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在职场,得会讲故事

老张 51HR派 2023-03-08


作为互联网短视频大厂新人,林夕自打入职以来总是因为周报被领导批评而犯愁,她的周报是这么写的:1)做了A... 2)做了B... 3)做了C... 4)得到结果D...


在一次次吐苦水后,作为林夕学长的互联网老鸟周杰出手把她的周报改成了:


当前项目现状是A;

从数据和用户反馈中发现了问题B;

再分析下用户路径及产品版本调整等原因C;

对应原因C进行拆解,做了措施X调整了Y;

最终问题B得以解决了,现状A也得以改善,取得了成绩Z。


一周后,林夕拿着这份新周报,第一次没被批评地走出了领导办公室。


用周杰的原话来说,“人在职场,要会利用数据,更要学会讲故事”。



就像好莱坞电影和金庸小说一样,故事情节都具备一些特定的要素,形成固定的套路,比如:男主角流落社会底层靠自己打拼升级,最后重返舞台中心;情侣间因现实苦难而分开,最后也会因爱情而克服一切。


职场同样也是一个需要“故事”的地方。





哲学家麦金泰尔有一个观点:人是一种“讲故事的存在”。就像食肉动物吃肉,食草动物吃草,人是“意义动物”,除了吃喝拉撒睡,人更需要获取意义。


《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也说过,“人之所以区别动物,拥有上帝一样的创造力,是因为相信故事”。


通过一个砸冰箱的故事,人们相信了海尔对于产品质量的坚持;

褚时健一个老当益壮重新创业的故事,让褚橙成为橙中头牌;

A.O.史密斯一句“我家的A.O.史密斯热水器已经用了52年”的叙事,形象化了品质和品牌;

百达翡丽的“没有人能拥有百达翡丽表,只不过为下一代保而已”道出了它的代代相传。



脑神经科学家安东尼奥·达马西奥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大脑管理情绪部位受损伤的患者决策实验,受试者被邀请在没有餐厅评价参考的情况下选择一家餐厅吃饭。


正常人一般会直接根据餐厅的就餐人数多少、环境好坏等来做决定,而这些受试者会反复思考人流量、菜品新鲜度、上菜速度、服务质量等所有利弊因素,到最后他们也很难做出决策。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决策离不开情绪,受试者因大脑相关部位损伤找不到一个依据来确定决定性因素,所以只能在各因素中间犹豫。


要想影响他人迅速做出决策和判断,就需要激发其情绪而非仅仅依赖事实。



相比林夕,周杰所写的周报正是沿着情境、冲突、问题、答案的路线,通过讲故事来人为制造出紧迫感和重要性,逻辑推动领导这一关键人物去认可事实。


“罗辑思维”的罗振宇说过这样一句话,“不管是日常社交还是职场,只要你想影响其他人,那讲故事的能力就是你不能缺的核心能力。而很多朋友偏偏缺的就是这个”。




德克萨斯大学的拉纳森教授做过一个饮食实验,他分别给两组受试者看了两张照片。


第一组受试者得到信息:肥硕的母鸡(散养,更健康但不好吃)、瘦弱的公鸡(基因培育,不健康但很好吃);第二组受试者得到信息:肥硕的母鸡(基因培育,不健康但很好吃)、瘦弱的公鸡(散养,更健康但不好吃)。


最后让两组受试者选择吃哪一只鸡,结果绝大多数受试者选择了肥硕的母鸡。


这还不是有意思的地方,当教授问两组受试者选择的原因。第一组说:“因为健康比味道更重要”,而第二组说:“因为味道比健康更重要”。


其实,两组受访者都心知肚明,这都只是用自以为合理的解释去说服自己的选择,谁会选择吃一只瘦弱的鸡呢?



回到职场中,相信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当你想用数据解释方案一比方案二更好时,老板却提出各种疑问挑战来证明方案二可能更好或者干脆说“再考虑考虑”,然后要么重做要么就没下文了。


放在拉纳森教授的这个实验中,你就是没有抓住老板们想选“肥硕的母鸡”的心,而仅仅想着用数据来说服。


在数字化时代,效率和信息化往往被置于更高的优先级,无论在向上汇报还是对外传递中,似乎没有数据统计就难以表述说明,人们更倾向于在数字中寻求支撑。


但现实中,往往很多食物无法以数字化完全衡量,数字不能直接成为创造力、效率也不能等同于意义。


人的心理结构不会排斥故事,就像学生喜欢会讲故事的老师、投资人喜欢会讲故事的创业者、消费者更可能忠于会讲故事的品牌。


会讲故事更容易辐射思想、形成凝聚力。



脱口秀主持人奥普拉曾经对斯坦福大学的学生说,“25 年来,《奥普拉脱口秀》成功的秘诀就是人们从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全世界的观众都能在我身上找到自己。”


前宝洁高管史密斯在其《故事赋能》里说,在职场沟通中,具体的故事通常都比抽象的概念更好、更有效。


相信不少80、90后儿时都喜欢看故事会或者读者杂志,还记得当时售价是一册2.5元,每次出刊都会用省吃俭用攒的零花钱去报刊亭换成最新的那一本,里面的各种故事构成了最大的儿时乐趣。


长大后,会讲故事,不仅在职场中,可能是个人乃至社会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




点击查看2022中国大学生喜爱雇主完整榜单


如果您是HR,想要与我们交流关于HR方面的专业看法,欢迎发送邮件至hrpai@51job.com,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