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印刷的人均效率是传统印刷的3倍,月印量达12000~15000令纸,他是怎么做到的?

苏一民 数字印刷 2023-08-18


本文节选自固安县铭成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一民在2021”数字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2016年10月, 铭成印刷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上马了第一条数字印刷生产线(由幅面为648mm的柯达鼎盛1000、Hunkeler的犁式折页线和精密达数码胶订线等组成),经过5年的发展,现在已拥有5条数字印刷生产线,每个月产能可达12000~15000多令纸。在此,与同行分享铭成印刷在按需印刷方面的发展经验和经营心得。


转型数字印刷的背景

在引入数字印刷设备之前,我们一直在思考公司未来的出路在何方?从近几年的趋势可见,传统印刷企业的发展“天花板”已经见顶,发展模式无外乎两种:一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的和面模式;二是大借贷、大投资的发展模式。


铭成印刷外景

这两种模式均属于“粗放式”发展,并未有效提高人均产值和生产效率,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满足企业员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也只是一句空话。长此以往,企业终将被时代淘汰。或许很多传统印刷企业同行对此深有同感。





此外,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日趋严峻:市场供过于求、竞争愈发激烈,人工和物料成本逐年上涨,且市场又受到电子书和互联网的冲击。在如此困境下,传统印刷企业的出路在哪?这是每个印刷企业负责人需要面对的难题。




对铭成印刷而言,若不想被淘汰,首先要转型升级,且要求快速,否则等想做的时候可能为时已晚;其次转型升级过程中,必须要提升人均效率和人均产值。在这两个原则下,我们经过3年多的走访,深入调研了几十家企业,其中有同行印厂,也有出版社、设备制造商等。经过反复论证,最终选择用数字印刷技术实现转型升级。


数字印刷的技术优势

1工艺流程短

相比传统印刷,数字印刷工艺流程简单。铭成印刷以出版物印刷业务为主,落到实际生产中,数字印刷减少了CTP制版、纸张裁切、上版、换版、查大页、配页、粘单页等环节,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传统印刷车间的“拿起、放下、寻找、等待、清点、搬运”等无效劳动。

2工艺流程紧凑

数字印刷可实现印完即折、折完即胶、胶完即切,直至最后成品出书,所有环节的等待时间较短,基本能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生产节奏,其中的关键在于数字印刷是一次性打印完一本书,打印完即可进行后续加工工序,相比传统印刷大大简化了流程。

3自动化程度高

不仅数字印刷设备,其配套的胶订机、三面切等设备的自动化程度也较高,操作便捷,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需求。从实际操作来看,工人通过触摸屏输入参数即可实现设备调整。


采用数字印刷技术后,我们明显感觉节省了时间和空间,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提升了人均效率和人均产值。得益于上述3项优势,数字印刷具备了为传统印刷企业转型升级的诸多条件。


如何利用数字印刷实现盈利

铭成印刷自2016年上马数字印刷设备至今,这一版块一直是盈利的。5年间,铭成印刷从一台数字印刷设备增至5台,后道加工生产线也增至3条,产能扩大了3倍,人均效率是传统印刷的3倍之多。能做到这些,有几点关键因素。

1控制投资成本

采购数字印刷、辅助生产设备及建设厂房等,注意控制投资成本。投入多,折旧费高,印刷企业挣的就是加工费,很难盈利。要在投资初期预判产能、业务量比例,一旦超过预设比例,即便开足马力生产也不够冲抵折旧费,要想盈利基本不可能了。

2控制运营成本

运营成本主要包括墨水、喷头、设备维护、电费、员工工资、房租等成本。



其中,不确定性最高的是墨水和设备维护成本,选择不同设备厂商最终结果会有很大差别,在选择时一定要做好调研,因为这个服务的价格会伴随设备的整个使用周期,这也是影响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










