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这份政府工作报告学习笔记请收好
编者按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报告中的多处内容和知识产权工作紧密相关。本报特撷取其中科技创新、深化改革、知识产权等方面的部分内容,邀请相关专家从知识产权视角进行解读。
科技创新
报告摘要
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新突破,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专家解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 孙国瑞
这些科技创新领域辉煌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是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加大的结果,如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相关的法律制度发挥出了明显的作用,比如科技进步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以及专利法等。这些法律制度为激发创新活力、保护创新成果、促进成果转化等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迈步新征程,我们应当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同时,继续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步伐,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依法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为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创造更加适宜的法治环境。
深化改革
报告摘要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不断深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
专家解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教授 曹新明
知识产权领域“放管服”改革既是国家“放管服”改革总体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激发发展内生动力的有力支撑。
在深化改革方面,我国发布知识产权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编制知识产权电子证照标准。专利、商标证书实现电子化,公布公告实现“掌上查”,“好差评”制度更加健全。同时,我国不断完善商标代理备案制度、开展商标代理行业专项整治;优化专利代理审批服务,全面推行告知承诺执业许可审批制度。这些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和管理效率,从而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有助于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知识产权
报告摘要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
专家解读
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易继明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一次提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见我国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我国已经发展成为知识产权大国,正在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这对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既是引领,也是号召,更是促进。
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中,必须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行政层面,我国实现了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的集中统一管理和综合执法,建立了执法监管与行政裁决协同,仲裁调解、维权援助等相配合的保护框架。在司法层面,我国加强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和专业法庭审判组织体系建设,有效提高了审判能力和水平。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对于产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在知识产权保护格局构建过程中,坚持“严、大、快、同”保护理念。通过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更加强大的创新动力。
金融政策工具
报告摘要
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
专家解读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 刘运华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创新融资中的作用,完善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有助于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加快推进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建设。
知识产权被赋予金融属性后,呈现出更大潜力。2022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额首次超过4000亿元,惠及企业2.6万家;共有2.8万家企业获得超过1100亿元的保险保障;沪深两地交易所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累计达到216亿元。
在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金融对促进创新成果产业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创业投资为种子期科技创新型企业提供“引跑”阶段的金融产品服务;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及保险为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助跑”阶段的金融产品服务;知识产权证券化为成长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领跑”阶段的金融产品服务。
对外开放
报告摘要
面对外部环境变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高水平开放更有力促改革促发展。
专家解读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 单晓光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知识产权制度是一种国际通行规则,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推动着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变革。这对我们来说,既是挑战,更是大好机遇。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及生命科学等技术领域的某些方面已走到世界前列,在相关行业积累了宝贵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这有助于解决全球共同面临的难题。我们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机遇,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过程中,怀着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一方面,深入研究国际规则的发展规律,吸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要灵活运用新一轮科技革命主导国家多元化的历史契机,在贡献中国智慧的同时,深度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融入并引导新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的制定。
传统文化
报告摘要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专家解读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李顺德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画、丝绸等图案,多通过版权获得保护。而作为百年甚至千年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更是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明确提出,制定传统文化、民间文艺、传统知识等领域保护办法。可以看出,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是落实“十四五”规划部署的重要内容。
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我们一方面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积极应对新的挑战,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创新表达形式,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传承好传统文化。
重点产业链
报告摘要
持续开展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充分激发创新活力。
专家解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 刘海波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核心技术攻关事关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值得集中优质资源去做、也必须集中优质资源去做。知识产权既是攻关的优质资源,还是集中优质资源的重要手段,一定能在这项意义重大的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作用。
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攻关,涉及大量知识产权事务,不保护好知识产权,会极大地影响技术创新攻关各方的积极性。因此,应牢固树立和坚定落实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可以充分发挥专利导航的业务引领作用,科学制定攻关方案;积极发挥专利池的作用,根据攻关研发进展和国内外市场动态,统筹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的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创新的激励作用,让参与技术攻关的各方对可能获得的回报有明确、合理的预期。
数字经济
报告摘要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专家解读
清华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中心主任 崔国斌
近年来,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完整和高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是保障其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制度要素。
在未来几年里,期待我国继续完善著作权法和专利法领域相关实施条例和细则,推动商标法的再次修改,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完善与数据确权和交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制度,改革知识产权领域的财政政策。如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拼图才更加完整,保护规则将更加细致。
应当看到,专利与商标申请质量的提升、网络平台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治理、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完善,应该是知识产权领域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当结合当前国际发展趋势,及时完善我国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乡村振兴
报告摘要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专家解读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 宋敏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产业振兴是关键和基础。当前,我们应通过绿色化转型、智能化赋能,加速乡村产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首先在上游要加强种源保障,从源头为农业生产提供高产优质品种;其次要通过种植技术创新和装备智能化改造,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第三需要通过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多环节增值,增加农民收入源。
要在这几个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创新是根本,知识产权是保障。这不仅需要健全品种权保护制度,同时需要创新农业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方式,激发科研单位创新活力,快速把握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制高点,为农民配备强大外脑和工具。此外还需要通过完善多元化农业品牌制度,支持农业生产经营者实施差别化竞争策略。
绿色转型
报告摘要
推进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技术研发,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可再生能源占比。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专家解读
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唐恒
我国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是涉及众多产业领域的系统性工程,并且还关联了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元主体。而知识产权由于兼具私权属性与公权背景,是协调政策导向与企业市场行为的有效手段。
在绿色创新层面,应强化知识产权信息分析对创新的监测与引导功能,推动关键领域的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有效助力重点产业的节能降碳。在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层面,应积极推进绿色知识产权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绿色技术专利的统计、监测和推广体系,破除创新主体与技术需求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在绿色发展政策引导层面,应鼓励更深入地利用知识产权数据,将其与经济和产业领域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更加科学全面地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转型路径。(策划:吴辉 统筹:张海志 文字:吴珂 李倩 黄佾 王晶 H5制作:白逸群 侯岭 设计:王镇杰 姚立辉)
(文章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辑:晏如 责任编辑:吕可珂 审校:崔静思)
(中国知识产权报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