,上班没有两个月。这个头不能开。”


 如果以学历论,中国高知女性已经开始超过男性。



2021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


报告显示: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4.4%,比2010年提高27.9个百分点。


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数为159.9万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达到50.9%,比2010年提高3.1个百分点;


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中女生分别为1674.2万人和450.6万人,占比分别为51.0%58.0%,分别比2010年提高0.1个和4.9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统计局)


如果以劳动参与率论,中国女性劳动者在下降


世界银行2019年的数据中国女性劳动参与率为60.57%(世界平均水平是47.3%),1990年是73%左右。中国男性劳动参与率75.65%,1990年大概似乎是86%。该统计只计算了有偿劳动人群。


 对女性候选人抱有偏见,无疑是在加大自己的招聘难度,倒逼自己降低人才录用标准。


2022年3月8日,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面向全国65所知名大学的近8000名应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与访谈,调查显示,女性大学毕业生薪酬预期相对较低。


以月薪过万计,女性本科毕业生中有30%如此要求,但实际获得者约为13%。男性本科毕业生中,有此期望者达到44%如愿以偿者24%


在硕士毕业生中,女生对月薪过万的期望人群达到66%实际达成的有40%,男性硕士毕业生期望月薪过万元者高达78%,拿到月薪过万Offer的则有59%




换个思路,豁然开朗



如果把员工只当成成本,那么越来越密集的鼓励生育政策无疑都在让企业对招聘女性员工增加顾忌,但这何尝不影响到职场妈妈的另一半——职场爸爸呢。大概率,关于父亲的生育假期等也有增多的趋势。


 何况,员工不只是成本。


工作和家庭是人生的两大场地,都需要精耕细作,承认通常情况下两性的各有侧重,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生活的稳定和满意度非常有必要:



来自经合组织的一项调查,中国男性花在与家庭直接相关的工作上的时间仅仅只有91分钟,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投入日常家务中的时间只有48分钟,倒数第五,


而同样的日常家务,中国女性投入的时间则是155分钟,平均每天比中国男性多花107分钟,以一个月30天来计算,中国女性每个月比中国男性花在家务上的时间多了53.5小时。


从可以自由支配的娱乐时间来看,中国男性每天的娱乐时间为248分钟,而中国女性仅仅为211分钟,倒数第三,平均自由可支配时间每天比男性少37分钟,平均每个月少18.5小时。


无论男女,无论在职场和家庭,精力和时间的投入都是必须,并需要价值认可的。


事实上,女性正在成为企业创新和增加收入的重要倚重。


由于女性是消费支出的主要决策者,如何让产品和服务,如何让女性在企业经营决策中增加话语权,这仅仅对企业来说也是必须的。



麦肯锡在2015年时曾经调查说,中国女性对GDP的贡献率达41%,处于全球所有地区的最高行列。


在女性劳动参与率、童婚、避孕措施采取等指标上,中国与发达国家情况持平。但女性在领导岗位占比、无偿护理时间、政治代表性、出生性别比等指标上,中国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例如中国女性在无偿护理工作所花的时间是男性的2.6倍,超过六成是日常家务劳动。


另一个不用忌讳生育政策但是令人伤心的是,中国这一段时间密集出台的鼓励措施和很多经济发达国家的相似而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生育都在大幅下滑。


根据“ Our World in Data”的创始人Max Roser博士的说法,大多数文献归结为三个主要因素:

1)妇女被赋予权力,特别是在教育和劳动力方面;

2)儿童死亡率的降低;

3)抚养孩子的成本增加。


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起到效果,更大更多的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女性生育贡献的认可。



多项调查显示,女性在生育方面的主要障碍是

1)在兼顾工作和家庭中,女性更容易疲惫不堪;

2)职场收入偏低;

3)重回职场获得优质工作的机会太少;


现在全球范围都在缺人,既缺顶尖科学家也缺一线人员,对大多数企业来说,选择员工的性别是奢侈(当然也是可耻的)的,越来越多的缺人的企业正在打“在家女性”的主意。


如果缺人,唯一能够有效的措施也许就是,给与女性更弹性的工作时间和更能接受的工作安排。


 所以,政策就是政策,肚子还是肚子。


点击观看:


点击查看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完整榜单


如果您是HR,想要与我们交流关于HR方面的专业看法,欢迎发送邮件至hrpai@51job.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