此外,自动化连线的后道也能明显降低综合成本,尤其是人工成本,可减少印刷生产中的搬运环节,节省空间,提升整体生产效率。

3搭建好的业务经营模式

保证数字印刷盈利的关键,必须要有足够的业务来源。若业务量较少,设备开开停停,很难盈利。铭成印刷的第一条数字印刷生产线是与人民邮电出版社合作的。合作模式是出版社投资主要的生产设备,如数字印刷设备、折页线、胶订裁切生产线等,铭成印刷负责提供生产场地、辅助生产设备、设备管理、设备维护,以及具体生产工作。


这个合作的优势在于,人民邮电出版社有资金优势、业务优势,铭成印刷则有生产和设备管理能力,双方均从这条生产线中获得了预期的收益。值得说明的是,铭成印刷的这条生产线是柯达在全国乃至全球中产量最高、运行最成功的。


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下人民邮电出版社,与我们共同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利用各自的专长,推动按需印刷前行。


数字印刷的未来发展

数字印刷作为印刷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已经基本确立。笔者认为整个印刷产业也将转向数字化方向,且数字印刷也将迎来加速发展态势,原因如下。

1国产设备崛起

目前,国产数字印刷设备供应商已有十余家之多,国产印后设备厂商也在数字化研发方向取得不俗的成绩。国产数字印刷设备的崛起,将会使印刷厂的项目投资额明显下降,减小企业运行压力。

2业务需求逐步增多

近两年,数字印刷技术的生产周期、成本等诸多方面的表现,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客户所认可,且出版社也更倾向选用数字印刷方式完成订单,这有益于数字印刷的发展。

3运营成本逐步降低

随着数字印刷业务量不断增长,墨水用量增多,这会反过来促进墨水成本的下降。此外,国产墨水也在不断更新迭代,这将进一步降低墨水成本。这样一来,数字印刷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以往我们将数字印刷与传统印刷的平衡点定为1500本,但随着运营成本的下降,这一数值会继续上调,试想一下,若达到3000、5000本,这将会对传统印刷带来怎样的冲击?

4喷头及控制技术进步

更高的分辨率、更精准的控制系统……使得数字印刷质量呈现逐步赶超传统印刷的趋势。加之成本、周期等因素,让数字印刷占据更多优势,在行业中的地位愈发突出。


在此,需要说明数字印刷的产品周期。理论上,数字印刷的生产周期较传统印刷应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但目前来看数字印刷的生产周期优势并不突出,主要受限因素是封面印制。因成本和历史原因,很多图书封面仍沿用传统印刷方式,如覆膜、UV上光、烫金等,故封面无法与内文同时输出,影响整体生产效率。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推动封面表面整饰工艺的数字化进程。


真正的按需印刷何时到来?


真正的按需印刷何时来,很难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要有三大基础保障。首先,要有足够的业务量,用以支撑设备的运转;其次,要有强大、智能的软件系统,业务一旦多起来,文件的管理复杂程度会呈几何级数增长;再则,设备要智能化、多功能化。


铭成印刷的按需出版图书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目前我们所谈及的“按需印刷”,其中的“需”并非来自读者,而是来自出版社对市场销售情况的预估。若订单数量是真正从读者端获取的,就可以彻底消灭库存,但订单也会变得更散、时效要求更强,业务进一步向更小批量、多品种方向发展。此时,对软硬件的处理能力、要求会更高,需要出版社、印刷厂、设备制造商共同联手做出改变。


笔者认为,我们距离真正的按需印刷到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且它到来之时,也是印刷行业全面进入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时候。



··
·广森数码,个性化包装先从传统业务的转化做起
·“双减”对高速喷墨印刷市场影响几何?
· 精彩回顾 | 2021“数字印刷在中国”高峰论坛成功举办,盈科杰多种解决方案助力用户迅速增长!
· 要想给自己的快印店做培训,先要弄清3大问题
·月印量提升60% ,这家企业做了什么?
· 爱普生创新大会  带来绿动未来“运算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